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論與機製設計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的領地 不斷擴展,經濟學、工商管理、社會學、政治學、生 物學、哲學和工程學等領域已見到它的身影。
目前已有一些關於博弈論的**教材,但將非閤 作博弈、閤作博弈以及機製設計同時呈現的教材並不 多見,而這正是本書的*大特色。Y.內拉哈裏所著的 《博弈論與機製設計》取材廣泛,但其基本素材仍主 要來自一些偉大的教材,例如安德魯-馬斯一剋萊爾 等的《微觀經濟理論》、羅傑·邁爾森的《博弈論: 矛盾衝突分析》(這兩本教材均由中國人民大學齣版 社齣版)等。
本書寫作風格具有馬斯金、邁爾森等學者的風範 ,每章的內容都非常緊湊,非常適閤教學使用。本書 每章都以動機和中心思想開篇,以小結和參考文獻收 尾。每章的小結主要列舉重要概念和知識點,參考文 獻主要用於指引讀者進一步學習。每章結尾處都給齣 瞭一組習題,其中個彆題目是編程題。講授(或自學 )內容的模塊安排可以參見本書的“序言”部分。
本書的目標讀者為微觀經濟學、管理科學、計算 機科學、網絡、通信、電子工程、工業工程以及運籌 學等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一年級研究生,以及相關 領域的研究者。
**章 引言與概覽
1.1 博弈論:策略互動科學
1.2 當前趨勢和現代應用
1.3 本書結構
**部分 非閤作博弈論
第2章 博弈論中的重要概念
2.1 策略型博弈
2.2 偏好
2.3 效用
2.4 理性
2.5 智能
2.6 博弈分類
2.7 小結與參考文獻
第3章 展開型博弈
3.1 例子
3.2 展開型博弈:定義
3.3 將展開型博弈轉換為策略型博弈
3.4 小結與參考文獻
3.5 習題
第4章 策略型博弈
4.1 基本知識
4.2 同時行動情形下的硬幣配對
4.3 石頭剪刀布
4.4 BOS博弈
4.5 協作博弈
4.6 囚徒睏境博弈
4.7 公司兩難博弈
4.8 公司兩難博弈:非對稱版本
4.9 雙寡頭定價博弈
4.10 公地悲劇
4.11 帶寬共享博弈
4.12 密封拍賣
4.13 庇古網絡博弈
4.14 布雷斯悖論博弈
4.15 小結與參考文獻
4.16 習題
第5章 優勢策略均衡
5.1 強優(劣)勢
5.2 弱優(劣)勢
5.3 極弱優(劣)勢
5.4 優勢策略均衡的例子
5.5 小結與參考文獻
5.6 習題
第6章 純策略納什均衡
6.1 納什均衡概念
6.2 純策略納什均衡的例子
6.3 不存在純策略納什均衡的博弈
6.4 納什均衡的解釋
6.5 存在多個納什均衡的情形
6.6 *大*小值和*小*大值
6.7 展開型博弈的均衡
6.8 小結與參考文獻
6.9 習題
第7章 混閤策略與混閤策略納什均衡
7.1 混閤策略
7.2 混閤策略納什均衡
7.3 混閤策略的性質
……
第2部分 機製設計
第3部分 閤作博弈論
我必須承認,在拿起《博弈論與機製設計》之前,我對這兩個概念的理解幾乎為零。我隻知道“博弈”聽起來像是遊戲,而“機製設計”則像某種規則的製定。這本書以一種非常係統的方式,為我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作者的敘述風格,與其說是枯燥的教科書,不如說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一步步穿越理論的迷宮。他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復雜的公式,而是從一些生動易懂的例子入手,比如囚徒睏境,將博弈論中最核心的思想——理性個體如何在相互依賴的環境中做齣決策——清晰地呈現齣來。隨後,他循序漸進地引入瞭納什均衡、信息不對稱等關鍵概念,並通過大量的圖形和數學推導,展現瞭這些理論的深刻內涵。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機製設計”的闡述,是如何從“理解博弈”走嚮“設計博弈”,從而引導齣期望的結果。它讓我開始思考,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規則,比如投票製度、市場監管、甚至公司內部的績效考核,是否都可以從機製設計的角度去審視和優化。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傳授瞭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瞭一種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一種從個體理性齣發,洞察群體行為,並最終思考如何通過設計規則來改善社會運作的視角。
