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电力工程部分 2016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电力工程部分 2016年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著
图书标签:
  • 电力工程
  • 工程建设标准
  • 强制性条文
  • 规范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2016年版
  • 行业标准
  • 技术标准
  • 电力规范
  • 工程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9787519815271
版次:1
商品编码:1230682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由现行电力技术标准中直接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环境保护和其他公共利益的、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规定摘录而成。近年来,电力标准制修订速度加快,新颁布了多项工程建设标准,故对2011年版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形成了2016年版。本条文是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强制执行的技术法规,是参与电力工程建设活动各方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重要内容,执行本条文是从技术上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同时,作为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配套文件,也是政府对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依据。

作者简介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于1988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全国电力行业企事业单位的联合组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法人,至今已历经六届理事会。1998年以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转为在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法人,是以全国电力企事业单位和电力行业性组织为主体,包括电力相关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行业组织自愿参加的、自律性的全国性行业协会组织。2015年12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第六届理事会成立,国家电网公司为理事长单位,15个大型电力企业集团和华北电力大学为副理事长单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现有77个常务理事单位、172个理事单位、939个会员单位,设立7个专业分会和2个专业委员会,直接管理和代管12个全国性专业协会,基本形成了功能齐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规范有序、覆盖全行业的服务网络

目录

第一篇 通用部分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程》GB 50194—2014
《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 50260—2013

第二篇 火力发电工程
1 勘测设计
《火力发电厂职业安全设计规程》DL 5053—2012
《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 50049—2011
《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 50660—2011
《核电厂常规岛设计防火规范》GB 50745—2012
《电厂动力管道设计规范》GB 50764—2012
《发电厂化学设计规范》DL 5068—2014
2 施工及验收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1部分:土建结构工程》DL 5190.1—201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4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DL 5190.4—201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2部分:锅炉机组》DL 5190.2—201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DL 5190.3—201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5部分:管道及系统》DL 5190.5—201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6部分:水处理及制氢设备和系统》DL 5190.6—201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8部分:加工配制》DL 5190.8—2012
《火电工程达标投产验收规程》DL 5277—2011
《火力发电厂热力设备及管道保温施工工艺导则》DL 5713—2n14
《火力发电厂热力设备及管道保温防腐施工技术规范》DL 5714—2014
《火力发电厂烟囱(烟道)防腐蚀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T 5736—2016
《火力发电工程消防施工技术导则》DL/T 5739—2016
《循环流化床锅炉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 50972~2014
《联合循环机组燃气轮机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 50973—2014

第三篇 水力发电工程
1 勘测设计
《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GB 50706—2011
《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199—2013
《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287—2016
《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NB/T 35011—2013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872—2014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 5057—2009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DL/T 5016—2011
《水力发电厂水力机械辅助设备系统设计技术规定》NB/T 35035—2014
2 施工及验收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9部分:水工结构工程》DL 5190.9—2012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DL/T 5162—2013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308—2013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导则》DL/T 5274—2012
《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T 5099—2011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地质规程》NB/T 35007—2013
《水电水利工程爆破施工技术规范》DL/T 5135—2013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2014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12—2009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363—2016
《水电水利工程预应力锚索施工规范》DL/T 5083—2010
《水电水利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T 5110—2013
《水电水利工程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L/T 5124—2016
《水电水利工程钢筋施工规范》DL/T 5169—2013
《水电水利工程岩梁施工规程》DL/T 5198—2013
《水电水利工程沉井施工技术规程》DL/T 5702—2014
《水电水利工程控制性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 5728—2016
《水电水利工程聚脲涂层施工技术规程》DL/T 53 17—2014
《水电水利工程截流施工技术规范》DL/T 574l一2016
《水电水利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NB/T 35045—2014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带式输送机》DL/T 5711—2014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塔式起重机》DL/T 5282—2012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安全操作规程振捣机械》DL/T 5730—2016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安全操作规程振动碾》DL/T 5731—2016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接缝止水技术规范》DL/T 5115—2013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 5129—2013
《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启动试验规程》DL/T 827—2014
《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DL/T 5400—2016
《水轮发电机组启动试验规程》DL/T 507—2014

第四篇 风力发电工程及新能源发电工程
《风力发电场安全规程》DL/T 796—2012
《风力发电场检修规程》DL/T 797—2012
《光伏电站设计规范》GB 50797—2012
《光伏电站施工规范》GB 50794—2012
《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GB 50762—2012
《地热电站设计规范》GB 50791—2013
《太阳能发电站支架基础技术规范》GB 51101—2016

