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托爾特?布萊希特
德國劇作傢、戲劇理論傢、詩人、導演。
生於德國奧格斯堡。1933年後流亡歐洲大陸。1941年前往美國,1947年返迴歐洲。1949年起定居東柏林,創辦柏林劇團。曾任德意誌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副院長,榮獲1951年國傢奬和1955年列寜和平奬。
作為戲劇傢,他是世界戲劇三大錶演體係之一——“史詩劇”的創立者。他也是現代戲劇史上極具影響力的劇場改革者和戲劇理論傢,以“離間效果”為核心構建瞭歐洲嶄新的戲劇美學體係。代錶作品有《三毛錢歌劇》《伽利略傳》《大膽媽媽和她的孩子們》《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闌記》等。
布萊希特作為詩人的地位並不比作為劇作傢的地位低。從最初的詩集《傢庭祈禱書》開始,直至成熟期的代錶作《斯文堡詩抄》和後期的標誌性作品組詩《布科哀歌》,布萊希特以樸素語言,平民視角,以及社會關注,對所處的時代和生活其中的人類狀況做齣生動的反應,創造瞭全新的政治詩歌。他在詩與現實之間,寫作與政治之間,緻力於一種調和,而抒情完全消匿於詩的宗旨背後,這種他稱之為“無韻抒情詩”的現代詩,被視為德語詩歌語言的偉大革新,已成為當代德語詩歌極其重要、無所不包的典範。
他對中國古典詩歌青睞有加,翻譯過少量白居易、李白、蘇東坡的詩,尤其偏愛白居易那些透視民生、針砭時弊的作品。
“布萊希特是本世紀*自如的詩人。”
—— 瓦爾特·本雅明
“布萊希特毫無疑問是德國當今*偉大的詩人…… 他是唯1可以跟卡夫卡和布洛赫在德語文學裏、喬伊斯在英語文學裏和普魯斯特在法語文學裏比肩的詩人。”
—— 漢娜·阿倫特
不幸消息的通報者(黃燦然)
早期詩和早期城市詩(1913—1925)
燃燒的樹
妓女伊芙林?羅傳奇
奧爾格的願望清單
關於地獄裏的罪人
冒險傢謠
路西法的黃昏之歌
偉人巴爾的贊美詩
巴爾之歌
奧爾格之歌
奧爾格對有人送他一根塗肥皂的絞索的迴答
關於法蘭索瓦?維庸
關於科爾特斯的部下
關於爬樹
關於在湖裏河裏遊泳
迴憶瑪麗?安
春天贊美詩
上帝的黃昏之歌
關於一個甜心之歌
關於我母親的歌
關於赫
關於那個女人的歌
獻給母親
騎著遊樂場的木馬
任何男人的秘密之歌
德國,你這蒼白的金發人
生不逢辰
因為我非常清楚
漢娜?卡什之歌
感恩節的大贊美詩
贊美詩
第四贊美詩
我曾經想
疊內衣褲的失貞清白者之歌
我並非總是沒有
關於他難免一死
關於殺嬰犯瑪麗?法拉爾
老婦人謠
早上緻一棵叫綠的樹
魚王
黑色星期六復活節前夕
最後時刻之歌
馬利亞
呼吸的禮拜儀式
城市詩(1925—1929)
關於可憐的貝?布
我聽見
母牛吃飼料
拜姆倫大媽
關於大自然的殷勤
我不是在說亞曆山大的任何壞話
給邁剋的煤
給高層人物的指導
在車站離開你的朋友
我知道我需要什麼
當我跟你說話
有那麼一些人
瞭解
芭芭拉之歌
好生活謠
人類保持活力全賴其獸性行為
不道德收入謠
所羅門之歌
人類行為不夠格之歌
不公正
相愛者
一切新事物都好過舊事物
下坡路
危機時期(1929—1933)
但即使在我們下麵
給女演員卡羅拉?內爾的建議
當你離開世界
一張過夜的床
學習贊
補丁和外衣之歌
在人類所有勞動成果中
創造耐久作品的願望並非總是值得歡迎
贊成世界謠
我長期尋找真理
女演員
我不需要墓碑
德國
我做富人的時候
讀《我做富人的時候》有感
流亡初期(1934—1938)
臨終的詩人緻年輕人
買橙子
李樹
金錢振奮人心的影響之歌
人類的手工再一次坍塌
當做壞事像下雨
在我逃亡的第二年
恩培多剋勒的鞋子
學習者
乘客
劇作傢之歌
為什麼要提到我的名字?
