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承平日久,在宽松、开放的社会氛围中,被主流社会视为艳科小技的宋词渐渐萌生壮大。晏殊更以其非凡的才情宋词雅化的方向,而苏轼和辛弃疾则以天才的跨界创新开辟了豪放词一路。
“自在飞花轻似梦”,宋词穿越千年来到我们面前,仿佛犹染花香。宋代词人灿若繁星,苏缨以美的维度遴选比较,选取了秦观、晏殊、晏幾道、苏轼、欧阳修、辛弃疾等六位代表词人,品读他们的代表作,从词的土壤、发端、语言、声律、境界、变异等角度描摹宋词的玲珑六面,阐释了宋词萌生、发展的演进史;并融汇中西方诗学理论,结合当下审美潮流,发前人所未见,带读者走进宋词的唯美境界。
书中徐徐展开一卷宋词世界的《清明上河图》。我们仿佛看到落魄市井的柳永还在浅斟低唱,而矜贵宰相晏殊犹自在小园香径徘徊;苏轼中秋月下把酒问天,辛弃疾深夜醉里挑灯看剑;而秦观与小晏,怀想着远方,在宋词的夜空中画出一场场流星雨……
苏缨,知名作家,擅长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文笔温婉流畅。主要作品有:《人间词话精读》《纳兰容若词传》《纳兰词全编笺注》《纳兰词典评》《纳兰词全译》《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诗的时光书》《唐诗的唯美主义》《多情却被无情恼:李商隐诗传》《大唐诗人往事》《大宋词人往事》《少有人看见的美》《世间的名字都是秘密》。
词以境界为蕞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王国维
近世以来作者,皆不及秦少游。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
——晁补之
连(程颐)这位方正的道学家都受到小晏词的诱惑,可见真正的文艺作品是有其不可抗拒的魅力的。所谓“鬼语”,是因句中幽缈的意境而言,说只有鬼才能写得出来。
——陈永正
永叔“人间[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与[共]东[春]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有沈著之致,所以尤高。
——王国维《人间词话》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宋朝,尤其是北宋,是一个一切都有底线且心态相当健全的社会。富贵者可以大胆炫耀,贫贱者可以积极争取,帝王甚至有几分柏拉图所谓“哲人王”的样子,以不俗的文化修养而著称。敏感的道德难题可以公开探讨,历朝历代的“学术禁区”可以尽情左右驰突……
这是一片健康、宽容、风雅的土壤,宋词的花朵由此盛开。我这一本小书自然不可能勾勒宋词的全貌,只是撷取六个重要的节点,尽力为宋词世界画一幅蕞简约的草图。……我相信,在这样的态度里,暗含着美的一些本质,而这正是我们这个蓬勃的商业时代里极其稀缺的东西。
——苏缨
前言
○序章 宋词的土壤:一个健康、宽容、风雅的社会
[1]帮派社会、部落社会与精英社会
[2]国母及其前夫
[3]妻子与情人
[4]精英社会的风雅一例
○第一章 秦观:如果为宋词找一个人代言……
[1]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2]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
[3]诗的主流是书面语,词的主流是白话文
[4]词是最性感的文体
[5]面容古板的理学家最看不惯轻浮的词客
[6]《满园花》(一向沉吟久):以方言俚语填词的
一次文学实验
[7]美,就是强者的样子
[8]中古汉语是完美的诗歌语言
[9]《满江红》(越艳风流):才子佳人的俗艳言欢
[10]写物之工
[11]《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最美宋词之一景
[12]词是音乐的附属品
[13]《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剽窃是一门艺术
[14]最有词人相的词人
[15]《踏莎行》(雾失楼台):心志薄弱者的美丽哀鸣
[16]《鹊桥仙》(纤云弄巧):被误读的七夕
[17]《八六子》(倚危亭):审美需要一个人从生活的
亲历者变为生活的旁观者
[18]词的读法
○第二章 晏殊:宋词真正的发端
[1]从神童到新贵
[2]在西昆体的时代里
[3]暮去朝来即老,人生不饮何为
[4]炫富是一门艺术
[5]富贵气象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7]《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8]《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9]爱情与调情的语码
[10]文学价值只是词的副产品
[11]《珠玉词》中的激愤变调
[12]歌舞升平中的靡靡之音
○第三章 晏幾道:儒家世界里的陌生人
[1]文学作品的传播往往并不依附于文学价值的高低
[2]在莲、鸿、蘋、云的世界里
[3]单纯到底,别有寄托
[4]小晏的“现代性”
[5]一场自取其辱的词集投献
[6]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诗与词异趣之一例
[7]歌女佼佼者的文采
