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医名家徐文兵,著名主持人梁冬精彩对话,逐字解读,堪称史上一套全面还原《黄帝内经》通天智慧的经典读本。
别认为《黄帝内经》只是一部代代流传的养生医书,实际上,它更是教你如何轻易迈过人生各种难关,笑傲生老病死的实用心理学巨著。
很多书读完可能就忘了,要么就给你的生活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而《黄帝内经》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有深刻的内涵,正能量超级强大。
如果你的工作、感情、身体、心理出了问题,只要修行《天真的力量:黄帝内经 上古天真》中的“天真”两字,一切都会变好。
内容简介
“很多人在大病快死,或者锒铛入狱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追求的东西是那么奇怪、那么不切实际,才终于明白自己当时热血沸腾地追求那些东西,其实是一种病态,”为什么我们非要等到这一天才明白这个道理呢?
《天真的力量:黄帝内经 上古天真》是一本足足可以让很多人一辈子都舍不得读完的生命幸福学书,里面讲述了人这一生中如何预防和逃离各种生老病死困境的智慧和实用方法。比如:“你要是老想去利用机巧、物质的东西而不去发挥自己本性的话,虽然貌似得到了成功,其实是大失败““如果做跟自己内心相矛盾、抵触的职业,这职业就是下贱的,所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本性去选择职业,否则的话,会活得很惨。”等等。
作者简介
徐文兵,著名中医专家,中医教育家。
自幼随母亲魏天梅学习中医,1984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留校工作。
精彩书评
★在你的人生遭遇困境的时候,读黄帝内经,你会有流泪的冲动,因为里面早就告诉了你人的正确活法……
——徐文兵
★《黄帝内经》是一本对国学经典的精彩解析,关乎我们幸福的人生指南……
——【姑苏晚报】
★最近拜读@梁冬与@徐文兵合著的《黄帝内经》,可是精彩的不得了,收获多矣。
——台湾著名歌手、主持人、作家黄安
★该书以解读经典方式,让读者从心灵层面,解除身体生病、精神压抑的困苦,读之心感温暖。
——文汇读书周报
★听徐文兵老师与梁冬先生的对话《黄帝内经》,讲到“企”这个字——有个穿高跟鞋的老婆的男人通常会比较惨……诸位兄弟,戒之戒之。
——威伯-Lai
目录
序:(徐文兵)希望大家都能一直天真
(编辑心语)不读《黄帝内经》,你会后悔一辈子
原文
第一章 天真的人最幸福
1.天真的人能得天助
2.特异功能其实每个人都有
3.第六感强的人是慧者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
4.如何在20岁之前出口成章
“弱而能言”
5.天生聪明也需拜师学艺
“幼而徇齐”
6.养生之道在于“虚其心,实其腹”
“长而敦敏”
7.越“天真”,越成功
“成而登天”
8.为什么有人年过百岁依然手脚灵活
“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9.养生因素有器、术、法、道,最关键的是“道”
10.慎选职业,才会活得好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第二章 现在的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却很多
1.别把“道”和“理”混为一谈
2.做啥事都要“和于术数”
3.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食饮有节”
4.起居顺应昼夜和四季的变化,你就能“走运”
“起居有常”
5.欲望不要太多,性爱不要过度
“不妄作劳”
6.活着,不要做“行尸走肉”
“形与神俱,度百岁乃去”
7.没活到60岁死去的都叫“夭”
“而尽终其天年”
8.现在的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却很多
“以酒为浆”“以妄为常”
9.趁着酒劲儿做爱等于透支生命
“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10.人没必要追求那种超凡脱俗的东西
“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第三章 警惕那些害人不浅的负能量
1.“虚邪”虽然看不见,但却害人细无声
“虚邪”
2.躲避“虚邪贼风”的技巧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3.“恬不知耻”是一种心理疗伤的方式
“恬淡”
4.人活一辈子,活的是“心无挂碍”
“虚无”
5.越天真,越强大
“真气从之”
6.人的最大毛病是“精不内守”
“精内守”
7.眼神迷离不是美,是一种病态
“神内守”
第四章 禁欲伤心,纵欲伤神
1.把每一秒过好,你这辈子就能过得很好
“志闲而少欲”
2.治疗当代人心灵疾病的良方
“心安而不惧”
3.要活就得“动”,但要“动”得适度
“形劳而不倦”
4.想要健康,一是要有力气,二是要通畅
“气从以顺”
5.最简单有效的快乐秘诀
“各从其欲”
6.“欲”是本能的需要,“愿”是精神上的追求
“皆得所愿”
7.吃什么不要紧,吃饭的心境和环境最重要
“美其食”
8.让自己的身体说了算
“任其服”
