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人际交往心理学》一书从说话交流、职场交涉、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阐述一些生活中必须了解的心理计能,让你更好的处理一些情绪琐事,更好的融入朋友圈,更完善的处理朋友、上司、下属间的关系,进而成就更好的自己。有人的地方就离不开沟通交流,一个人成功与否很大一部分因素来自于他的人际关系和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在你的周边有多少人整天兢兢业业、忙忙碌碌,可各种问题仍旧是一大堆,而有的人活得潇潇洒洒,谈笑间各种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有的人走到哪都有朋友,走到哪都会受到欢迎,而有的人却往往相反。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于你们是否懂得说话之道,是否懂得为人处世之道,是否懂得交际交流之道,又是否懂驭下处上之道?
《懂幽默,跟谁都能聊得来》选用了具体的幽默小故事,从不同场合和角度为您展现了一套制造幽默和运用幽默的实用兵法,语言诙谐犀利,令您在轻松阅读中掌握语言的精髓,学会幽默,学会沟通,进而助您修炼成一个玩转幽默的高手。幽默是一种智慧、一种才华、一种力量,是让人快乐的艺术。一个说话风趣幽默的人,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九型人格》九型人格(Enneagram),又名性格形态学,九种性格。它的是不仅仅是一种精妙的性格分析工具,主要为个人修养与自我提升、历练提供深入的洞察力,与当今其他性格分类法不同,九型人格揭示了人们内在深层的价值观和注意力焦点,它不受表面的外在行为的变化所影响。它可以让人真正地知己知彼,可以帮助人明白自己的个性,从而完全接纳自己的短处、活出自己的长处;可以让人明白其他不同人的个性类型,从而懂得如何与不同的人交往沟通及融洽相处,与别人建立更真挚、和谐的合作关系。九型人格近年来备受美国斯坦福等国际著名大学MBA学员推崇,已风行欧美学术界及工商界。
《一定要知道的心理学常识》心理常识是对他人心理进行窥视和掌控的一门学问,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局面下,选择恰当的心理战术,都能让你快速左右他人心理,让他人受制于你。了解心理常识,让自己活出积极人生!每一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哪怕他无比富足与幸福,也依然免不了会有烦恼、怀疑、窘迫等情绪存在。心理问题,潜藏在每个人的身上,它影响我们的情绪,影响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行为……它的作用无处不在。如若我们不能认识它,那么就只能被它牵着走,被动接受生活的压迫。 每天学点心理学常识,对于每个想要积极生活,寻找幸福的人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让你更加了解生活,更加有勇气追逐梦想。
【目录】
第一篇
说话之道,在于洞察人心
003‖说话有分寸,心中有尺度
006‖来个干净历练的开场白
010‖心里有盘算,开口能择言
014‖感谢的话要放在当下说
018‖话要说得漂亮,适当调节气氛
021‖少一点争辩,多一点谦和
025‖八卦应有度,可多听不可多说
027‖多说多错,说该说的话
029‖稳中求安,欣赏别人的长处
032‖好话一句,三冬温暖
034‖人人都愿意听恭维话
036‖出门要靠衣装,说话要靠包装
039‖少绕圈子,一语中的最重要
042‖可以直言不讳,也要拿捏分寸
第二篇
处事之道,在于外圆内方
047‖处事之道,首要在于做人
050‖处事圆通才能财源广进
053‖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声誉
055‖近君子,远小人
058‖把职业当成事业去经营
062‖处事之道,让工作多一份乐趣
066‖事分轻重缓急,重要的事先做
069‖不要在无聊的事情上浪费时间
071‖认为对的事情,就要积极去做
074‖做事讲原则,做人讲情面
076‖做事循序渐进,不可太急躁
078‖事前一定要考虑后果
080‖适可而止,不要把事情做绝
082‖不得不得罪人时,也要做好善后工作
084‖换一种心态,收获自然不同
086‖为人处世应留有余地
088‖给人留面子,增进彼此情谊
090‖宽以待人,有理也要让三分
第三篇
交际之道,在于明镜交心
095‖赤手空拳难闯天下,朋友交际必不可少
098‖交友要交心,志同道合很重要
101‖没事多沟通,再好的关系也需要维系
103‖以情动人,情感投资永远有效
106‖不要轻易与人争吵
109‖人情债欠久了,朋友也就没了
113‖君子之交决不出恶声
116‖利用饭局搜集人脉
120‖亲密要有间,“死党”也要有距离
122‖多认识一些带“圈”的朋友
124‖以诚待人,待人必须出于真诚
126‖一定要记住别人的名字
130‖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133‖举止要恰到好处
136‖九种不受欢迎的人
138‖维系人脉关系的秘诀
141‖幽默是最好的润滑剂
143‖和批评你的人交朋友
145‖积极结交社会名流
147‖人情等于财富,朋友胜过金钱