[8]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9]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10]黄庭坚的《小山词序》:一篇用心良苦的辩护词
○第四章 苏轼:新境界
[1]一个不幸的奠基者:从柳永说起
[2]豪放派的缘起:从《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起
[3]一次有意为之的文学实验
[4]填词畏闻文字狱
[5]苏轼通晓音律吗:从《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起
[6]深深掩藏的悲伤:《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7]一首铺排古典成语的词:《行香子》(三入承明)
[8]官场典故种种
[9]为灵魂伴侣画一幅肖像:《殢人娇》(白发苍颜)
[10]咏物词的极致:《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11]词的“空灵蕴藉”与歌声的速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2]无理之理与万物有灵:《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13]还原与抽离
○第五章 欧阳修的风流与低俗文体三种
[1]盗甥案:一代文宗的龌龊阴私
[2]词的情色暗示
[3]作为低俗文体的小说
[4]《十香词》冤案
[5]作为风流才子的欧阳修
[6]此恨不关风与月
○第六章 辛弃疾:豪杰而非文士的创新力
[1]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2]填词是避谤的技巧
[3]《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古文笔法之一例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背景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
[6]填词该不该推敲
[7]典故的本意与误读
[8]以词说理:《玉楼春》(有无一理谁差别)
[9]赋体填词与跨界创新的三例比较
○后记 宋词中的宋人生活剪影
[1]宠昵
[2]谐谑
[3]邪浪
[4]尾声:末摘花的黑貂皮袄
序章:宋词的土壤:一个健康、宽容、风雅的社会
(1)帮派社会、部落社会与精英社会
今天的普通读者最熟谙的历史朝代莫过于明、清。除了时序较近的缘故,也因为这两个朝代的社会格局最容易激发现代人的心理认同。钱穆有言:“现代中国大体是由明开始的。”是的,而他接下来的话语是:“可惜的是西方历史这一阶段是进步的,而中国这一阶段则退步了,至少就政治制度来讲,是大大退步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追问起来,之所以有这样一种退步,是因为明朝是一个在黑社会帮派底盘上架构起来的正统王朝,如熊逸所谓:“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于社会最底层,在反元战争中以帮派手段统御军队,于是使明代的政治风气充满了帮派色彩,士大夫形同黑帮马仔,其地位与尊严至此而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把握‘帮派风格’实为我们理解明史的第一块基石,幸而‘帮派风格’大有平民社会的意味,比起周代的封建格局、汉代的贵族习气、唐代的门阀传统更容易被今天的读者接受,甚至亲近感也更多些。”(《王阳明:生平与学术》)
在上文的“唐代的门阀传统”之后,还有必要添加一个“宋代的文化精英传统”。但人们太容易用熟悉的框架来认知不熟悉的事物,以至于在今天的大众文化领域,明代以前的历史往往被有意无意地置于明、清两代的社会模式中加以解读。
我们会在明代史料里不断发现:诏狱、廷杖之类帮派风格的“管理艺术”使明代士大夫表现出各种戏剧化的变态人格,以至于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也会令人细思极恐。人对自尊不可能全不在意,而加入这个随时会以脱裤子、打屁股的手段使读书人斯文扫地的朝廷,无疑会造成今日心理学所谓的认知失调——做官的好处与丧失自尊的坏处在人心中反复厮杀,如果前者占了上风,后者就会得到一种自欺欺人的解释。
所以明代的官员与士子呈现出一种集体的偏执,仿佛心理变态似的,将屈辱解释为荣耀。在对待廷杖的态度上尤其如此,明明尊严丧尽,却偏偏认为这是对“威武不能屈”这一光辉人格的最佳表达,当事人的心里往往充盈着殉道者在自虐和被虐中所获得的精神满足,旁观者也会因此热血沸腾,因为他们自己也是廷杖的受害者或潜在受害者,于是在同一片阴霾下彼此打气。
历朝历代中能够与之相比的也许只有五代十国时候的南汉政权。南汉末年有一项新政,要做官就先要接受阉割手术,皇帝认为这可以保证官员的忠诚,使他们不会再有为家室盘算的私心。那些阉割晋身的达官显贵轻蔑地称士人为“门外人”,不许他们干预政事。可想而知,在这样的体制下,仍然谋求一官半职的人会是些怎样的角色。明朝的诏狱与廷杖多少要比南汉的阉割好些,但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及至清代,“部落风格”取明代“帮派风格”而代之,主奴关系隐隐然主导一切。说法虽然不甚动听,但事实上,很多人对主奴关系并无反感,反而心生亲切,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各种清宫戏充斥荧屏。群居动物天然就有奴性,弱者永远会依附于强者,强者身边永远不会缺少弱者的献媚。即便不满于身边的强者,不甘做任何人的附庸,但是,对神或上帝的无条件的服从总是好的,甚至会赢得整个社会的道德嘉许。这是镌刻在我们每个人基因里的生存优势,只是在不同的社会里有不同的表现,并被做出不同的道德解读罢了。
