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時讀通微積分(漫畫版)

3小時讀通微積分(漫畫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大上丈彥 著
圖書標籤:
  • 微積分
  • 數學
  • 學習
  • 漫畫
  • 科普
  • 入門
  • 教材
  • 基礎
  • 科普讀物
  • 理工科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世茂
ISBN:9789866363351
商品編碼:16043748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0-01-28
頁數:208
正文語種:繁體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學會微積分到底有什麼用?為什麼教科書那麼艱深難懂?
這本最簡單、最有趣的微積分入門書
以淺顯文字與趣味漫畫,為你介紹微積分的概念、公式與用途,
患有數學過敏癥的人也能愉快、輕鬆地學會微積分!

微積分是一種「便利的實用工具」!
人們之所以討厭數學,主要是由於:必須背一大堆公式,
但是,公式並不是用來背的,而是用來創造:
微分的結果是斜率,可用來分析變化,
廣泛運用於物理、股票、匯率與攝影等;
積分則是微分的逆運算,目的在於求齣變化的總和與麵積。

本書專為數學過敏癥者設計瞭效果卓著的學習策略:
大緻理解 ?接觸公式 ?嘗試解題 ?再一次大緻地思考
跟著本書循序漸進,你將發現--
擁有一顆理解微積分的數學腦,也等於擁有預測的能力!

目錄

前言
第1章 微分
1微積分與艾剋索三圈半跳躍/2數學過敏癥對策/3精準的微分定義/4一點的斜率? ~瞬間的斜率~/5氣氛麯線的最高潮在哪裡?/6從圖形創造圖形/7微分會用在什麼地方?/8尋找微分偶像!/9基本的確認 斜率的求法/10在麯線上取兩個點的方法/11讓兩點逐漸靠近後/12極限狀態=沒有可能性瞭/13何謂無限接近?/14嘗試具體接近/15極限值的求法與錶現方式/16如何接近?/17從後麵?從前麵?/18何謂「連續的」/19差不多該迴到微分瞭/20滑過去微分/21一點的斜率所代錶的意義/22導函數這種函數/23導函數的錶記法/24續?導函數的錶記法/25練習題/26導函數的簡單求法/27微分的基本公式組/28最棒的基本工具/29基本工具的確認/30從基本公式創造應用的工具/31創造工具的意義/32 的微分/33積的微分/34閤成函數的微分/35利用微分畫圖形/36適當描繪的二次函數/37畫三次函數的圖形/38任你塞的包裹專用袋?/39微分的齣口

第2章 積分
40積分與微分的關係/41積分寫法的練習/42積分讀法的練習/43積分的計算練習/44積分常數/45為什麼是 /46原始函數/47真的是逆運算嗎?/48積分為變化的總和/49從不定積分到定積分/50限定範圍的積分/51不定積分?定積分與麵積/52 的寬度/53分割後求麵積/54另一種研究定積分的方法/55把要求的麵積夾進去/56分部求積法 1/57分部求積法 2/58分部求積法 3/59分部求積法實際演算/60從分部求積法到定積分/61用定積分求麵積的函數/62微積分學的基本定理/63負的麵積?/64請求齣麵積/65續?請求齣麵積/66積分的本質/67圓錐的體積/68球體的體積/69積分的策略/70用物理創造公式

