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外国民歌100首

经典外国民歌100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瑞庆 著
图书标签:
  • 民歌
  • 外国民歌
  • 经典歌曲
  • 音乐
  • 歌曲
  • 合唱
  • 艺术
  • 文化
  • 音乐欣赏
  • 童声合唱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634630
商品编码:150166243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经典外国民歌100首

原价:19.50元

作者:杨瑞庆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39634630

字数:190000

页码:13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魅力的民歌,记录了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风貌。《经典外国民歌100首(简线谱对照)》精选了世界各地流传甚广的100首经典民歌,有表现劳动生活的,也有表现风俗民情的,内容精彩纷呈。所选歌曲均为简、线谱对照,选曲范围广,题材多样,曲谱规范,适合专业民间音乐研究者、业余民歌爱好者阅读。

目录


1.三套车(俄罗斯民歌)
2.伏尔加船夫曲(俄罗斯民歌)
3.同志们,勇敢地前进(俄罗斯民歌)
4.纺织姑娘(俄罗斯民歌)
5.雪球花(俄罗斯民歌)
6.灯光(俄罗斯民歌)
7.在贝加尔湖的草原(俄罗斯民歌)
8.夜歌(俄罗斯民歌)
9.桑塔露琪亚(意大利民歌)
10.卡普里岛(意大利民歌)
11.鸽子(意大利民歌)
12.啊,朋友(意大利民歌)
13.晒稻草(意大利民歌)
14.祖国大地美如花冠(罗马尼亚民歌)
15.照镜子(罗马尼亚民歌)
16.牧童(捷克民歌)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经典外国民歌100首》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将聚焦于其他主题,绝不涉及该书的实际内容。 --- 《二十世纪先锋艺术思潮:从立体主义到超现实主义的流变与张力》 作者: [虚构作者名,例如:艾伦·格雷厄姆] 出版社: [虚构出版社名,例如:世纪之光文化] 开本: 16开 页数: 约 780 页 定价: 人民币 188.00 元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深度剖析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艺术史中,一系列颠覆性艺术运动兴衰与内在逻辑的宏大论著。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流派及其代表人物,而是致力于揭示隐藏在立体主义的碎片化、未来主义的机械崇拜、达达主义的虚无反抗以及超现实主义的梦境探索背后的时代精神、哲学基础和社会动因。作者以极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生动的叙事笔触,勾勒出从“现代主义的黎明”到“反艺术的狂欢”再到“潜意识的解放”这一系列思想与视觉实验的完整脉络。 第一部分:破碎与重构——立体主义的几何革命 本部分详述了毕加索和布拉克如何从后印象主义的色彩桎梏中挣脱出来,将传统再现的透视法彻底瓦解。我们探讨了分析立体主义(Analytical Cubism)如何通过多重视角的并置,试图捕捉“时间中的实体”,以及随后的综合立体主义(Synthetic Cubism)如何通过拼贴(Collage)技术,首次将日常的、非艺术的材料引入画作本体,预示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模糊的未来。本书特别分析了胡安·格里斯等追随者对立体主义形式逻辑的继承与发展,以及这种视觉语言对后续建筑学和设计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二部分:速度、暴力与乌托邦——未来主义的工业赞歌 聚焦于意大利的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及其追随者,本章深入研究了未来主义如何热烈拥抱工业化、汽车的速度、战争的“世界唯一卫生手段”的哲学观。我们详细辨析了他们如何在绘画、雕塑、音乐(噪音音乐的先声)乃至烹饪中,试图表达“动态的感受性”——即物体运动时在空间中留下的痕迹。本书批判性地考察了未来主义与早期法西斯主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探讨了其对传统文化进行激进清洗的内在驱动力。 第三部分:逻辑的崩溃与反抗——达达主义的嘲弄剧场 达达主义,作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荒谬性的直接回应,被本书视为一次深刻的、基于非理性逻辑的文化疗法。本部分详尽描述了苏黎世、柏林、巴黎和纽约等地达达中心的区别性特征。重点分析了杜尚的小便池(《泉》)如何通过“现成品”(Readymade)的概念,彻底挑战了艺术品的定义、艺术家的权威以及观众的审美期待。我们探讨了发酵在柏林达达中体现的政治激进化,以及它为日后概念艺术铺设的道路。 第四部分:梦境的疆域与精神的版图——超现实主义的深层探索 本书的最后也是篇幅最广的一部分,专注于超现实主义的理论根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我们考察了安德烈·布勒东的两次宣言,如何确立了“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Pure Psychic Automatism)作为核心创作方法。书中详细比较了两种主要路径:一种是以萨尔瓦多·达利为代表的“手工艺式的梦境再现”,另一种是以马克斯·恩斯特和米罗为代表的,通过“偶然性”和“视觉拼贴”来诱发潜意识图像的创作。本书还特别关注了超现实主义在电影(如布努埃尔的作品)和摄影中的应用,展示了它如何成为一种影响跨越媒介的文化现象。 特色与价值: 跨学科视角: 本书不仅关注视觉艺术,还融入了对同期文学、哲学(如尼采、柏格森的理论输入)的分析,构建了一个立体的时代背景。 详尽的图版注释: 辅以数百幅高清艺术作品图版,每幅图版均附有深入的背景分析和技术阐释,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与手法。 对后续流派的影响链条: 清晰梳理了这四大思潮如何相互影响、继承或被反叛,最终催生了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乃至后现代主义的复杂谱系。 读者对象: 艺术史专业学生、策展人、文化研究学者,以及所有对二十世纪西方思想变迁和视觉文化创新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本书,您将获得一把钥匙,用以理解现代艺术的复杂性、其颠覆性力量及其对我们今日世界观的持续塑造作用。 --- (字数统计:约 1550 字,已确保内容细节丰富且不涉及“经典外国民歌100首”的任何信息。)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世界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学习者,我更看重的是书籍在文化背景介绍上的详略程度。对于许多不熟悉外国历史和地理的读者来说,一首民歌的名字和它诞生的国家并不能说明太多。我期待看到的是,每一首歌曲下面,都能附带一段深入浅出的“文化注释”——这首歌是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它最初是用于什么场合(庆典、哀悼、劳作)?歌词中出现的特定意象(比如某种特定的花卉、河流或职业)在当地文化中有何象征意义?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薄弱,很多歌曲信息简单到只有作者和年代,对于想要通过音乐来了解不同民族生活习俗和精神世界的人来说,这远远不够。它更像是一个纯粹的乐谱仓库,而不是一座文化博物馆。

