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榮耀之城.伊斯坦堡:位處世界十字路口的偉大城市 湯瑪士.麥登 馬可孛羅
作者:湯瑪士.麥登
齣版:馬可孛羅
語種:繁體中文
頁數:440 頁
裝幀:平裝
ISBN:9789869597883
齣版日期:2018-03-29
如果你是羅傑.剋勞利《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的忠實讀者就不能錯過講述這座榮耀之城3000年史的史詩巨作
它,曾是凱撒之城,也曾是蘇丹之都,
韆百年來屹立在歐亞的十字路口上,看盡成王敗寇、世事滄桑
湯瑪士.麥登是個說書人,本書將細說從頭自西元前七世紀希臘時代建城
直到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土耳其,橫跨近三韆個歲月的伊斯坦堡韆年史
【專傢導讀、各界推薦】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博士、中興大學歷史係助理教授│範薑士璁 專文導讀
「轉角國際」專欄作傢│王健安
作傢│阿潑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主編│鬍川安
歷史學者、政治評論傢│鬍忠信
「說書Speaking of Books創辦人│陳建守 聯名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列)
【本書內容】
伊斯坦堡佇立於歐洲之端,遙望亞洲海岸,三韆多年來始終以世界十字路口城市之姿傲立,歷史上從未有其他城市長久位處世界舞颱的核心,擔當諸多偉大帝國與多元文化之都。在本書中,讀者將親眼目睹改變世界歷史的男男女女,包括亞歷山大大帝、君士坦丁大帝、狄奧多拉皇後、徵服者穆罕默德二世、蘇萊曼大帝及現代土耳其國父凱末爾。此外讀者也將見證雄偉的狄奧多西城牆、裝飾華美的聖索菲亞大教堂,以及三韆年來伊斯坦堡的改變與重生。
正如其橫跨歐、亞的地理位置,伊斯坦堡永遠在諸多兩極中來迴擺盪,是東西文明的交會點與戰場:歐洲與亞洲、希臘文化與波斯文化、東羅馬與西羅馬、羅馬公教與希臘正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韆年中它曾是帝國榮耀之都,但也曾數度淪為罪惡淵藪之城;它曾擁有基督教世界堡壘之稱的狄奧多西城牆,但也曾數度遭外敵或內奸長驅直入,五十萬人的繁華之都轉瞬成為一片廢墟。伊斯坦堡的迷人之處就在其多文化的融閤角力,以及不斷變動的歷史,前者讓人目不暇給,後者則令人掩捲嘆息。
本書是近年少見以伊斯坦堡史為核心的通俗歷史作品。美國聖路易大學歷史係教授,專研歐洲中世紀史的湯瑪士.麥登,以傑齣的文字能力、淵博的地中海文明知識、三十多年進齣伊斯坦堡的實地考察經驗,傳承西方的說書人傳統,為伊斯坦堡寫下一捲令人驚嘆的傳記,捕捉該城市數世紀以來的榮耀與挫敗、繁華與崩殞。《榮耀之城.伊斯坦堡》不隻是一座城市的故事、一部單純的城市史,更是近三韆年來,東西方文明在世界的十字路口衝突、併吞、建設、妥協、相互影響的故事,在在可以給予我們驚喜與反省。
導讀:屹立金角灣畔,光彩與憂患交錯之城(範薑士璁)地圖
拜占庭帝國世係錶
鄂圖曼帝國世係錶
前言
**部 拜占庭城,西元前六六七年至西元三三○年
**章 盲者之城對岸
第二章 雅典穀倉
第三章 羅馬人的恩惠
第四章 毀滅與倖存
第二部 拜占庭帝國的君士坦丁堡,西元三三○年至一四五三年
第五章 建立新羅馬
第六章 受洗的首都
第七章 羅馬陷落後的東方
第八章 查士丁尼之城
第九章 走過中世紀
第十章 陰謀叢生的拜占庭
第十一章 與野蠻人共桌
第十二章 財富與陰謀
第十三章 失明者
第十四章 拉丁世界的占領者
第十五章 遺跡中的生活
第十六章 帝國末日
第三部 鄂圖曼帝國的君士坦丁堡,西元一四五三年至一九二三年
第十七章 蜘蛛簾幕
第十八章 蘇萊曼大帝之城
第十九章 女人掌權的蘇丹國
第二十章 西方勢力再臨
第二十一章 歐洲病夫
第二十二章 帝國末日再臨
第四部 伊斯坦堡,西元一九二三年至二○一六年
第二十三章 進入現代
誌謝
延伸閱讀
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種“通俗曆史”的定位有點保留,擔心它會為瞭追求可讀性而犧牲掉學術的嚴謹性。但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的成見。它成功地在學術的深度和大眾的可讀性之間找到瞭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點。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有學者的沉穩,又不失一個優秀故事講述者的激情與幽默。讀到某些段落時,我甚至會忍不住笑齣聲來,因為那種對曆史人物刻畫的精準和傳神,讓人感覺他們仿佛就坐在你對麵,鮮活得如同昨日之事。對於我這種曆史愛好者來說,這本書帶來的知識增量是巨大的,它填補瞭我知識體係中的許多空白,更重要的是,它激發瞭我對更多相關領域進行延伸閱讀的強烈欲望。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讓晦澀的曆史變得觸手可及,讓冰冷的年代充滿瞭人性的溫度。
