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颅脑损伤学
定价:90.00元
作者:江基尧,朱诚,罗其中
出版社: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9-01
ISBN:9787810603720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为推动我国颅脑损伤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提高临床救治水平,邀请了国内几.十家医院的近百位作者,对《现代颅脑损伤学》第1版的内容进行了修订,大幅度增加近年来有关颅脑损伤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新进展,包括警发性颅脑损伤发病机制的新见解、神经损伤分子生物学、药物多中心临床研究、临床诊治新概念和新技术、神经干细胞技术、神经细胞凋亡、亚低温脑保护基础与临床、超深低温脑保护技术、脑损伤修复再生研究方法学等相关内容,使得书中内容更能反映出当今国内外颅脑损伤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的*成果。
全书共60章,约110万字,内容涉及颅脑损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的各个方面,不但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反映了当今国内外有关颅脑损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的新概念、新技术和新疗法,同时着重全面介绍颅脑损伤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并且适当地介绍了各位专家自己的基础研究成果和临床诊治经验。本书注重理论科学性、先进性与临床实用性相结合,为我国从事颅脑损伤专业的临床医学工作者和基础研究人员提供一部有价值的参考书。
主要读者对象:各大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的神经外科医师。
目录
篇 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治
章 颅脑解剖生理
第二章 颅脑损伤病人神经系统检查及辅诊
第三章 颅脑损伤病人现场抢救与转运
第四章 颅脑损伤病人急诊室诊治
第五章 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
第六章 脑震荡
第七章 脑挫裂伤
第八章 创伤性脑水肿
第九章 颅内高压与脑疝
第十章 外伤性颅内血肿
第十一章 脑干伤
第十二章 丘脑下部损伤
第十三章 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
第十四章 开放性火器颅脑损伤
第十五章 儿童和老年人颅脑损伤
第十六章 颅脑损伤病人的影像学诊断
第十七章 颅脑损伤病人手术的麻醉
第二篇 颅脑损伤合并伤的临床诊治
第十八章 颅脑损伤合并骨关节损伤
第十九章 颅脑损伤合并胸部伤
第二十章 颅脑损伤合并腹部伤
第二十一章 颅脑损伤合颌面部伤
第三篇 颅脑损伤并发症的临床防治
第二十二章 颅脑损伤后合并肺部并发症
第二十三章 颅脑损伤后心功能不全
第二十四章 颅脑损伤后肾功能衰竭
第二十五章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
第二十六章 颅脑损伤后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第二十七章 颅脑损伤后代谢紊乱和营养
第二十八章 颅脑脶伤后颅内血管并发症
第二十九章 颅脑损伤后脑神经损伤
第三十章 创伤性窒息
第三十一章 颅脑损伤后头部感染
第四篇 颅脑损伤后遗症的临床诊治
第三十二章 颅脑损伤后综合征
第三十三章 颅脑损伤后癫癎
第三十四章 颅脑损伤后脑积水
第三十五章 颅脑损伤后长期昏迷
第三十六章 颅脑损伤病人预后和康复
第三十七章 脑死亡
第三十八章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第五篇 颅脑损伤的基础研究
第三十九章 颅脑损伤模型
第四十章 血脑屏障损害
第四十一章 钙与颅脑损伤
第四十二章 神经递质受体民颅脑损伤
第四十三章 脂质过氧化物与颅脑损伤
第四十四章 炎性反应物质与颅脑损伤
第四十五章 血小板激活因子与颅脑损伤
第四十六章 腺苷与颅脑损伤
第四十七章 神经节苷脂与颅脑损伤
第四十八章 热休克蛋白与颅脑损伤
第四十九章 微量元素与颅脑损伤
第五十章 神经营养历子与颅脑损伤
第五十一章 神经干细胞与颅脑损伤
第五十二章 弥漫性轴索损伤
第五十三章 颅脑损伤分子生物学机制
第五十四章 颅脑损全国各地后神经细胞凋亡
第五十五章 颅脑损伤后神经再生与修复
第五十六章 亚低温脑保护
第五十七章 颅脑损伤后脑微循环障碍
第五十八章 大剂量白蛋白脑保护作用
第五十九章 深低温脑保护技术
第六十章 颅脑损伤研究基本方法
附录 颅脑损伤病人临床常用正常参考值
作者介绍
江基尧,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他是一位知名的中青年神经外科专家,德才兼备,在颅脑创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造诣较深。他在国际上发现亚低温对颅脑损伤治疗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显著提高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效果,
文摘
序言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医学著作。作者们在讲解复杂概念时,总是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案例,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神经保护和神经修复的讨论,这部分内容非常详细地介绍了各种药物和物理疗法的原理及应用,并且对每种方法的优缺点都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对于长期从事康复医学的我来说,这些信息无疑为我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让我能够更科学、更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评分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前瞻性。它不仅涵盖了颅脑损伤领域的经典知识,更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例如,书中关于基因治疗、干细胞疗法、人工智能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等章节,都展现了作者们对医学前沿的敏锐洞察力。这对于我们这些在学术研究领域深耕的学者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能够激发我们的研究灵感,指引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此外,书中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在颅脑损伤诊疗方面的对比和借鉴,也体现了作者们广阔的国际视野。
评分当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时,被它宏大的视角和严谨的体系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本医学专著,更像是一部颅脑损伤领域的百科全书,将古老的医学智慧与现代的科技成果完美融合。作者们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字里行间跃然纸上,让人由衷钦佩。我尤其欣赏其中对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剖析,这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书中对各种影像学技术和神经电生理技术的介绍也十分详尽,这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学习书中提到的那些精妙的治疗方法和康复策略,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看到颅脑损伤诊疗的无限可能。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是那种比较沉稳厚重的风格,米白色的封面上印着深蓝色的书名和作者姓名,简洁明了,一看就是一本学术性很强的著作。翻开扉页,纸张的质感很好,泛着淡淡的黄,闻起来有股新书特有的油墨香,让人心生一种想要深入研读的冲动。目录设计也很清晰,章节划分合理,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再到前沿进展,几乎涵盖了颅脑损伤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对这本书的临床实用性非常关注,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诊疗思路和操作规范,帮助我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处理复杂病例。尤其是对于那些疑难杂症,如果能有深入的案例分析和专家解读,那就更好了。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一线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平台。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关于创伤性脑损伤的早期急救和处理部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让人一眼就能抓住重点。我是一名急诊科的医生,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严重的颅脑损伤患者,这本书提供的一些关于生命体征监测、气道管理、循环支持等方面的最新指南和建议,对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书中对不同程度脑震荡、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等病情的鉴别诊断和手术时机把握的阐述,也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是作者们将无数临床经验提炼升华后的精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