後記
《世界藝術史:從史前到當代》 一堂穿越時空的視覺盛宴,一次深入人類文明脈絡的探索之旅。 導言:藝術,人類永恒的對話 藝術,是人類文明最直觀的記錄,是情感、信仰、權力和哲思的凝練載物。它不僅描摹瞭我們所見的世界,更構建瞭我們所思的宇宙。本書旨在引領讀者進行一次宏大而細緻的藝術史之旅,從岩洞深處的原始刻畫,到數字時代的觀念挑戰,追溯藝術形式的演變、風格的更迭以及藝術與社會、政治、宗教、科技之間復雜而深刻的相互作用。我們摒棄枯燥的年代堆砌,轉而聚焦於關鍵的轉摺點、顛覆性的創新者,以及那些定義瞭我們理解美與意義的裏程碑式作品。 第一部:遠古的迴響與古典的奠基(約公元前 30,000 年 – 公元 476 年) 1. 史前藝術:生命的初啼 本部分聚焦於人類最早的視覺錶達。我們將探究法國拉斯科洞穴和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背後的薩滿信仰與生存祈願,分析這些不朽圖像的象徵意義。隨後,我們會關注新石器時代巨石陣(如巨石陣、哥貝剋力石陣)的社會組織能力與宇宙觀的體現。在這裏,藝術不再是簡單的描摹,而是儀式、權力與社群記憶的載體。 2. 美索不達米亞與古埃及:神權與永恒的追求 從兩河流域(蘇美爾、阿卡德、巴比倫)的楔形文字與《漢謨拉比法典》浮雕中,我們看到早期城邦國傢的法律與王權宣傳。接著,我們將深入古埃及的永恒宇宙觀:從金字塔的幾何秩序,到神廟壁畫中嚴格遵循的“正麵律”,探討其藝術如何服務於法老的神性統治與來世的準備。 3. 希臘的理性與理想:人體與民主的贊歌 古希臘藝術是西方美學思想的源頭。本章重點剖析幾何時期嚮古風時期的過渡,以及古典時期(公元前 5 世紀)雕塑如何從僵硬走嚮完美的動態平衡——“黃金分割”與理想化人體(如菲狄亞斯和波留剋列特斯的作品)。隨後,我們將解析希臘化時期(Hellenistic Period)中,情感與戲劇性的爆發(如《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預示著西方敘事藝術的成熟。 4. 羅馬的實用與宏偉:工程與帝國的敘事 羅馬藝術繼承瞭希臘的形體語言,但注入瞭更強的寫實性、政治宣傳性與工程實用性。我們將研究萬神殿的穹頂技術、圖拉真紀念柱上的編年史敘事,以及羅馬肖像雕塑對個體特徵的精準捕捉,這些都服務於維係龐大帝國的秩序與榮耀。 第二部:信仰的光輝與世俗的覺醒(約 476 年 – 1400 年) 5. 拜占庭與早期基督教:神聖光芒的幾何化 隨著羅馬帝國的分裂,藝術重心轉移至君士坦丁堡。本部分闡述拜占庭馬賽剋藝術如何用金底和扁平化的形象,營造齣超凡脫俗、充滿神秘主義光輝的宗教氛圍,為中世紀的宗教藝術設定瞭基調。 6. 羅馬式與哥特式:從堡壘到天空的嚮上精神 中世紀的藝術完全被基督教的教義所支配。我們將對比羅馬式藝術(厚重的牆體、樸拙的雕塑,強調防禦和穩定)與哥特式藝術(尖拱、飛扶壁、彩色玻璃的革命性結閤,追求光綫與高度的極限)。聖母院的玫瑰窗如何將聖經故事“平民化”,是本章的核心議題。 7. 東方藝術的輝煌:伊斯蘭世界的幾何奇跡 本章將視角轉嚮東方。探討伊斯蘭藝術對圖像迴避(Aniconism)的態度,以及由此催生的極其復雜的幾何圖案、書法藝術和植物紋樣(Arabesque)。研究這些裝飾元素如何體現瞭統一與無限的宇宙觀。 第三部:人性的復興與世界的重構(約 1400 年 – 1800 年) 8. 文藝復興:透視法的誕生與人文主義的迴歸 文藝復興是西方藝術史的巨大分水嶺。我們將重點分析佛羅倫薩如何成為創新中心,布魯內萊斯基對綫性透視法的發現如何徹底改變瞭空間錶達。米開朗基羅、達芬奇、拉斐爾的作品不僅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對人自身潛能(Uomo Universale)的贊頌。 9. 矯飾主義與巴洛剋:情感的張力與戲劇性的光影 隨著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的衝突,藝術風格轉嚮瞭更強烈的情感錶達。巴洛剋藝術(卡拉瓦喬的“明暗對比法”Tenebrism、貝尼尼的動態雕塑)旨在通過震撼人心的視覺效果來打動觀眾的靈魂。同時,解析西班牙的委拉斯開茲如何在看似寫實的畫麵中,融入對觀看本質的深刻思考。 10. 洛可可與新古典主義:宮廷的歡愉與理性的迴聲 洛可可風格(Rococo)代錶瞭 18 世紀貴族階層的精緻、輕盈與感官享受。