150‖雪中送炭赢来百倍回报
152‖帮他人“打圆场”,为自己拉人情
155‖距离显现出关系的亲疏
158‖交往不避功利,但感情更重要
160‖瞅准时机,礼尚往来
163‖设身处地去考虑问题
166‖多注意别人在想什么
第四篇
职场生存之道,在于利弊权衡
171‖同事既讲交情,也讲利害
174‖融入圈子,莫被同事孤立
176‖与志同道合的同事结成同盟
178‖处理好与同事的竞争关系
180‖与同事减少摩擦
184‖灵活变通,别让事情陷入僵局
187‖与同事做好有效沟通
190‖把同事当朋友一样看待
193‖不要对同事耍阴谋诡计
196‖与同事交往的细节
199‖你为什么迟迟不被提拔
203‖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206‖赞美你的贵人
209‖学会关心你的贵人
211‖亦步亦趋,跟着贵人的脚步前进
213‖积极进取,为晋升做好准备
216‖获得晋升必须具备的条件
219‖踏准晋升的“跳板”
221‖能否晋升,机会很重要
【精彩文摘】
第一篇说话之道,在于洞察人心
有道是,言必契理、言可承领、言则信用。作为传达感情的工具,语言也是沟通思想的桥梁。“一句话可以把人说跳,一句话也可以把人说笑”,说话之道,在于洞察人心。有些人擅长用语言来表达情感,一句话就能令人心情舒畅;有些人则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一开口就让人误解。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所以,要想在人际交往中应付自如,就必须懂得说话的艺术。
说话有分寸,心中有尺度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在与人说话的过程中,心事不要随意说出来,因为当他人看穿或是明白你的心事时,你的弱点也就相应地暴露在他人面前了。说话要讲究分寸,心中要有尺度,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适时的保守住自己的秘密,就不会发生因为泄露心事而把事情搞复杂的情况了。
很多人有一个相同的毛病:肚子里放不住心事,只要有任何一点的喜怒哀乐,就必须要找个人谈谈;更严重的还会不挑时间、对象和场合,不管遇见什么人都要把心事掏出来。
乍一看这也没什么不好,好的东西要同人分享,坏的东西当然也是一样。想宣泄出来可以,但不能“乱”说,你的每个倾诉对象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说心里话时一定要有“心机”,该说就说,不该说的千万不能说。处理心事一定要慎重,因为心事常常泄露一个人的弱点,这弱点会使人改变对你的印象,固然有人赞赏你“人性化”的一面,可有些人却会由此下意识地看不起你。最糟糕的是弱点被别人掌握,这样在今后发生争吵时,会是你的软肋,这一点不一定会发生,但你一定得预防。
再者,有些心事具有危险性、机密性,比如来自工作上的压力,你对别人的不满和批评,在你愉快地跟别人倾吐时,有可能以后会被人利用这些话来反驳你,你甚至都不清楚自己是如何被“出卖”的。那么,跟好朋友总能聊聊心事吧!答案还是:不要随便说出来。你要说的心事必须有所筛选,因为你现在的“好”朋友不一定会是你未来的“好”朋友,这点你千万要了解。
林萍就有过类似的教训。那个时候她是部队的一名文书,连队的几个干部都很喜欢她,也愿意和她交谈或是请她帮忙办事。特别是副指导员,对她更是信任有加,甚至会把连队领导之间的事情讲给她听。
连队里有几十个女兵,一些女兵为了入党或考军校想尽办法要接近部队教官,对此,副指导员很反感。时间一长,林萍觉得十分苦闷,觉得自己心中有很多的秘密无法倾诉。于是,后来在同一个相当要好的朋友聊天时,就将副指导员所讲的事情说了。心里的秘密说出来后压力也相应少了许多。不曾料,她的那位朋友为了获得连队党支部推荐上军校,就将她的话完完全全说给了指导员,之后她这位朋友果真上了军校,可林萍却被指导员进行了一番说教后,调离了文书岗位,回到报务分队去了。
一个人如果能保守秘密,事情就不会因为泄密而变得糟糕。要知道一旦因为泄密而让自己陷入身败名裂的境地,个人形象就全毁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也就很难了。
当你同别人一起拥有一个秘密时,通常你会因这个秘密与对方拴在一起。这对你想要灵活机动地处理一件事情来说是一个障碍,你通常要考虑对方的利益,这可能会令你做出违背原则的决定。此种情况下,对方可能会在最重要的时候,抛出你的秘密作为武器回击你,导致你处于被动的位置。
就算是对家里人,也不能肆无忌惮地将心事说出来。比如,你的另一半对你心事的看法可能并不像你所预想的那样,他会因此对你产生误会,甚至将你的心事说给其他人。
但是,闭紧心扉,把心事堵在心里也不是件好事,因为这样你就变成一个城府深,不可捉摸和亲近的人了。
聪明的人在与别人交流时,会将局势扭转到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在说无关痛痒的心事给周围的人听时,要提醒自己多听听别人的心事,别人会因你多听而多说,他讲得越多,你知道的也就越多!少说,既可以导引对方多说,还能避免流露自己的内心秘密,这所有的一切,尽在你的掌握中。听别人说话时要多点头,以表示你在认真听别人讲话。如果产生不同意见,也要坚持先点头再提出,要顺着对方的思路说出自己的观点。对不重要的事,可以放弃自己的观点,随声附和就行了。经常点头并不意味着你是个没有主见的人,而是避免沦为别人眼里不合时宜的人。