經典著作的思想
探訪被流放的詩人們
懷疑者
奧格斯堡
每年九月
坐在舒適的汽車裏旅行
告彆
引語
被圈定在行之有效的關係網裏
油漆工談論未來
那些把肉從桌上拿走的人
在牆上用粉筆寫著
行軍的時候很多人並不知道
將軍,你的坦剋很強大
焚書
政權的焦慮
關於流亡多久的想法
避難所
1938年春天
櫻桃賊
關於船難幸存者的報告
論愛的腐爛
農夫對牛說
以痛快的理由被驅逐
緻後代
最黑暗的年代(1938—1941)
題詞
偉大的巴彆分娩
世界唯一的希望
腋杖
瑪麗,瑪麗坐下來
壞時代的情歌
謹慎的後果
十四行詩之十九
詩歌的壞時代
有那樣一些無思想的人
大膽媽媽之歌
論輕鬆
開始的歡樂
關於好人的歌
影響前一刻
燃燒而依然完整
座右銘
此刻我住在
小兒子問我
逃離我的同胞們
我們現在是難民
這是人們會說起的一年
緻一颱袖珍收音機
緻丹麥的避難所
煙鬥
芬蘭風景
很早我就學會
為什麼你如此討厭?
彆太絕情
到處看不勝看
美國時期(1941—1947)
關於難民瓦爾特?本雅明自殺
流亡風景
紀念我的閤作者瑪格麗特?斯蒂芬
想到地獄
鑒於本城的環境
沼澤
關於給花園噴灑
邊讀報紙邊泡茶
黑暗的時代如今繼續著
加州鞦天
煙之歌
惡魔的麵具
被七個國傢逼走
民主法官
新時代
天使說話
西濛娜之歌
釣具
報紙
柔風之歌
迴傢
我,幸存者
喜劇傢卓彆林的一部電影
勞頓的肚子
進行中的花園
齣於對寬長裙的偏愛
聽聞那個強大的政治傢生病瞭
一切都在改變
窮人的運氣
現在也分享我們的勝利
驕傲
戰爭被敗壞瞭名聲
可愛的餐叉
曾經
馬雅科夫斯基的墓誌銘
給演員查爾斯?勞頓的信,關於《伽利略傳》一劇的工作
美國版《伽利略傳》序麯
後期詩(1947—1956)
安提戈涅
朋友
給海倫妮?魏格爾
一座新房子
給我的同胞們
某某訃聞
給予的快樂
當它是一個概念
論藝術的嚴肅
大師懂得買便宜貨
情歌之二
情歌之四
很早便跌入虛空
關於一座中國獅雕
十月風暴的聲音
座右銘
換輪胎
花園
解決
難受的早晨
大熱天
煙
鐵
冷杉
灌木叢中的獨臂男人
八年前
邊劃,邊談
讀賀拉斯
聲響
今年夏天的天空
泥刀
繆斯們
讀一位已故希臘詩人
隻有稍縱即逝的一瞥
那枝小玫瑰,啊,該怎麼定價?
樂趣
高興地吃肉
廢棄的溫室
艱難時代
事物變化
當我在沙裏特,在我的白房間裏
我總是想
緻後代
I
確實,我生活在黑暗的時代!
不狡猾的話是愚蠢的。光滑的前額
暗示感覺遲鈍。大笑的人
無非是還沒有接到
可怕的消息。
這是什麼時代,當
一次關於樹的談話也幾乎是一種犯罪
因為它暗示對許多恐怖保持沉默?
那個安詳地過馬路的人
是不是可能已經越齣瞭他那些
有需要的朋友的範圍?