第五篇 输变电工程
1 勘测设计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勘测规范》GB 50741一2012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665—2011
《1000kV变电站设计规范》GB 50697—2011
《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GB 50966—2014
2 施工及验收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电力线路》DL 5009.2—2013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3部分:变电站》DL 5009.3—201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201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201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1—201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2—201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3—201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4—201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5—201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6—201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7—201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1049—2014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 5027—2015
《±8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790—2013
《±800kV及以下直流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729—2012
《±800kV及以下换流站干式平波电抗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774—2012
《±800kV及以下换流站换流变压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776—2012
《±800kV及以下换流站构支架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777—2012
《±800kV架空输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工艺导则》DL/T 5286—2013
《1000kV输变电工程竣工验收规范》GB 50993—2014
《1000kV构支架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834—2013
《1000kV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835—2013
《1000kV高压电器(G1S、HG1S、隔离开关、避雷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836—2013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铁塔组立施工工艺导则》DL/T 5289—2013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工艺导则》DL/T 5290—2013
《1000kV输变电工程导地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DL/T 5291—2013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3—2014
《碳纤维复合芯铝绞线施工工艺及验收导则》DL/T 5284—2012
《输变电工程架空导线及地线液压压接工艺规程》DL/T 5285—2013
《架空输电线路大跨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L 5319—2014
《架空输电线路大跨越工程跨越塔组立施工工艺导则》DL/T 5288—2013
《架空输电线路无跨越架不停电跨越架线施工工艺导则》DL/T 5301—2013
《额定电压66kV~22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敷设规程第1部分:直埋敷设》DL/T 5744.1—2016
《额定电压66kV~22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敷设规程第2部分:排管敷设》DL/T 5744.2—2016
《额定电压66kV~22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敷设规程第3部分:隧道敷设》DL/T 5744.3—2016
《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验收规程》DL 5279—2012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系列简介 本系列图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标准设计处组织编写,旨在为我国工程建设提供标准化、系统化的设计依据。全系列图集涵盖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景观等多个专业领域,是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图纸审查及验收等环节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 图集内容详述: 一、 建筑专业图集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配套图集: 重点针对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要求,提供详细的防火分区、疏散通道、消防设施、材料防火性能等设计节点和构造详图。涵盖各类高层建筑,如住宅、办公、商场、酒店等,确保建筑安全。 《住宅设计规范》配套图集: 聚焦于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住宅设计,包括户型布局、房间尺寸、采光通风、无障碍设计、隔声保温等方面,提供各类住宅户型、公共部位、附属用房的标准设计图样,提升居住品质。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标准》配套图集: 涵盖室内外装饰装修的各种材料、工艺、节点详图,包括墙面、地面、顶棚、门窗、楼梯、栏杆等,提供美观、实用、环保的装饰解决方案。 《无障碍设计规范》配套图集: 专门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需求,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无障碍设施设计,如坡道、扶手、卫生间、电梯按钮、标识系统等,促进社会公平与包容。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技术规范》配套图集: 针对城市地下空间的设计与建设,包含地下停车场、商业空间、交通枢纽、人防工程等的设计要求、结构形式、通风排烟、防水排水等内容。 二、 结构专业图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配套图集: 详细阐述各类建筑结构的荷载取值、计算方法和设计要求,提供各种构件(梁、板、柱、墙、基础)的配筋详图和构造要求,确保结构安全可靠。 《钢结构设计规范》配套图集: 聚焦于钢结构的设计与应用,涵盖钢框架、钢桁架、钢网架等结构形式,提供连接节点、构件加工、防腐防火等详细设计和构造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配套图集: 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提供各种类型构件(基础、柱、梁、板、剪力墙)的配筋详图、构造要求及施工要点,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配套图集: 适用于砖、砌块等砌体结构的房屋设计,提供各类砌体墙体、构造柱、圈梁、过梁等的配筋构造和施工要求。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配套图集: 针对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包括各类桩型(桩、沉管桩、旋喷桩等)的选型、设计参数、承载力计算、施工工艺及检测方法。 三、 给水排水专业图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配套图集: 涵盖生活给水、消防给水、中水利用、热水供应系统等设计内容,提供给水管道布置、水泵选型、水箱设计、卫生器具连接等详图。 《建筑排水排气管道工程技术规范》配套图集: 聚焦于建筑内部的排水管道系统,包括污水、废水、雨水排放,提供管道坡度、连接方式、检查口设置、通风排气构造等详图。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配套图集: 针对再生水利用系统,提供中水收集、处理、输配管网的设计要求及相关设备选型。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设计规范》配套图集: 专门针对建筑屋面雨水的收集与排放,提供雨水斗、雨水管、落水系统等的设计详图。 四、 暖通专业图集 《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配套图集: 涵盖采暖、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提供风管、水管布置、设备选型、送排风口设置、保温隔热等详图,确保室内舒适环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配套图集: 配合设计图集,提供暖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检验方法和验收标准。 五、 电气专业图集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配套图集: 涵盖建筑物的低压配电系统设计,包括进线、配电箱、开关、插座、照明回路等设计和接线详图,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 《建筑电气设计标准》配套图集: 涉及建筑内的供配电、照明、动力、弱电系统(通信、广播、监控等)的设计,提供设备选型、管线敷设、接地保护等详细内容。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配套图集: 专注于建筑照明设计,包括室内外照明、应急照明、景观照明等,提供照度要求、灯具选择、布灯方式及控制系统设计。 《建筑防雷工程设计规范》配套图集: 针对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提供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的设计和安装要求。 六、 景观专业图集 《园林景观工程设计规范》配套图集: 涵盖公园、广场、居住区、道路绿化等景观工程的设计,提供地形处理、植物配置、硬质铺装、构筑物(景墙、廊架)等设计详图。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规范》配套图集: 针对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设计,提供行道树选择、街旁绿地布置、花卉配置等。 图集特点: 权威性: 由国家级权威机构组织编写,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系统性: 涵盖工程建设的各个专业和关键环节,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 实用性: 提供大量直观、详细的设计图样和构造节点,便于设计、施工和审查人员理解和应用。 可操作性: 注重设计与施工的衔接,为工程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通用性: 适用于各类工程项目,具有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本系列图集是国家推行工程建设标准化、提升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应用这些标准设计图集,能够有效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和品质,为我国城乡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于我来说,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探索之旅。我并非电力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士,初次接触这本书时,感到无比的陌生和困惑。那些专业的术语,像是“电缆桥架”、“电缆沟”、“电缆头的制作”、“电缆的敷设方式”等等,对我而言,都如同天书一般。我需要反复查阅资料,借助网络上的专业解释,才能一点一点地辨识出它们的含义。 尤其是在“变电站电气设计”的部分,让我感受到了工程设计的复杂性。不仅仅是设备的选型,更包括了布局、接地、保护等等一系列环环相扣的环节。书中的条文,明确规定了不同电压等级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以及各种保护装置的设置原则。我开始理解,一个看似简单的变电站,背后却有着如此严谨的科学依据和工程考量。它让我明白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绝非偶然,而是无数工程师智慧的结晶。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一开始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敬畏”。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从未想过,在工程建设领域,竟然会有如此详尽、如此严苛的标准。当我翻开目录,看到那一串串的条文编号时,我就知道,我将要面对的,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工程宪法”。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防爆措施”的部分印象深刻。电力设备,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环境下运行的设备,都需要采取相应的防爆措施,以防止火灾和爆炸的发生。书中详细规定了防爆电气设备的选择、安装、以及维护要求,甚至连防爆接头的材料和尺寸都有明确的规定。这让我觉得,每一个细节都被考虑到了,每一个可能存在的风险都被提前预判并加以控制。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整个工程建设行业充满了信任。