至于今天人们常常标榜的一些美丽的大词,诸如自由、平等、独立,它们必然会带来一些人们很不想要的东西,譬如为选择承担责任或根本无力选择,以及深刻的无所适从之感、生活不确定性的加剧、缺乏终极的心理依归,等等。于是我们往往陶醉在清宫戏的主奴关系当中,欣慰于其中那温存的稳定性以及被强者所引领、所保护的感觉,正如青春少女喜欢“霸道总裁”一样。
宋代社会呈现出相当不同的风貌。既然“现代中国大体是由明开始的”(钱穆语),我们也可以说古代中国大体是在宋代终结的。宋亡之后,那个传统的、带着华夏文明古典腔调的世界要么仅在名义上被勉强延续,要么仅余一些细小的残片被重新打磨、包装。所以要理解宋朝,我们必须有意识地撇开“现代中国”的认知框架,当然,这不会是一件太容易的事。
宋朝,尤其是北宋,虽然也有各样的疾患,却大都属于“生理上的”,不曾有明、清两代那种“精神病人”的荒诞气质。读书人进入精英阶层,既不失尊严,亦不乏机会,或仕或隐也完全可以自由选择。即便最严酷的政治斗争,也往往为落败者留有保全性命的余地。
这是一个一切都有底线且心态相当健全的社会。富贵者可以大胆炫耀,贫贱者可以积极争取,帝王甚至有几分柏拉图所谓“哲人王”的样子,以不俗的文化修养而著称。敏感的道德难题可以公开探讨,历朝历代的“学术禁区”可以尽情左右驰突,甚至很少人会有非黑即白的偏执。试看北宋僧侣释文莹的一段记载:
十九世纪的法国历史学家埃德加.基内写有一段关于花朵的、犹染花香的文字:“今天,就像是在普林尼或克吕迈尔时期一样,风信子喜欢高卢,长春花生长在伊利里亚,雏菊青睐努曼西亚的废墟。它们周围的城市改变了名字和主人,众多城市最终化为乌有,有些文明发生冲突或绝迹,而一代又一代平静的花朵却穿越流年来到我们的时代。它们新鲜而充满活力,就像在往昔战争的日子里。”
用花朵定位历史,给历史平添了一种玄学诗式的魅惑感。任何如花朵一般美丽的事物都兼有时空地标的意义与超越时空地标的意义。所以我笃信,宋词作为本书的主角,分明也是基内的历史花园的一隅。一代又一代缤纷的词家与词作,如同一代又一代平静的花朵,穿越流年,从世代相传的记忆里获得永生的力量。
于是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繁花似锦,我们还会从一束风信子里看到它所喜欢的高卢,从一朵长春花里嗅到伊利里亚的泥土味道,从一丛雏菊里窥见它所青睐的努曼西亚的废墟以及废墟未废时的斑斓盛世。
于是我们每个人的旅程,都获得了和永恒的交集。
拿到《最美宋词:宋词的玲珑六面》这本书,我首先被它沉静而富有内涵的书名所吸引。宋词,总能唤起我心中一种特殊的共鸣,那是一种在喧嚣尘世中寻觅一份宁静的渴望,一种对过往风雅的追溯。而“玲珑六面”,则像一个精巧的谜语,暗示着作者对宋词的理解绝非浅尝辄止,而是有着系统而深入的洞察。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各种可能性:或许是关于宋词在抒情、叙事、写景、咏物等方面的不同侧重;又或许是探讨词人在不同人生阶段(如少年得志、壮年豪情、晚年凄凉)下的心绪变化;甚至可能涉及宋词在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领域的交融与启发。我坚信,一本好的宋词读物,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词作汇编,更需要有作者独立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能够帮助读者跳出“知其然”,去探究“知其所以然”。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领略词人们如何在有限的字句中,构建出广阔的天地,如何在短短的篇幅中,抒发深沉的情感。我希望它能如同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为我揭示宋词的艺术奥秘,让我对这项璀璨的中华文化瑰宝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真挚的热爱。
评分《最美宋词:宋词的玲珑六面》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有一种别致的美感,仿佛一本打开后会散发出淡淡墨香的古籍。我对宋词一直情有独钟,它不像唐诗那样大气磅礴,却有一种别样的婉约和细腻,总能恰到好处地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而“玲珑六面”这个词,则给了我无限的遐想空间。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读宋词,比如,它可能将宋词比作一件精美的玉器,从不同的切面去展现其光泽与质感。也许是词人的才情,也许是意境的营造,也许是情感的深度,也许是语言的精炼,亦或是它所承载的时代印记。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找到这“六面”的,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如何共同构成一首首“最美宋词”的立体形象。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几首名篇,更能深入地剖析词的创作背景,挖掘词人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感受到词句背后那些鲜活的生命和丰富的情感。