沒錯,我依然能謀生
但請相信,這純屬偶然。我做的任何事情
都不足以使我有權利吃飽。
我完全是僥幸。(如果運氣沒瞭,我也就消失。)
他們對我說:吃吧喝吧!你應該為此感到高興!
但我怎樣又吃又喝,如果我吃的
是從挨餓者那裏奪來的,
而我這杯水屬於一個就快渴死的人?
然而我又吃又喝。
我也很想有智慧。
在古書裏,他們說到智慧:
遠離世間的紛爭,沒有恐懼的
過完你短暫的一生,
還有要避免暴力,
以善報惡,
不滿足你的私欲而是把它們忘瞭,
這就是智慧。
這些我都做不到:
確實,我生活在黑暗的時代。
II
我在混亂時期來到城市,
正當飢餓在那裏蔓延。
我在反抗時期躋身於人群之中
也跟他們一起反抗。
我的時光就這麼流逝,
那是我在塵世上被賜予的時光。
我在戰鬥的間歇吃飯,
我在殺人者當中睡覺,
我粗心大意地愛,
我不耐煩地看大自然。
我的時光就這麼流逝,
那是我在塵世上被賜予的時光。
我年輕時所有道路都通往泥沼。
我的舌頭把我暴露給屠夫。
我幾乎什麼也做不瞭。但那些有權勢者
沒有我就會坐得更安穩:這是我的希望。
我的時光就這麼流逝,
那是我在塵世上被賜予的時光。
我們力量單薄。我們的目標
遠遠地樹立在前方,
它清晰可見,盡管我自己
不大可能抵達它。
我的時光就這麼流逝,
那是我在塵世上被賜予的時光。
III
你們,將在我們被洪水淹沒的地方
浮現齣來的人啊,
當你們說起我們的弱點
請你們也記得
你們逃脫的
這黑暗的時代。
因為我們換國傢比換鞋還快,
經曆一場又一場階級戰爭,在隻有不公正
而且沒有反抗時陷入絕望。
然而我們知道:
仇恨,即便是對卑鄙者的仇恨,
也會扭麯外貌。
憤怒,即便是對不公正的憤怒
也會使聲音粗啞。啊,我們
這些想為友善鋪設基礎的人
自己卻不能友善。
但你們,當人終於可以
幫助人的時代來臨,
請帶著寬容
想起我們。
1938—1939
燃燒的樹
透過黃昏那模糊的紅霧,
我們能看見赤焰像眩暈的尖柱
悶燃著刺嚮漆黑的天空。
在下麵田野悶熱的靜止中
劈裏啪啦地
燃燒著一棵樹。
堅硬、驚慌的黑枝條
伸嚮高處,被起舞的紅色
包圍在噴射的火花裏。
一波波巨大的火浪穿過濃霧。
可怕的枯葉瘋狂地起舞,
歡騰、自由地,帶著嘲笑
準備變成老軀乾周圍的灰燼。
然而,不動並大幅度地照亮夜空,
像曆史中的某個戰士,疲憊,死一樣疲憊,
但在絕望中依然帝王般地
屹立著那棵燃燒的樹。
接著它突然高高抬起熏黑的堅硬枝條,
一躍而把紫焰投嚮最頂端─
在漆黑的天空中直挺挺聳立瞭一會兒
然後那軀乾,在紅火花包圍下
開始劈裏啪啦倒下。
1913
不幸消息的通報者
黃燦然
布萊希特是一位偉大戲劇傢,更準確地說,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戲劇傢,這是大傢都知道的;但他像偉大小說傢托馬斯·哈代一樣,首先是、以及更是一位偉大詩人,則是較少人知道的,但在文學界和詩歌界,卻已是共識。誠如批評傢喬治·斯坦納所言:“在他的歌謠、愛情抒情詩、諷刺詩、模擬田園詩、說教詩和政治詩如今匯集起來之後,很明顯,布萊希特是那種非常罕見的偉大詩人現象,對他來說詩歌幾乎是一種日常探訪和呼吸……毫無疑問,本世紀上半葉兩位偉大的德語詩人是裏爾剋和布萊希特。”批評傢剋利夫·詹姆斯有相近的看法,他說:“對那些把藝術視為美妙的體育競爭的人來說,裏爾剋正與布萊希特爭奪二十世紀最偉大德語詩人的頭銜。對他們的標準看法是,布萊希特的詩歌藝術是奉獻給社會革命的,而裏爾剋的詩歌藝術則是奉獻給藝術的。”
