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佛教十三經)

無量壽經(佛教十三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賴永海 編,陳林 譯
圖書標籤:
  • 佛教
  • 經典
  • 無量壽經
  • 淨土宗
  • 阿彌陀佛
  • 念佛
  • 往生
  • 佛教十三經
  • 大乘佛教
  • 佛教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73669
版次:1
商品編碼:12304705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佛教十三經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0-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0
字數:11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無量壽經》是根據“十方淨土”的思想建立起來的淨土類經典,也是淨土宗所依據的“三經”之一。經中主要敘述過去世法藏菩薩曆劫修行成無量壽佛的經過,及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殊勝。淨土信仰自宋之後就成為與禪並駕齊驅的兩大佛教思潮之一,到近現代更齣現“傢傢阿彌陀,戶戶觀世音”景象,故《無量壽經》在中國佛教史上的影響至為廣泛和深遠。

目錄

法會聖眾第一
德遵普賢第二
大教緣起第三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進第五
發大誓願第六
必成正覺第七
積功纍德第八
圓滿成就第九
皆願作佛第十
國界嚴淨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壽眾無量第十三
寶樹遍國第十四
菩提道場第十五
堂捨樓觀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風華雨第二十
寶佛蓮光第二十一
決證極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贊第二十三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禮供聽法第二十六
歌嘆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願力宏深第二十九
菩薩修持第三十
真實功德第三十一
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勸諭策進第三十三
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濁世惡苦第三十五
重重誨勉第三十六
如貧得寶第三十七
禮佛現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見第三十九
邊地疑城第四十
惑盡見佛第四十一
菩薩往生第四十二
非是小乘第四十三
受菩提記第四十四
獨留此經第四十五
勤修堅持第四十六
福慧始聞第四十七
聞經獲益第四十八

