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是诺贝尔奖得主、著名哲学家鲁道夫?奥伊肯众多著作中较为通俗的一本,篇幅也比较短小,但对了解其精神生活哲学却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奥伊肯是20世纪头20年颇有影响的生命哲学思潮的一位重要代表,他认为人是自然和精神的会合点, 人以积极的态度不断追求精神生活以克服非精神的本质。正是这种精神生活的占用(我们不妨说个人化)首次在心灵内部唤醒了一种确信,使自我表现有可能达到完全的自由和自觉,而这是一切推动人类进步与革新的伟大的创造性劳动所必需的。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作者为著名德国哲学家,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认为人是自然和精神的会合点, 人以积极的态度不断追求精神生活以克服非精神的本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是奥伊肯众多著作中篇幅较小,比较通俗的一本,而且比较系统地体现了他的精神生活哲学的方法、出发点、主要内容和特点。《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内容丰富、文笔流畅、对了解和研究奥伊肯精神生活哲学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鲁道夫?奥伊肯(1946-1926)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伊肯一生写了大量著作并被译成多国文字。
作为20世纪头20年里颇有影响的生命哲学思潮的一位主要代表,奥伊肯所倡导的一种历史―文化倾向的生命哲学,也可称之为精神生活的哲学。
人的生活可有意义与价值?在提出这一问题时我们不存任何幻想。我们知道我们今天不能摆出拥有某一真理的样子,而只能去逐步展现真理。我们面对的问题是个仍未解决的难题,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努力不去解决。我们现今的时代对解决这个问题毫无自信,关于这一点,必须更详细地予以阐明。不过要表明这种自信对我们必不可少,倒无需任何精妙的论证。我们容易受到形形色色的影响,为无穷无尽的问题所困扰,而在这一片混乱之中,很难看出任何统一的意义或目的。何况,生活并非仅是空闲的游戏;它要求辛苦、劳作,克己、牺牲。这种辛苦,这种劳作,是否值得?整体的利益能否补偿局部的危险与损失?它能否肯定地向我们证明生活值得一过?这不只是个纯思辨的问题;因为倘若没有对某种崇高理想的信念为我们的一切活动注入热情与欢乐,我们便不可能获得生活的大成功。
诚然,在某些时期这个问题可能处于潜伏状态。传统和社会要求设立了确定的指导路线,摆在我们面前的目标的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倘若一旦产生了疑问,倘若人们对支承整个结构的假设表示怀疑,信念的颓坏便如烈火肆虐,四处蔓延。我们越是苦思冥想,问题越是变得复杂难解。当我们想要去证明,生活虽有其种种表面的混乱,却仍然具有某种意义与价值,而且可以满怀信心地宣称它值得一过时,似乎过于自不量力。怀疑造成瘫痪,侵蚀了我们时代的生机。我们看到的明显证据在于这一事实: 虽然取得了一切令人惊异的成就和持续不断的进步,我们实际上并不幸福。没有一种普遍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相反,倒有一种强调人的微不足道、藐视人在宇宙中地位的倾向。较为仔细的考察表明,人们为了统一生活在作真诚的努力,然而,即使如此,所用的方法也是迥然相异,甚至截然对立的。可供选择的制度,可供选择的理想,在性质上根本不同,却同样要求我们去拥护。而既然其中没有一个明显地、使人信服地优于其他选择,相互冲突的倾向与标准便依然是当今的常态。在某人看是至高的善,对另一个人却是绝对的恶;使第二个人充满激情的东西,一个人却认为怎么谴责都不为过。因而,面对局部工作的丰富成果,我们却不得不处于一种可悲的境地,无法把生活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对于所追求的目标和所走道路的性质越来越没有把握。形势迫使我们考虑这个问题: 面对着黑暗、怀疑和否定,我们是否还能从生活中找到某种价值与意义,冲突的要素是否终将会服从某种伟大的建设性的理念?
