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本書是美學大師硃光潛的扛鼎之作,中國曆史上係統講述西方美學的著作!今年恰逢硃光潛先生誕辰120周年,再版他翻譯的黑格爾《美學》,有很好的紀念意義。
(2)該版本是對暢銷四十餘年的《美學》的修訂再版,並首次結閤文本配以彩色插圖,方便讀者更好地理解文本。
(3)美學愛好者不可錯過的經典讀物,美學、文藝理論等專業研究者必備的參考書!從美學視角研究藝術之美,也方便大眾閱讀。
(4)精裝鎖綫,輕質紙印刷,高清圖片色彩明亮,給人帶來不一樣的視覺體驗。
內容簡介
黑格爾的《美學》是西方美學的經典著作,是美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鴻篇巨著,且自從翻譯到中國以來,對中國學術界和藝術界的相關學者及普通大眾都有很大的啓發。
《美學(一捲)》中,黑格爾指齣,美學的正當名稱是“藝術哲學”,確切說是“美的藝術的哲學”,繼而提齣“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的核心觀點,探討瞭自然美與藝術美的理念與理想,同時對象徵型藝術、古典型藝術和浪漫型藝術等不同曆史發展階段産生的不同藝術類型進行瞭分析,也從建築、雕刻、繪畫、音樂和詩等藝術門類進行瞭具體闡述。
此版本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突齣瞭以下三大亮點:(1)對暢銷幾十年的經典版本進行瞭形式創新,精選近300幅精美高清彩色插圖貫穿其中,插圖內容涉及建築、雕刻和繪畫等不同的藝術錶現形式,既給人以美的享受,又與文本直接相關,適閤大眾閱讀;(2)對之前版本中個彆印刷錯誤及譯誤進行瞭更正,讓讀者更準確地瞭解黑格爾的美學思想;(3)特邀國內知名美學專傢審讀,並保留對大量專業術語的注釋,降低閱讀門檻,非研究人員的讀者也可輕鬆閱讀。
作者簡介
黑格爾(1770—1831),德國哲學傢,德國古典唯心主義的集大成者,人類思想史上的不朽人物。他創立瞭歐洲哲學史上龐大的客觀唯心主義體係,並極大地發展瞭辯證法。他的哲學是馬剋思主義哲學的來源之一。但在他的哲學中,存在著體係和方法的矛盾,他保守的唯心主義體係終於窒息瞭其辯證法的革命精神。在美學上,他提齣“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強調藝術與人生重大問題的密切聯係以及理性的內容對藝術的重要意義。
黑格爾一生著作頗豐,其代錶作有《美學》《精神現象學》《邏輯學》《法哲學原理》《哲學史講演錄》《宗教哲學》等。
譯者簡介,硃光潛(1897—1986),彆名孟實,安徽桐城人。中國著名的美學傢、文藝理論傢、教育傢、翻譯傢。他成就卓著,著有經典讀物《談美》《西方美學史》《文藝心理學》等書。在著述的同時,他還翻譯瞭大量美學方麵的經典著作,如黑格爾的《美學》、萊辛的《拉奧孔》、柏拉圖的《文藝對話錄》、維柯的《新科學》等,以上著作對我國文藝理論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藉鑒意義。
目錄
全書序論
第一章 美學的範圍和地位/3
1.自然美和藝術美/4
2.對一些反對美學的言論的批駁/7
第二章 美和藝術的科學研究方式/21
1.經驗作為研究的齣發點/22
2.理念作為研究的齣發點/32
3.經驗觀點和理念觀點的統一/34
第三章 藝術美的概念/35
A. 一些流行的藝術觀念/40
1.藝術作品作為人的活動的産品/40
2.藝術作品作為訴之於人的感官的,從感性世界吸取源泉的作品/49
3.藝術的目的/63
a. 模仿自然說/63
b. 激發情緒說/69
c. 更高的實體性的目的說/71
B. 從曆史演繹齣藝術的真正概念/83
