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9620441448
「忘我為人,是通往快樂的捷徑。」
「沒有不可能的事,只是還沒有想到。」
「每一件自己可以做到的事,都是一種恩賜。」
「每一天都是生日,每一天都值得慶祝。」
陳美齡經歷了豐富多彩的人生,從結婚生子的喜樂、義工見聞的震撼,到確診乳癌的晴天霹靂,不同的人和事,在不同階段給了她不同的啟示,織成38個感動的瞬間,也織成一套她對生命和快樂的獨特看法,相信這些啟示對廣大的讀者亦有所裨益。
陳美齡(Agnes Chan)
歌手、隨筆家、教育學博士
1955年出生於香港,六兄妹中排行第四。1969年憑一曲Circle Game走紅港、台、東南亞;1972年憑藉《虞美人花》在日本作為歌手出道。先求學於上智大學國際學專業,後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社會兒童心理學專業)畢業。1985年首次回國表演,以《歸來的燕子》、《原野牧歌》大受注目。同年結婚,翌年生下大兒子。1989年,前往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課程。留學期間的1989年當年,二兒子出生。1994年獲得教育學博士稱號(Ph.D)。1996年三兒子出生。之後,除了參與各類演藝活動,也兼任隨筆作家、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亞洲親善大使、日本抗癌協會「微笑大使」、香港浸會大學特別教授等,活躍於各個領域。
2015年,繼大兒子、二兒子之後,三兒子也成功被史丹福大學錄取,一躍成為話題人物。隨著《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孩子送進了史丹福》的日文版及中文繁、簡體版出版,引起很大回響。未及一年,《40個教育提案──把快樂帶回給香港學生》中英文版面世,代表她已成為眾人眼中的教育家。
从装帧设计和排版上来看,这本书给人一种沉静且专业的印象,这似乎暗示了内容本身的高质量和严肃性。我个人对那些带有时代烙印的文字特别着迷。我很好奇,作为一个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个体,她所感悟到的那些关于“人性”、“坚持”和“价值”的定义,与当代人是否有所不同?尤其是一些跨越了文化和地域界限的普适性真理,是如何在她的特定经历中被淬炼出来的?我希望能从中捕捉到那种跨越时代的共鸣,即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某些基本的情感和追求依然是恒定的。这需要作者拥有极强的概括能力,能将个体经验提炼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哲思,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个人回忆录的层面。
评分翻开这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非常真诚、近乎坦白的气息。它不像某些名人传记那样,将人生描绘得波澜壮阔、完美无瑕,而是将那些细微的、甚至有些狼狈的瞬间也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这种真诚,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我感受到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指点,而是如同一个资深旅伴在分享他的地图和笔记——哪些路段崎岖难行,哪些风景值得驻足。那些关于“启示”的章节,想必正是这些旅途中的里程碑。它们或许触及了公众视野中不曾了解的私密领域,比如在遭遇巨大压力时如何调整呼吸,如何与内心的不安和解。这种深度挖掘个人经验的叙事方式,远比空泛的成功学口号来得有力,它提供的是一种可操作的、基于真实人性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空中楼阁般的完美蓝图。
评分如果说人生是一部需要不断校对和修订的草稿,那么这本书大概就是作者交出的那份珍贵的“终稿校样”。我关注的焦点在于,这些“启示”是如何被“验证”的。一个观点光有理论是不够的,它必须在现实生活的反复捶打中证明其有效性。我希望看到的是对自我局限性的深刻认识,而不是盲目自信的宣言。例如,在谈论勇气时,作者是否也坦陈了自己曾经的怯懦和犹豫?在谈论成功时,她是否也提到了那些付出的代价,包括那些可能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这种自我批判和反思的深度,决定了一本书能带给读者的精神高度。我期待的是一本不回避矛盾、不粉饰太平的成长记录,因为它更真实,也更有力量去引导我们面对自己生活中的那些未解之题。
评分阅读体验上,我更欣赏那些叙事节奏富有张力的部分。如果全书都是平铺直叙的感慨,难免会让人感到疲倦。我期待作者在讲述某一个“启示”时,能够先铺陈出一个极具画面感的困境或转折点,让读者先被故事的张力所吸引,然后再引出那个最终点亮全局的领悟。这种“先抑后扬”的结构,能极大地增强启示的分量感。譬如,当谈及某次职业上的巨大挑战时,我想看到的不仅是结果,而是为了达成结果所做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牺牲、那些深夜的自我对话,以及最终找到那个“关键钥匙”的瞬间。如果这些故事都能被细腻地描摹出来,那么这38个启示,就不再是孤立的道理,而是串联起一个完整、立体的人生画卷。
评分这本厚重的书籍摆在案头,光是书名就带着一种引人深思的重量感。《人生的38个启示》这个标题,初看或许觉得有些刻板的说教意味,但细细品味,却又透露出一种历经沉淀后的豁达与智慧。我总觉得,真正的“启示”并非是生硬的道理灌输,而是在生活的点滴纹理中,由作者亲手编织出的那些闪光片段。我尤其期待的,是那些关于选择与取舍的论述,毕竟人生不就是一场永无休止的抉择游戏吗?每一次转身,每一次坚持,背后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挣扎与心酸。我希望能从中窥见一条清晰的脉络,不是教我如何规避所有错误,而是如何坦然面对那些无法避免的遗憾,将它们转化为前行的动力。那些被时间打磨过的洞察,往往比任何宏大的理论都来得更具穿透力,让人在阅读时,能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经历与之对照,产生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