布萊希特的偉大,是很晚近的事,因為他的詩全集直到1967年,即他死後十餘年纔齣版,約一韆首詩,其中隻有一百七十多首詩是他生前齣版過的,包括十多首戲劇中的歌。而所謂生前齣版過的,還包括實際上沒正式發行過的《斯文堡詩抄》。最新的三十捲布萊希特作品集則顯示,其詩歌占瞭五捲,總共超過兩韆三百首。當然,目光敏銳者,例如W. H.奧登,僅憑布萊希特已齣版的少數詩歌,尤其是他的早期詩,就把布萊希特列為影響他的十多位詩人之一。本雅明也很早就看齣布萊希特的天纔,他認為“布萊希特是本世紀最自如的詩人”。漢娜·阿倫特則說:“布萊希特毫無疑問是德國當今最偉大的詩人,以及可能是德國當今最偉大的戲劇傢。他是唯一可以跟卡夫卡和布洛赫在德語文學裏、喬伊斯在英語文學裏及普魯斯特在法語文學裏比肩的詩人。”當約翰·威利特主編的第一部較大規模的布萊希特詩歌英譯本在1976年齣版時,奧登的好友、也是該詩集譯者之一的斯蒂芬·斯彭德認為它是“本世紀重大的詩歌成就之一”,翻譯過布萊希特戲劇《三毛錢歌劇》的蘇格蘭大詩人休·麥剋迪爾米德則稱它為“一部最重要和難以估量的詩集”。
布萊希特不停地寫詩,不停地搞戲劇活動,但對發錶詩歌作品卻頗為消極,甚至冷淡。1928年,當小說傢阿爾弗雷德·德布林邀請他做一次公開朗誦時,他拒絕瞭,理由是:“我的詩歌是反對我的戲劇寫作活動的最有力理由,大傢都會嘆一口氣說,我父親應讓我去寫詩而不是去蹚寫戲的渾水。”他更重視他的戲劇活動,而把寫詩當成非常私人的事。約翰·威利特說,也許布萊希特比除卡夫卡之外的任何大作傢都更滿足於認為自己更重大的成就應該保持隱而不露。
布萊希特熟讀英語詩歌、古希臘詩歌,他的影響來源還包括路德譯的《聖經》、維庸、蘭波、波德萊爾、賀拉斯、但丁、惠特曼、雪萊、吉蔔林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如同他受中國戲劇影響一樣,他也通過阿瑟·韋利的英譯本,接受中國古典詩歌的影響,他的中後期詩尤其明顯。他還兩次從韋利的英譯本轉譯瞭一些中國詩,在談到其中一位詩人時說:“用簡單的詞語寫,但寫得極其小心。”這也可以說是他自己的中後期詩的特點。
布萊希特1898年生於奧格斯堡,1927年齣版詩集《傢庭祈禱書》,1933年希特勒上颱時流亡國外,最初輾轉於北歐,然後於1939年流亡美國,1947年纔重返歐洲,1949年迴到東德,創辦柏林劇團。他的詩亦可以粗略地分為早期、流亡時期和後期,每一時期都産生很多好詩和傑作。早期代錶作是詩集《傢庭祈禱書》,流亡期代錶作包括《斯文堡詩抄》,後期代錶作包括組詩《布科哀歌》。他寫瞭很多政治詩,其中有些非常齣色,有些則是單調教條的。但也許更重要的是,他這種有政治傾嚮或社會關注傾嚮的詩人,在寫其他領域和題材時,給這些領域和題材帶來的新異性和彆緻性。
下麵我打算對自己多年來看過而又印象較深的關於布萊希特的評論,作一番梳理和綜述,也許會有益於讀者更好地理解布萊希特的詩歌。
德國學者卡爾·韋爾費爾在牛津大學齣版社的《布萊希特詩選》(1965)導言中說,早在1928年,德國文學批評傢庫爾特·圖霍爾斯基在評論布萊希特的驚世之作《傢庭祈禱書》時就認為:“在戲劇上,這個人有非同凡響的纔能,而在詩歌上他不止於此。”他又說:“在我看來,他與戈特弗裏德·貝恩是當今德國健在的最偉大的抒情天纔。”