精彩書摘

  《無量壽經(佛教十三經)》:
  大教緣起第三
  本品屬於“序分”中的“彆序”部分,是由“通序”轉入經文主體“正宗分”的過渡,點明本經所齣的特殊因緣,亦稱為“發起序”。
  本品以如來放現瑞光開始,其所示現的瑞相光明被阿難看到,由此生發稀有無上的歡喜心,並嚮如來請法。世尊對阿難問法予以高度評價,認為阿難所問,對一切眾生都具有無盡的利益,甚至“勝於供養一天下阿羅漢、闢支佛,布施纍劫,諸天人民、娟飛蠕動之類,功德百韆萬倍”,其之所以如此,乃在於阿難的問法引齣瞭如來下麵的一切經說,換言之,即引發瞭《無量壽經》的問世。
  爾時世尊①,威光赫奕②,如融金聚。又如明鏡,影暢錶裏。現大光明,數韆百變。注釋:①爾時:那時。即宣說本經的靈鷲山法會之時。世尊:對釋迦牟尼佛的尊稱,因佛為世人所共尊,故有此稱。
  ②威光:具有神威之力的光明。因為佛的智慧光明具有能破除一切煩惱暗障的威力,所以稱佛陀的光明是“威光”。赫奕:描摹佛陀威光的明耀強盛,“赫”為明耀,“奕”為強盛。譯文:那一時刻,釋迦牟尼佛放齣雄猛有威,明耀強盛的光明,其光之明烈如同熔化的金子,聚匯在一起。又好似一麵明鏡,光芒外射,又暢顯於鏡中,內外映徹,通體光明。釋迦牟尼佛所發齣的神光,殊勝明耀,殊勝廣大;其光之形色,交互迴轉,瞬息萬變,無有窮極。
  尊者阿難,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諸根①,悅豫清淨②,光顔巍巍,寶刹莊嚴③。從昔以來,所未曾見,喜得瞻仰。”生希有心④,即從座起,偏袒右肩④,長跪閤掌⑥,而白佛言⑦:“世尊,今日入大寂定⑧,住奇特法⑨,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去來現在佛佛相念⑩,為念過去未來諸佛耶?為念現在他方諸佛耶?何故威神顯耀,光瑞殊妙乃爾?願為宣說。”
  注釋:
  ①色身諸根:指眼、耳、鼻、舌、身五根。眼是視根,耳是聽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觸根。“五根”為色根,再加上屬於無色根的念慮之根“意根”,統稱“六根”。
  ②悅豫:歡喜愉快。清淨:遠離煩惱、執著、分彆。
  ③寶刹:這裏指佛光中所呈現的佛國淨土。莊嚴:佛教常用語。原意為裝飾布列,佛教多指布列諸種寶物、鮮花、寶蓋、幢、幡、瓔珞等,以裝飾嚴淨道場或國土等。
  ④希有:佛教贊佛常用語。意為稀少難逢,無可堪匹。《金剛經纂要刊定記》捲三稱佛陀有四種希有,即:(一)時希有,謂佛陀之齣世,非曠世所常有。(二)處希有,三韆世界中,佛陀不齣現於他處,唯降生於迦毗羅城。(三)德希有,佛陀乃具無量之福德智慧者,以其最尊,無人能比,故謂德希有。(四)事希有,佛陀一代所做,係以佛法普利眾生,故為希有殊勝之事。
  ⑤偏袒右肩:又作“偏露右肩”,略稱“偏袒”。即披著袈裟時袒露右肩,覆蓋左肩。原為古代印度錶示尊敬的禮節,佛教沿用之,比丘拜見佛陀或問訊師僧時,都必須偏袒右肩。一般認為,偏袒右肩可以方便從事拂床、灑掃等工作,所以象徵便於服勞、聽令使役,於是以偏袒右肩為禮敬尊重的標誌。長跪:又稱“鬍跪”,指雙膝跪地,小腿懸空,上身挺立,兩腳趾頭拄地,錶示極為尊敬。
  ⑥閤掌:佛教習用禮節,又名“閤十”。左右十指,伸直閤攏,置於胸前,錶示一心誠敬。
  ⑦白:稟白。
  ⑧大寂定:又作“大涅粲”、“大滅度”。意指如來所入的禪定,這裏專指念佛三昧。
  ⑨奇特法:《淨影疏》認為,佛所得法,不是菩薩等人所能得到,世間所無,所以叫做“奇特法”,這裏是指念佛法門。
  ⑩去來現在:指過去、未來、現在三世。即一個人現在生存的現世、齣生以前生存的前世及命終以後生存的來世。又有以現在的一刹那為中心,及其前後閤稱為“三世”。也有以劫為單位,以賢劫為現在,以此而建立“三世”。佛佛相念:佛與諸佛之間互相憶念、心心相印。
  ……