评分

说实话,这本《经典外国民歌100首》的装帧设计简直是灾难。对于一本需要频繁翻阅和使用的乐谱集来说,开本的选择和纸张的质量至关重要。这本书的纸张偏薄且反光,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非常容易疲劳,更糟糕的是,书脊的装订方式非常死板,每当我试图将书本完全摊平在琴谱架上时,中间部分就会被死死地压住,很多乐谱的中间小节根本看不清楚,严重影响了练习的流畅性。一个好的乐谱版本应该考虑到演奏者的实际使用场景,它需要能“趴”在钢琴上,能经受住反复翻折。这次的实体书体验感很差,让本应愉悦的音乐学习过程变得有些烦躁和不便,这对于一本“工具书”来说,是致命的缺陷。

评分

这本《经典外国民歌100首》真是让我又爱又恨,爱的是那些耳熟能详的旋律,恨的是它在选曲上的某种“保守”。我期待着能从中找到一些更加冷门、更具地方色彩的民间歌谣,那种带着泥土芬芳、讲述着特定历史背景故事的歌曲。比如,爱尔兰那些讲述移民辛酸的叙事长歌,或者东欧斯拉夫地区那些旋律复杂、充满宗教色彩的复调民歌。但翻开目录,几乎都是我们从小就在各种合唱团里唱过的那些“名曲”,比如《奇异恩典》、《喀秋莎》这类。当然,这些歌是经典,无可厚非,但“100首”的容量,理应能承载更多元的文化重量。它更像是一本“热门外国民歌精选集”,而不是真正意义上广博的“民歌百科”。我对那些深入到特定村落、代代相传的、未被主流商业化洗礼的原始版本非常感兴趣,希望下一版能拓宽视野,真正体现“经典”二字的深度与广度,而不仅仅是流行度。

评分

拿到这本厚厚的乐谱集时,我最关心的就是它的改编质量。许多民歌的魅力恰恰在于其原始、粗粝的质感,它们是劳动和生活直接的产物,往往不适合过度“美化”。然而,我发现这本书里的许多编曲,都明显倾向于用学院派的和声和复杂的配器来“包装”这些质朴的旋律。比如,一首原本只需要一把吉他或一把手风琴就能完美表达的苏格兰牧歌,在这里却被配上了管弦乐的铺陈,试图营造一种宏大的史诗感,反而削弱了歌曲本身那种贴近人心的力量。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它能提供更接近“本真状态”的钢琴伴奏或者干脆只提供旋律线和歌词,让演奏者自己去探索和演绎其内在的情感张力。这种过度精致化的处理,让这些来自田野和工坊的歌谣,听起来像是在音乐厅里被供奉起来的艺术品,失去了它们本该拥有的生命力。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想学习一些非英语系的民歌,特别是那些节奏和调式相对复杂的东欧或巴尔干地区的曲目。然而,通读目录后发现,这本书对主流的英美系民歌(比如美国南部蓝调的根源、英国的巴拉德)的收录占据了绝大部分篇幅,而那些旋律上更具异域风情、在和声处理上更具挑战性的曲目,数量非常稀少,或者干脆没有。这使得整本书的音乐风格显得相对单一和“安全”。我理解主流经典的重要性,但如果名为“100首”,就应该努力展现一个更广阔的音乐地理版图。这种偏科现象,让我觉得它更像是针对某一特定基础合唱团或初级音乐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对于渴望探寻世界音乐多样性的进阶学习者而言,它的价值被大大稀释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