1.康德哲學/84
2.席勒、文剋爾曼、謝林/92
3.滑稽說/95
第四章 題材的劃分/104
1.藝術美的理念或理想/112
2.理想發展為藝術美的各種特殊類型——象徵型藝術、古典型藝術與浪漫型藝術/115
3.各門藝術的係統——建築、雕刻、繪畫、音樂、詩歌等/125
第一捲
藝術美的理念或理想
序論/144
1.藝術對有限現實的關係/150
2.藝術對宗教與哲學的關係/158
3.第一捲題材的劃分/165
第一章 總論美的概念/166
1. 理念/167
2.理念的客觀存在/175
3.美的理念/176
第二章 自然美/184
A. 自然美,單就它本身來看/185
1.理念作為生命/185
2.自然生命作為美/198
3.對自然生命的觀察方式/207
B. 抽象形式的外在美與感性材料的抽象統一的外在美/212
1.抽象形式的美/213
a. 整齊一律,平衡對稱/214
b. 符閤規律/220
c. 和諧/222
2. 美作為感性材料的抽象的統一/224
C. 自然美的缺陷/227
1. 在直接現實中的內在因素仍然隻是內在的/230
2. 直接個彆客觀存在的依存性/234
3. 直接個彆客觀存在的局限性/238
第三章 藝術美,或理想/243
A. 理想,單就它本身來看/244
1.美的個性/244
2.理想對自然的關係/256
B. 理想的定性/280
一、理想的定性,就它本身來看/281
1.神性的東西,作為統一性與普遍性/281
2.神性的東西,作為諸個彆的神/282
3.理想的靜穆/284
二、動作或情節/287
1.一般的世界情況/289
a. 個體的獨立自足性:英雄時代/290
b. 散文氣味的現代情況/310
c. 個體獨立自足性的恢復/312
2.情境/317
a. 無情境(無定性的情境)/322
b. 有定性的情境處在平闆狀態/323
c. 衝突/330
3.動作(情節)/348
a. 引起動作的普遍力量/351
b. 發齣動作的個彆人物/358
c. 人物性格/376
三、理想從外在方麵得到定性/390
1. 抽象的外在因素,單就它本身來看/393
a. 整齊一律,平衡對稱,和諧/394
b. 感性材料的統一/400
2. 具體的理想與它的外在實在的協調一緻/402
a. 主體與自然的單純的、自在的統一/403
b. 由人的活動而産生的統一/407
c. 精神關係的總和/417
3. 理想的藝術作品的外在方麵對聽眾的關係/418
a. 讓藝術傢自己時代的文化發揮效力/420
b. 維持曆史的忠實/424
c. 藝術作品的真正的客觀性/426
C. 藝術傢/441
1.想象、天纔和靈感/442
a. 想象/443
b. 纔能和天纔/445
c. 靈感/449
2.藝術錶現的客觀性/452
a. 純然外在的客觀性/452
b. 尚未展現的內心生活/453
c. 真正的客觀性/455
3.作風、風格和獨創性/456
a. 主觀的作風/457
b. 風格/460
c. 獨創性/464
精彩書摘
1.自然美和藝術美
根據“藝術的哲學”這個名稱,我們就把自然美除開瞭。從一方麵看,我們這樣界定對象的範圍,好像有些武斷,好像以為每一門學科都有權任意界定它的範圍。但是我們把美學局限於藝術的美,並不應根據這種瞭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固然常說美的顔色,美的天空,美的河流,以及美的花卉,美的動物,尤其常說的是美的人。我們在這裏姑且不去爭辯在什麼程度上可以把美的性質加到這些對象上去,以及自然美是否可以和藝術美相提並論,不過我們可以肯定地說,藝術美高於自然。因為藝術美是由心靈①産生和再生的美,心靈和它的産品比自然和它的現象高多少,藝術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從形式看,任何一個無聊的幻想,它既然是經過瞭人的頭腦,也就比任何一個自然的産品要高些,因為這種幻想見齣心靈活動和自由。就內容來說,例如太陽確實像是一種絕對必然的東西,而一個古怪的幻想卻是偶然的,一縱即逝的;但是像太陽這種自然物,對它本身是無足輕重的,它本身不是自由的,沒有自意識的;我們隻就它和其他事物的必然關係來看待它,並不把它作為獨立自為的東西來看待,這就是,不把它作為美的東西來看待①。
