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门阀政治(精)》由田余庆所著,本书讲述的是从公元4世纪初年至5世纪初年的百余年间,江左几家侨姓门阀士族与司马氏皇权结合而运转的政治历史。虽不是全面的东晋政治史,但从东晋门阀士族的兴替和门阀政治的发展以至消亡,偏重于政治史方面的研究,它以江左几家侨姓士族的兴衰为线索进行考察,但也不同于各个士族门户的个案研究。书中亦旁及军事、地理、文化、经济诸问题,却也只限于阐明门阀政治的需要。
田余庆(1924-2014),历史学家。湖南湘阴人。北京大学教授。兼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等职。《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编辑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东晋门阀政治》、《秦汉魏晋史探微》等。
释“王与马共天下”
一 西晋诸王与王国士人
二 司马越与王衍
三 司马睿与王导 门阀政治格局的形成
四 关于“不与刘、石通使”问题
论郗鉴
——兼论京口重镇的形成
一 小 引
二 郗鉴的密谋
(一)东晋初年的兵力状况
(二)流民与流民帅
(三)用流民帅平王敦之乱
三 郗鉴与王导
(一)郗、王家族的结合
(二)苏峻乱平后的江州
(三)郗鉴在陶、王矛盾和庾、王矛盾中的作用
四 郗鉴与京口经营
(一)三吴的战略地位
(二)会稽——三昊的腹心
(三)建康、会稽间的交通线
(四)京口和晋陵地区的环境与流民
(五)京口在政治、军事上的作用
(六)郗氏家族在京口的影响
五 余论
庾氏之兴和庾、王江州之争
一 庾氏之兴庾亮巩固门阀政治
二 庾亮出都以后的政治形势
三 庾、王江州之争
四 襄阳的经略
桓温的先世和桓温北伐问题
一 桓温先世的推测
(一)桓温先世的隐情
(二)桓温是桓范后裔
(三)桓范的郡望问题
(四)旁证
(五)小 结
二 桓彝事迹杂考
(一)中朝桓彝无令誉
(二)桓彝过江后跻身“八达”而又志在立功
(三)桓彝族单势孤
(四)桓氏家族不为时人所重
(五)小 结
三 永和政局与永和人物
四 桓温北伐与东晋政争
五 简文帝遗诏问题
陈郡谢氏与淝水之战
一 谢鲲、谢尚与谢安
二 北府兵
三 淝水之战前后的陈郡谢氏
四 淝水之战与灭吴之战的比较
五 北方民族关系与淝水之战性质问题
门阀政治的终场与太原王氏
一 小 引
二 “齄王”世家
三 孝武帝与皇权政治
四 主相相持与太原王氏
(一)主相相持的开端。太元九年至十四年(384—389)
(二)上下游的争夺——王忱与王恭。太元十四年至十七年(389—392)
(三)殷仲堪入荆与孝武帝得势。太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392—396)
(四)孝武帝死后王恭、殷仲堪连兵叛乱——两藩与中枢之争。太元二十一年至隆安二年(396—398)
(五)太原王氏的覆灭。隆安二年至三年(398—399)
五 小结
刘裕与孙恩
——门阀政治的“掘墓人”
一 晋末的北府兵
二 北府将乐安高氏
三 道术与政治
四 孙恩、卢循、徐道覆的家族背景
五 孙恩、刘裕与次等士族
后 论
一 旧族门户和新出门户
二 东晋侨姓门阀士族的主要来源
三 门阀政治——皇权政治的变态
四 门阀政治和流民
五 门阀士族的经济基础
六 门阀士族的文化面貌
七 题记
《东晋门阀政治(精)》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我一直以为历史书要么是严谨的学术论文,要么是通俗的野史杂谈,但这本书却恰好介于两者之间,既有深刻的学术分析,又不失故事的趣味性,读起来让人感觉像是在品味一部精彩的古代权谋剧。 我最受触动的是书中对东晋时期士族阶层如何塑造历史的论述。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描述那些家族的名字和头衔,而是深入探讨了他们是如何通过复杂的社会网络、家族制度以及政治运作,一步步建立起强大的影响力。我这才明白,为什么那个时代的国家大事,往往是这些家族共同商议的结果,而非简单的皇帝说了算。 书中对各个重要家族之间的关系,比如王、谢、桓、郗等,都有细致的梳理和分析。我得以了解到,这些家族之间并非铁板一块,而是既有合作,也有竞争,有时甚至为了争夺权力而明争暗斗。作者通过对这些微妙关系的描写,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而立体的东晋政治舞台,而不是一个简单化的朝代史。 而且,《东晋门阀政治(精)》对历史事件的解读,也十分独到。比如,书中对于“五胡乱华”后,士族如何扮演起维护中原文化和秩序的角色,以及他们在南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这让我对那个动荡的时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看到了士族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意义。 另外,这本书在细节上的考究也令人称赞。书中对一些政治制度、官职设置、以及士族生活方式的描写,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这种细节的呈现,让历史变得鲜活起来,不再是冰冷的文字。总而言之,《东晋门阀政治(精)》是一本能够引发读者深度思考的佳作,它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另一面。
