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0名0]: | 終結拖延癥[按需印刷]|194301 |
| 圖書定價: | 36元 |
| 圖書作者: | (美)威廉.剋瑙斯(William Knaus) |
| 齣版社: | [1機1] 械工業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2011/9/1 0:00:00 |
| ISBN號: | 9787111356929 |
| 開本: | 16開 |
| 頁數: | 202 |
| 版次: | 1-1 |
| 作者簡介 |
| 威廉·剋瑙斯 美[0國0]著[0名0]心理治療專傢,擁有[0超0]過30年的心理治療經驗,其專精[0領0]域為現代都市人群各種負麵心理的引導與治療。他是認[0知0]療[0法0]的先鋒,也是先開始指導理性情緒行為療[0法0]博士後訓練的導師之一,並組織過美[0國0][0國0]際科技教育服務 [1機1] 構(PESI)的研討[0會0],用以資助精神健康及藥理專業方麵的繼續教育。此外,他還為美[0國0]軍方等[0大0]量組織 [1機1] 構提供谘詢服務。他根據心理谘詢和治療經曆寫的著作《戰勝拖拉》、《如何控製你的挫敗情緒》、《積[0極0]改變你的生活》、《剋服壓抑的心理操練》等成為[0暢0]銷全美的心理自助讀本。 |
| 內容簡介 |
| 《終結拖延癥》並不是一本陳詞濫調之作,這本書纔不[0會0]對你說教什麼“加油工作、多花時間乾活”。[0當0]然,在有些時間裏,付齣[0大0]努力是很重要的。然而,人生中總是有許多成就,是基於一天天的努力的。終結掉拖延對你的乾擾,你可以活得更精彩,再不用承受那些常與無必要的、自尋煩惱的拖遝相伴而來的痛苦。這樣,你就[0會0]在需要的時候盡快地爆發齣潛力。你也[0會0]有更多的時間來娛樂,同時,從拖延中搶迴更多的時間,也[0會0]讓你的工作完成得更齣色。 |
| 目錄 |
《終結拖延癥》 贊 譽 推薦序 譯者序 引言:三管齊下,終結拖延癥 [0第0]一部分 認[0知0]方[0法0]: 磨亮自我覺察,改變拖延思維 [0第0]1章 透視拖延,為改變而覺察 /20 [0第0]2章 斬斷拖延思維 /43 [0第0]二部分 情緒方[0法0]: 建立對不愉快任務的忍耐力 [0第0]3章 練齣情緒肌肉,剋服拖延 /62 [0第0]4章 如何應對與壓力相關的拖延 /84 [0第0]三部分 行為方[0法0]: 堅持到底,攻剋拖延 [0第0]5章 果斷行動 /104 [0第0]6章 控製拖延的強效行為技術 /122 [0第0]7章 在工作場所中應用戰拖技術 /150 附錄 治療拖延腳本樣例一則 /178 參考文獻 /193 |
| 編輯推薦 |
| 沒拖到後一分鍾,我啥也不[0會0]去搞定。 —佚[0名0] 我們都[0會0]拖。你看我就拖到瞭現在:直到終期限來臨的前夜,我纔終於提筆,開始寫這篇推薦序。如果早就讀過這本書的話,那我就[0會0]采用威廉剋瑙斯的方[0法0],早早地寫完它,不用等到後期限瞭。 無事不拖的人確實難找,而從不拖延的人也很罕見。我們都[0會0]拖延,隻不過程度有輕有重。按照《今日心理[0學0]》的觀點,20%的人都認為自己有著積習難改的拖延癥。[0當0]然,本書的關注重點並不是“拖延者”們,而是拖延行為、拖延想[0法0]和拖延感受。無論你是偶爾纔拖上兩下,還是問題嚴重的、壓力巨[0大0]、焦慮重重的“拖延癥患者”,你都可以通過閱讀本書開捲有益、收獲多多。 與拖延相關的心理特徵形形色色、不一而足:缺乏自信、讓人注意到你有多忙、頑固、以拖延方式來應對壓力,或者總是以灰心喪氣的受害者自居。阿德勒[0學0]派心理[0學0]曾經告訴我:所有的行為背後都有其目的。所以,[0當0]我閱讀這本關於拖延的書時,我總是在探求這種行為背後的“目標”或者“目的”。有些人是通過拖延來逃避睏難或者曠日持久的任務;有些人是因為缺乏完成任務的相關[0知0]識和技巧,他們擔心一旦把事情弄砸,就[0會0]在彆人麵前露齣馬腳(換言之,什麼都不做至少什麼都不[0會0]虧掉);有些人是通過拒絕付齣努力,來錶達(用一種被動的方式)對彆人的憤怒。在本書中,你[0會0]見識到人類行為是多麼復雜,並且發現:單純地推遲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背後有許多目的和理由。 [0當0]麵臨艱難的選擇並要求立即做齣決策時,拖延通常[0會0]被[0當0]做一種緩解焦慮的辦[0法0]。這種應對方式,在今天尤其[0大0]行其道。如今,做決定已經是日常生活中的很[0大0]一部分,卻很少有人專門去[0學0]做決定的技巧。我們不[0知0]道該做什麼,所以乾脆什麼都不做,還幻想著睏境[0會0]自動消失。這就好比南轅北轍,又如逆水行舟。這種辦[0法0]非但無效,反而[0會0]招緻毀滅性的後果。 在本書中,威廉剋瑙斯[0會0]教給你一個“三管齊下”的方[0法0],幫你剋服拖延,讓你的生命之旅收獲更多的成就,這“三管齊下”的方[0法0]是: (1)教你看清拖延行為是怎樣錶現的,以及怎樣改變拖延思維(認[0知0]方[0法0]); (2)教你建立忍耐力和持久性,使你即使麵對不適的環境,也能堅定地沿著原路前行(情緒方[0法0]); (3)確定你的方嚮,落實在行動上,善始善終,運用你的[0知0]識,通過你的工作和成就取得成功(行為方[0法0])。 在這本書中,威廉剋瑙斯以其專業素養,讓原本看起來錯綜復雜的拖延過程變得簡潔清晰,通過清晰易行的步驟,讓你[0學0][0會0]自我調節;親身實踐這些方[0法0],你將[0學0][0會0]為生命負責,並重建你的力量感和目標感。蘇格蘭有一句諺語:“什麼時候都能做的事,往往什麼時候都不去做。”所以,這次可彆再拖延啦!開始閱讀這本書吧,把其中的智慧運用到你的工作和生活[0當0]中。現在,終結你的拖延癥! 喬恩卡爾森 心理[0學0]博士,教育[0學0]博士 美[0國0]職業心理[0學0]委員[0會0]成員 伊利諾伊州長州立[0大0][0學0]心理[0學0]與谘詢部[0名0]譽教授 |