①Geist,法譯作“精神”(Esprit),英譯有時作“精神”(Spirit),有時作“心靈”(Mind)。
如果我們隻是普泛地說:心靈和它的藝術美高於自然美,這就等於還沒有說齣什麼,因為所謂“高於”還是完全不確定的說法,還是把自然美和藝術美左右並列地擺在同一觀念範圍裏,所指的還隻是一種量的分彆,因此,還隻是一種錶麵的分彆。心靈和它的藝術美“高於”自然,這裏的“高於”卻不僅是一種相對的或量的分彆。隻有心靈纔是真實的,隻有心靈纔涵蓋一切,所以一切美隻有在涉及這較高境界②而且由這較高境界産生齣來時,纔真正是美的。就這個意義來說,自然美隻是屬於心靈的那種美的反映,它所反映的隻是一種不完全、不完善的形態,而按照它的實體,這種形態原已包含在心靈裏。
①黑格爾所謂“絕對”“自由”“無限”“自在自為”,其實都是一迴事,即一個獨立自在的整體,不受與其他事物的關係所限製,隻有把一個對象看作一個獨立自在的整體,即理念與現象的統一體,它纔是絕對的、無限的、自由的、自在自為的,也纔是美的。“自為”就是自覺,與存在而不自覺的“自在”對立,是心靈的特徵。
②“較高境界”即指心靈。
此外,把美學局限於美的藝術也是很自然的,因為盡管人們常談到各種自然美——古代人比現代人談得少些——卻從來沒有人想到要把自然事物的美單提齣來看,就它來成立一種科學,或做齣有係統的說明。人們倒是單從效用的觀點,把某些自然事物提齣來研究,成立瞭一種研究可用來醫病的那些自然事物的科學,即藥物學,描繪對醫療有用的礦物、化學産品、植物和動物;但是人們從來沒有單從美的觀點,把自然界事物提齣來排在一起加以比較研究。我們感覺到,就自然美來說,概念既不確定,又沒有什麼標準,因此,這種比較研究就不會有什麼意思。
以上這番話討論自然美和藝術美,它們之間的關係,以及我們何以要把自然美排除於美學範圍之外,這番話的用意在消除一種誤解,以為我們對美學做這樣的界定是任意武斷。目前我們還不能就這些關係加以證明,因為這就是美學本身所要做的事,所以隻有待將來再去討論和證明。2.對一些反對美學的言論的批駁
如果我們暫把研究對象局限於藝術美,這頭一步就要使我們碰上一些新的睏難。
首先我們就遇到這樣一個疑問:美的藝術是否值得作為科學研究的對象?在生活的一切活動中,美和藝術誠然像一個友好的護神,把內外一切環境都裝飾得更明朗些,對生活的嚴肅和現實的糾紛可以起緩和作用,以娛樂的方式來排除厭倦,雖然不能帶來什麼好的東西,至少可以代替壞的東西,這究竟還是聊勝於無。但是盡管藝術到處都顯齣它的令人快樂的形象,從野蠻人的粗糙的裝飾到莊嚴華麗的廟宇,這些形象本身究竟還是與人生的真正目的無關。藝術形象雖然也無害於這些嚴肅的目的,甚至於至少就消除醜惡這一點來說,還有助於這些嚴肅的目的,但是說到究竟,藝術不過是精神的鬆弛和閑散,而人生重要事業卻需要精神的緊張。因此,要想以科學的嚴肅來對待本身無重要性的東西,就未免不很閤適而且有些學究氣。照這樣看來,縱使玩賞美所可引起的心靈的軟化不是一種有害的使人軟弱的影響,藝術究竟是一種多餘的東西。既然假定瞭美的藝術是一種奢侈,人們就常感到有必要去就這些藝術與實踐方麵的需要的關係,特彆就它們與道德和宗教的關係,去替它們辯護。既然不能證明這些藝術完全無害,至少也得叫人相信這種精神方麵的奢侈究竟是利多於害。從這個觀點齣發,人們就認為藝術也自有嚴肅的目的,往往稱許藝術可以調和理性與感性、願望與職責之類互相劇烈鬥爭和衝突的因素。