评分读完《东晋门阀政治(精)》,我最大的感受是,历史的叙事方式可以如此多样。以往我阅读的史书,往往侧重于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而这本书则在更广阔的视角下,探讨了权力的形成、流转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使得原本可能沉重枯燥的历史内容,变得引人入胜,充满画面感。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门阀”概念的解读。作者不仅仅将其视为一个简单的历史词汇,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基础、权力结构以及文化根源。我得以了解到,东晋时期的士族并非仅仅依靠血统,他们还通过掌握土地、经济资源,以及培养政治人才,来构建其庞大的权力网络。书中对这些具体运作方式的描写,比如“九品中正制”在士族政治中的作用,以及各大家族之间的联姻策略,都让我茅塞顿开。 此外,书中对东晋时期几个关键政治人物的刻画,也十分精彩。作者并没有将他们塑造成简单的英雄或奸臣,而是展现了他们复杂的人性,以及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抉择。我尤其被书中对谢安的描写所吸引,他如何从一名隐士成长为国家的栋梁,其政治智慧和个人魅力,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书中对政治斗争的描写,也让我大开眼界。东晋王朝虽然偏安一隅,但内部的政治斗争却从未停止。从初期的王导摄政,到后来的桓温专权,再到最后门阀的衰落,每一个阶段的权力转移,都伴随着复杂的博弈和深刻的变革。作者对这些斗争的分析,不仅关注了表面的权力更迭,更深入到了权力背后的利益驱动和意识形态冲突。 总而言之,《东晋门阀政治(精)》是一部视角独特、内容翔实、文笔生动的历史著作。它不仅仅是对东晋政治史的梳理,更是对权力、家族、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相互作用的深刻反思。这本书让我对“门阀政治”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启发了我对历史研究的更多思考。
评分这本《东晋门阀政治(精)》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本来以为门阀政治听起来会很枯燥,充其量是一些权臣争斗的记载,没想到作者的笔触如此生动,将那个时代鲜活的人物和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展现在我眼前。读起来不像是在啃史书,更像是观看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权谋大戏。 首先,书中对东晋士族阶层的刻画极其细腻。我仿佛能看到王导、谢安这样的名士,他们如何凭借着显赫的家世和深厚的学养,在乱世中支撑起摇摇欲坠的王朝。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他们描绘成高高在上的贵族,而是深入剖析了他们内心的挣扎、彼此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他们对家族荣耀、国家命运的复杂情感。那些关于家族联姻、门客培养、清谈玄理的细节,都让我对这个时代的“上层社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其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政治斗争的细致描写。东晋的政治舞台,绝非铁板一块,而是充满了明争暗斗、暗箱操作。书中对桓温北伐的屡次失败、殷浩北伐的仓促出兵,以及后来祖逖、陶侃等重要人物的崛起与没落,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作者不仅讲述了事件的经过,更揭示了背后的原因,比如士族内部的利益冲突、朝廷与地方势力的博弈,以及皇权与相权的制衡。读到这些地方,我常常会感到惊心动魄,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风云变幻的政治漩涡之中。 而且,《东晋门阀政治(精)》也让我对历史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常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在特定历史时期,“门阀”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历史的走向。那些拥有巨大权势和影响力的家族,他们的每一次决策,都可能对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作者并没有回避这种“精英主义”的色彩,而是坦然地展现了这种力量,并分析了它对社会结构、文化发展乃至民族融合所带来的多方面影响。这种对历史力量源泉的深度挖掘,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之一。 最后,这本书的叙事逻辑清晰,语言流畅,即使是对于历史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读懂。作者在引经据典的同时,也穿插了一些通俗易懂的解释,使得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历史事件变得生动有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关键人物的性格分析,比如谢安的“谢公东山”的典故,以及他如何凭借智慧和谋略化解危机,这些都让我对这位名士有了更立体的认识。总而言之,《东晋门阀政治(精)》是一本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历史读物,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国古代政治史感兴趣的朋友。