9.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乐其俗”
10.人跟人没有可比性
“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11.“佩服”在古代是一种治病方式
第五章 如何才能不患得患失
1.活得痛快,不要短命
“嗜欲不能劳其目”
2.在什么样的诱惑面前应该站稳脚跟
“淫邪不能惑其心”
3.大多数人都可以分成“愚、智、贤”这三种
“愚智贤”
4.累是因为把物质看得很重
“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5.“道”和“德”不能一概而论
6.有没有“智”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有“慧”
“德全”
7.取名字也要符合天道
8.人活着随时都可能“危如累卵”
“危”
9.别人能伤害你,是因为你本身有能被伤害的地方
第六章 “七”是女性的幸运数
1.人到了一定岁数,为什么就不能生孩子了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2.男女生理变化周期是以生活在温带的人种变化为准的
3.“7岁”到底是多大
“女子七岁”
4.头发不黑,都是肾精不足惹的祸
“肾气盛,齿更发长”
5.“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6.14岁,欢迎雌激素的来临
“二七而天癸至”
7.性感来自于任脉畅通
“任脉通”
8.冲脉气血旺,女人味十足
“太冲脉盛”
9.光污染和激素是导致女孩子月经过早来临的两大“元凶”
“月事以时下”
10.21岁前会养生,从小到老都迷人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11.丹田温暖了,脸色就好看了
第七章 女人的幸福活法
1.28岁是女性展示成熟风韵的最美年龄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2.由“美少女”变成“黄脸婆”的主要原因是肠胃功能不好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
3.脱发的原因在于精血不足
“发始堕”
4.根治便秘,要从身心两方面着手
5.42岁时请一定要照顾好小肠经、膀胱经以及胆经和三焦经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6.让胃热乎点,让小肠热乎点
7.成年人应该少喝牛奶
8.任脉和冲脉伤了,你就怀不上孩子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
9.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早衰
“地道不通”
10.乱吃雌激素,会诱发乳腺癌
“天癸竭”
11.只要安全度过了更年期,女人一般要比男人活得长
第八章 每八年是男人要迈过的坎
1.“八”是男人这辈子的数
2.男人和女人最应该干什么
3.补肾应从8岁开始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4.16岁是男孩与男人的分水岭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
5.“精气溢泻”是男人健康和成熟的表现
“精气溢泻”
6.把精气“省”下来,身体和智力都会发育得很好
“阴阳和,故能有子”
7.24岁前,男性要长个儿就要补肾气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8.长智齿是肾气足的表现
“真牙”
9.咬牙切齿很补肾
10.提肛是一种随时随地都可用的补肾方法
11.“阴阳交合”的目的是“阴阳互补”,禁欲也会伤神
第九章 男人的幸福活法
1.32岁,男人最迷人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2.一过30岁,病就开始“上门找人”了
“五八肾气衰”
3.40岁的男人如何做到“发不堕齿不槁”
“发堕齿槁”
4.脸是六腑功能的“晴雨表”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
5.皱纹起于眼角,发白始于鬓角,全因三焦经出了问题
“发鬓颁白”
6.阳痿要调肝,早泄则补肾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7.节约用“水”,你的性功能才不会衰竭
“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8.透支肾精,你的身体就会灾害不断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9.吃得越多,耗的元气越多――把植物、猪肉转化成“人肉”,消耗的是元气
10.真正懂得吃果的人,吃的都是坚果、硬果
第十章 把精气用在刀刃上
1.性能力强,寿命也长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
2.真正的算命应该是算天赋对人的影响
3.身体越不使用,就退化得越快
4.身体上某个部位低于常温,就表明此处“气脉不通”
“气脉常通”
5.艾灸是虚寒之人最好的通气脉之法
6.要把肾气用在刀刃上
“肾气有余”
7.为什么“道者”年过百岁还能有子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岁,能有子乎?”
