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实用透析手册(第3版)
作者:梅长林、高翔、叶朝阳 主主编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251976
定价:106元
开本:16
内容简介
本书在第2版的基础上,跟据*新的临床实践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修订新版,内容将覆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特殊血液净化技术、透析并发症和透析患者管理等方面。 本书作者**,内容实用,临床指导意义强。本书将在第2版的基础上,跟据*新的临床实践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修订新版,内容将覆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特殊血液净化技术、透析并发症和透析患者管理等方面。 本书作者**,内容实用,临床指导意义强。
目录
di一篇 总论
第*1章 慢性肾脏病定义、分期及筛查
第2章 慢性肾脏病G1-4期患者的管理
第3章 尿毒症毒素及尿毒综合征
第4章 透析指征
第二篇 血液透析
第5章 血液透析原理
第6章 血液透析机
第7章 水处理系统
第8章 透析液成分及监测
第9章 透析器及复用
第*10章 深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及并发症处理
第*11章 动静脉内瘘及人造血管通路
第*12章 透析抗凝
第*13章 急性血液透析
第*14章 维持性血液透析
第*15章 血液透析即刻并发症
第*16章 尿素动力学模型及血液透析充分性
第三篇 特殊血液净化技术
第*17章 每日透析及夜间长时透析
第*18章 家庭血液透析
第*19章 血液滤过
第20章 血液透析滤过
第21章 血液灌流
第22章 血浆置换
第23章 免疫吸附
第24章 血脂分离
第25章 腹水回输
第26章 持续缓慢低效透析
第27章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第28章 人工肝支持系统
第29章 体外膜肺氧合
第30章 现代人工肾技术
第四篇 腹膜透析
第31章 腹膜透析原理
第32章 腹膜透析装置
第33章 腹透液成分及选择
第34章 腹透管植入及拔除
第35章 急性腹膜透析
第36章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
第37章 自动化腹膜透析
第38章 腹膜溶质转运评价及失超滤
第39章 腹膜炎及导管相关感染
第40章 非感染性腹膜透析并发症
第41章 腹膜透析代谢并发症
第五篇 特殊患者透析
第42章 婴儿及儿童患者透析
第43章 老年患者透析
第44章 糖尿病患者透析
第45章 妊娠妇女透析
第46章 透析与肾移植
第六篇 透析远期并发症
第47章 透析高血压及低血压
第48章 心血管并发症
第49章 呼吸系统并发症
第50章 消化系统并发症
第51章 血液系统并发症
第52章 肿瘤
第53章 脂代谢异常
第54章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
第55章 血清酶水平异常
第56章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第57章 营养不良
第58章 内分泌紊乱
第59章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
第60章 β2-微球蛋白相关性淀粉样变性
第61章 透析患者的免疫缺陷和感染
第62章 神经系统并发症
第63章 眼并发症
第64章 皮肤并发症
第65章 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第66章 透析患者的妇产科问题
第67章 外科手术
第68章 终末期肾病患者社会心理问题
第七篇 透析患者用药策略
第69章 透析患者用药策略
第八篇 透析患者护理及随访
第70章 血液透析护理
第71章 腹膜透析护理及管理
第九篇 透析管理
第72章 透析质量持续改进
第73章 透析登记
前言
《实用透析手册》第2版于2009年出版,迄今八年过去了。八年来,第2版先后印刷8次,总发行1.3万册,受到了透析专业医师、护士和工程维修人员的由衷欢迎。
据统计,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每年约有千分之二进入终末期肾病。全球终末期肾病患者数不断上升,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543.9万人,其中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数增加zui多。自2012年我国政府将终末期肾病治疗列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以来,大大提高了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治疗率,透析人数呈井喷式增长。为了满足治疗病人的需求,各地医疗机构扩建或新建血液透析中心。2016年guo家卫计委批准开展独立血液透析中心,这为终末期肾病患者就近治疗提供了方便。随着病人数和血透中心增多,透析专业人员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他们非常需要一本内容丰富、新颖,实用性强的参考书。鉴于透析领域迅速发展,第2版《实用透析手册》显然满足不了临床工作的需要,因此,我们根据*新的临床实践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编写了第3版《实用透析手册》。
第3版《实用透析手册》除章节内容更新外,增加了以下内容:①慢性肾脏病定义、分期及筛查,慢性肾脏病G1-4期患者的管理,提倡早发现、早治疗慢性肾脏病,降低终末期肾病发生率;②将血管通路分成深静脉导管建立血管通路和动静脉内瘘及人造血管通路两章,更深入系统地介绍了血管通路技术、血管功能评价等内容;③紧急启用(urgent start)腹膜透析治疗急慢性肾衰竭;④增加了人工肝支持系统、体外膜肺氧合、现代人工肾技术,使本书内容更全面;⑤透析质量控制和透析登记一直是我国透析领域的薄弱环节,本书更新了两章,详细介绍了透析质量控制的要求和方法,透析登记的意义及步骤。
当今世界是个信息流社会,每天都有大量新文献问世,本书继续秉承第*1版和第2版编写原则,从浩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文献中,挑选出*新、zui实用的理论和技术编写入书中,供肾科、泌尿外科和透析专业医师、护士和工程维修人员参考。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仁济医院、第九人民医院、di一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第十人民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长征医院和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专家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尽管我们努力提高本书的编写质量,但仍存在一定的疏漏不妥之处,尚祈读者们不吝指教,以便再版时修订。
