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本信息
:21.00
作者:辽宁省建设厅 编著
出版社:
ISBN:1511211914
页码:12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出版时间:2002-3-1
印刷时间:2002-3-1
字 数:
商品标识:[ProductID]
内容简介
本规范主要规定了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程序和组织应按照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 的规定执行;提出了使用功能的检验和检测内容;列出了各分项工程中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质量检验方法。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室内给水系统安装、室内排水系统安装、室内热水供应系统安装、卫生器具安装、室内采暖系统安装、室外给水管网安装、室外排水管网安装、室外供热管网安装、建筑中水系统及游泳池系统安装、供热锅炉及辅助设备安装、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相关专业人员。
作者简介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室内给水系统安装
5 室内排水系统安装
6 室内热水供应系统安装
7 卫生器具安装
8 室内采暖系统安装
9 室外给水管网安装
10 室外排水管网安装
11 室外供热管网安装
12 建筑中水系统及游泳池系统安装
13 供热锅炉及辅助设备安装
14 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附录A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划分
附录B 检验批质量验收
附录C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
附录D 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附录E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附录F 本规范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
我尝试着对比了一下市面上其他一些建筑施工类的书籍,发现这本规范在结构上显得格外“模块化”,一切都井井有条,但这种条理清晰的背后,也牺牲了一定的连贯性。当你需要追踪一个特定系统(比如生活热水循环系统)从设计交底到最终验收的全过程时,你可能需要在好几个不同的章节之间来回跳转,去拼凑出完整的流程和标准。这让我觉得,如果能有一个更强的流程图指引,或者在章节末尾增加一个“本章与相关章节索引”的导览,阅读体验会大大提升。此外,关于一些常见问题的处理和纠正措施的描述也相对简略,大多是陈述“不合格的标准是什么”,而对于“如果发生了不合格,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规范地进行返修并重新验收”的实操指导不够深入。这可能就是规范的局限性,它侧重于“预先设定标准”,而非“事后补救方案”。对于我这种喜欢刨根问底的人来说,总觉得意犹未尽,期待能在标准之外,看到更多关于工程实践中灵活应变和质量控制的智慧结晶。
评分从一个非专业人士的角度来看,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想了解一下,建筑中的“看不见”的部分是如何受到严格监管的。毕竟,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关注的是墙面装饰、地面铺装,但真正决定居住舒适度和安全性的,恰恰是这些隐藏在墙体和地下的系统。这本书让我直观感受到了国家层面对基础设施质量的重视程度。我翻阅了其中关于水压测试和气密性检测的部分,那种对细节的苛刻要求,确实让人感到安心。不过,对于那些对技术规范完全不了解的业主或者媒体评论人士来说,这本书的专业术语简直是密不透风的迷宫。如果能附带一个面向大众的“关键验收点速查手册”,用更通俗的语言解释为什么某一项检测如此重要,那该多好。毕竟,规范是为了保障大众的利益,如果只有专业人士能读懂,那普及性就大打折扣了。这本书的价值毋庸置疑,但它的受众定位非常明确——就是那些必须执行和监督这些规范的工程师们,它不太适合作为知识普及的读物。
评分说实话,我之所以会买这本书,是因为我所在的小区新装修时,物业和施工队为了一个管道穿墙孔的防水处理问题争执不下,双方都拿出了各自的“依据”。我希望能找到一本权威的、有官方背景的书籍来判断是非。这本书确实提供了最坚实的依据,它的效力在行业内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发现规范的解释权往往存在灰色地带。例如,某个条款描述得模棱两可,不同经验的工程师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更多针对模糊条款的官方释义或者判例分析。如果能加入一些图片或示意图,清晰地展示那些容易发生争议的节点(比如不同材质管道的搭接要求),那么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不仅仅停留在“知道标准是什么”,更能提升到“如何正确执行标准”的层面。目前来看,它更像是一份法律文本,需要专业人士来解读,而不是一份面向所有参与者的操作手册。我希望能看到更多从“合规”到“优秀”的跨越,而不仅仅是满足于“不犯错”的底线要求。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给人的感觉就是典型的官方标准件,朴实无华,追求的是信息传达的准确性,而不是阅读的愉悦感。我拿到手的时候,就感受到了那种厚重的“权威感”,纸张的质量还算可以,便于长期翻阅和在工地现场使用,不容易弄脏损坏。然而,当我试图从中寻找一些关于新技术应用或者新材料性能对比的资料时,却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比如,现在市面上很多新型的PPR管件或者超静音的排水管材,它们在安装工艺和验收标准上是否已经有了新的补充或修改?这本书的年代感(尽管它可能是最新修订版,但规范的更新总有滞后性)让我不禁在查阅时,总会多留一个心眼,怀疑最新的施工技术是否已完全涵盖其中。我期望看到一些图文并茂的对比说明,清晰地指出新旧工艺的区别和质量控制的侧重点。这本书更像是一份“合格”的教科书,它告诉你“必须达标”,但对于“如何超越标准”的探索,似乎就没有太多着墨。对于那些追求卓越工程质量的团队来说,可能还需要搭配其他更前沿的技术手册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倒是挺专业,一看就是给工程技术人员准备的案头宝典,但说实话,我一个搞室内设计的小白,对着这本厚厚的规范,简直就像在看天书。我本来是想找点关于现代卫浴空间设计趋势或者节能环保型给排水材料的介绍,结果翻开来,满眼都是各种编号、条文和图示,什么“管道坡度不得小于多少”、“焊缝的无损检测要求”,看得我头皮发麻。我理解这些规定对于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性,毕竟水管爆裂或者暖气系统出问题,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但对于我这种需要关注美学、功能布局和用户体验的设计师来说,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了另一个维度。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些经典案例的分析,比如如何巧妙地隐藏管道,或者如何在老旧建筑改造中实现高效的水资源循环利用。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严谨和教条化,缺乏案例的生动性,让我很难将那些冰冷的数字和要求与实际的施工场景联系起来。我猜对于经验丰富的建造师或监理来说,这或许是权威,但对我而言,它更像是一堵知识的墙,让我望而却步。我最终还是得去别的渠道找那些更偏向“如何做得更好看、更人性化”的设计指南,而不是这份“必须做到什么程度”的底线要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