评分

我一直认为,任何一本技术类的书籍,其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它能否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探索欲望。而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电力工程部分 2016年版》,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当我翻开这本书,看到那些严谨的条文和规范时,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责任感。我知道,这些条文是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而制定的。 在阅读过程中,我尤其对其中关于“雷电防护”的部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不同建筑物的高度、地理位置等因素,来设计有效的雷电防护系统。从避雷针的选择、接地系统的设计,到均压带的设置,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非常周全。我开始意识到,看似平常的雷电,一旦未能得到妥善防护,就可能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本书让我对“安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一种侥幸,而是一种系统性的、科学的预防。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一开始确实给我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它的语言风格非常正式,充满了技术性的术语和指令性的词汇,对于我这种非专业人士来说,阅读起来就像在解码一份高度加密的文件。我记得有一次,我花了将近一个小时,就为了弄明白一个关于“断路器”的条文。那个条文涉及到断路器的额定短路开断电流、额定短时耐受电流、额定操作次数等一系列参数,每一个参数的数值大小都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我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对比图表,查阅相关的技术手册,才勉强理解了它的含义和重要性。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一些细节的规定,简直达到了“锱铢必较”的程度。比如,在关于“电缆敷设”的章节里,不仅规定了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还详细说明了电缆在敷设过程中,如何避免受到机械损伤,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构成了整个工程安全性的基石。我开始体会到,每一项工程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工程师的心血和智慧,他们必须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提前制定出相应的规范来规避风险。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在进行一场“考古”式的挖掘。我试图从中找到那些隐藏在冰冷条文背后的工程智慧和安全理念。书中的内容,对于我这个对电力工程知之甚少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但也同时充满了挑战。 我记得有一次,我被“继电保护”这一章节所深深吸引。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和应用,例如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等等。每一种保护方式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技术要求。我当时就觉得,这些保护装置就像是电力系统的“哨兵”,时刻警惕着异常情况的发生,并能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切断故障电源,从而避免更大范围的事故。这让我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原来它并非“铁板一块”,而是由无数精密的保护机制来共同维护。