韋爾費爾拿布萊希特的詩歌與一般被認為是二十世紀偉大的抒情天纔的德國現代詩人,例如裏爾剋、特拉剋爾、貝恩等做比較:“當我們讀布萊希特時,我們立即便發現自己進入一個全然不同的世界,不僅是程度上的不同,而且是本質上的不同。”他比較瞭布萊希特與貝恩的異同。貝恩宣稱,他的文章和詩,對人具有一種挑釁的效果。在這挑釁麵前,他創造藝術、寫詩;詩是他對生死問題的迴答;詩是人類心靈最高貴的産物;在詩中他建立他自己的存在,對抗自然的事物,超越它們。布萊希特在詩中似乎也錶達瞭某種類似的東西。但是他們之間存在著根本性的差彆,因為布萊希特完全沒有作為貝恩著作之特徵的那種藝術的形而上學。與貝恩那種在理智上把心靈與自然分離的做法不同,布萊希特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唯物主義者,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他把詩歌視為某種與大地上其他事物一樣自然的東西。布萊希特詩中的人,用一種與殺死他們的自然力一樣不帶感情的方式歌唱。如同他們的歌唱一樣,寫詩對布萊希特來說是一種即興、自發、幾乎是生理學的行為,如同吃飯、喝酒、抽煙和做愛。
韋爾費爾還說,布萊希特與其他德語現代詩人的不同,使他想起1941年艾略特為其編輯的《吉蔔林詩選》所寫的導言中的一席話。艾略特說:“我從未見過一位具備如此偉大天賦的作傢,對他來說詩歌似乎更多是一種純粹的工具。我們大多數人都對形式本身感興趣……因為我們都把目標集中於某種首先應當是的東西……對吉蔔林來說,一首詩卻是某種意在行動的東西。”艾略特還把吉蔔林拿來與德萊頓比較,認為“對兩人來說,智慧具有壓倒靈感的優越性;兩人都更關注他們周圍的世界而不是他們自己的悲歡,更關注他們自己的感覺與其他人的感覺的相似性,而不是關注他們自己的感覺的獨特性”。韋爾費爾認為,艾略特這席話可以用來說明布萊希特的詩歌與其他詩人的抒情作品的不同。“從一開始,布萊希特的詩歌就完全沒有大部分現代詩之特點的那種艱深的私密性,沒有抒情的自我在詩歌靈感的孤獨中發齣內心獨白。”事實上1927年布萊希特就在一篇文章中談到,人們普遍傾嚮於高估“純粹、抒情的産品”。韋爾費爾還提到艾略特對吉蔔林的描述,也很適用於形容布萊希特詩歌的其他特色:絕無隱晦、極度明晰、主題性、應景性、政治關聯。在句法結構上,布萊希特保持在正常德語語法用法的範圍內,盡管他是以一種高度原創性和真正藝術性的方式保持這種正常的。
在韋爾費爾看來,布萊希特的詩歌構成與吉蔔林的詩歌構成的相似性還不止於此。例如吉蔔林深受欽定本《聖經》影響,布萊希特則深受路德譯的《聖經》影響。艾略特把吉蔔林稱為“非個性”的作者,並指齣他具有一種特殊纔能,就是寫“各類極其客觀的詩歌”,例如贊美詩和銘文,這類詩歌形式“可以也應該充滿強烈感情,但必須是一種完全可以分享的感情”。布萊希特也正是如此。他寫歌謠、贊美詩、銘文、諷刺詩、說教詩、雋語詩。他喜歡以“非個性”的方式說話,抒情的自我完全消失在詩的題材背後。韋爾費爾說:“他的詩以詞語和節奏對二十世紀的人類狀況的經驗做齣生動的反應。它們追蹤我們當下生活的樣式,描繪一個世界的畫麵,而這個世界又是我們能夠在不脫離現實的情況下共同分享的。”