但是人們也可以說,縱使藝術有這樣嚴肅的目的,理性與職責也不能從這種調和的企圖得到什麼好處,因為按照它們的不夾雜質的本質,理性與職責是不容許有這種調和的,它們要求維持它們本身固有的純潔性。而且藝術也不能因為有這種調和的作用,就值得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因為藝術究竟要同時服侍兩個主子,一方麵要服務於較崇高的目的,一方麵又要服務於閑散和輕浮的心情,而且在這種服務之中,藝術隻能作為手段,本身不能就是目的。最後,縱使藝術真是服從較嚴肅的目的,發生較嚴肅的效果,它用來達到這種目的的手段卻總是有害的,因為它用的是幻相。美的生命在於顯現(外形)①。很容易看到,一個本身真實的目的不應該通過幻相去達到,盡管用幻相有時可以達到某種目的,那究竟隻可偶一為之,即使在偶一為之的場閤,幻相也還不能算是好的手段。手段應該配得上目的的尊嚴。産生真實的東西本身就必真實,不能隻是顯現或幻相。科學也是如此,它也應該按照現實的真實情況和理解現實的真實方式,去研究心靈的真實旨趣②。
①Schein亦可譯“現形”或“形象”。依黑格爾,理念“顯現”於現象,成為具體的統一體,纔有美。譯“顯現”似較妥,因為它含有動詞意味。
前言/序言
前言
硃光潛先生翻譯的黑格爾《美學》中譯本問世已近40年。這次再版,我們對原版中的個彆印刷錯字和疏漏做瞭糾正,並把書中一些譯名改為當下通用的翻譯,還精選多幅西方美術名作為插圖,圖文並茂,以期加深讀者對原著的理解。
今年恰逢硃光潛先生誕辰120周年,再版他翻譯的黑格爾《美學》,也是一種很好的紀念。
從解釋學的立場來說,翻譯本質上是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種思想的再建構。就此而言,黑格爾《美學》中譯本不僅僅是黑格爾的,也是硃光潛的。
硃光潛先生的學術貢獻不僅錶現於他的論著,也體現於他對西方美學經典著作所做的翻譯工作,這一點往往為人們忽略。事實上,在對整個中國現代學術的建構方麵,翻譯工作具有不可忽視的重大貢獻。
黑格爾是西方思想史上的巨人。他最重要的貢獻是在哲學中引入宏大的曆史視野,這種曆史視野在馬剋思那裏得到批判繼承,繼而開齣人類思想史上最燦爛的花朵之一。《美學》是黑格爾晚期思想的結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其龐大哲學體係的一個概觀縮影和具體解說。同時,《美學》也是黑格爾對西方美學思想的一種總結,並對後世美學的發展産生重要的影響。黑格爾的許多觀點和見解在今天仍然對我們有啓示意義。
硃光潛先生在全書譯後記中對黑格爾的美學思想有一個總體介紹,建議讀者先閱讀,通過它可更好地閱讀和理解這部宏大的著作。
下麵,我想對黑格爾美學中的兩個基本觀點作簡要的討論,而這也是當下學術界仍在探討的熱點問題。
一是美學的對象問題。《美學》一開篇,黑格爾就開宗明義地指齣,美學的對象是“美的領域”,也就是“藝術”,或更嚴謹地說是“美的藝術”;因為美學討論的“美”隻是“藝術的美”,更進一步說,美隻存在於藝術,因此“美”就等於“藝術”,美學的實質就是“藝術哲學”。其實,這不僅僅是黑格爾的個人觀點,而是自美學作為一門學科建立以來,西方美學的主導思想。
事實上,美學作為一門學科的誕生,和現代藝術觀念,即“美的藝術”的誕生幾乎是同步的;或者說,“美學”就是相應於“美的藝術”觀念的産生而建立的。而在“美的藝術”這一觀念中隱含的是,西方美學史上“美”的概念和“藝術”的概念這二者的融閤,乃至於二者的混同。隨著“美學”作為一門學科名稱之概念的誕生,也産生瞭“審美”這一概念。於是,美與藝術的混同,便也衍生為進一步的“審美”與“藝術”的混同。而所謂的“審美經驗”,其實就是或局限於藝術經驗。這導緻西方美學對自然和生活領域中的審美問題的忽視,或是無法將其納入美學理論體係之中。西方美學這一基本問題,根源於其傳統形而上學中理性與感性的對立和矛盾。審美與藝術二者混同的基礎源自於“感性”這一概念。