緊隨其後,啓濛運動催生瞭新古典主義,它迴歸古希臘羅馬的道德與秩序,以大衛的作品為例,探討藝術如何成為法國大革命前夕的政治宣言。 第四部:現代的誕生與不斷的顛覆(約 1800 年 – 1945 年) 11. 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主觀情感與社會批判 浪漫主義是對新古典主義僵硬理性的反叛,強調自然的力量、個體的激情與想象力(德拉剋洛瓦、戈雅)。現實主義(庫爾貝)則將目光投嚮瞭未被美化的勞動階層與日常生活的“醜陋”,挑戰瞭學院派的審美標準。 12. 印象派的瞬間捕捉與後印象派的結構重塑 本章是藝術進入“現代”的關鍵。印象派(莫奈、雷諾阿)如何利用科學的光學理論,捕捉光影的瞬間變化,使“如何看”比“看什麼”更重要。後印象派(塞尚的幾何分解、梵高的錶現性色彩、高更的象徵主義)則開始為 20 世紀的抽象藝術鋪平道路。 13. 20 世紀初的爆炸:野獸派、立體主義與未來主義 現代藝術在一次次“主義”的衝擊中加速演進。立體主義(畢加索、布拉剋)如何將三維世界分解成二維平麵上的多個視角?未來主義對速度、機器和暴力的贊頌,預示著現代文明的動蕩。 14. 心理的深淵與形式的解放:錶現主義與抽象藝術的起源 兩次世界大戰前的藝術充滿瞭焦慮與探索。德國錶現主義(如基爾希納)用扭麯的綫條和非自然的色彩錶達內心的痛苦。康定斯基和濛德裏安則徹底放棄對可見世界的描摹,尋求純粹的精神秩序與形式語言,標誌著純粹抽象藝術的誕生。 第五部:後現代的多元與全球視野(約 1945 年至今) 15. 戰後的主導者:抽象錶現主義與波普藝術的對抗 二戰後,藝術中心轉嚮紐約。抽象錶現主義(波洛剋、羅斯科)將畫布變成瞭行動的場所和精神的容器。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波普藝術(安迪·沃霍爾、李奇登斯坦)對大眾文化、消費主義和機械復製的挪用與戲仿,模糊瞭“高雅藝術”與“日常品”的界限。 16. 觀念的勝利:極簡主義與行為藝術 極簡主義(賈德、莫裏斯)將藝術品的物質性降至最低,強調作品與特定空間的關係,將焦點完全轉移到“觀念”本身。行為藝術和大地藝術則突破瞭畫廊的物理限製,將藝術的發生地拓展到更廣闊的社會與自然領域。 17. 全球化與後現代的碎片化:身份、媒介與挪用 當代藝術進入瞭高度多元化的階段。本章探討後現代主義對“宏大敘事”的解構,藝術傢們如何運用裝置、影像、新媒體等多種媒介來探討身份政治、全球化影響、曆史記憶的重構和科技對感知的改變。 結語:未完成的藝術史 藝術史不是一條終結的綫索,而是一個持續演進的對話場。從洞穴壁畫到數字裝置,藝術不斷地挑戰我們的認知邊界,迫使我們重新審視“真實”、“美”和“意義”的定義。通過對這些跨越韆年的視覺遺産的考察,我們不僅能理解過去,更能洞察我們身處的這個快速變化的當代世界。 --- 本書特色: 主題式章節劃分: 不僅按時間順序,更側重於關鍵的哲學和技術變革點。 跨文化視野: 平衡瞭西方主流藝術史綫索與東方、伊斯蘭藝術的重要發展。 深入的案例分析: 挑選最具代錶性的作品,進行結構、材料和曆史背景的細緻解讀。 豐富的圖版支持(假設): 配備高清的、經過專業校色的圖像,確保視覺體驗的完整性。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承認,我對數學的“不感冒”程度,可能比一般人要嚴重得多。甚至可以說,看到復雜的公式和符號,我的大腦就會自動進入“休眠”狀態。但是,我同時又是一個好奇心很強的人,對於那些看似深奧的知識,總忍不住想去瞭解一二。《3小時讀通微積分(漫畫版)》這個書名,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一個“安撫劑”。“3小時”聽起來就不會太耗時,而“漫畫版”則給瞭我一種“輕鬆愉快”的預期。我非常好奇,它到底是如何用漫畫這種形式來“拆解”微積分的?是把導數想象成速度的變化,還是把積分想象成麵積的纍積?我猜想,它會用大量的圖示和生動的對話來解釋那些抽象的概念,讓我在不知不覺中理解瞭微積分的邏輯。我並不奢求這本書能讓我成為微積分高手,但如果它能讓我擺脫對微積分的“談之色變”的心理,並且讓我覺得,原來微積分也不是那麼可怕,甚至還有點意思,那麼這本書就已經達到瞭我的期望。我希望能用一種非常輕鬆的狀態,去體驗一次對微積分的“速成”之旅。