評價一: 翻開《緻後代:布萊希特詩選》,一股濃厚的曆史氣息撲麵而來。我並非布萊希特研究的專傢,隻是一個對詩歌懷有好奇的普通讀者。第一次接觸他的作品,是在大學時代的圖書館裏,當時被他名字旁邊的“戲劇傢”、“革命傢”等標簽所吸引,但這本詩選卻讓我看到瞭一個更為立體的布萊希特。書中的詩歌,像是一麵麵曆史的鏡子,映照齣那個動蕩時代的社會圖景、人性掙紮以及作者深邃的思考。我尤其喜歡他那些看似樸實無華,卻直擊人心的詩句,它們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有著一種直觀的力量,仿佛一位老者在娓娓道來,講述著那些不容遺忘的過往。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品味那些描繪戰爭、貧睏、政治壓迫的詩篇,腦海中會湧現齣無數的畫麵,也引發瞭我對當下社會的諸多聯想。布萊希特詩歌的魅力,不在於它提供瞭多麼精妙的哲理,而在於它喚起瞭讀者內心深處的共鳴,讓我們得以站在曆史的高度,審視人性,反思未來。這本詩選,無疑是我文學旅途中一次意義非凡的邂逅。
評分評價三: 閱讀《緻後代:布萊希特詩選》的過程,對我來說是一次深刻的靈魂洗禮。我通常偏愛那些語言精緻、情感細膩的詩歌,但布萊希特的詩歌,以其獨特的風格,挑戰瞭我固有的閱讀習慣,也拓展瞭我對詩歌的理解邊界。他的詩歌,常常以一種近乎冷峻的筆調,揭示齣社會現實的殘酷,以及人性的復雜。然而,在這冷峻之下,卻湧動著一股強烈的理想主義和對未來的期盼。我會被他詩中那些辛辣的諷刺所觸動,也會被他那些關於希望與抵抗的篇章所鼓舞。我特彆喜歡他用平實甚至有些粗糲的語言,構建齣震撼人心的畫麵,例如那些關於工廠、關於工人、關於戰爭的描繪,都充滿瞭力量感。這本書,更像是一位智者在與我對話,他用詩歌的形式,引導我去思考那些我們常常迴避的、沉重但又極其重要的問題。每一次閤上書本,內心都會久久不能平靜,仿佛經曆瞭一場思想的遠徵。
評分評價五: 我承認,在接觸《緻後代:布萊希特詩選》之前,我對布萊希特的瞭解僅限於他作為一位傑齣的戲劇傢。《緻後代》這本書,則讓我看到瞭他作為詩人的另一麵,也讓我對他的思想有瞭更全麵的認識。我並沒有去研究他的詩歌理論,而是從一個純粹讀者的角度去感受。他的詩歌,有著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它不追求辭藻的華麗,也不刻意製造情感的起伏,而是用一種冷靜、理性的方式,去剖析現實,去拷問人性。我尤其喜歡他詩歌中那種不妥協的精神,以及他對社會變革的渴望。即使是在描繪苦難和絕望時,他的詩歌中也總能閃爍著希望的光芒。那些關於“吃人”社會的描繪,那些關於“如何纔能不被吃掉”的思考,都讓我深思。這本書,就像一部關於人類生存睏境的寓言集,它提醒我們,在追求進步的同時,也不能忘記那些最基本的人性原則。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任何一個對現實有思考,對未來有期盼的讀者。
評分評價二: 作為一個長期以來隻關注現代詩歌的讀者,這次嘗試閱讀布萊希特的詩歌,著實是一次意料之外的驚喜。我一直覺得,詩歌應該是有溫度的,是有生命力的。《緻後代:布萊希特詩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他的詩歌,不像我以往讀到的某些抽象或空洞的作品,它們充滿瞭生活的氣息,充滿瞭對普通人命運的關懷。我並非專業人士,對“陌生化”理論等布萊希特的核心概念知之甚少,但閱讀他的詩,卻能直觀地感受到一種冷靜而深刻的洞察力。他寫愛情,寫生命,寫戰爭,都帶著一種獨特的視角,不煽情,卻更加震撼。我特彆欣賞他那種將宏大敘事融入個體感受的能力,比如那些描繪逃亡、流亡的詩歌,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內心的焦灼與堅韌。這本書就像一本思想的寶庫,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汲取新的養分。它讓我意識到,好的詩歌,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其核心價值——對人性的關照和對現實的審視——始終不會改變。
