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之间(增订版李谨伯谈静坐与修大道)》编著者李谨伯。 《呼吸之间》根据2008年2月9日至13日李老在山西讲授内丹修道之学的录音稿整理而成。正文两侧的注解,则是作者广泛引用道家的经书典籍,与李老的讲授内容互为启发、互相佐证;同时,也可作为李老相关说法的延伸阅读的素材。李谨伯老先生生于1920年,出身于银行世家,拥有丰富而传奇的人世。1947年,李老因昔日忘我地工作而身患恶疾。李老为此寻师访道,先后获得道家多位高人的青睐,并得到他们秘传的修道真诀。李老至诚用功、潜心实践,真正掌握了道家内丹修炼中的上百种秘诀。退休后,李老不辞辛劳地为**外的友人同好传授内丹之道,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作出了贡献。
《呼吸之间(增订版李谨伯谈静坐与修大道)》编著者李谨伯。
《呼吸之间》为丹道高人李谨伯老先生数十年修道方法的真传,指导 人们如何具体修道,以达到健康长寿,开发潜在功能,生发智慧,*终提 高生活品质的目的。李谨伯老先生年届九旬依然鹤发童颜,耳聪目明,思 维清晰,健步如飞,可见其修道体悟真实不虚。若能按照李老的指导如实 去修,也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致读者 张震寰
大道静中求(代序)张亚勤
前言
**编 从身体入手
我们身体*不正的是什么
人的精气神从哪里来
关键要“开窍”
现代人为什么不“开心”呢
问答
第二编 体会一个“静”字
修道的方法
修道的目的
如何理解“静”
如何修“静”
观世音菩萨是怎样修成佛的
鸠摩罗什(~)谈《大明咒经》
少林寺的《洗髓经》
“正身”必“内省”
要真正理解传统文化,必须修道
谈“盘腿”
问答
第三编 修道的二十六个细节
“正身”的四大纲要
向雪山白猿学习
详细谈谈“七支坐”
练静功的六个诀窍与火候掌握
全身热来自一窍
静坐养生中的奥秘
如何打通中脉
问答
第四编 怎样调整呼吸
要善养吾“浩然之气”
怎样调整呼吸(吐纳术)
调息
调息的意义
胎息法
呼吸的重要性
用“六字诀”治病
学习炼内丹
问答
第五编 修炼金丹大道
什么叫“金丹大道”
怎样认知“金丹大道”
对“金丹大道”的认识
对“气”的理解
对生命的把握
怎样修炼“金丹大道”
“丹道”术语详解
金丹大道的基础
女丹功的练法
情性结合才成丹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问答
第六编 修炼与养生
《内经图》术语解说
精气与神气的别名
关于修炼与养生
练功的*高境界——无为还虚
正身的秘诀和方法
第七编 关于气功科学性的探究
当前气功科学研究的一项任务——建立唯象气功学
中国的传统文化——丹道文化
养生之道“气功”是科学的
附录
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怎样修炼金丹大道(简称内丹) '
怎样研读《伍柳仙宗》一书
怎样修炼中脉十法
“六字大明咒”真言解
结束语
修订版说明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作者对于“静坐”一词的理解深深吸引。它并非仅仅是身体的姿势,更是一种心灵的回归,一种与自我的对话。作者用非常平实却富有洞察力的语言,层层剥开了静坐的表象,深入到其内在的修养和感悟。那种循序渐进的引导,仿佛一位温和的长者,娓娓道来,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审视自己内心的风景,也更加体会到“呼吸”作为生命最基础的连接,在静坐中的重要性。
评分书中的许多观点,都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过去在修行过程中的困惑与盲点。作者对于“慢”的推崇,对于“放下”的解释,都让我有了新的理解。我过去常常急于求成,希望快速达到某种境界,反而忽略了过程本身的美好与价值。而这本书则提醒我,真正的成长,恰恰发生在那些不被看见的、缓慢的积累之中,就如同花朵的绽放,需要时间的沉淀。
评分我非常欣赏作者的叙事风格,既有理论的深度,又不乏生动的案例和个人感悟。读来没有枯燥的说教,反而像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一次深度交流。他所分享的关于如何处理内心的杂念,如何培养专注力,以及如何看待身体的感受,都对我有着极大的启发。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和一种对生活的新视角,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呼吸”这个最贴近生命本质的连接。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雅致,硬壳封面搭配着素雅的色彩,散发着一种沉静的气息,让人在拿到手的第一刻便能感受到一种内敛的质感。翻开扉页,纸张的触感温润而细腻,印刷清晰,字里行间透着一种对阅读体验的用心。我尤其喜欢封面那“呼吸之间”几个字的书法设计,遒劲有力,又带着几分飘逸,恰如其分地呼应了书名所传达的意境。
评分对于“修大道”这个概念,我一直感到既神秘又向往。在这本书中,作者并没有用高深莫测的理论来解读,而是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从对呼吸的感知,到对身体的觉察,再到对情绪的接纳,这些看似平凡的实践,却被赋予了通往“大道”的意义。这种将宏大概念落地的处理方式,让我觉得“修大道”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无数细微的努力去实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