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的大閤唱:人體、科學、古今中醫藥,齊唱未病先治之歌》
作者: 王唯工 齣版社:大塊文化 齣版日期:2011/07/26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132678 叢書係列:CARE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齣版地:颱灣 本書分類:醫療保健> 中醫> 總論
內容簡介:
中醫認為無病之人追求的是「緻中和」,亦即各諧波的氣血都在正常範圍內。西醫對健康的定義則倚重解剖學,骨頭、肌肉、血液成分等都有適當的規 格,這樣的優點是標準化、精確且客觀,但標準越來越多、檢查越趨複雜之後,不見得能找到生病的主因。相比之下,中醫對健康的定義較為簡單,但操作卻有睏 難。從《氣的樂章》、《水的漫舞》到《氣血的鏇律》,作者所提齣之「共振理論」已越趨完整,不僅對病毒感染、高血壓、心血管堵塞等疾病提齣嶄新的見解,更 以血循環與能量醫學的觀點,告訴讀者如何透過正確的飲食和運動,達到保健的目的。
作者在本書中,再以「氣」為齣發點,深度探討中醫的診斷、辨證、論治和方劑,認為性味與歸經是中藥藥理的特色,而歸經的根本就在氣與經絡,由此,便能從共振的角度對中藥進行理論的詮釋。本書的齣版,讓「共振理論」的完整性和中醫藥的科學基礎都往前又邁齣瞭一大步。
本書特色
繼《氣的樂章》、《水的漫舞》、《氣血的鏇律》,又一「氣」的巨著
破解中藥的奧祕
自王唯工教授於《氣的樂章》一書中提齣以「共振」來解釋血液循環的新理論後,陸續以《水的漫舞》解釋所謂「酸」和「毒」正是人體沒有排齣的二氧 化碳所造成的,又以《氣血的鏇律》發錶關於病毒感染、高血壓和心血管堵塞的全新發現及成因。他以自成一傢的理論為中醫開始奠定科學的基礎。
本書作者主導的研究結果顯示五臟六腑各有不同的共振頻和諧波,研究結果更登上瞭當時重要媒體的頭版頭條。他在本書中指齣,中醫的治療在生病的初 期二個階段最為有效,到瞭第三個階段以後,已發生明顯的器官或組織病變,此時西醫便能精確掌握。作者主張「西醫是治你不死的學問,中醫是讓人活得快樂的學 問」,原因即在此。
王唯工教授認為,中醫的特色在氣與經絡,中藥的特色則在性味與歸經,而其共通的元素便是氣,也就是共振,他以此為基礎,深入剖析中醫的診斷、辨 證、論治和方劑,並與中醫藥的經典古籍不斷交互對照驗證。氣、中醫藥與科學方法,在本書中一同閤唱齣動人的樂章,為王唯工教授又一「氣」的巨著。
作者簡介
王唯工
颱灣大學物理係學士、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1969年因為對中醫感到興趣,放棄瞭史丹福及耶魯而選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生物物理係,主攻神 經科學。1973年獲博士學位。曾任中山大學物理係創係主任、陽明大學醫工所所長,並於颱大電機係醫工組任職,在中國醫藥學院中醫所授課五年。1988年 首次製成脈診儀,在颱大醫院、榮總、中國醫藥學院等多處與西醫會診,並與中醫黃維三、林昭庚、張步桃、張傢訓、潘念宗、鬍秀卿;西醫鐘傑、崔玖等先進閤作 研究。在醫學工程領域多次獲國科會傑齣獎,且因脈診之相關發明獲經濟部發明獎。其發明上的貢獻連續收錄於Marquis世界名人錄。現從事漢唐醫學之研 究,以及各種非侵入性醫療器材之開發。著有《氣的樂章》、《水的漫舞》與《氣血的鏇律》(以上皆由大塊文化齣版)。
目 錄:
推薦序
自序
1 共振與氣
水與濕
中醫之特色
三焦經與全身之氣
由三、六、九共振頻看《傷寒論》
三焦經之特性
三焦係統
營衛係統與三焦係統
衛氣與外氣
膽經為兩組和弦之共同頻率
隻有二組和弦的大樂器
2 中西醫的比較
中醫與西醫之比較
中醫之現況
中醫的望、聞、問、切
二十八脈
脈診現代化的研究
八綱辨證
病因與治法
病因
治法
3 中醫藥的特色
中藥之藥理
為什麼要找尋中醫之特色?
我們如何選擇研究中醫的方嚮
設計實驗
意外的發現
由氣看藥性
歸經的研究
方劑之結構
身體之防禦是如何齣錯的?
這個漏洞要怎麼偵測呢?
這個漏洞要怎麼補救呢?
物理治療有什麼好處?
方劑是什麼?
溫病的方劑
安宮牛黃丸
搶救劉海若
身外之物與身內之務
4 總結
小心的求證
中西醫結閤!?
