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教材计有医古文、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讲义、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伤科学、针灸学、经络学、腧穴学、刺灸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医籍选、各家针灸学说、推拿学、药用植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三十二门。其中除少数教材是初次编写者外,多数是在原教材,特别是在二版教材的基础上充实、修改而编写成的。所以这套新教材也包含着前几版教材编写者的劳动成果在内。
教材是培养社会主义专门人才和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要提高教材的质量,必须不断地予以锤炼和修改。本套教材不可避免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而殷切地希望各地中医药教学人员和广大读者在使用中进行检验并提出宝贵意见,为进一步修订作准备,使之成为科学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好的高等中医药教学用书,以期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和中医事业发展的需要。
目录
1 绪言
2 中药药性
3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4 中药复方的药理
5 解表药
麻黄
桂枝
柴胡
葛根
6 清热药
金银花
黄芩
黄连
大青叶与板蓝根
山豆根
7 泻下药
大黄
8 祛风湿药
秦艽
稀莶草
9 利水渗湿药
茯苓
泽泻
茵陈蒿
10 温里药
附子(附乌头)
11 理气药
枳实
青皮
12 消食药
13 止血药
三七
14 活血化瘀药
丹参
川芎
益母草
延胡索
莪术
15 化痰止咳平喘药
桔梗
16 安神药
酸枣仁
17 平肝息风药
天麻
钩藤
羚羊角
18 开窍药
麝香
19 补虚药
4 中药复方的药理
古之谓“七方”,有大、小、缓、急、奇、偶、复,其中“复方”为二方、三方及数方相合之方,或别加余药及分两均齐之方。其意与今之复方概念有别。本章所论复方,系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按照中医的四诊八纲、辨证论治的原则,针对病情有机地组合而成的方剂,系与单味药相对而言。由于疾病的病程和性质复杂多变,往往寒热交错,虚实并见,一时一身而数病相兼,只凭单味药难以照顾全面,故须将多种药物适当配合,利用其相互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提高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以适应复杂病情的治疗。
追溯人类用药的历史,是以用单味药开始的。随着人们对药物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对病因病机理解的逐步提高,才逐渐将药物配伍使用。《五十二病方》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张仲景的伤寒金匮方,便是急慢性传染病学和多科杂症治疗的典范,是中国医学高度光辉发展的里程碑。从单方过渡到复方,是中药治疗学上的一个飞跃。
4·1 配伍原则
中药配伍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知识。《本草经》记载:“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时视之,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说明药物有协同作用(相须相使),拮抗作用(相畏、相恶、相杀),相反作用(十八反)等,在配伍制方时均应注意。
4·1·1 相须相使配伍
李时珍说:“药有七情: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如人参、甘草、黄柏、知母之类。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须即是性能类似、药效方向一致的药同用,使其发生协同作用,提高疗效。荆芥配防风,同属辛温,可加强散风解毒作用;黄连、黄芩与大黄,同属苦寒,配伍后其清热解毒、降压作用加强;桂枝与麻黄配伍,可加强后者发汗解热功效。大黄配芒硝、泻下作用增强;地丁与蒲公英,消肿解毒作用增强。实验也证明黄连解毒汤较单味黄连抗菌作用强,并可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复方除具有上述增效作用外,还显示了多效性。遇病情复杂,一味药不能奏效时,可发挥复方的多效性,采取标本兼顾,照顾各个证候,全面施治。以普济消毒饮为例,方中芩、连、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薄荷、牛蒡子、僵蚕、柴胡疏散风热;桔梗、玄参、马勃能清热利咽;甘草、陈皮以和胃调中。本方为治大头瘟高热的主方,充分体现了治疗瘟毒的头面、咽喉诸证的作用。又如紫雪丹一方,其中生石膏、寒水石及滑石甘寒清热;玄参、升麻、甘草、犀角清热解毒;羚羊清肝热熄风;朱砂、磁石安神镇痉;麝香、木香、丁香、沉香以行气开窍;朴硝、硝石以泄热散结,所以治疗高热神昏等证有多效。两方全方虽尚缺少现代实验研究,但方中各药大多经过研究,表明有很好的抗菌、抗病毒、解热、镇静及抗惊作用。
多效并不等于万能,也非一方统治万病。清·吴鞠通说:“无不偏之药,则无统治之方……”所以方剂都有其针对性,并设加减法,显示其灵活性。
……
朋友推荐我看了这本《药理学图解》的书,这本书的特色就是用大量精美的插图来解释药理学原理,这对于我这样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抽象的分子机制,通过这些生动的图画,变得一目了然。我之前学习药理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难以理解的概念,比如药物是如何与受体结合的,或者药物是如何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等等。但是看了这本书之后,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插图不仅清晰,而且非常有条理,将复杂的生化过程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步骤。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名为《临床药理学实践》的书,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实用,内容非常贴近临床实际。作为一名即将步入临床实习的学生,我迫切需要了解药物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细节,比如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剂量调整、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等。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将复杂的药理学知识转化为了可以直接应用于临床的指导。书中有很多病例分析,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药物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性,也让我对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这是一本名为《化学药理学》的教材,我拿到它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篇幅和严谨的排版所震撼。作为一名药学专业的本科生,我深知药理学的重要性,而这本书无疑是一本非常扎实的参考书。它的内容非常丰富,从细胞信号转导、受体理论等基础概念讲起,然后深入到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比如离子通道调节剂、酶抑制剂等等。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学术化,有很多专业术语,但这也正是它的优点,因为它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严谨的科学思维。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每个药物类别时,都会配以大量的图表和实例,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药理学概念。
评分我抱着学习的态度,购买了《天然药物化学》这本书,虽然书名听起来和药理学略有不同,但作为一名对药物来源感兴趣的人,我发现这本书对于理解天然药物的药理活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详细介绍了各种天然产物,比如植物、动物、矿物等,是如何被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更重要的是,它还深入探讨了这些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与其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为什么某种天然成分能够发挥特定的治疗效果。这本书让我对“药食同源”有了更科学的理解,也拓宽了我对药物来源的认知。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做《现代药理学》,当我拿到它的时候,就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作为一名对药物研究领域充满好奇心的学生,我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一本系统、全面介绍药物作用机制的书籍。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书名也很直观,让我觉得它应该能够满足我的需求。我翻开目录,看到里面涵盖了从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到各种常见药物的详细介绍,从抗生素到抗肿瘤药物,从心血管药物到神经系统药物,几乎涵盖了我所能想到的所有重要药物类别。每一章节的标题都让我觉得内容详实,而且编排得很有逻辑性,从基础到应用,循序渐进,非常适合我这样的初学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