将自己重要的秘密保留在心底是处世的潜规则。千万不要亲手为自己埋下一颗“炸弹”。要谨记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只能逢人只说三分话。
来个干净历练的开场白
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了一半。跟人交往的时候,如果能有一个很好的开场白,就会给你带来很多意外的收获。
一个人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人。这些人里面,有你了解的,有你不了解的。你熟知的人大概只有1%,剩下的99%则是点头之交。认识的朋友都是从不认识发展过来的。若是将这99%的陌生人群都变成你的朋友或顾客显然比较困难,但至少你能尽可能去争取。这就必须要有一套战无不胜的交际用语。下面就分享三句交际用语,愿它能在你的实际生活中起到一些作用。
1.“请问先生贵姓,做什么工作。”在问过了别人的姓名后,你还能这样问:“XX先生,请问您的大名具体是怎样拼写的?”
2.“请问您所从事的职业,它有什么真正的价值体现,您觉得它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这么问,可以表示你对他所从事的职业十分重视与关注。
3.“我是从事教育培训工作的,请问您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说这句话的时候要用十分诚恳的态度,表明你是真的想为对方提供帮助。诚然,你必须如实的跟对方说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待人一定要诚实有信,不要随意对待每个认真倾听你的人。
以上三句话都十分具有亲和力。你这么说的话,对方会觉得你说话很得体,因而会对你有个不错的第一印象。他心里会觉得,有幸认识你,大概也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上面谈了关于询问别人的三句日常交际用语,但是倘若你是被问到问题的人呢,你可以尝试着像下面那样进行回答:
1.“敝人姓孔,还请您多多指教。”
2.“本人从事的是教育培训工作,我想它真正的意义就在于能够帮助他人成长,丰富和成就别人的一番事业。它的趋势则是使全社会都能意识到学习的宝贵之处,活到老,学到老。”
3.“谢谢您,您的名片我会好好收藏的,当我有困难的时候一定会找您帮忙,到时候还希望您能不吝赐教。”
一个人人缘好,就能迅速获得成功;而人缘欠佳,自然也就意味着交际的失利。之所以会失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自己没能把交际当成艺术对待。驾驭人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跟人交际的时候,要想获得好人缘,一定要学会以下几点:
一、敢于并善于说“不”
就算你有再大的能耐,你也不可能做到有求必应。说到拒绝,这里面就大有学问了,凡事总是应承,不会拒绝也是一种不圆滑的表现。为人处世时,有些人为了给别人留个好印象,或是为了顾及自己的面子,抑或是为给对方一个台阶下,通常对对方提出的一些要求不加思考,毫不犹豫地接受,结果反而让自己很为难。所以,一定要学会拒绝。请求人固然是一件难事,但当别人请求你,你又必须给予拒绝的时候,同样也是令人头痛万分的。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而我们也希望别人愉快,因此,也就不容易说出拒绝的话了。面对这样的情形,就需要用场面话先打发,能帮忙就帮忙,实在帮不上忙或是不情愿帮忙可以找个理由搪塞掉。但要说好这种场面话,是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技巧的。不然,场面话不仅说不出口,为难的最终还是自己。
二、不会说“不”的人是傻子
有时,我们会遇到这样的状况:在别人委托你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因为一些原因,不能答应,但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绝,怕有损对方的自尊心;对方的一些看法,你不认同,却不想贸然讲出自己的想法;对方的某种行为你很看不惯,你想告诉他你的一些看法,却又担心表达得太直白,刺伤对方的心。
想要很好地应对上述这些情况,就需要在社交活动中学会如何巧妙拒绝别人,
当然基础是建立在一定的情境上。
以下是几种拒绝的艺术方法:
1.假托直言
有话就说,说明了对对方的尊重。但有时直言会显得逆耳,却无法收到预想中的效果。对此,要拒绝、制止或是反对对方的一些要求时,就可以运用假托直言的方式,婉转地拒绝对方,这样对方也会比较容易接受。比如,某化妆品店的推销员登门想要你订阅他们生产的化妆品,但你不需要这些化妆品。这时,你就可以很有礼貌地说:“十分感谢。你们的产品很出色,可是,我刚订购了其他品牌的化妆品,实在是不好意思了。”
2.模糊应对
在交往中,因为一些原因不愿意或者是不方便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对方,这时,你不妨运用模糊语言来应对。比如,在学校里,一位成绩极差的学生问老师:“我的成绩很糟糕,我好好学,多久才能考上清华呢?”老师回答:“你的成绩确实很差,但只要你勤奋一点,成绩自然慢慢会好的。”此处的“慢慢会好”就是一个模糊语言。这“慢慢”究竟是多久,谁也不知道,但给了学生一个希望,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宽慰了。
