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直营】《演技六讲》波列斯拉夫斯基表演理论

【后浪直营】《演技六讲》波列斯拉夫斯基表演理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 著,郑君里 吉晓倩 译
图书标签:
  • 表演
  • 演技
  • 戏剧
  • 波列斯拉夫斯基
  • 表演理论
  • 戏剧教学
  • 后浪
  • 直营
  • 舞台艺术
  • 表演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后浪出版公司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04046
商品编码:17209512275
品牌:后浪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后浪电影学院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一个演员每创造一个角色,就是在舞台上创造一个人的精神生活的全部。这种人类精神一定要在身体、心理、情感等各方面都可以看到。而且,还一定要是...的。这就是人物的灵魂。
——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
《演技六讲》一书诞生于1933年,被认为是举世第—本关于斯坦尼体系的著作,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自我修养》还早问世三年。波列斯拉夫斯基在美国的导演和教学活动直接影响了数百名演员,培养出一批戏剧和电影界的领军人物。本书是其毕生表演理论之集大成,被视为从斯坦尼体系到美国方法派的重要里程碑,八十余年来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经典表演教材。在中国,本书自1937年首次翻译出版后,对中国几代演员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次出版的《演技六讲:创造角色的灵魂》(增订纪念版)在郑君里先生经典译本基础上,特别增订了首次公开的构成“演技六讲”雏形和重要语境的23篇珍贵演讲,及斯坦尼体系重要传播者乌斯彭斯卡娅的4篇表演课讲义。
波列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念与斯坦尼一脉相承,强调培养和运用想象力,使之服务于演员对内心生活的体现。本书对斯坦尼体系的核心原则进行了提纲挈领的讲解,为演员打开从内心体验到性格塑造的大门,从而创造出角色的灵魂。
作者将毕生表演、导演经验提炼总结,从戏剧的基本要素入手,从15个层面递进地提出关于“创造性戏剧”和“有创造性的演员”的观点,阐述了创造高于现实的美妙“幻觉”的戏剧理想及从事专业表演的必备技能。
当大师遇到“奥菲利娅”,戏剧理想的火焰熊熊燃烧。导演与表演初学者“上演”了一出六幕戏剧,生动有趣、酣畅淋漓,犹如向表演事业献上的一封浪漫情书。

内容简介

《演技六讲:创造角色的灵魂》(增订纪念版)是波列斯拉夫斯基毕生表演与戏剧理论的大成之作,对方法派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初版于1933年的《演技六讲》以英语写成,以导演和表演初学者的对话形式,从注意力集中、情绪的记忆、戏剧的动作、性格化、观察、节奏六个方面生动活泼地阐述了表演的基本理念,至今再版不断,并被译为西、葡、意、土、波兰等十几种语言。此次中译本在郑君里先生经典译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增订,如作者向美国公众阐述斯坦尼体系的23篇演讲,这为其后来提炼“演技六讲”提供了重要语境。
此外,书中还收录了作者在美国实验剧院的重要合作伙伴玛丽亚?乌斯彭斯卡娅的4篇表演课讲义。因此,本书可说是了解现代表演方法从斯坦尼体系发展到方法派的重要依据,更是今天的表演和戏剧学习者的必读文本。

名人推荐

波列斯拉夫斯基影响了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人,影响着整个戏剧界连同电影界。这是波列斯拉夫斯基的功劳。
——斯特拉?阿德勒,美国演员、表演教师

波列斯拉夫斯基是美国戏剧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他把斯坦尼理念带到了美国的戏剧舞台上。我无法想象没有他,今天会是什么样子。
——李?斯特拉斯伯格,美国演员、导演

这六讲表面上简单又轻松,实则深刻而中肯。认真对待自己工作的人,不论是表演初学者还是知名演员,都会从这本书中获得激励。
——亚力克?吉尼斯,英国演员、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得主

媒体推荐

波列斯拉夫斯基影响了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人,这些人如今已成为斯坦尼在美国的代言人,影响着整个戏剧界连同电影界。这是波列斯拉夫斯基的功劳。
——斯特拉·阿德勒,美国演员、表演教师
波列斯拉夫斯基是美国戏剧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他把斯坦尼理念带到了美国的戏剧舞台上。我无法想象没有他,今天会是什么样子。
——李·斯特拉斯伯格,美国演员、导演
这六讲表面上简单又轻松,实则深刻而中肯。认真对待自己工作的人,不论是表演初学者还是知名演员,都会从这本书中获得激励。
——亚力克·吉尼斯,英国演员、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得主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Richard Boleslavsky) 译者:郑君里;吉晓倩