我是一位对医学领域有着浓厚兴趣的在读研究生,一直致力于探索肾脏疾病的最新治疗进展。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它不仅仅是一本基础的教材,更像是一本汇集了前沿研究和临床实践精华的论文集。我尤其关注书中对透析膜材料科学的深入探讨,以及不同膜材料在血液净化过程中性能的差异。这对于理解透析效率的提升和并发症的减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书中对“精准透析”理念的解读,让我对未来的透析治疗充满了期待。它不再是简单的“换水换电解质”,而是更加个体化、精细化的治疗过程。例如,关于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优化透析液的成分和透析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书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此外,我对书中关于腹膜透析并发症的防治策略也进行了深入研究,比如腹膜炎的早期诊断和处理,以及腹膜功能监测的方法。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都非常突出,对于有志于在肾脏病领域深造的学生来说,绝对是必读之作。
评分我是一位长期患有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多年来一直在接受规律的透析治疗。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让我更深入了解我所接受治疗的书,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我一直对血液透析的“负平衡”控制感到困惑,每次透析都感觉身体被“抽干”了水分,这本书的解释让我明白,这种“负平衡”是为了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同时又需要精细控制,以避免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书中对不同透析模式下水分移除策略的对比,让我对自己的治疗方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透析患者如何在家中进行自我管理的建议感到受益匪浅。例如,书中提供的饮食建议,让我知道哪些食物需要限制,哪些食物可以适量摄入,这对我控制体内电解质和血磷至关重要。同时,书中关于透析患者运动的指导,也让我认识到适度运动的重要性,这有助于提高我的生活质量。这本书用非常朴实易懂的语言,解答了我多年的疑惑,让我对自己的疾病和治疗有了更强的掌控感。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直以来,对血液净化治疗都充满了好奇,但总觉得它离我有些遥远。这本书的出版,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探索肾脏疾病治疗的道路。我尤其被书中关于透析技术原理的讲解所吸引,那些复杂的生化过程,在作者深入浅出的叙述下,变得清晰易懂。我以前总以为透析就是简单的“洗血”,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它其实是一门精密的科学,涉及到流体力学、物质交换、电解质平衡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书中对不同透析模式的比较分析,也让我对不同治疗方案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比如,我一直对血液透析的“净化”过程感到好奇,书中详细介绍了血液如何通过透析器,将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排出,同时又能保留必要的电解质,这个过程的精妙之处让我惊叹不已。同时,书中还提及了腹膜透析,虽然我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但书中对其原理和适用人群的介绍,也让我对这种替代疗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内容翔实、讲解生动的科普读物,对于想要了解透析治疗的普通读者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我是一名对医疗器械和生物工程领域充满热情的爱好者,这本书的出版对我来说是一场知识盛宴。我一直对血液透析的“净化”原理感到着迷,这本书让我得以一窥透析器械的设计理念和工作机制。书中对不同透析膜的微观结构和物质转运机理的详细描述,让我惊叹于人类智慧的结晶。例如,书中对反渗透、对流和弥散等物质交换原理的讲解,让我能够从工程学的角度理解血液净化的过程。我尤其对书中提及的关于新型透析材料的研究进展很感兴趣,这些材料的创新将有望提高透析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书中对腹膜透析相关器械,如透析管路和腹膜透析液的介绍,也让我对这种治疗方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医学知识的普及,更蕴含着深厚的工程学和材料科学的智慧,让我看到了医学与科技融合的巨大潜力。它让我明白,每一次的透析治疗,都凝聚着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努力。
评分作为一名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我深知透析治疗对于尿毒症患者的重要性。这本书的到来,无疑是给我们这些一线工作者打了一剂强心针。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各种透析并发症的管理和处理的详尽阐述。比如,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书中不仅分析了其发生机制,还提供了多种应对策略,从调整透析处方到药物干预,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这一点对于我们日常工作中处理突发情况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关于透析患者的营养管理和心理护理的内容,也让我深受启发。我们常常忽略了透析患者在这些方面的需求,但实际上,良好的营养和积极的心态对他们的康复至关重要。书中提出的个体化营养指导原则,以及如何通过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这本书的内容覆盖面之广,理论与实践结合之紧密,让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专业素养和严谨态度。它不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本临床工作者的得力助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