我是一名销售人员,日常工作中,与人打交道是我的“看家本领”,但我总觉得自己在“深度沟通”和“建立信任”方面还有提升空间。这套书,特别是《交际关系与人聊天交流》这一部分,完全打中了我的痛点。我之前也读过一些关于销售技巧的书,但感觉都比较套路化,不够“走心”。而这套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人们在社交中的各种需求和动机,让我对“理解客户”有了更深的认识。书里讲到了“好奇心”在沟通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开放式提问”来引导对方敞开心扉。我试着在拜访客户时,不再一味地推销产品,而是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去提问一些关于他们公司业务、行业趋势之类的问题。让我惊喜的是,很多客户都愿意和我分享更多,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而且,书里关于“如何建立和维护长期关系”的内容,对我的启发也很大。销售不仅仅是一次交易,更是建立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我开始运用书里的一些技巧,比如在售后阶段,主动跟进客户的使用情况,分享一些行业资讯,或者在节假日送上祝福。这些小小的举动,却能让客户感受到被重视,从而大大提升了客户的忠诚度。这套书让我明白,好的沟通不仅仅是“会说话”,更是“会倾听”、“会理解”、“会关心”。它让我从一个“推销者”变成了“倾听者”和“合作者”,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情。
评分我是一个典型的“社恐”,每次去参加聚会或者新认识一些朋友,都会感到非常紧张,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融入。这套书,尤其是《励志社交书籍》部分,简直是我的“救命稻草”。我一直觉得社交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书里通过大量积极的案例和心理学的分析,让我觉得社交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它让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安全感,而“幽默感”和“积极的态度”是打破僵局的最好方式。我记得书里提到一个观点,“没有人会拒绝一个有趣的人”。我虽然不觉得自己很有趣,但书里教了我一些“幽默沟通”的技巧,比如如何运用“自嘲”来拉近距离,如何讲一些“情景式幽默”来活跃气氛。我开始尝试在和新认识的朋友聊天时,放轻松一些,用书里学到的技巧,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或者分享一些有趣的经历。令我惊喜的是,大家的回应都非常积极,聊天气氛也变得轻松愉快起来。我不再是那个沉默寡言的旁观者,而是能够主动参与到话题中,甚至还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这套书还讲到了如何“主动社交”,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突破。我之前总是在等别人来找我,很少主动去发起对话。书里鼓励我“迈出第一步”,比如主动和身边的人打招呼,或者在聚会中主动和别人聊天。这些小小的改变,让我逐渐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也让我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套书让我相信,即使是像我这样内向的人,也能在社交场合变得更加自信和受欢迎。
评分这套书我买来主要是想提升一下自己的“说话之道”。说实话,我这个人平时挺温和的,也不喜欢跟人发生冲突,但有时候明明是小事,就是说不好,让对方误会,或者自己憋屈。尤其是在职场上,有些时候需要清晰、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让工作顺利推进。我一直觉得“口才”这东西是天生的,但读了这套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是可以后天培养的。第一册就讲到了“关键对话”,这点我特别受用。以前遇到需要和领导谈加薪、或者和同事协调项目分歧的时候,我总是紧张得不行,说出来的话吞吞吐吐,效果很差。书里分析了“关键对话”的几个核心要素,比如如何保持冷静、如何理解对方的立场、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又不失尊重,还给了很多具体的句式和套路。我试着在一次项目讨论中,运用书里教的“同理心倾听”技巧,先认真听完其他人的意见,然后用“我理解你的意思是……”这样的句式来回应,意外地发现大家反而更容易接受我的建议,甚至还有人说:“你总能说到点子上。”这让我对“说话的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书里还讲到如何运用幽默感来化解僵局,这点我之前是完全没想到的。我平时比较严肃,觉得开玩笑容易出丑,但书里教了我一些“自嘲式幽默”和“情景式幽默”的技巧,不至于冒犯到别人,又能缓和气氛。我已经开始尝试在和朋友聊天时,时不时地运用一点点,效果还不错,大家说我最近好像变有趣了。这套书真的不仅仅是教你“怎么说”,更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说”以及“怎么让你说的话有力量”。
