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电吉他:青少年乐队培训教程(配有音频伴奏)/刘传风华系列丛书》 以青少年乐队实际需求出发,讲解了基本的音阶、调式、和弦等基础练习,精选了多首适合青少年乐队排练的曲目,讲解电吉他在乐队中常用的伴奏和solo方法。
该书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图片清晰规范,精选的谱例丰富,好听好弹,曲目更是读者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
该书难易程度适中,从易到难,适合初中级电吉他爱好者学习。也非常适合电吉他老师教课使用。
作者简介
李成福,吉林人,1990年开始自学木吉他、电吉他和键盘,先后在吉林、江苏、福建、北京等地的各种演出中担任吉他手或键盘手。近几年加盟北京风华艺校及风华图书公司,在刘传老师的领导下参与教学活动并编写了各种音乐教材。得到了吉他爱好者的肯定和喜爱。代表作有《指弹吉他自学教程》《轻松自学尤克里里》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入门训练
一、认识电吉他
二、持琴姿势
三、调弦方法
四、认识乐谱
五、右手手型
六、左手手型
第二章 基础音阶与旋律练习
一、C大调基本音阶练习
二、学会看指板音阶图
三、乐理小站
四、八分音符训练
五、附点、附点音符与休止符
六、独奏训练
千与千寻
滴嗒
甩葱歌
葫芦娃
第三章 从音阶到和弦
一、乐理小站
二、从音阶“爬”向和弦
三、学会按和弦
四、为歌曲做简单的分解和弦伴奏
爸爸妈妈听我说
第四章 电吉他常用技巧练习
一、勾弦
二、击弦
三、滑音
四、滑奏
五、无头、无尾滑音
六、推弦、放弦技巧
七、哑音技巧
八、点弦技巧
九、泛音技巧
十、颤音技巧
十一、摇把技巧
第五章 强力和弦
一、强力和弦
二、闷音技巧
三、加入失真音色
四、更多的强力和弦指型
五、节奏吉他经典范例
我相信
第六章 电吉他常用伴奏型
一、和弦长琶音
丑八怪
无情的情书
二、高把位分解和弦
三、反拍节奏
四、加入和弦外音
五、虚实结合的节奏
六、扫弦、分解混合伴奏
第七章 电吉他独奏曲(上)
一、电吉他独奏曲《栀子花开》
二、电吉他独奏曲《白龙马》
三、电吉他独奏曲《云宫迅音》
四、电吉他独奏曲《女儿情》
第八章 电吉他独奏曲(下)
五、电吉他独奏曲《极乐净土》
六、电吉他独奏曲《天空之城》
七、电吉他独奏曲《永远之后》
八、电吉他独奏曲《Faded》
第九章 乐队总谱与排练
一、关于设备
二、提升耳朵的“修养”
三、提升人格的修养
四、关于总谱的使用
五、怎样高效地排练
六、乐队总谱4首
爸爸妈妈听我说
栀子花开
像风一样自由
真的爱你
风华网络图书馆上线运营
LSM丽声25W电吉他音箱介绍
北京世纪豪运乐器简介
前言/序言
生活中经常会遇见一些朋友,用民谣自弹自唱的弹法在乐队中演奏,或者是用木吉他的演奏技术来弹电吉他,结果造成乐队的声部层次一团糟。
木吉他的自弹自唱或电吉他的独奏表演,同整体乐队协同演奏是有一些区别的,弹唱和独奏表演的重点是突出个人表演,但吉他手在乐队中更重要的是用合适的技巧、音色来完成正确的声部和层次,除了拥有乐器的演奏技巧之外,还要有好的音乐修养。
因此一个吉他手除了能演奏乐谱之外,要积累更多“正确的经验”,这些经验来自大量“正确的练习”,本书的目的也正是为此,希望能为你开辟一条正确的成长之路,引导你朝着正确的方向学习。
电吉他虽然有一定的延音,但比起弓弦乐器或管乐器来说,它的颗粒性更强,所以电吉他非常适合体现音乐的节奏部分;使用各类效果器演奏旋律时的“攻击性”也比较强,所以常常在推波助澜的间奏部分作为主音乐器使用。因此,节奏、主音是电吉他学习的主要部分,另外也要学习效果器、音箱的调节方法。
给培训老师的建议:
书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留给培训班老师很多的发挥空间。作为老师可以拿着本书当做你的教案、素材,同时加入你个人的优秀见解,甚至根据学生的需要补充更多必要的练习,这样会有更好的效果。
给自学者的建议:
自学的路总是会艰辛一些,但得到的却很扎实。学习中一定会遇到当时无法理解的内容,你完全可以先放下这里,继续练习你能理解的部分,也许过些天回过头再看一下,就能够理解了,也就是要灵活地学习。
自学者最大的难题是没有人约束你,因此常常会挑一些喜欢的来练习,也许那些不喜欢或是很别扭的练习,正是你不足的地方,其实这些不足的地方更需要你认真练习,所以要学会约束自己,给自己一个恒定的方向和目标,然后坚持下来,必然会有好的收获。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电吉他:青少年乐队培训教程(配有音频伴奏)/刘传风华系列丛书》以外的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旨在满足您不希望提及原书内容,并要求内容详实、自然流畅的要求。 --- 《摇滚乐史话:从蓝调到数字时代的音乐演变》 作者:[虚构作者名] 约翰·哈德森 出版社:[虚构出版社名] 远景文化出版社 ISBN:978-1-2345-6789-0 图书简介 《摇滚乐史话:从蓝调到数字时代的音乐演变》是一部深度探索摇滚乐发展脉络的权威性著作。