西方美學思想中的這一概念混同,是導緻美學理論混亂不堪,乃至於發展到今天麵臨解體的主要原因之一。
西方當代美學自“環境美學”以來,試圖解決這一問題。但受其傳統的製約,環境美學在批判傳統美學對自然的忽視時,又陷入自然與藝術的分裂對立中,無法形成統一的審美觀念,也就不可能進一步討論下去。而“日常生活美學”倡導迴到“感性”的基礎,一方麵,重新陷入其傳統形而上學中感性與理性的對立這一泥沼而不能自拔;另一方麵,泯滅瞭審美與感性的區彆而使得“審美”這一美學的核心觀念消解,美學也就因此無立足之處瞭。因此,它們都無法完成美學的現代重構。而其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意識到西方美學思想中隱含的“感性=審美=藝術”這種緻命的混同。
黑格爾《美學》中的另一重要觀點是藝術的終結。這一觀點因當代美國學者丹托的再次提齣而引發熱烈的討論。
黑格爾的美學是藝術哲學,而由於他秉承曆史與邏輯統一的基本觀點,因此他的藝術哲學建立於對藝術發展的曆史理解之中。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學》也是一部關於藝術史的著作。
藝術是理念的感性顯現,這是黑格爾給齣的著名的藝術定義,也是他美學思想的核心觀念。而理念有著自身的發展曆史,因此藝術也就跟隨著理念的發展曆程而形成相應的曆史。然而,藝術就其本質而言畢竟是感性的,隻是在理念自身尚朦朧弱小的階段作為理念自我認識和顯現的媒介。當理念發展到足夠強大後,作為感性的藝術就不具備繼續顯現理念的能力瞭。於是,“就它的最高的職能來說,藝術對於我們現代人已是過去的事瞭”“我們盡管可以希望藝術還會蒸蒸日上,日趨於完善,但是藝術的形式已不復是心靈的最高需要瞭”。
顯然,黑格爾並沒有一般性地斷言藝術終結瞭,而是特指作為理念的感性顯現的藝術終結瞭。從黑格爾自己的定義來說,不再是理念之感性顯現的“藝術”又可能是什麼?如何能夠存在?以怎樣的形式存在?黑格爾沒有給齣迴答,也不可能給齣迴答,因為這對於他自身的邏輯來說明顯是自相矛盾的。令人感到睏惑的是,黑格爾難道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嗎?如此睿智的哲人怎麼會留下這麼明顯的邏輯漏洞?他真正想說的又是什麼?
如果我們拋開黑格爾的邏輯,從整個西方美學史的視野來看,黑格爾的藝術終結說的實質應該是,試圖對當時已經終結瞭的、西方曆史上的藝術範式給齣一個理論解答。
西方藝術觀念的發展經曆瞭兩個基本範式統治的曆史時期:其一是從古希臘至18世紀中葉的“模仿說”範式,其二是從18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中葉的“美的藝術”範式。目前,西方藝術觀念正處於第三範式的形成之中。而對此,理論上尚未給齣明確的總結和解釋。
就此而言,黑格爾和丹托的藝術終結說,分彆是他們感受到瞭一種新的藝術範式的生成,而企圖對已成為曆史的那個範式的消逝給予理論的解釋。所以,他們都強調,“終結”後的藝術仍會存在,但不再是他們所理解的“藝術”。盡管他們的解釋都不盡人意,但其要義在於蘊含的啓示:一個新的藝術曆史時期已經到來,我們不能或無法再以過去的理論來解釋新的曆史現象。
就此而言,美學亟待重構。美學也必須重構。
四川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董誌強
2017年8月初於成都獅子山
美學(第一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