8.道家与道教不是一回事
9.对待身体这副“臭皮囊”,应该连一根毫毛都不要损害
“能却老而全形”
10.不到万不得已,阑尾、扁桃体都不能切
11.要想身体不受到损伤,必须经常按摩膻中穴
第十一章 人只能改运不能改命
1.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真人”
2.人只能改运不能改命
“提挈天地”
3.做阴阳的奴隶还是做阴阳的主人
“把握阴阳”
4.要想精力十足,就到空气最好的地方去呼吸
“呼吸精气”
5.戒烟不能急于一时
6.想戒烟就揉阳溪穴
7.站着别动,守住心神
“独立守神”
8.想要完美胸部,就不要穿高跟鞋
9.“含胸拔背”,孩子的身材才能发育好
10.该放松就放松,该紧张就紧张
“肌肉若一”
11.一切皆有可能
“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12.真人把握阴阳,至人和于阴阳
“淳德全道”
1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于阴阳”
14.教你存精增值的方法
“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
15.不用奇巧淫技,照样“上天入地”
“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
第十二章 大多数的人都是死于内心的忧患
1.绝不要在任何犯冲的地方呆着
“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
2.圣人绝不会装清高
“适嗜欲于世俗之间”
3.人无所求时,就不会产生恚嗔之心
“无恚嗔之心”
4.身体要大俗,灵魂要大雅
“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
5.大多数的人都是死于内心的忧患
“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
这本《黄帝内经》的呈现方式,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智慧,是能够穿越时空的,而这本书似乎就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对《黄帝内经》的简单翻译,而是融入了梁冬和徐文兵老师的深刻理解和临床经验。我特别好奇“天真的力量”这个概念,在我看来,“天真”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状态,是一种顺应自然、不加雕琢的生命状态。而这种状态,往往蕴含着最强大的生命力。这本书通过对《黄帝内经》的解读,尤其是结合“饮食滋味”,会不会就揭示了这种“天真”的力量呢?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是如何将古老的养生理论与我们现代人的饮食习惯相结合的。我们现在的饮食太丰富了,也太复杂了,很容易打破身体的平衡。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让我们回归到食物最本真的滋味,从中汲取能量,那将是非常宝贵的。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位智慧的长者,在循循善诱地教导我如何去生活,去感受身体的信号,去拥抱自然带来的馈赠。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我一直对“上古天真”的意境感到着迷,它似乎代表着一种最纯粹、最原始的生命状态,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哲学。“梁冬徐文兵”的名字,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解读方式充满了信心,他们总能将深奥的经典用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天真的力量”这个词组,在我看来,是对生命最本真的呼唤,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而“中医养生饮食滋味白话黄帝内经”则明确地指出了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它将《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特别是与饮食相关的部分,用最贴近我们生活的语言进行了解读。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了解到如何从日常的饮食中,去体悟“天真”的含义,去感受食物最纯粹的“滋味”,并从中获得健康的能量。这本书仿佛是一把钥匙,能够开启我通往健康、和谐生活的大门,让我能够真正地理解并实践《黄帝内经》所倡导的智慧。
评分我一直对“黄帝内经”这个名字敬而远之,总觉得是那种高高在上、难以企及的学术经典。但这本书的“白话黄帝内经”几个字,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当我翻开它,看到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及作者用现代的视角去解读古人的智慧时,我才真正意识到,原来《黄帝内经》并不是那么高冷。它所阐述的关于人体、关于健康、关于生活的道理,是如此贴合我们当下的生活。尤其是“饮食滋味”这部分,我一直觉得食物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滋养身体、调理情绪的重要方式。这本书似乎会带领我,从“滋味”的层面去理解中医的养生哲学,去探索不同食物的性味归经,以及它们对我们身体的独特影响。梁冬和徐文兵的解读,我一直非常欣赏,他们擅长将复杂的问题抽丝剥茧,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又保留了中医的精髓。这本书无疑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更深刻地理解“天真”二字的力量,以及如何通过饮食来获得真正的健康和平衡。
评分从书名来看,这本书似乎有着一种独特的视角,它将《黄帝内经》的深邃智慧与“天真的力量”以及“饮食滋味”这些生活化的概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一直对梁冬和徐文兵老师的解读方式很感兴趣,他们总能以一种温和而深刻的方式,将古老的东方智慧与现代人的生活相结合,让那些原本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我特别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了解到“天真的力量”究竟是指什么,它是否与我们追求的健康生活方式有着直接的联系?而“饮食滋味”更是让我充满好奇,食物的滋味不仅是我们感官的享受,更是它是否对我们身体有益的信号。这本书会不会像一本美食地图,又像一本养生指南,教我们如何从食物的滋味中,去感知身体的需求,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食物,从而达到一种“天真”的健康状态?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一种全新的认识,不再把养生看作是繁琐的任务,而是把它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和饮食中,去体会那种顺应自然、简单的生活哲学。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一直以来,我对传统中医养生充满了好奇,但又觉得古籍晦涩难懂,很多概念离我的生活太远。偶然间看到这本书的名字,立刻就被吸引了。拿到书后,迫不及待地翻阅。扉页上的“上古天真”几个字,就带着一种悠远而神秘的气息,仿佛能引领我穿越时空,去探寻那些古老而智慧的养生之道。“梁冬徐文兵”的名字也让我觉得很亲切,他们的对谈风格我一直很喜欢,总能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而且充满人文关怀。这本书,从书名上就给我一种“天真的力量”的感觉,让我对中医养生不再感到枯燥和遥远,而是充满了期待和趣味。它似乎在告诉我,最朴素、最自然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强大的养生之道。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感受那些关于“滋味”的智慧,了解它们是如何与我们的身体健康紧密相连的。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中医养生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松掌握、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