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初粤语法汉词典

晚清民初粤语法汉词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路易·奥巴扎克编著 著
图书标签:
  • 晚清民初
  • 粤语
  • 语法
  • 汉语
  • 词典
  • 方言
  • 历史语言学
  • 近代汉语
  • 粤方言
  • 语言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73909
商品编码:25485795536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作  者:(法)路易·奥巴扎克 编著 定  价:178 出 版 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1月01日 页  数:1034 装  帧:精装 ISBN:9787532773909 《晚清民初粤语法汉词典》无目录

内容简介

该书以法语的语音规则为广东话标注读音。编者在引言部分指出,本书的词条收录参考了Eitel(艾特尔)的《粤英词典》、W.Lobscheid(罗存德)的《英华字典》以及J.DyerBall(波乃耶)、A.Fulton(富利敦)、J.Chalmers(湛约翰)等人的作品。书中所收录的词句兼顾了口语与传教两方面的需要,并附录了一份中国1903年颁布的法令中关于学校方面的摘要,可以对当时中国的学制情况略知一二。
《晚清民初粤语法汉词典》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详尽的、专注于记录晚清至民初时期广东话(粤语)与标准汉语(以当时的官话和白话文为基础)之间对应关系的工具书。它力求全面、系统地展现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粤语的语言面貌及其与主流汉语的交汇与演变。 一、 时代背景与收录原则 本书的收录范围严格限定在晚清(约1840年鸦片战争后)至民初(约1912年至1920年代初期)这段社会剧烈变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历史区间。这一时期,粤语作为岭南地区的主要方言,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展现出独特的活力和复杂的词汇构成。 我们深知,任何方言词典都无法完全脱离其所处的社会语境。因此,本书在选词和释义时,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痕迹的保留: 关注那些在这一时期产生或定型的、带有浓厚地域或时代色彩的粤语词汇,例如与地方商业活动(如洋货、丝绸贸易)、新兴技术(如电报、火车)、以及社会风俗习惯紧密相关的表达。 2. 文白异读的体现: 晚清民初,书面语(文读)和口语(白读)的界限尚不如现代普通话规范化后清晰。本书收录的许多词条会同时标注其在文读和白读中的发音与意义差异,以反映当时语言使用的真实状态。 3. 受外来语影响的词汇: 广州作为通商口岸,大量西方概念和外来词汇通过英语、法语等语言传入,并被粤语吸收、改造,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新词。这些词汇是本词典区别于其他粤语词典的关键特征之一。 二、 词条构成与释义体系 《晚清民初粤语法汉词典》收录的词条数量庞大,涵盖了日常用语、专业术语、俗语谚语、以及特定社会阶层(如行会、帮派)的行话。 1. 粤语词条(主条目): 每个主词条以当时粤语的规范书写形式(力求采用当时或最接近当时的通行汉字标记法)呈现。为确保准确性,所有词条均附带精确的读音标注系统。我们采用了兼顾传统音韵学与现代国际音标的混合标注方式,以反映当时的实际声母、韵母和声调系统。 2. 义项的层级划分: 针对一词多义的情况,我们遵循“先本义,后引申义”的原则进行排列。特别强调时代特定义项,即只在晚清民初时期使用的特定含义,并明确指出其使用语境(如“仅用于商业信函”、“民间歇后语”等)。 3. 汉语对译体系: 对译部分并非简单地给出普通话的单字或词组对应,而是侧重于语义的完整对等。我们提供了多层次的对译: 标准汉语(当时官话/白话文对译): 给出当时被视为“标准”的汉语表达。 意译解析: 当粤语词汇包含复杂的文化内涵时,提供详尽的白话解释,帮助读者理解其深层含义。 例证: 每一个主要义项都配有至少一则晚清民初的原始语料或仿写语料作为例证,这些例证的来源包括当时的报章、文学作品、民间契约、信函等,以确保语境的真实性。 三、 词典特色与学术价值 本书的编纂过程严格遵循历史语言学的要求,其主要特点在于其历史性和地域性的深度结合: 1. 清晰的时代边界锁定: 与侧重现代粤语或古代汉语的词典不同,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固定并展示了特定一百年间,粤语作为区域强势方言的演变“切片”。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哪些词汇是清代遗存、哪些是民初新生。 2. 音韵复原的尝试: 通过对比晚清的音韵资料(如早期教会人士的粤语学习手册)与本书的标注,读者可以对当时的粤语读音有一个更具历史深度的感知,有助于研究粤语的内部演变轨迹。 3. 文化语汇的承载: 晚清民初是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的交锋期。本书对反映这一社会转型的词汇,如关于政治体制的变迁(“府”、“县”与“省”、“会”的并用)、商业模式的革新(“洋行”、“栈房”)、以及社会风气的松动(如部分俚语的出现)的收录尤为细致,是研究近代岭南社会史和民俗史的重要语言佐证。 4. 结构严谨的附录: 词典后附有详尽的附录,包括: 特殊汉字表: 收录了当时大量被用作方言音标、但现代已不常用的异体字或俗写字。 常用语素和语缀分析: 专门解析了当时粤语中特有的、用于构成新词或表达语气的助词、尾音等结构元素。 常用缩写与代码对照表: 针对商业和民间通信中常见的简写进行解释。 《晚清民初粤语法汉词典》不仅是一部供语言学者研究的工具书,也是历史研究者、文学爱好者,以及所有希望深入了解近代广东地区社会风貌和语言生活的人士的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它如同一个时间的胶囊,以词汇的形式,完整地封存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岭南的声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排版简直让人眼前一亮,装帧设计带着一种典雅的复古气息,让人在翻阅时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字迹工整,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的查阅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全书的结构安排得井井有条,索引系统的设计非常人性化,无论是按笔画、拼音还是词义查找,都能迅速定位到目标词汇。对于我们这些研究晚清民初历史文献的学者来说,一本好的工具书不仅仅是提供信息,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种顺畅的研究体验。这本书无疑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从细节处彰显了编纂者的专业素养和对读者的体贴入微。可以说,光是捧着它,就已然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学术分量。