(美)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Richard Boleslavsky),导演、演员、表演教师。1889年生于波兰,1908年进入莫斯科艺术剧院,跟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习表演,是该剧院第—工作室的初创成员之一,曾任导演和负责人。20世纪20年代移民美国,在百老汇导演舞台剧。1923年在纽约创建美国实验剧院,被视为在西方传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第—人,李?斯特拉斯伯格、斯特拉?阿德勒、哈罗德?克勒曼等都是其学生。30年代成为好莱坞知名的导演,代表作有电影《面纱》《悲惨世界》等。1937年,在拍摄《陈夫人的临终》时因心脏病发,于洛杉矶去世。
郑君里(1911—1969),导演、演员、文艺理论家,中国第三代导演中学养深的一位。导演代表作有《一江春水向东流》(与蔡楚生合导)、《乌鸦与麻雀》《我们夫妇之间》《宋景诗》《林则徐》《聂耳》《李善子》等。著作有《现代中国电影史》《角色的诞生》《画外音》等,译著有《演员自我修养》等。
吉晓倩,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硕士,《世界电影》杂志副编审。独立译著有《导演思维》《受难中的激情:卡尔?德莱叶的生平和电影》等。与人合译《天才的阴暗面: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一生》《湍流与静流:电影中的节奏设计》等书。另在《世界电影》《环球银幕》《电影艺术》上发表过多篇译文。

目录

第—部分 演技六讲
译者序………………………………………………………… 003
第—讲 注意力集中…………………………………………… 006
第二讲 情绪的记忆…………………………………………… 017
第三讲 戏剧的动作…………………………………………… 032
第四讲 性格化………………………………………………… 044
第五讲 观察…………………………………………………… 064
第六讲 节奏…………………………………………………… 074

第二部分 在公主剧院的讲座
引言……………………………………………………………… 091
何谓戏剧?……………………………………………………… 097
何谓剧本?……………………………………………………… 101
何谓观众?……………………………………………………… 105
何谓演员?……………………………………………………… 110
何谓舞台设计师?……………………………………………… 112
何谓戏剧作曲家?……………………………………………… 116
何谓戏剧中的集体创作?……………………………………… 121
何谓戏剧演出?………………………………………………… 127
何谓机械式的演出?…………………………………………… 129
何谓创造性戏剧演出?………………………………………… 131
有创造性的演员的资质………………………………………… 133
“活在角色里”是什么意思?………………………………… 135
什么是“精神集中”?………………………………………… 137
何谓精神的或情绪的记忆?…………………………………… 145
怎样在准备角色时调动情绪的记忆?………………………… 148

第三部分 在美国实验剧院的讲座
第三讲…………………………………………………………… 155
第五讲…………………………………………………………… 163
第六讲…………………………………………………………… 172
第七讲…………………………………………………………… 177
第八讲…………………………………………………………… 186
第九讲…………………………………………………………… 192
第十讲…………………………………………………………… 201
第十一讲………………………………………………………… 207

附录 玛丽亚?乌斯彭斯卡娅的表演课
1954年10月…………………………………………………… 221
1954年11月…………………………………………………… 227
1954年12月…………………………………………………… 233
1955年1月…………………………………………………… 240

