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可思研究院編著的《2017年中國高職高專生就 業報告(2017版)(精)》是在麥可思人力資源信息 管理谘詢公司“中國2015屆大學畢業生求職與工作能 力調查”數據的基礎上,由麥可思公司與西南財經大 學共同完成的2016年度大學畢業生就業暨重點産業人 纔分析報告。書中除總報告外包括“應屆就業”、“ 中期發展”和“培養質量”這三部分,用數據迴答: 剛畢業半年的高職高專生就業質量如何?畢業三年後 在職場發展後勁如何?畢業生在校期間的培養效果如 何?
Ⅰ 總報告
B.1 技術報告
一 調查背景介紹
二 研究概況
B.2 主要結論
Ⅱ 分報告一 應屆就業報告
B.3 **章 就業結果
一 畢業去嚮
二 就業數量
三 就業質量
B.4 第二章 自主創業
一 自主創業比例
二 自主創業分布
三 自主創業月收入
四 自主創業動機
五 自主創業資金來源
六 自主創業風險
七 創新能力
八 創業教育
B.5 第三章 專升本
一 讀本科的比例
二 讀本科的原因
B.6 第四章 未就業分析
一 失業率
二 未就業人群分布
三 未就業人群打算
B.7 第五章 求職與招聘分析
一 期望薪酬
二 企業下載簡曆數量
Ⅲ 分報告二 中期職業發展報告
B.8 **章 職位晉升
一 職位晉升比例
二 職位晉升次數
三 職位晉升的類型
四 對職位晉升有幫助的大學活動
B.9 第二章 薪資增長
一 總體月收入與漲幅
二 主要專業的月收入與漲幅
三 主要職業的月收入與漲幅
四 主要行業的月收入與漲幅
五 各用人單位的月收入與漲幅
六 各經濟區域的月收入與漲幅
B.10 第三章 職業變遷
一 去嚮分布
二 職業轉換
三 行業轉換
四 工作與專業相關度
五 雇主數
B.11 第四章 就業滿意度
一 總體就業滿意度
二 主要專業的就業滿意度
三 主要職業的就業滿意度
四 主要行業的就業滿意度
五 各用人單位類型的就業滿意度
Ⅳ 分報告三 培養質量報告
B.12 **章 總體滿意度
一 對母校總體滿意度
二 對母校的推薦度
B.13 第二章 教學滿意度
一 教學滿意度
二 教學需改進的方麵
三 核心課程評價
四 師生交流頻度
B.14 第三章 教與學行為分析
一 到課率
二 課堂互動
三 學習行為預警
B.15 第四章 能力、知識及素養提升
一 基本工作能力評價
二 核心知識評價
三 社團活動評價
四 在校素養提升
五 職業能力評價
六 職業素養評價
Ⅴ 專題分析
B.16 專題一 工科畢業生需求變化趨勢分析
B.17 專題二 大學生素養分析
B.18 附錄 名詞解釋
B.19 主要參考文獻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正在迷茫中的高職生量身定做的指南!我拿到手的時候,本來還抱著一絲懷疑,畢竟市麵上的就業指導書太多瞭,很多都是空泛的理論,看瞭跟沒看一樣。但是這本《2017年中國高職高專生就業報告(2017版)(精)/就業藍皮書》完全不一樣。它不像那種老掉牙的教人怎麼寫簡曆的工具書,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非常實在地把中國高職教育的現狀、就業市場的趨勢,用紮實的數據和深入的分析擺在瞭我們麵前。特彆是它對不同專業大類的就業去嚮進行瞭細緻的梳理,讓我第一次清晰地看到瞭自己所學專業在未來三到五年內的發展潛力,而不是被一些不切實際的“熱門”專業描述所迷惑。我尤其欣賞它對於“慢就業”和“靈活就業”現象的探討,這恰恰是我身邊很多同學正在經曆的睏境,書裏提供的分析角度很新穎,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成功就業”的定義。它沒有給我們畫一個完美的藍圖,而是提供瞭一張清晰的地圖,讓我們自己去選擇路徑,這種尊重個體的態度,在同類書籍中是相當少見的。讀完前幾章,我立刻去更新瞭自己的職業規劃草稿,感覺思路一下子開闊瞭很多,不再是盲目地投遞簡曆瞭。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厚度讓我有點望而卻步,但一旦沉下心來讀進去,那種感覺就像是啃一塊需要細嚼慢咽的硬骨頭,但迴味無窮。它的敘事風格非常學術化,大量引用瞭統計數據和調研結果,這對於追求實證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關注的重點在於它對“人纔供需錯配”問題的剖析。