评分我一直觉得,很多人际交往的难题,都源于我们不了解“人性”本身。这套书,特别是《人际交往心理学》和《交际关系与人聊天交流》这两本,正好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的探索。我一直对心理学很感兴趣,但总是觉得书本上的理论太过枯燥。而这套书,将心理学原理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的社交场景中,让我觉得非常贴近生活。书里对于“需求层次理论”、“归因理论”等等心理学概念的解读,让我对人们的行为动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比如,我之前总是不太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显得“斤斤计较”,或者“爱占小便宜”。读了书之后,我才明白,很多时候这些行为可能源于他们内心的“不安全感”或者“被忽视感”。这让我对身边的人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而且,书里关于“如何建立长期稳定的友谊”的建议,也对我很有启发。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友谊需要“经营”,而不仅仅是“遇到”。书里强调了“真诚”、“信任”和“共同成长”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比如“主动分享”、“给予支持”以及“共同创造回忆”。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运用这些方法,在和朋友的交往中,变得更加主动和真诚。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发现自己和朋友之间的关系,确实在变得更加亲近和牢固。这套书让我不仅仅是在学习“社交技巧”,更是在学习“如何与人建立连接”,以及“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它让我对“人”这个复杂的课题,有了更深的洞察和感悟。
评分我对“说话的艺术”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能够妙语连珠、出口成章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能力。这套书,特别是《幽默沟通说话的艺术》和《语言表达技巧》这几本,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一直以为“幽默”是天生的,但书里让我知道,幽默是可以学习和培养的。它不仅是简单的讲笑话,更是一种巧妙地运用语言,在不经意间制造惊喜和乐趣的能力。书里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幽默,比如“观察式幽默”、“夸张式幽默”等等,并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案例,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我尝试着在和朋友的聊天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书中提到的幽默技巧,比如在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加入一些夸张或者意想不到的元素,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大家都被逗得很开心。同时,《语言表达技巧》也让我看到了语言的“力量”。书里讲到如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传递信息,如何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以及如何用“逻辑清晰”的结构来让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我记得有一次,我需要在团队会议上做一个关于项目进展的汇报,之前我总是觉得自己的汇报很平淡,听众也很容易走神。我运用了书里学到的“结构化表达”原则,先给出核心结论,然后分点阐述,最后进行总结。并且,我还在汇报中加入了一些“故事性”的元素,让整个汇报过程更加生动有趣。结果,这次汇报获得了领导的高度评价,大家也对项目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套书真的让我感觉,我不仅仅是在“说话”,更是在“创造影响力”。