除非我们准备把生活看作一个整体,否则这个问题便无法解决;惟有看作整体才能够对其价值作出判断。但是应当如何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呢?不错,我们必须作这种尝试,我们对幸福的向往要求这样,这乃是有理性的人的渴望,他不能完全沉湎于流逝的瞬间,而必须追求某种包罗一切的目标。然而,无论这种要求有多强烈,无论推动着它的激情有多深沉,人类的特殊范围便无法满足它。因为人的生活与宇宙的生活无可解脱地连在一起: 人必须弄清他在宇宙中的地位,并据此来调节他的活动,而避免耽溺于任何有悖于万物之理、有悖于他自身的诚实本性的幸福。那么,人对幸福的渴望与真理的要求有办法调和吗?真理与幸福的这种调和,无疑是所有试图坚持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人所怀的梦想,至于这种梦想是否有可能实现,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不管如何,这个问题始终存在,并迫使人们注意。它并非由哪一个人发明出来。它乃是时代深层意识的结果;乃是我们现在这个发展阶段不可避免的产物。人类如此关心的迫切问题必定也是一个哲学的问题,所有人都会承认这一点,视哲学为笑料者当然不在此列。
一、导言
二、今日问题状况
1、旧有的解答
2、现代的文化
三、回顾与展望
四、试图重建
五、附录
译者序
鲁道夫·奥伊肯(Rudolf Eucken,旧译倭铿),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1846年1月5日生于东弗里斯兰的奥里希城。曾在格丁根大学学习语言学和哲学;获博士学位后,在法兰克福高级中学教书。1871年被任命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哲学教授,1874年改任耶拿大学教授,此后一直在那里工作,1920年退休。1926年9月15日去世。他曾于190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奥伊肯一生写了大量著作,出版后在德国思想界反响热烈,而且都很快被翻译成各国文字。他的主要著作有: 《近代思想主潮》(1878)、《精神生活的统一性》(1888)、《大思想家的人生观》(1890)、《为精神生活的内容而战斗》(1896)、《宗教之真理》(1901)、《一种新人生观大纲》(1907)、《生活的意义与价值》(1908)、《知识与生活》(1912)、《当代伦理学与精神生活的关系》(1913)、《自传》(1921)等。在这些著作中,奥伊肯论证和阐发了一种唯心主义的生命哲学。
生命哲学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德、法等国非常流行,它以当时最时髦的研究论题即人的生命、人的生活、人的价值、人的历史文化作为理论对象,强调生命的精神创造和心灵世界的独特性,强调人文科学方法的独特性,形成了一股与理性主义思维模式相抗衡的普遍思潮。这一思潮包括不少理论派别,最重要的有以法国哲学家柏格森为代表、带有生物学倾向的生命哲学学派和以德国哲学家狄尔泰等人为代表、更加注重社会历史领域的生命哲学学派。在20世纪头20年里与狄尔泰齐名的奥伊肯,作为当时一位颇有影响的生命哲学家,所倡导的是一种历史文化倾向的生命哲学,用他自己的说法,可称之为精神生活的哲学。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是奥伊肯众多著作中篇幅较小、比较通俗的一本,而且比较系统地体现了他的精神生活哲学的方法、出发点、主要内容和特点。
奥伊肯不是一个用理性构造体系的哲学家。他把自己哲学的重点置于实际的人类经验上,从人所经验的生活开始。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阅读这本书的感受,那一定是“豁然开朗,但又伴随着更深的疑问”。 这绝非一本能够让你在读完最后一页时就拍手称快的“速效药”,它更像是一场漫长的攀登,每当你以为到达了某个观景台时,却发现前方还有更高、更壮阔的风景等待你去探索。 书中引用的那些看似古老的论证,在作者的梳理下,竟然能与当下我们所面临的科技伦理困境、社会异化问题产生惊人的共鸣,这体现了真正经典作品的恒久生命力。 尤其赞赏作者在处理“虚无主义”倾向时的那种审慎态度,没有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而是展示了如何在这种深刻的认识中,提炼出一种积极的、能够指导行动的力量。我发现自己在读完涉及这一部分的内容后,看待工作中的挫折感时,心态都变得更加从容和具有韧性了。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成功”,而是“如何体面地存在”。