评分这部《东晋门阀政治(精)》给了我一种全新的历史阅读体验。我一直觉得历史研究需要严谨考据,但有时也难免显得枯燥乏味。这本书却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以一种近乎文学创作的方式,将东晋那个独特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生态呈现在我眼前,让人读来欲罢不能。 书中对士族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的探讨,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不同于以往只关注皇帝和朝堂上的斗争,这本书将目光投向了那些隐身于幕后,却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家族。我这才了解到,东晋的政治权力并非完全掌握在皇室手中,而是与这些门阀士族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而微妙的互动关系。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分析,揭示了这些家族是如何通过世代联姻、人才培养,以及对朝廷官员的安插,来巩固和扩张自身权力的。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这些士族简单地脸谱化,而是呈现了他们内部的派系斗争、利益博弈,以及在面对国家危难时的不同选择。例如,书中对王导与庾亮之间的矛盾,以及后来桓温崛起过程中,士族内部所经历的权力洗牌,都描写得十分精彩。读到这些地方,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能感受到士族子弟们在高压政治环境下,为了家族的荣耀和个人的前程所做的努力和牺牲。 此外,这本书对当时社会文化与政治的相互影响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东晋时期,玄学盛行,士人们热衷于清谈,而这种文化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门阀士族维护其统治地位的一种方式。书中对此的解读,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理解了为何门阀政治能够在那个时期得以延续。 总的来说,《东晋门阀政治(精)》是一本极具学术价值又不失可读性的历史著作。它不仅让我对东晋的政治格局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历史的运作方式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让读者在了解历史事件本身的同时,也能洞察到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层力量。
评分我最近读了《东晋门阀政治(精)》这本书,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历史探索之旅。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不像一般的历史书那样按部就班地讲述事件,而是将笔触深入到东晋社会的核心——那些强大的门阀士族,并以此为切入点,勾勒出那个时代政治格局的全貌。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让我看到了“权力”是如何在东晋那个特殊的时代运作的。我本来以为朝堂上的争斗就是政治的全部,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在那背后,是无数个世家大族在默默地影响着朝政,他们的联姻、他们的门客、他们对朝臣的举荐,构成了东晋政治最真实的面貌。作者对这些“幕后玩家”的刻画,既有宏观的分析,也有微观的细节,让我对当时社会的权力分配有了全新的认知。 书中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解读,也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人物贴上标签,而是深入挖掘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例如,书中对桓温的描写,既展现了他的雄心壮志,也揭示了他最终未能统一中国的深层原因。这种多层次的解读,让历史人物变得更加立体和真实。 此外,这本书对于东晋时期社会文化与政治的相互影响,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了解到,当时的清谈之风、玄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门阀士族维护其统治地位的一种文化手段。这种跨领域的分析,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社会形态有了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 总的来说,《东晋门阀政治(精)》是一本充满智慧和见地的历史著作。它不仅让我对东晋的政治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引发了我对权力、家族、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相互作用的深刻思考。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跳出传统的历史叙事框架,从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和理解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