我一直覺得我們學校教的內容和企業實際需求之間存在一道鴻溝,這本書用數據證實瞭我的直覺,並且進一步指齣瞭哪些技能是當前市場急需但高職畢業生普遍欠缺的。舉個例子,它詳細對比瞭不同地區、不同類型高職院校畢業生的薪資差異和職業發展路徑,這些一手資料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它不是簡單地告訴我們“要努力”,而是精準地指齣瞭“努力的方嚮在哪裏”。我個人認為,對於高職院校的管理者、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來說,這本書的參考價值甚至超過瞭對學生本人。因為它提供瞭宏觀層麵的診斷,可以幫助學校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內容,真正做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而不是培養“學曆過剩”的人纔。
評分我本來以為這本“藍皮書”會是一本枯燥的政策解讀文集,但齣乎意料的是,它的可讀性比我想象中要強得多。它似乎采取瞭一種“講故事”的方式來呈現數據,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串聯起整個就業生態鏈。我特彆喜歡它對“實習質量”和“校企閤作深度”的評價體係部分。以往的報告總是在誇贊閤作項目多麼成功,但這本報告卻敢於揭示那些流於形式的閤作背後隱藏的風險,比如學生實踐能力得不到真正提升的問題。它提齣的很多觀點都非常犀利,直指當前高職教育體係中存在的結構性弊端。比如,它探討瞭部分學生在職業認同感上的缺失,這不僅僅是就業問題,更是教育價值觀的問題。作為一個剛步入社會的職場新人,我深切體會到那種“高不成低不就”的焦慮,而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更廣闊的視角來理解這種焦慮的成因,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而是宏大社會變遷中的一分子。
評分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把目光僅僅聚焦在“畢業即就業”這一個時間點上,而是將時間軸拉長,關注瞭高職畢業生在畢業後三年、五年甚至更長時間內的職業軌跡和收入增長潛力。這種長期跟蹤的視角,讓整個報告的價值陡然提升。很多就業指導書籍隻關注如何拿到第一份工作,但這本書卻在教我們如何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職業生涯。它對那些選擇繼續深造(如專升本)的學生群體進行瞭詳細的分析,對比瞭他們與直接就業群體的長期迴報率,這對於正在權衡“就業”還是“升學”的我來說,提供瞭至關重要的決策依據。此外,報告中對新興行業和技術崗位對高職人纔的需求變化進行瞭預判,這讓我開始有意識地去學習一些跨學科的基礎知識,而不是僅僅局限於本專業的死知識。整本書讀下來,給我的感覺是,它提供的是一種思維框架,而不是一套固定的答案,這纔是真正的智慧所在。
評分從裝幀和排版來看,這本《2017年中國高職高專生就業報告(2017版)(精)/就業藍皮書》確實體現瞭“精”這個字。印刷質量很高,圖錶清晰易懂,即便是復雜的統計分析圖也能一目瞭然。我最欣賞的是它在分析數據時的那種剋製和客觀。它很少使用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詞匯,而是讓冰冷的數字自己說話,讓讀者自己去得齣結論。比如,關於性彆在不同行業就業率上的差異分析,它隻是平靜地展示瞭數據背後的事實,這反而讓問題更加觸目驚心,促使讀者進行更深層次的反思,而不是被預設的傾嚮所引導。這本書真正做到瞭信息提供者與分析者的分離,真正做到瞭學術的嚴謹性。對於我這樣需要撰寫畢業論文的學生來說,這本書簡直是寶庫,裏麵的方法論和數據引用規範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參考。它不僅僅是一份就業報告,更是一份高質量社會調查研究的範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