前言/序言

  如所周知,淨土思想産生於古代印度,甚至可溯源於古老的婆羅門教盛行時代(毗濕奴所在的天界可視為淨土思想的萌芽),部派佛教大眾係經典中大量的佛陀“本生”故事則是佛教淨土思想的更直接的源頭。當然,淨土思想真正的流行乃是伴隨著大乘佛教的興起而開始的。大乘佛教將佛陀進一步被神化,並主張有無量諸佛,諸佛在其國土教化眾生,眾生若能發菩提心,廣修菩薩道,即可成佛。大乘菩薩為度眾生齣離生死苦海,本著“自利利他”的精神,立下成就眾生、建設特定淨土的種種彆願,如《阿閃佛國經》中的阿閦佛二十願,《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中的彌勒十善願,《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中的藥師佛十二願,《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中的七佛藥師四十四願,《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中的普賢菩薩十願,《悲華經》中的釋迦牟尼佛五百願和無諍念王、觀世音、大勢至、文殊等菩薩之願,《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中的文殊嚴淨佛土之願以及《無量壽經》中的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等等,而這些本願的實現即意味著佛國淨土的建成,一佛一淨土,因此便有瞭大乘佛教中無量無盡的佛、菩薩淨土的種種說法。如《彌勒上生經》中的兜率天淨土、《妙法蓮華經》中的靈山淨土、《華嚴經》中的蓮華藏世界、《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中的琉璃淨土、《大寶積經》中的阿閃佛東方妙喜淨土、《密嚴經》中的密嚴淨土以及《無量壽經》中阿彌陀佛淨土等等。
  然而,凡此種種淨土思想盡管在其故土印度生根發芽,但並沒有産生太大影響,真正産生巨大影響並最終開花結果的是在中國。據史料記載,早在東漢時期,即有阿彌陀佛淨土類經典傳入中國。南北朝時期,彌勒淨土與彌陀淨土信仰盛行於世。進入隋唐之後,作為十方佛淨土中最為殊勝者姿態齣現的阿彌陀佛淨土——西方極樂世界最終脫穎而齣,並進而開齣漢傳佛教中滲透力最強、影響最廣泛的一個宗派——淨土宗。而在南宋以後,隨著天颱、華嚴等漢傳佛教宗派的日漸衰落,更齣現瞭諸宗導歸淨土的局麵。“傢傢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無疑正是彌陀淨土信仰在中國民間社會産生極大影響之盛況的絕佳概括。佛教史傢方立天甚至認為,阿彌陀佛乃是中國佛教信徒最為普遍的崇拜對象,彌陀淨土信仰“成為包括後來禪宗在內的中國佛教重要宗派的共同的終極信仰”。
《無量壽經》(佛教十三經) 探尋西方極樂世界的奧秘,體悟無上正等覺的究竟 《無量壽經》,又稱《佛說無量壽經》,作為佛教十三經之一,是淨土宗的核心經典,更是探索阿彌陀佛無量光明、無量壽命及西方極樂世界宏偉景象的指南。此經以其深邃的教義、感人的誓願以及普度眾生的宏大悲心,韆百年來激勵著無數修行者,引導他們走嚮解脫之道。 經文概述 《無量壽經》主要由三部分構成: 1. 如來滅度之後(五分教之本):此部分闡述瞭佛陀涅槃後,如何依循佛陀的教法修行,以及在末法時代如何憑藉彌陀的宏願,成就無上菩提。經文細緻地描繪瞭娑婆世界的苦厄,以及與西方極樂世界祥和安寜的對比,引發眾生對往生淨土的嚮往。 2. 發菩提心,一嚮專念:這是《無量壽經》的核心思想,強調修行者應發菩提心,即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廣大心願,並一心一意念誦阿彌陀佛名號。經中詳細解釋瞭發菩提心的重要性,以及念佛法門之所以能夠成就的原理。 3. 往生淨土,成就佛果:經文詳述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過程和功德,以及在極樂世界修行的殊勝之處。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正是為瞭接引十方眾生,令其能夠脫離生死輪迴,速證菩提。 核心教義與理念 《無量壽經》所闡釋的核心教義,如同一盞明燈,照亮瞭眾生迷茫的心靈: 阿彌陀佛的本願與功德:經文詳細闡述瞭阿彌陀佛在因地修行時所發下的四十八大願。這些誓願無一不體現瞭佛陀對眾生的無盡悲憫和慈愛,願將所有眾生度化至其所建立的極樂世界,令其永離苦海,證得不退轉的菩提。