评分这套《人际交往心理学 幽默沟通说话的艺术语言表达技巧关键对话口才交际关系与人聊天交流励志社交书籍》简直是我近期最满意的一笔投资了!刚拿到手就觉得沉甸甸的,四本厚实的书,内容一看就非常充实。我一直是个比较内向,不太擅长社交的人,每次遇到需要说话的场合,脑子里就像有无数只蝴蝶在乱飞,平时和朋友聊天倒还好,但一到陌生人或者工作场合,就感觉自己像个机器人,说不出什么有深度、有意思的话。我尝试过很多方法,网上看了无数的视频,也读过一些零散的文章,但总感觉不成体系,抓不住重点。这次看到这套书,名字就戳中了我的痛点——“幽默沟通”、“说话的艺术”、“关键对话”、“口才”、“交际关系”……感觉它们就像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本,里面的章节设置很合理,从基础的心理学原理出发,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有沟通上的障碍,比如自我设限、过度在意他人看法等等,然后循序渐进地教我们如何克服。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理论,还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练习方法,比如如何倾听、如何提问、如何表达赞美、如何化解尴尬等等,每一个技巧都讲得非常细致,而且非常贴合生活中的场景。我试着运用书里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在一次小组讨论中,我尝试主动提出一个之前不敢说的问题,并且用书里学到的“好奇心提问”的方式,竟然得到了大家积极的回应,讨论氛围也比之前活跃了很多。那种感觉真的太棒了,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而且书里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友好,不像是枯燥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在循循善诱,让人读起来既有启发,又不会有压力。我还在慢慢消化这四本书,感觉每一本都能给我带来新的视角和收获。
评分坦白说,当初买这套书,是因为它的名字足够吸引人。《幽默沟通说话的艺术》、《语言表达技巧》、《关键对话》、《口才交际关系与人聊天交流励志社交书籍》……这些词语组合在一起,就像一个万能的解决方案,尤其适合我这种社交场合总是“卡壳”的人。拿到手后,我并没有急着一口气读完,而是把它们当作一本本的“工具书”,需要的时候就翻出来查阅。我最近正在准备一个重要的演示文稿,需要和团队成员就一个比较敏感的议题进行讨论,我知道这个过程肯定会有分歧,需要有人来引导。我翻到了《关键对话》这一册,里面关于“如何创造安全感”的部分让我印象深刻。它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共享需求”和“相互尊重”来构建一个开放的沟通环境,避免让对方产生防御心理。我把书里的原则运用到我们团队的讨论中,在开始之前,我先明确了我们共同的目标,然后引导大家分享各自的顾虑,而不是急于否定。结果出乎意料地顺利,大家都能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讨论过程中,我还会用到《语言表达技巧》里的一些方法,比如使用“描述性语言”来代替“评价性语言”,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执。比如,当有人提出一个我觉得不太可行的方案时,我不会直接说“这个不行”,而是会说“我担心这个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XX困难,你看我们能不能在XX方面做一些调整?”这种表达方式,既清晰地指出了问题,又给了对方留有余地。这套书的实用性真的太强了,它不是那种只能“看看”的书,而是能让你“用起来”的书,并且效果立竿见影。
评分我对这套书的评价,可以用“惊艳”来形容。我一直是个文字工作者,需要大量的表达和沟通,但说实话,我总觉得自己的表达不够“有感染力”,不够“有说服力”。尤其是面对一些比较严肃的话题,我希望能用更精准、更有力量的语言来阐述。这套书里,《语言表达技巧》和《关键对话》这两本,简直是我的“福音”。《语言表达技巧》里面讲到了很多关于“词汇的选择”、“句式的结构”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让我大开眼界。比如,书里讲到如何用“积极的语言”来代替“消极的语言”,同样的事件,不同的表达方式,给人的感觉会完全不同。我试着在写邮件或者汇报工作的时候,有意识地去运用这些技巧,比如把“我没时间”换成“我现在正在忙碌,稍后会回复你”,或者把“这个问题很难解决”换成“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一起想办法克服”。这些微小的改变,却让我的信息传达更加顺畅,也更容易被接受。而《关键对话》则更侧重于“沟通的策略和艺术”。我一直觉得自己擅长“写”,但“说”的时候总会“卡壳”。书里讲到的“事先准备”、“倾听和回应”、“表达立场”等环节,都给了我非常实用的指导。我记得有一次,我需要在部门会议上发言,阐述一个我并不被很多人看好的新项目。我提前阅读了《关键对话》里关于“如何清晰表达立场”的章节,准备了几个关键论点,并且预设了大家可能会提出的疑问。在会议上,我能够有条不紊地陈述我的观点,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回应大家的质疑,最终获得了大家的支持。