评分说实话,我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带着一丝警惕的,毕竟“意义”和“价值”这两个词汇,常常被赋予太多形而上的重量,容易让人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的处理方式却出乎我的意料,它没有直接抛出教条式的结论,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读者穿行于不同的思想迷宫之中。 书中对人类境况的剖析,极其细腻和多维,它没有试图提供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反倒鼓励我们去拥抱那种内在的探索欲。我特别喜欢它对个体自由意志与外部约束之间张力的阐述,那种既承认局限性,又不放弃主体能动性的论述,读起来让人感觉非常扎实,有根有据。它不是那种贩卖焦虑的书,而是提供工具箱的书,让你学会自己去修补和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 随手翻开任何一页,都能找到一段能让你停下来,用笔在旁边写下自己感触的句子。这种互动性,对于我这种习惯在阅读中做笔记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它让我感觉到,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激发,促使我将书中的思辨与我日常的决策和情感体验紧密地联结起来。
评分我最近在寻找那种能让我产生“阅读完后,需要花几天时间消化”的书籍,而《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完美地符合了我的期待。它的语言风格极其凝练,似乎每一个词语的选用都经过了千锤百炼,没有一句是多余的废话,这使得我对译者的功力深感敬佩。在某些段落,我甚至需要放慢速度,逐字逐句地去品味其中的内涵,生怕错过了一丝微妙的语境变化。 这种阅读体验是极其饱满和充实的,它挑战了我们习惯于快速获取信息的思维模式,迫使我们重新激活大脑中那些相对“不常用”的深度分析区域。 我觉得这本书对于所有处于人生转型期,或者正经历内心迷茫的朋友们来说,都是一份极佳的“精神急救包”。它不会给你空洞的安慰,而是会用最坚实、最理性的光芒,照亮你脚下的道路,让你明白,追寻意义本身,也许就是最大的意义所在。 购买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最好的投资之一。
评分我常常认为,一本伟大的译本经典,其价值往往隐藏在它对时代噪音的过滤能力上。我们现在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碎片化的观点充斥着我们的视野,真正能让人沉静下来的作品越来越少。这本书就像是一个高质量的降噪耳机,在你戴上它的瞬间,外界的喧嚣似乎都退去,只剩下作者清晰、有力却又饱含人文关怀的声音。 它的结构安排非常有层次感,从宏观的历史视角过渡到微观的个人体验,这种流畅的切换,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沉闷的哲学思辨变得生动起来。其中关于“时间性”的讨论,对我触动极大,它颠覆了我过去对“当下”的理解,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和体验生命中的每一个“现在”。 这种知识的重量感,不是压迫感,而是一种厚实的支撑感。它让我确信,那些经过时间淘洗的思考,其穿透力是无法被短暂的网络热点所取代的。阅读这本书,与其说是获取信息,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精神上的“重塑”,它帮助我校准了自己对生命意义的“指南针”。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静中带着一丝哲思的色调,仿佛在邀请你去探索一个更深邃的世界。我一直对那些探讨存在本质的书籍抱有浓厚的兴趣,总觉得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需要偶尔停下来,审视一下自己行走的方向。这本书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里行间留有的呼吸感,使得即便是面对一些相对深奥的议题,阅读体验也保持着一种舒缓的节奏。 这种细致入微的用心,从装帧到内文的处理,都体现出出版方对“经典”二者的尊重。 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感觉到它不同于市面上那些追求快餐式阅读体验的作品,它更像是一坛需要时间去品味的陈年老酒。我尤其欣赏译者在处理那些极具时代背景和文化烙印的语句时所展现出的精准拿捏,既保留了原著的精神内核,又确保了当代读者能够无碍地领会其精髓,这在翻译文学中是相当难得的成就。 整个阅读过程,更像是一场与作者跨越时空的对话,让人忍不住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追问“我们是谁,我们为何在此”。 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容器,去盛放那些平日里散落在心头,却无从安放的宏大疑问。
评分很好的六一儿童节礼物了!
评分放购物车快一年了,满额减加用券,折扣很低,很便宜!
评分译文经典 好书不贵 推荐给大家 物美价廉 京东很给力
评分独立和个性等特征而获得的快乐,激励着人的全部生活,给予生活某种内在的满足。
评分译文经典 好书不贵 推荐给大家 物美价廉 京东很给力
评分好书值得珍藏
评分独立和个性等特征而获得的快乐,激励着人的全部生活,给予生活某种内在的满足。
评分书籍非常不错,包装完好,快递给力
评分618活动,600减480,折后价格还不错,正价的话太贵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