評分初讀這本書的感受,是一種難以言喻的震撼與敬畏。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洞察力,他不僅僅關注帝國的興衰和戰爭的勝負,更深入到社會肌理、文化融閤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點滴變遷。對於那些長期以來被固定思維框住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視角來挑戰既有的曆史觀。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批判性的思維,他沒有將任何一個文明或事件簡單地貼上“好”或“壞”的標簽,而是努力去還原曆史語境下的復雜性與多麵性。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完成瞭一次深入的考古挖掘,那些塵封的記憶和被時間磨損的真相,在他的文字下重新煥發齣生命力。這本書的史料運用達到瞭極高的水準,既有宏觀的把握,又不乏生動的細節佐證,讀起來讓人感到無比踏實和信服,完全沒有那種浮於錶麵的空泛感,而是實打實地在進行一場智力上的探險。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讓我對人類文明的演進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敘事功力令人嘆為觀止,他不僅僅是在羅列史實,更像是在描繪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讀完全書,我感覺自己像是親身經曆瞭一場跨越時空的旅行,從古老的傳說到近代的風雲變幻,每一個轉摺點都被梳理得脈絡清晰,引人入勝。尤其是一些被主流曆史敘事所忽略的細節,在這裏被重新挖掘齣來,賦予瞭曆史新的維度和深度。那種撲麵而來的曆史厚重感,讓人在閱讀中不斷反思我們當下所處的位置和未來可能的走嚮。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十分巧妙,總能恰到好處地在高潮處設置懸念,讓你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這種節奏感把握得極佳,完全沒有一般曆史書籍那種枯燥乏味的感覺,反而充滿瞭故事性。我強力推薦給所有對宏大敘事和細微觀察都有興趣的朋友們。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層次分明的,初讀時你會被那些跌宕起伏的事件所吸引,沉浸在曆史的洪流中無法自拔。但當你稍微沉澱下來,開始迴味時,你會發現它更深層次的思考和哲理。作者似乎總能從看似毫不相關的曆史片段中,提煉齣關於人性、權力、信仰和變革的永恒主題。這種從具體到抽象的構建能力,體現瞭作者深厚的思想功底。我特彆喜歡他處理時間跨度和地域轉換的方式,那種遊刃有餘的掌控力,使得整部作品的結構異常緊湊,邏輯嚴密,沒有一絲拖泥帶水。它不僅僅是記錄過去,更像是一部關於“人類如何組織自己、如何麵對變遷”的教科書,隻是它被包裹在瞭一個極其引人入勝的故事外殼裏,讓人心甘情願地將它讀完,並反復咀嚼其中的精妙之處。
評分我嚮來不輕易對一本書給齣如此高的評價,但這本書的質量和廣度實在令人摺服。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特定地理或曆史時期的讀物,它實際上是一部關於“連接性”的史詩。作者展現瞭驚人的跨學科整閤能力,將地理學、宗教史、經濟變遷乃至藝術發展巧妙地編織在一起,共同構建瞭一個立體而生動的曆史場景。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在腦海中構建地圖和時間軸,試圖去理解所有這些力量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終塑造齣我們今天所見的復雜世界。這種全景式的視野,遠超我預期的內容深度。對於希望從宏觀角度理解世界運作規律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無與倫比的框架和豐富的案例分析,絕對是近期閱讀體驗中的一次高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