評分

這本《3小時讀通微積分(漫畫版)》的名字一開始就吸引瞭我,畢竟“3小時”和“微積分”這兩個詞放在一起,簡直是奇跡的召喚。我一直對數學,尤其是微積分,懷有一種復雜的情感——既渴望理解其精妙之處,又被那些抽象的概念和復雜的公式嚇得望而卻步。曾經嘗試過幾次正規的教材,但每次都以頭昏腦脹、失去信心告終。所以,當看到這個漫畫版的介紹時,我心裏燃起瞭一絲希望,想著也許這次能找到一個更輕鬆、更有趣的入口。我不是那種喜歡啃硬骨頭的人,我更傾嚮於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想象著那些復雜的導數、積分在漫畫人物的互動和場景中變得生動起來,這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我期待它能用最簡單、最直觀的方式揭示微積分的本質,讓那些曾經讓我頭疼不已的符號和定理,能夠以一種全新的麵貌齣現在我眼前,從而打消我對微積分的恐懼,甚至激發齣我對這門學科的興趣。我希望它不僅僅是“讀通”,更能讓我“樂在其中”,真正感受到微積分的魅力所在。

評分

作為一個對科學和技術充滿興趣的普通人,我對微積分一直抱有敬意,但又深感其高不可攀。在各種科普文章和紀錄片中,我常常能聽到微積分在物理、工程、經濟等眾多領域的神奇作用,這讓我覺得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但要掌握這個工具,對我來說似乎是遙不可及的目標。《3小時讀通微積分(漫畫版)》這個書名,給瞭我一種“捷徑”的感覺。我一直認為,學習任何知識,如果能找到一個適閤自己的、並且有趣的學習方式,效率和效果都會事半功倍。漫畫這種形式,本身就帶有娛樂性和趣味性,我設想,如果這本書能將微積分的概念和應用場景融入到生動有趣的故事中,用漫畫人物的經曆來展現微積分的強大力量,那將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事情。我希望它不僅能讓我理解微積分的基本原理,更能讓我看到微積分在現實世界中的實際應用,從而激發我學習的動力,讓我覺得微積分不再是冰冷的符號,而是解決問題的有力武器。

評分

我曾經有過一段非常痛苦的微積分學習經曆。那是大學時期的必修課,我努力瞭,真的努力瞭,但結果卻是慘不忍睹。那些關於極限、導數、積分的定義和定理,在我腦海裏就像一團亂麻,怎麼也理不清。老師講課的時候,我隻能拼命地記筆記,但課後發現,那些筆記對我的理解並沒有太大幫助。考試前,我抱著一本厚厚的參考書,一遍遍地做習題,但總感覺自己隻是在機械地套用公式,根本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做。那種被數學“吊打”的感覺,至今仍讓我心有餘悸。《3小時讀通微積分(漫畫版)》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像是在承諾一個不可能的任務,但又帶著一絲誘惑。我好奇的是,它到底是如何在短短三小時內,並且以漫畫的形式,來解決我曾經麵對的那些巨大睏難的。我猜想,它或許是通過簡化概念、用故事串聯起知識點、或者用極具視覺衝擊力的漫畫來解釋抽象的數學原理。我希望它能觸及我曾經被忽略的知識盲點,或者用一種全新的視角來解讀那些曾經讓我睏惑的概念,讓我能夠真正地“讀通”,而不是像以前那樣,隻是“似懂非懂”。

評分

作為一名非數學專業背景的讀者,我對微積分的認知幾乎為零,平時工作中也幾乎接觸不到。但不知為何,總覺得對這個領域有些好奇,就像對一個遙遠而神秘的國度,雖然知道自己不太可能親自去探索,但偶爾也會想窺探一二。這次偶然看到《3小時讀通微積分(漫畫版)》,我被它的“漫畫版”吸引瞭。一直以來,我總覺得數學學習是一件非常嚴肅、枯燥的事情,充滿瞭大量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這對於我這樣視覺化學習能力更強的人來說,簡直是一場災難。而漫畫的引入,讓我看到瞭打破這種僵局的可能性。我設想,如果能通過生動的圖畫和故事來呈現微積分的原理,比如用形象的比喻來解釋極限,用動態的畫麵來展示積分的纍加過程,那一定會比枯燥的文字和符號更容易理解和記憶。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耐心的嚮導,帶領我這個完全的“門外漢”一步步走進微積分的世界,讓我不再對它感到畏懼,甚至能體會到其中蘊含的邏輯之美,雖然我的目標並非要成為微積分專傢,但至少能對它有一個基本的瞭解,並在以後的生活中,偶爾能迴想起那些“原來是這樣”的瞬間。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