中英文术语对照表……………………………………………… 246
出版后记………………………………………………………… 248

序言

演员的表现手段是他的声音、动作、感情—而不是写在纸上的字。单以演员的地位来说,我是不配,而且是不必执起笔来。
传说西登斯夫人(Sarah Siddons)演《麦克白》(Macbeth),观众中往往有人晕过去;萨尔维尼(Tommaso Salvini)演《奥赛罗》(Othello),也惊天地泣鬼神;他们对这两个角色所写下的论文却非常平凡。但有什么关系呢?他们的演技依旧成为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近代演出之有力的传统。
有修养的天才尚且如此,何况是一些庸俗的演员?假使我梦想过从天才的著作中追寻一些演员工作的启示,那么我现在做到的也不过是搬字过纸的平庸工作而已。
自来批评家写演技的论文比演员自身写得多,演员在文字上的贡献也远逊于在舞台上。但,他们大的贡献已随着时间消逝了。幸运的西登斯夫人只在伦敦图书馆里留下些赞美的零简,更幸运的莎拉?伯恩哈特(Sarah Bernhardt)也不过在初期的电影里留下了破碎的形象,那么像塔尔马(Fran?ois-Joseph Talma)、肯布尔(Fanny Kemble)、欧文(Henry Irving)、科克兰(Beno?t-Constant Coquelin)等人能够把自己的造诣留在纸上让后学者吟玩,倒不仅是他们自己的,而且也是我们的幸运。
这几位一代名优的遗范自然值得后学者遵循。但从一般看来,与其说他们想为后学者阐明表演技术的法则,毋宁说他们想创造自己的演技哲学。演员表演某种情感是否需要有切身的经验;他是否要运用真的情感去表演;演技是要跟生活接近还是隔离—这些问题他们都已借重自己的经验给出不同的答案了。自然,我们得到了几个宝贵的基本原则,可是并没有接触到技巧的要素。
《演技六讲》的目的,如艾萨克斯(Edith J. R. Isaacs)在原序里所说,就是代演员选择一切必要的工具,再指示他应用这些工具的方法。
作者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Richard Boleslavsky)说过:演员的艺术是教不了的。他生来就得有才能;但是把他的才能衬托出来的技术是可以教的,而且非经教授不可。所谓技术,不外是指完全实际的,人人可得而有的东西。
技术的基础是演员的形体训练,但这还不是作者所谓的“技术”。他把身体的训练譬作调整一件乐器。他说:就算是调整得完善的一把小提琴,假使没有音乐家去演奏,它也不会自动地奏出乐声来的。理想的演员一定要在取得一个“情感制造者”或创造者的技术以后,在能够遵循杰斐逊(Joseph Jefferson)的训诫,“内心要热烈,头脑要冷静”以后,他的装备才可谓是到家。这一点办得到吗?自然办得到的。不过是要我们把人生看作两个不同的步骤所凑成的一个连贯的顺序:一步是“问题”;一步是“动作”。第—步,演员先要了解他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然后,意志的火花再把他推入动态的动作之中。一个演员处理一个角色的方法,起先是只要能够在登场后的五百分之一秒内,把头脑冷静下来,认清当前的问题;随后在第二个五百分之一秒,也许是五秒或十秒钟的五百分之一内,把自己很热烈地投入情境所需要的动作中,他也就取得了完全的演技。
即知即行,这就是演技的单纯而正确的真理。这不是太简单了吗?是的,真理往往是简单的。读者只要花几小时的工夫便可以把它读完了,在译者也不过是费去几百小时的工夫。可是译者自己觉得是谈不到理解它的,因为它不是文艺作品,而我们又都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作者希望我们能够像书中的女孩子一样,很用功,很有悟性。但他讲了一节以后,却让她实践一两年再来。他说这种事业需要我们花上毕生的精力,同时也值得我们把毕生贡献给它。
末了,我想介绍一点儿作者的履历。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原籍是波兰,在莫斯科艺术剧院(Moscow Art Theatre)做过演员,在该剧院的第—工作室当过导演;后在美国实验剧院(American Laboratory Theatre)当导演,同时在百老汇和好莱坞也导演过不少戏。他的电影作品到过中国的有《拉斯普京与女皇》(Rasputin and the Empress,1932)、《亡命鸳鸯》(Fugitive Lovers,1934)、《13 号接线员》(Operators 13,1934)等。他还导演过《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1935),当过《复活》(We LiveAgain,1934)的表演指导。
这篇序有一小部分是吸取艾萨克斯女士的意见,译者未便掠美。又,书中(特指本书第—部分)的注解是译者所加,当初原想聊作浏览自修之助,现在只好将这些未详尽的参考,自愧地搬到读者面前。

后记

对于斯坦尼体系在美国的初传播,作为斯氏弟子的波列斯拉夫斯基贡献卓著。1923年莫斯科艺术剧院首次访美期间,波氏在纽约开办了一系列讲座,第—次向美国公众阐述斯坦尼体系。此后,作为美国实验剧院的创始人与核心教师,他的教学活动对数百名美国演员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有些人在之后的十年间成长为戏剧界的领军人物,并把建立在斯坦尼体系上的表演方法薪火相传。
1933年,波氏阐述斯坦尼体系核心原则的《演技六讲》在美国出版,被认为是举世第—本关于斯坦尼体系的著作,甚至比斯氏自己的《演员自我修养》还早问世三年。该书不仅成为美国戏剧从业者入门斯坦尼体系的主要途径,更对方法派的形成影响重大。
《演技六讲》自初版后至今再版不断,并先后被译为汉语、捷克语、挪威语、印尼语、土耳其语、葡萄牙语、波斯语、波兰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十几种语言。由郑君里先生翻译的中译本于1937年首次出版,此后数次再版,影响了几代中国演员。
此次中译本在郑先生经典译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增订,如由吉晓倩老师翻译的波氏的23篇演讲和乌斯彭斯卡娅的4篇讲义。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对专有名词(人名、作品名和术语)按照现在通用的译法进行了统一,对引自莎士比亚剧本中的台词采用了朱生豪先生的译本,对通篇文字进行了少量润色,增加了中英文术语对照表等。
若读者在阅读时发现有编校上的疏漏之处,欢迎您随时联系我们,批评指正。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