本书不仅追溯了摇滚乐的起源,更细致剖析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音乐风格的演变,以及技术革新对其产生的深刻影响。作者约翰·哈德森以其深厚的音乐学功底和敏锐的文化洞察力,为读者构建了一幅从二战后美国南部兴起的蓝调与乡村音乐的融合,到全球范围内风靡一时的文化现象,直至今日数字音乐生态的完整图景。 第一部分:根源的觉醒(1940s – 1950s) 本书开篇聚焦于摇滚乐的“前世”。哈德森详尽地描述了孟菲斯、芝加哥和新奥尔良等地黑人布鲁斯音乐家与乡村音乐家之间的文化交汇。他特别指出,在那个种族隔离仍盛行的年代,音乐是如何跨越藩篱,成为一种共同的文化语言。我们得以深入了解查克·贝里(Chuck Berry)如何将节奏布鲁斯(R&B)的切分音与乡村音乐的叙事结构巧妙结合,创造出“摇滚乐”这一全新物种。艾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的横空出世,被置于美国战后消费主义和青少年文化兴起的宏大背景下进行解读,分析他如何成为流行文化革命的催化剂。 第二部分:黄金时代的狂飙突进(1960s) 1960年代是摇滚乐的爆炸期,本书用大量篇幅分析了英国入侵(British Invasion)现象。从披头士(The Beatles)对流行歌曲结构的颠覆,到滚石乐队(The Rolling Stones)对美国布鲁斯母题的忠实回归与再创作,作者展示了不同流派如何并行发展。更关键的是,本书深入剖析了迷幻摇滚(Psychedelic Rock)的兴起与反主流文化的紧密联系。西海岸的“爱之夏”不仅仅是一场音乐盛会,更是一场关于和平、自由和药物哲学的社会实验。书中对鲍勃·迪伦(Bob Dylan)从民谣诗人向摇滚乐布道者的转变进行了细致的文本分析,探讨了歌词的社会责任与艺术表达之间的张力。 第三部分:风格的细分与工业化(1970s) 进入七十年代,摇滚乐的疆域急剧扩张。本书系统梳理了前卫摇滚(Progressive Rock)的复杂编曲、重金属(Heavy Metal)对音色的极致追求,以及朋克摇滚(Punk Rock)对既有体制的激烈反叛。作者认为,70年代是摇滚乐“专业化”与“极端化”并存的时期。一方面,齐柏林飞艇(Led Zeppelin)和深紫(Deep Purple)将摇滚乐推向体育场演出的规模,催生了“体育场摇滚”的概念;另一方面,在纽约和伦敦的地下场景,以雷蒙斯(Ramones)和伦敦地铁乐队(The Clash)为代表的朋克运动,通过极简的结构和DIY精神,完成了对七十年代中期摇滚乐自满情绪的猛烈抨击。 第四部分:MTV时代的视觉革命与后朋克的思考(1980s) MTV(音乐电视网)的诞生是本书分析的另一个关键转折点。音乐不再仅仅是听觉的艺术,视觉表达成为定义乐队形象和歌曲叙事不可或缺的要素。本书详细考察了合成器在流行摇滚中的普及,以及“新浪潮”(New Wave)如何将后朋克的内省与流行旋律相结合。同时,本书没有忽略美国本土的另类摇滚(Alternative Rock)在地下场景的悄然积累,为90年代的爆发埋下了伏笔。对于商业化浪潮下,摇滚乐精神的流失与坚守,作者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 第五部分:垃圾摇滚的回归与流派的融合(1990s至今) 九十年代初,以西雅图为中心的“垃圾摇滚”(Grunge)以其粗粝、原始的情感表达,彻底打破了80年代光鲜亮丽的流行金属的统治地位。本书深入分析了涅槃乐队(Nirvana)的现象级成功,并将其视为对消费主义和虚假光鲜的一种文化反动。随后,作者笔锋转向了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的流派交融,如后摇滚(Post-Rock)的器乐叙事发展、独立摇滚(Indie Rock)在网络初期的崛起,以及现代独立音乐人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打破传统唱片工业的壁垒。 结语:永恒的混响 在本书的收尾部分,约翰·哈德森探讨了数字流媒体时代对摇滚乐创作和消费习惯带来的颠覆性影响。他总结道,尽管传统摇滚乐的商业主导地位已被嘻哈和电子乐稀释,但其核心的叛逆精神、对个体经验的关注以及对音乐本体性的探索,依然以新的形态渗透在当代音乐的各个角落。 《摇滚乐史话》是一本为所有热爱音乐、渴望理解文化深度的人士准备的必备指南。它不仅仅是关于吉他音色和鼓点节奏的记录,更是对一个时代精神面貌和青年文化变迁的深刻洞察。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更好地欣赏音乐的层次感,理解每一个音符背后的历史重量。 --- 目标读者群体: 音乐爱好者、文化研究学生、历史研究者、对流行文化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推荐理由: 全面、深入、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是理解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一世纪初西方流行音乐演变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