說實話,市麵上關於“如何高效”的書籍太多瞭,但真正能讓我眼前一亮的卻寥寥無幾。很多作者似乎對“拖延”這件事有著某種程度的誤解,他們往往是從一個“正常人”的角度齣發,來指導那些“不正常”的拖延者。仿佛隻要你遵循他們的步驟,就能立刻變得高效。但現實往往是,那些方法對深陷拖延睏境的人來說,可能根本無法執行,甚至會加劇他們的挫敗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突破這種“通用型”的建議,能夠提供更具針對性、更人性化的視角。它是否能告訴我,麵對不同類型的拖延,是否有不同的應對策略?它是否能理解,有時候“拖延”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機製,而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味的“改掉”它,而是去理解它,然後以一種更健康的方式來處理它。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有一種沉靜的力量,色彩搭配柔和卻不失重點,標題字體方正有力,給人一種“解決之道”的直觀感受。我之前也讀過不少關於時間管理和效率提升的書籍,但很多都流於錶麵,要麼是陳詞濫調的“番茄工作法”或者“GTD”,要麼就是一些過於理想化的方法論,很難落地。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其實是抱著一種“姑且試試”的心態,因為“拖延癥”這個詞對我來說太有共鳴瞭,感覺它像一個無形的枷鎖,束縛著我的行動力,讓我明明有想法,有計劃,卻總是邁不齣第一步,或者半途而廢。我期待的是一種能夠真正觸及拖延癥根源,並提供切實可行解決方案的指導,而不是一味地強調“堅持”、“自律”,因為對很多人來說,這些本身就是難以剋服的障礙。這本書的封麵傳達齣的那種“終結”的決心,讓我覺得它或許能帶來不一樣的啓發。
評分我是一名學生,學業的壓力常常讓我感到喘不過氣來。很多時候,我明明知道有作業要寫,有考試要復習,但我就是提不起精神,總是被各種瑣事吸引,比如刷刷社交媒體,看看無關緊要的視頻。這種狀態讓我非常焦慮,一方麵是對學業的擔憂,另一方麵是對自己這種“不爭氣”的無奈。我嘗試過各種時間管理APP,也嘗試過給自己列清單,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技巧,讓我能夠在麵對繁重學業時,不至於被拖延打敗。它是否能教我如何在“不想做”和“必須做”之間找到平衡?它是否能提供一些方法,讓我能夠更有效地利用碎片時間,或者在開始枯燥任務時,能夠更快地進入狀態?
評分作為一名職場人士,工作中的各種項目、報告、會議,常常讓我感到時間緊迫。有時候,明明知道截止日期迫在眉睫,我還是會選擇在最後一刻纔開始動手,結果可想而知,不僅質量堪憂,還讓自己身心俱疲。我嘗試過調整工作流程,也嘗試過學習提高專注力的方法,但總感覺治標不治本。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更深層次的洞察,讓我能夠理解為何自己會陷入這種“拖延-焦慮-趕工”的惡性循環。它是否能幫助我識彆齣那些隱藏在工作中的“陷阱”,讓我能夠更主動地去管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而不是被動地被任務推著走?我特彆期待它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啓動”那些最不想做的任務的策略,因為這往往是我最頭疼的地方。
評分我一直認為,拖延癥不僅僅是懶惰,更深層次的原因往往與恐懼、完美主義、自我設限,甚至是對失敗的潛在焦慮有關。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想做,而是害怕做不好,害怕付齣的努力得不到預期的迴報,害怕暴露自己的不足。這種心理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因為害怕,所以推遲;因為推遲,所以更加焦慮;因為焦慮,所以更難開始。我讀過的許多關於自我提升的書籍,往往會強調積極的心態和目標設定,但很少深入剖析拖延背後的心理機製。我特彆想瞭解的是,這本書是否能夠幫助我理解,我那些看似“不閤邏輯”的拖延行為,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心理動機?是否能提供一些方法,讓我能夠識彆並瓦解這些深層的恐懼,從而真正地從心理層麵“戰勝”拖延,而不是僅僅在錶麵上進行“抗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