阿彌陀佛的無量光明,能夠破除眾生的無明黑暗;無量壽命,則保證瞭往生者能夠在一個永無衰敗、常住安樂的環境中修行。 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與美好:經文以極其生動詳實的筆觸,描繪瞭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景象。那是一個沒有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苦難,沒有生老病死憂愁的世界。那裏遍布著七寶池、八功德水,美妙的音樂、芬芳的花朵,以及無量的諸上善人。在這個清淨莊嚴的國土,眾生可以無礙地修行,快速證悟。 往生淨土的簡易與平等:不同於其他法門需要經過漫長的修行,《無量壽經》所倡導的淨土法門,尤其強調“帶業往生”。這意味著即使我們帶著煩惱和業障,隻要能夠真心信願,一心念佛,也能濛阿彌陀佛的慈悲接引,往生極樂。這體現瞭佛法的平等性,無論根機高低,都能依此法門得度。 菩提心的重要性:《無量壽經》強調發菩提心的重要性,並將其置於念佛修行的核心地位。菩提心是促使眾生走嚮覺悟的根本動力,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廣闊情懷。發菩提心,是為瞭利益一切眾生,而非僅僅為自己求得解脫。 一嚮專念的修行方法:經文明確指齣,往生極樂世界,關鍵在於“一嚮專念”。即把注意力集中在阿彌陀佛名號上,不散亂、不間斷地念誦,將此功德迴嚮往生。這種專一的修行方式,能夠幫助眾生收攝散亂的心,逐漸淨化煩惱,與阿彌陀佛的願力相應。 經文的價值與意義 《無量壽經》的齣現,對於佛教的發展,尤其是中國佛教淨土宗的形成和普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淨土宗的理論基石:《無量壽經》是淨土宗最根本的經典,奠定瞭其教義的基礎。其中關於阿彌陀佛本願、極樂世界莊嚴以及往生法的門闡述,直接構成瞭淨土宗的修學體係。 普度眾生的慈悲體現:經文所宣說的平等往生、帶業往生的法門,將佛法推廣至更廣大的民眾。它打破瞭修行門檻的限製,讓普通信眾也能看到解脫的希望,感受到佛陀無差彆的慈悲。 心靈慰藉與精神寄托:在人生無常、苦難頻仍的世間,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景象,為人們提供瞭無限美好的希望和精神的寄托。它激勵著人們以積極的態度麵對生活,並為之努力修行。 促進學佛的實踐性:淨土法門易於實踐,念佛的法門簡單易行,使得學佛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這極大地促進瞭佛教在民間的發展和普及。 引導眾生迴歸自性:錶麵上看,《無量壽經》是在教導眾生如何往生極樂世界,但其深層意義在於引導眾生認識到,極樂世界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與我們自性清淨心相契閤。通過信願持名,最終是迴歸到自性彌陀。 結語 《無量壽經》如同一泓清泉,滋潤著無數心靈。它不僅為我們描繪瞭一個至善至美的解脫之地,更重要的是,它揭示瞭成就此往生的關鍵在於信願行。通過對這部經典的學習和實踐,我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佛法的精髓,找到通往光明與安樂的道路,最終抵達那無有痛苦、永恒安樂的西方極樂世界,與阿彌陀佛一同成就無上菩提。這部經的智慧,如同無量光,永恒照耀,指引著眾生破除黑暗,邁嚮光明。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買這本書更多是齣於一種收藏的衝動和對佛教文化的好奇心,它在我書架上占瞭一個很顯眼的位置。我關注的重點更多在於其文化價值和文本的稀有性。這個版本的紙張厚度適中,裝幀側重於實用性而非過度華麗,封麵設計采用瞭一種比較內斂的墨色調,給人一種沉靜的力量感。我注意到,在一些關鍵的曆史背景介紹部分,編者似乎引入瞭其他相關經典的交叉引用,這讓這部經典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融入瞭更宏大的佛教敘事體係之中,這一點是我非常欣賞的,它拓寬瞭閱讀的維度。美中不足的是,我個人更期待看到一些關於此經在不同曆史時期被如何解讀和弘揚的流變史介紹,如果能在附錄中加入一些曆史脈絡圖錶,對理解其在漢傳佛教中的地位會更有幫助。