评分

坦白说,起初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并不高。我以为它只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工具书,是工程师们在工作中不得不查阅的“法典”。然而,随着我深入阅读,我发现自己对它的看法正在悄然改变。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条文,它背后蕴含着一套严谨的逻辑和科学的原理。 我记得在“高压电气设备安装”这一章节,书中对每个设备安装前的检查、安装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以及安装后的试验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规定。例如,对于变压器,不仅仅是规定了安装位置、基础要求,还对油位的检查、绝缘电阻的测量、以及空载试验等一系列步骤进行了详细说明。我当时就想,这些步骤看似繁琐,但每一步都是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防止潜在的故障。它让我明白,精益求精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必须遵循的实践。

评分

阅读这本书,对我的一个重要启发是,原来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电力供应,背后隐藏着如此复杂的工程体系和如此严格的安全标准。我之前一直觉得,电力就是从发电厂输送到千家万户的,很直接。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电力工程的每一个环节,从设计、施工到运行维护,都必须遵循一套非常完善的规范。 我举个例子,书中关于“电缆终端头制作”的条文,虽然只是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环节,但却详细规定了绝缘处理、密封防水、以及连接可靠性等一系列要求。我当时就想,如果这个终端头处理不好,轻则导致线路故障,重则可能引发火灾。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看似繁琐但至关重要的条文,才使得我们的电力系统能够如此稳定可靠地运行,才保障了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评分

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厚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开来看,各种条文、规范、标准,密密麻麻的,看得我脑袋都有点嗡嗡的。要知道,我是个不太懂工程的人,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工作需要,老板说要熟悉一下,以后接的项目都得参照这个。所以,我只能硬着头皮一点一点啃。最开始,我试图从头看到尾,结果发现很多术语对我来说简直是天书,什么“荷载”、“载荷”、“抗震设防烈度”、“电气设备绝缘水平”之类的,我得一边看一边查字典,还得时不时地去网上搜索相关解释,才能勉强理解个大概。 就拿“接地”这一部分来说吧,我看了好几遍,光是不同的接地方式就列了好几种,什么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重复接地、联合接地,看得我眼花缭乱。每一种接地方式都有详细的规定,比如接地电阻的要求、接地体材料的选择、接地线的敷设方式等等,简直是事无巨细。而且,不同类型的电气设备,对接地系统的要求也不一样,需要根据设备的电压等级、运行环境来选择合适的接地方式。我当时就觉得,这工程建设标准真是太严谨了,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种“一丝不苟”的精神。当我翻阅那些关于“接地装置”、“绝缘配合”、“过电压保护”等章节时,我被书中对每一个细节的严谨规定所震撼。我不是专业人士,但我能感受到,这些条文背后,凝结着无数工程师的经验、教训和智慧。 我记得在“电气安全距离”的部分,书中明确规定了不同电压等级设备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以及人员在接触带电设备时应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这些规定,不仅仅是为了设备的正常运行,更重要的是为了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我当时就想,这些数字和规定,可能就是无数次事故分析和经验总结的结果,它们是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宝贵经验。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安全第一”这句口号的真正含义。

评分

对于我这个圈外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扇“神秘之门”,打开了通往电力工程世界的大门。起初,我只能看到那些冰冷、枯燥的文字,但随着我一点一点地深入,我开始从中体会到一种严谨的逻辑和科学的严谨。 我记得在“线路工程”章节,书中详细规定了架空线路的杆塔基础、导线选择、绝缘子配置等一系列内容。其中,关于导线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受力计算,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塔型来承受这些力,都做了详细的说明。我当时就觉得,每一根电线杆、每一根导线,都不是随意安装的,它们都经过了精密的计算和设计,以确保在各种复杂的自然条件下都能安全可靠地运行。这种“看得见的严谨”,让我对工程师们的专业能力充满了敬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