如果书中能穿插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风俗人情,甚至作者自己对词作的感悟,那就更好了。我期待着,这本书能让我重新认识宋词,发现它更深层次的美。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最美宋词:宋词的玲珑六面》真是让人充满好奇,一眼望去,就勾勒出一种精致、多维的宋词世界。我一直觉得宋词是一种特别有韵味的文学形式,它不像唐诗那样慷慨激昂,也不像元曲那样直白俚俗,宋词总是带着一种细腻的情感,一种淡淡的愁绪,或者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我对“玲珑六面”这个说法特别感兴趣,不知道作者会从哪些角度去解构宋词的美?是词人的心境,还是遣词造句的精妙,亦或是词句所描绘的意境?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带领我们走进宋朝那些风花雪月,那些家国情怀,那些离愁别绪,去感受词人们是如何用短短的篇幅,却能将万般情愫挥洒得淋漓尽致。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深度解读,不仅仅是表面意思的翻译,而是能挖掘出其背后的文化底蕴、时代背景,甚至是作者不为人知的生平故事。当然,我也希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能够像宋词本身一样,优美、典雅,读起来就如同品一杯清茶,又如漫步在江南的烟雨小巷,让人沉醉其中,久久不能忘怀。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去探索那“最美宋词”究竟拥有怎样令人惊艳的“玲珑六面”。
评分《最美宋词:宋词的玲珑六面》这个书名,首先便有一种引人入胜的魔力。宋词,对于我而言,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存在,它像一幅幅水墨画,又像一首首婉转的歌谣,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而“玲珑六面”这个说法,更是让我好奇不已,它似乎预示着这本书将以一种极其细腻、多角度的方式来展现宋词的魅力。我猜测,作者可能会从词句的声韵之美、意象之妙、情感之深、哲思之远、时代之韵、以及词人的人格魅力等六个方面来深入剖析宋词。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些不同于以往的学习宋词的体验。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优美的词句,更能深入挖掘词作背后的故事,解析词人创作时的心路历程,甚至能够启发读者进行自我反思和情感共鸣。如果书中能够配以精美的插图,或者对某些意象进行生动的描绘,那将更能帮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宋词的意境。我迫切地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了解宋词的一扇新窗口,让我能够更深刻地领略到宋词那“玲珑”剔透、令人沉醉的独特风韵。
评分当我看到《最美宋词:宋词的玲珑六面》这个书名时,我的内心就泛起了一层涟漪。宋词,对我来说,是一种心头的白月光,一种在忙碌生活中得以休憩的精神港湾。而“玲珑六面”这个说法,则充满了智慧和匠心,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猜想,作者一定对宋词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才能够将其拆解成如此精妙的“六面”。这“六面”或许代表着词作的六种不同风貌,又或许是词人创作的六种不同心境,又或者是在词句中蕴含的六种不同意境。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出以往对宋词的固有认知,去发现它更多不为人知的魅力。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些全新的解读视角,比如,从音乐性、画面感、情感层次、哲学思考等多个维度来赏析宋词。如果书中还能加入一些关于宋词的普及性知识,比如词牌的由来、填词的技巧、不同流派的特点等等,那就更完美了。我渴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更深入地理解宋词的精髓,感受词人们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才情与智慧,让我在品读宋词时,能有更丰富的体验和更深刻的感悟。
评分书到了很好……
评分非常好的产品,真的值得购买
评分好书,有点贵。
评分好书,值得好好学习研究
评分还不错吧,正品很满意,在京东购物已经是习惯啦
评分最有诗人相的诗人总是正襟危坐的,最有词人相的词人却必须有一点轻狂,有一点风流,有一点边缘化,尤其要有一点离经叛道。”苏缨的这句话说得真好,定了这本书的基调,很有深度和趣味的一本书。
评分还不错吧,正品很满意,在京东购物已经是习惯啦
评分非常好的产品,真的值得购买
评分非常好的产品,真的值得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