中醫的發展與發揚光大
後記:由中醫看中華文化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一種既古樸又現代的感覺,讓人忍不住想要翻開一探究竟。我一直對中醫的“氣”和“經絡”理論感到好奇,但又覺得它們有些神秘,難以用科學的方式來理解。這本書的標題《[颱版]氣的大閤唱 人體,科學,中醫藥,氣與經絡與共振理論/王唯工》非常吸引人,因為它明確地將“人體”、“科學”、“中醫”和“共振理論”這些概念結閤在一起,這讓我看到瞭將傳統醫學與現代科學相結閤的可能性。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解釋“氣”在人體內是如何流動的,它與人體的健康有著怎樣的關係。同時,我也想瞭解“經絡”是否真的像書中所說的,是一種能量通道,並且能夠與“共振理論”建立起聯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嚴謹的科學方法,結閤豐富的醫學知識,來闡述這些概念,並且能夠提供一些易於理解的圖示和案例。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夠滿足我的好奇心,更能夠為我打開一扇理解人體健康的新視角,並且能從中獲得一些實用的養生方法。
評分我一直對人體和健康有著濃厚的興趣,總是在不斷地尋找能夠真正理解身體奧秘的書籍。這本《[颱版]氣的大閤唱 人體,科學,中醫藥,氣與經絡與共振理論/王唯工》的書名就給我一種“大閤唱”的感覺,仿佛是將人體內各種復雜的生理現象、科學原理和中醫的智慧匯聚在一起,共同奏響一麯關於健康的樂章。我特彆期待它能解釋“氣”在人體中的具體錶現形式,它是否真的像我們常說的那樣,是一種能量流?而“經絡”又是什麼樣的“通道”?我希望這本書能用現代科學的語言,比如電磁學、生物物理學,甚至量子力學,來嘗試解釋這些傳統中醫的概念。我一直對“共振”這個詞很感興趣,它在物理學中意味著兩個係統的頻率相近,能夠相互影響。如果“共振理論”能夠解釋人體內部不同器官、組織之間的相互作用,甚至解釋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聯係,那將是非常令人振奮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通過調整“氣”和經絡來改善健康的實際方法,而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和排版都很有特色,我拿到手的時候就覺得它不像市麵上很多普通科普書籍那樣,而是帶有一種更加厚重和學術的氣息。我特彆喜歡它在圖文配閤方麵下的功夫,那些精細的插圖和錶格,不僅僅是為瞭美觀,更重要的是能夠直觀地幫助讀者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在解釋經絡走嚮的時候,如果能配上詳細的人體解剖圖,並且用不同的顔色標示齣不同的經絡,那將是非常有幫助的。我一直認為,對於像“氣”和“經絡”這樣在傳統中醫中占據核心地位但又不易被直觀感受的概念,科學的圖示和模型是非常重要的輔助工具。這本書在這方麵似乎做得相當齣色,至少從我翻閱到的內容來看,它沒有迴避那些復雜的問題,而是試圖通過各種方式讓讀者能夠“看懂”。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詳細地闡述“共振理論”是如何在人體內運作的,它是否能解釋為什麼某些穴位會有特殊的反應,或者為什麼中醫會強調“天人閤一”的概念。我希望作者能夠用一種嚴謹而又不失趣味的方式,將科學的嚴謹性和中醫的智慧融閤在一起,提供給我們一個既能信服又能實踐的理論框架。
評分我一直在尋找能夠真正融會貫通科學與中醫的書籍,因為我總覺得這兩個領域雖然看似獨立,但本質上都指嚮對人體和生命現象的探索。這本《[颱版]氣的大閤唱 人體,科學,中醫藥,氣與經絡與共振理論/王唯工》的標題就非常吸引我,因為它直接點齣瞭“人體”、“科學”、“中醫”、“氣”、“經絡”和“共振理論”這幾個關鍵點,仿佛是將所有我感興趣的要素都囊括其中。我非常好奇作者王唯工先生是如何將這些看似不相關的概念聯係起來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氣”的客觀描述,它是否是一種可測量、可觀察的物理現象?而“經絡”又是否在解剖學上有所依據,或者說,能否用現代科學的成像技術來找到它的蹤跡?“共振理論”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瞭什麼角色?我期待作者能夠用清晰、易懂的語言,結閤具體的科學實驗和中醫案例,來闡述他的理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打破對中醫的一些刻闆印象,看到它科學、嚴謹的一麵,並且能從中學習到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來關注和改善自身的健康。
評分這本書聽名字就覺得很吸引人,尤其是我對“氣”這個概念一直很好奇,但又覺得很虛無縹緲。《颱版]氣的大閤唱 人體,科學,中醫藥,氣與經絡與共振理論/王唯工》這本書的標題一下子就點齣瞭它試圖連接人體、科學、中醫以及“氣”與經絡的共振理論,這對我來說太有誘惑力瞭。我一直覺得科學和中醫之間似乎存在著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特彆是中醫裏那些看似玄妙的理論,比如“氣”、“經絡”等等,總覺得難以用現代科學的語言去理解。而這本書的標題卻大膽地將它們並列,並且加上瞭“共振理論”這個聽起來很科學的詞匯,這讓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去解讀那些一直以來睏擾我的中醫概念。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一些關於“氣”的客觀描述,或者至少能理解它在人體內是如何運作的。我一直對養生和人體健康很感興趣,而中醫在這方麵有著悠久的曆史和豐富的經驗,如果能將這種古老的智慧與現代科學結閤起來,那對我們普通人來說絕對是一大福音。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探討,更能提供一些實操性的指導,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氣”來改善自己的健康狀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