評分評價四: 當我拿到《緻後代:布萊希特詩選》這本書時,我並沒有抱有太高的期待。我一直認為,歐洲上世紀的詩歌,尤其是帶有政治色彩的作品,可能會有些晦澀難懂,或者過於理論化。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布萊希特的詩歌,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感染力,它不像某些說教式的文本,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形象,將深刻的思想娓娓道來。我最欣賞的是他詩歌中那種對普通人的關注,那些關於工匠、農民、流浪漢的詩篇,讓我看到瞭一個充滿溫情和尊重的詩人形象。雖然我對曆史背景的瞭解有限,但通過他的詩歌,我仿佛穿越瞭時空,親身感受到瞭那個時代的脈搏。他對於社會不公的批判,對於戰爭的厭惡,以及對人類美好未來的嚮往,都通過一種非常樸素卻又極具力量的方式錶達齣來,令人動容。這本詩選,不僅僅是一部文學作品,更是一份珍貴的曆史見證,也為我提供瞭理解那個時代和人類命運的獨特視角。
評分他素有“語言的煉金師”的美譽,詩風呈現齣強勁而不失澄澈的巨大錶現力。他偏愛富於節奏和刺激的短詩,把意大利古典抒情詩同現代象徵主義詩歌的手法融為一體,刻畫豐富的內心世界。時代的災難,文明的崩塌,個人如覆舟般的命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造成的悲劇感相互交織,組成瞭貫穿翁加雷蒂詩歌的主題變奏。
評分速度快,質量好,好評好評
評分《風景中的少年:霍夫曼斯塔爾詩文選》包含詩歌,詩劇,散文,為國內首次全麵譯介霍夫曼斯塔爾。
評分他也是唯有濟慈和蘭波可比肩的少年成名的奇纔,年僅十六七歲便以其不朽的詩與至今不可*越的散文在德語文學中青史留名。
評分新譯齣版的翁加雷蒂,意大利隱逸派詩人,書精美。快遞包裝塑料袋,書有碰損。
評分那福明一定是個很狡猾的傢夥,”格裏涅維奇說的是一個同他們正在審查的案件有關的人.斯捷潘. 阿爾卡季奇聽瞭格裏涅維奇的話眉毛瞭皺瞭眉,這樣叫他明白過早地下判斷是不對的,他沒有迴答一句話語.“剛剛進來的是誰?”他問門房.“大人,一個人趁我轉身的時候,沒有得到許可就鑽進來瞭. 他要見您. 我告訴他:到辦公的官員們走瞭的時候,再……”
評分那福明一定是個很狡猾的傢夥,”格裏涅維奇說的是一個同他們正在審查的案件有關的人.斯捷潘. 阿爾卡季奇聽瞭格裏涅維奇的話眉毛瞭皺瞭眉,這樣叫他明白過早地下判斷是不對的,他沒有迴答一句話語.“剛剛進來的是誰?”他問門房.“大人,一個人趁我轉身的時候,沒有得到許可就鑽進來瞭. 他要見您. 我告訴他:到辦公的官員們走瞭的時候,再……”
評分比較少見,新齣版的譯本,詩文皆收,購來讀一下。
評分新譯齣版的翁加雷蒂,意大利隱逸派詩人,書精美。快遞包裝塑料袋,書有碰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