评分

我常常在想,要编纂这样一本横跨数十年、语言风格驳杂的工具书,其难度不亚于进行一项重大的历史考古工作。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查词”,更在于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理解特定历史时期社会风貌和民众思维方式的大门。每一次查阅,都像是一次与那个远去时代的秘密对话。我尤其喜欢那些收录进来的口语化表达和歇后语,它们极大地还原了当时的社会生态,使得原本枯燥的文字变得鲜活起来。对于任何希望深入研究中国近现代转型期社会文化的人士而言,这本词典是绝对不可或缺的案头必备良器。

评分

我最近在整理一些家族信件和旧报纸剪报,发现许多词语的用法与现代汉语大相径庭,很多时候查阅现代的词典根本找不到准确的解释。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的收录范围极其广泛,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政治变动、商业贸易等多个领域的特色词汇。我特别欣赏它在解释词义时所引用的例句,这些例句往往都带着浓郁的时代背景,让我能更深刻地理解词语在特定历史情境下的具体含义和语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翻译上。这对于准确把握史料的细微差别至关重要,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原始文本的解读深度和准确性。

评分

说实话,我对很多号称“专业”的工具书都有所保留,因为它们往往在实用性上打折扣,要么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要么又过于简化而失真。然而,这本词典在平衡学术严谨性和普通读者可读性上做得相当平衡。它的释义清晰明了,即便是初次接触晚清民初文献的人也能很快上手。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一些专业术语或地方俗语的解释相当到位,很多是其他综合性词典里找不到的“冷僻”知识点。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编纂团队扎实的田野调查和文献功底,让人不得不佩服其付出的巨大心血。

评分

作为一名语言学爱好者,我对不同历史时期语言演变非常感兴趣。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记录了“逝去”的词汇,还巧妙地标注了某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对应或演变路径,这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横向和纵向比较的视角。通过对比,我能清晰地看到新旧词汇的更迭、外来语的渗透以及本土语言的创新过程。编纂者似乎深谙语言变迁的复杂性,在处理那些模糊不清、存在多种解读的词汇时,提供了详实的考证和不同的学界观点,使得这部工具书兼具了工具性和学术研究参考价值,远远超越了一本基础的词典范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