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
中医对几种急性传染病的辨证论治
一章 祖国医学在急性传染病方面的研究报告
第二章 流行性感冒辨证论治的一般原则
第三章 麻疹、疹后肺炎和病毒性肺炎中医辨证论治的体会
第四章 中医治疗重症肺炎44例临床报告
第五章 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辨证论治的一般规律
第六章 从治疗乙型脑炎的实践体会谈中医辨证论治的优越性
第七章 关于传染性肝炎证治的探讨
第二篇
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
第八章 痛经
第九章 妊娠恶阻
第十章 自然流产(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
第三篇
蒲辅周医案
第十一章 内科治验
第十二章 妇科治验
第十三章 儿科治验
第十四章 其他治验
第四篇
蒲辅周医疗经验
第十五章 论述
第十六章 医话
第十七章 方药杂谈
第十八章 医案
第五篇
蒲辅周温病述义
第十九章 总论
第二十章 各论
第二十一章 方论
第六篇
蒲辅周学术医疗经验——继承心悟
第二十二章 蒲辅周的治学精神与医德医风——缅怀敬爱的先师
第二十三章 蒲辅周医学手稿──学习心得按语
第二十四章 蒲辅周的学术特点及其成就——继承心悟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蒲辅周百年诞辰纪念
附录二 蒲辅周学术传承脉络
附录三 蒲辅周相关论文参考
老实说,我对中医的了解一直停留在“包治百病”或者“副作用大”的刻板印象中,但《蒲辅周医学经验集》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这本书没有让我感觉在“被科普”,而是像在听一位慈祥的长辈,分享他一生的医学感悟。蒲老先生的文字充满了烟火气,他不会用生僻的医学术语来吓唬读者,而是用最贴近生活的方式,解释了许多我们平时可能会忽视的身体信号。比如,他讲到如何通过观察日常饮食习惯来判断身体的寒热虚实,以及如何通过简单的穴位按摩来缓解一些常见的身体不适,这些都让我觉得中医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非常实用。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治未病”的理念,蒲老先生强调预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达到“少生病、晚生病”的目的。这比生病后再去寻求治疗,要来得更加积极和智慧。读完这本书,我不再觉得中医是神秘莫测的,反而觉得它是一种非常贴近生活、充满智慧的健康之道。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多的关注,也学会了如何用更自然、更温和的方式来调理身体。
评分最近因为工作压力大,身体一直不太舒服,跑了不少医院,吃了不少药,效果都不太理想。偶然间在书店看到了《蒲辅周医学经验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回来看。说实话,一开始我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觉得中医可能也跟我之前接触的差不多。但是,当我真正沉浸在这本书里的时候,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蒲老先生在书中分享的很多经验,都是非常实用的,而且都带着一种朴素的智慧。他讲到一些常见病症,比如失眠、消化不良,并没有上来就开出什么复杂的药方,而是从调整生活习惯、饮食起居等方面入手,阐述了许多简单易行却又极其有效的调理方法。比如,他提到了一个关于“养心安神”的食疗方,就是用莲子、百合、红枣一起煮水喝,看似简单,但结合他后面详细解释的原理,我就明白了为什么它能帮助我改善失眠。更重要的是,书中贯穿始终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蒲老先生强调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情绪、生活环境等不同来制定治疗方案,而不是一概而论。这种关怀备至的态度,让我觉得中医真的能够走到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成为我们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评分我是一名多年研习针灸的业余爱好者,对各种经典著作都有涉猎,但总是觉得在临床实践中,理论与实际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直到我翻开《蒲辅周医学经验集》,才真正体会到“经验”二字的价值所在。书中关于穴位选择的论述,并非简单的罗列穴位名称和主治,而是详细阐述了蒲老先生在漫长的行医生涯中,通过对大量病案的总结和反思,得出的独到见解。例如,他在讨论“足三里”的使用时,不仅仅强调了它在健脾胃方面的作用,还通过具体的病例,说明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对足三里进行不同手法(如留针时间、补泻方向)的微调,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疗效。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以及对个体差异的充分考虑,让我对针灸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穿<seg_3>了一些关于“望闻问切”的技巧,蒲老先生是如何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舌苔,甚至是最细微的语声变化,来判断病情的虚实、寒热,并最终指导治疗方案的。这些内容,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让我能够更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也更加坚定了我在针灸道路上继续探索的信心。
评分作为一名医学院的学生,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医学知识都比较偏向于理论化和系统化,对于临床实践中那些“活生生”的经验,往往是缺乏的。所以,当我在学习之余读到《蒲辅周医学经验集》时,感觉像是打开了另一扇门。《蒲辅周医学经验集》并非一本枯燥的教科书,它更像是一位资深医生在手术台边、病床前,与年轻学徒分享的宝贵心得。书中的案例分析尤为精彩,蒲老先生不只是陈述病情和治疗结果,更重要的是,他深入剖析了自己在诊疗过程中所做的每一个判断的依据,以及在遇到疑难杂症时,是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来寻找突破口的。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情志致病”的探讨,蒲老先生通过几个生动的例子,说明了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治疗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达到身心并治的效果。这让我意识到,医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更是关于人。这本书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踏入临床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启发性和指导性,它让我们明白,理论知识需要与丰富的临床经验相结合,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评分这本《蒲辅周医学经验集》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个对中医理论和实践都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很多医书都显得高高在上,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读起来索然无味。但这本书完全不同,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什么“君臣佐使”的复杂理论,而是从最贴近生活的角度切入,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了蒲老先生如何观察、体悟、以及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治疗思路的过程。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辨证论治”的章节,作者并没有机械地告诉你“什么病用什么方”,而是强调了“病由是生,药由人施”的灵活思想。比如,在讲到感冒的治疗时,他并没有局限于风寒风热的简单划分,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个体在感冒发生时的细微差别,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差别来选择最恰当的药物和剂量。这种“因人而异”的治疗理念,让我觉得中医不再是刻板的公式,而是一种充满智慧和人性关怀的艺术。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在我耳边低语,让我逐渐领悟到医学的精髓。这本书的语言也十分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字句句都透露出真诚和经验的积累。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书,更是在与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