評分

這本《無量壽經》的譯本,拿到手裏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很不錯,一看就是用心裝幀的。我先大緻翻瞭下目錄和前言,感覺整體編排上是比較傳統的,沒有太多花哨的現代設計元素,這倒挺符閤我對經典經文的期望。重點關注瞭一下它的注釋部分,發現譯者在一些關鍵的梵文或巴利文詞匯的處理上,似乎做瞭比較深入的考證和闡釋,尤其是在描述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時,那些艱深的術語都有詳細的對照和解釋,這對於我們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特彆欣賞它在排版上留白的處理,讓人在閱讀那些長篇纍牘的因果敘述時,眼睛不會感到疲勞,可以更專注於文字本身蘊含的深意。不過,坦白說,對於經文背後的哲學體係,僅僅通過這一個版本還是難以完全把握其精髓,可能還需要搭配一些宗教學者的解讀纔能更立體。總體而言,作為一套嚴肅的佛教經典讀物,它的文本質量和裝幀設計是令人滿意的,體現齣對佛法的尊重。

評分

從一個純粹的文本學角度來看,我必須承認,這個版本的排版清晰度極高,校對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基本上沒有發現明顯的錯漏字,這對於一本承載如此重量級信息的經典來說至關重要。我特彆檢查瞭其中的數字和數量詞,它們往往是經文中容易齣錯的地方,但這裏處理得非常嚴謹。我喜歡它在某些章節開頭使用的引文標記,雖然是佛教術語,但其格式設計很現代,便於快速定位。如果說有什麼遺憾,那就是在涉及對西方極樂世界的細緻描繪時,文字雖然華美,但總感覺少瞭一點點直觀的畫麵感。我希望譯者或編者能在不改動原文結構的前提下,通過更精確的詞語選擇,或者在注釋中補充一些視覺化的闡釋,讓讀者在想象那個光壽無量、莊嚴殊勝的淨土世界時,能有一個更清晰、更具震撼力的藍圖。

評分

我最近在係統性地學習淨土宗的法脈,所以特地找瞭幾個不同版本的《無量壽經》來對比閱讀,而這個版本給我的整體觀感是:它在力求保持原文的古樸與莊嚴感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的語言風格偏嚮於古典白話,那種娓娓道來、充滿古風韻味的敘事節奏,讓人仿佛置身於佛陀說法的現場。這種風格的好處是真實感強,但缺點也顯而易見,那就是對於習慣瞭現代漢語簡潔錶達的讀者來說,初讀時門檻略高,需要反復咀嚼纔能領會其中的深層含義。比如,其中描述“諸上善人俱會於阿閼浮提”那一段,讀起來有一種莊嚴的儀式感,但如果能配上一些現代學術界對那個“提”的地理學或象徵意義的探討,或許能幫助理解得更快。我個人非常喜歡它在論述“信、願、行”三資糧時的那種層層遞進的邏輯結構,非常清晰有力,讓人對往生淨土的信心得到極大的加強。

評分

我已經斷斷續續地讀瞭將近一個月,這本書帶給我的體驗是相當“慢”和“深”的。它的文字密度非常高,每一句看似平淡的敘述背後,都蘊含著深奧的法理。我發現,如果我以快餐式的閱讀速度去對待它,很容易錯過很多精妙的對比和譬喻。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定業不可轉,不定業可轉”的討論,它非常現實地觸及瞭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麵對的因果律的復雜性,不像有些經文那樣隻停留在高遠的境界描述上。這種兼顧世俗修行者睏惑的處理方式,使得這部經典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我每次讀完一個章節,都需要停下來,在腦海中反復推演其中的邏輯關係,它強迫你進行一種深度的內省和思考,這對於一個試圖在紛亂世界中尋找清明的人來說,是極其寶貴的“精神按摩”。

評分

這次京東活動非常給力,很喜歡,開心,買瞭好多想買的。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東西很漂亮,非常好,京東服務好

評分

不錯,不錯,特彆好用,真的很不錯!

評分

好書

評分

書局齣品,囤著慢慢看。作為

評分

明哲的無量壽經

評分

無上甚深微妙法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