这套书真的让我感觉自己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不仅在工作上,在和朋友的日常交流中,我也能更自信、更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评分我对人际交往一直都处于一种“摸索”的状态,虽然不至于完全封闭自己,但总感觉自己在这方面是个“半吊子”。平时和人打交道,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得罪人,或者被别人看扁。这套书,特别是《人际交往心理学》这本,简直是我及时雨。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感到困难,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善良或者不真诚,而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对方的心理,以及我们自己的行为模式。书里详细地分析了常见的心理误区,比如“认知偏差”、“投射效应”等等,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之前很多看似“自然”的行为,其实可能在无形中给别人带来了困扰。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同理心”的章节。以前我总以为同理心就是“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但书里教了我更具体的方法,比如如何通过观察对方的非语言信号(表情、肢体语言)来捕捉他们的情绪,以及如何用“复述”的方式来确认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对方。我尝试着在和家人沟通的时候,更加留意他们的情绪,并且用“你是不是觉得……”这样的句式来表达我的理解。结果发现,虽然我们之间本来也有一些小摩擦,但通过这种方式,沟通的氛围明显变得更好了,大家都能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而且,书里也讲到了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对于我来说尤为重要。我一直想拥有更深厚的友谊,但总觉得自己在这方面不够主动,不知道怎么做。书里的一些建议,比如“主动关心”、“给予支持”、“建立共同话题”等等,都非常具体,操作性很强。我感觉这套书就像我的“人际交往指南”,让我不再那么迷茫,而是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评分我是一个容易焦虑的人,尤其是在需要和人进行“深度交流”的场合,比如面对面的谈话、重要的会议,或者需要处理一些比较棘手的人际关系时。这套书,特别是《关键对话》和《人际交往心理学》这两本,给了我极大的帮助。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产生冲突或者误会,并不是因为我们本意如此,而是因为我们在沟通过程中,没有掌握好“心理学”的原理。书里深入地剖析了人们在面对压力和冲突时的“心理反应”,比如“回避”、“对抗”或者“沉默”。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的焦虑感是源于我不知道如何应对对方的情绪,或者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书中关于“如何创造安全感”的章节,让我受益匪浅。它教我如何通过“倾听”、“确认”和“表达关心”来缓解对方的戒备心理,让沟通能够顺利进行。我尝试着在和家人出现分歧的时候,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用“我理解你可能觉得……”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我的感受,而不是急于反驳。这种做法,大大降低了冲突的烈度,也让双方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关键对话》里讲到的“如何识别和应对沉默”以及“如何处理带有情绪的对话”,都给了我非常具体的策略。我不再是那个在关键时刻“大脑一片空白”的人,而是能够有意识地去引导对话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这套书让我明白,良好的沟通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技巧”和“智慧”。它让我更有信心去面对那些曾经让我感到头疼的社交场合。
评分很棒的一组书,得细细看
评分发货速度挺快的,包装精美,价格合理,通过这几本书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你值得拥有!
评分凑单买了好多书,希望自己会看看
评分非常不错的书,推荐大家购买,物流很快。
评分书的质量好,但可惜的这组合8本书,《一定要知道的心理学常识》有2本是重复的。
评分书很不错,价格也是超值了,希望京东能够多推荐一些好的图书。
评分很好,给员工们买的,反响很好!
评分恩呢还不错看着还可以垃圾八点听听听你的声音
评分孩子非常喜欢,东西非常不错,继续下次来购买,不错不错,非常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