評分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思想的探險,而非簡單的知識灌輸。我帶著對“博弈”這個詞的好奇心,以及對“機製設計”背後理性決策的期待翻開瞭它。初讀時,被其中大量抽象的模型和數學符號所震撼,一度懷疑自己是否能完全理解。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開始體會到作者構建的嚴謹邏輯框架,以及如何將現實世界中的復雜互動,通過精巧的數學語言加以抽象和分析。最讓我著迷的是,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不斷將理論與實際案例相結閤。例如,在關於拍賣理論的部分,作者並非簡單羅列各種拍賣形式,而是詳細分析瞭不同機製下的參與者心理、最優競價策略,以及信息不對稱對結果的影響。我甚至開始聯想到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普通的場景,比如商店打摺促銷、網絡平颱的廣告競價,甚至是國際貿易談判,都可以在博弈論的框架下找到有趣的解釋。這本書逼迫我去思考“為什麼”,不僅僅是問“是什麼”,更是追問“為何是這樣”。它挑戰瞭我固有的思維定勢,讓我意識到很多行為背後都有著深刻的理性計算,即使是看似非理性的選擇,也可能是在特定機製下的“理性”結果。這種顛覆性的認知,讓我對經濟現象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全新的維度。
評分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思維的“升級”。我之前對經濟學和決策理論的認知,停留在比較錶層的層麵,而《博弈論與機製設計》則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更深層理解的大門。作者的寫作風格,與其說是枯燥的學術論述,不如說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耐心地引導我一步步領略理論的魅力。書中對於“策略空間”、“支付函數”等基本概念的引入,以及對於“貝葉斯納什均衡”等高級概念的講解,都充滿瞭邏輯的嚴謹性和分析的深度。最讓我著迷的是,書中對於“機製設計”的闡述,是如何將抽象的理論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我開始深刻理解,為什麼在很多情況下,我們設計的規則本身,比規則的具體內容更為重要。例如,關於“激勵相容”和“個體理性”的討論,讓我對現實世界中的許多“效率低下”的現象有瞭全新的認識。我甚至開始反思,在自己的工作中,是否也能藉鑒這種思維方式,去設計更優化的流程和激勵機製,從而提高整體的效率和産齣。這本書沒有直接給齣“操作指南”,而是教會瞭我一套分析問題的“工具箱”和一套思考世界的“底層邏輯”,這種能力上的提升,纔是它最寶貴的價值所在。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智力上的馬拉鬆。我並非一開始就對博弈論和機製設計瞭如指掌,而是懷揣著一種“想要更聰明地理解世界”的樸素願望。作者的寫作風格,與其說是嚴謹的學術論文,不如說更像是一位資深的教練,耐心地指導你如何運用新的工具來分析復雜問題。書中大量齣現的模型和定理,起初確實讓我感到有些畏懼,但我堅持瞭下來,並逐漸領略到其中的精妙之處。最讓我著迷的是,書中對於“信息”和“激勵”這兩個關鍵要素的深入探討。我開始意識到,在很多現實場景中,個體之所以做齣某種決策,並非僅僅是齣於“好惡”,而是受到他們所掌握的信息以及外部激勵機製的強烈影響。例如,關於道德風險和逆嚮選擇的章節,讓我對保險市場、金融監管等領域的許多現象有瞭全新的理解。我甚至開始反思自己的一些行為,比如在購買某件商品時,我會傾嚮於選擇那些信息披露更充分、評價體係更完善的平颱,這背後不也是一種對信息不對稱和激勵機製的規避嗎?這本書逼迫我去審視每一個決策背後的“動機”,以及這些動機是如何被“規則”所塑造的。它讓我從一個被動的觀察者,變成瞭一個主動的思考者,開始嘗試去理解和設計那些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隱形規則”。
評分讀完《博弈論與機製設計》,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徹底顛覆瞭我對“理性”的理解。在此之前,我可能認為理性就是“最有利於自己的選擇”,而這本書則告訴我,在相互作用的環境中,理性是一個更復雜、更動態的概念。作者的筆觸,與其說是冷冰冰的數學證明,不如說更像是在描繪一幅幅生動的社會圖景,然後用精密的工具去剖析其中的奧秘。書中關於“閤作博弈”和“非閤作博弈”的區分,以及對各種均衡概念的闡釋,讓我開始意識到,即便是最簡單的互動,也可能存在著多重穩定的結果。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機製設計”部分,是如何從“理解博弈”的視角齣發,去“設計”能夠實現特定目標的社會、經濟機製。我開始思考,很多社會問題,比如資源分配不均、信息繭房、甚至政治體製的弊端,是否都能在機製設計理論中找到一些解決方案的綫索。這本書沒有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教會瞭我如何去提問,如何去構建模型,如何去分析不同機製下的個體行為和群體結果。這種思考方式的轉變,對我來說是無價的。它讓我不再滿足於對現象的描述,而是渴望去探究現象背後的深層邏輯,並思考如何通過精巧的設計來創造更美好的結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