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版)
定价:26.00元
作者:编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
出版社:高等教育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040494839
开篇的话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第三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第四节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2)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附录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记作为一名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充满求知欲的学生,这本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给了我全新的视角和深刻的启示。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领我在历史的长河中遨游。我惊叹于它在叙述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宏大视野和细腻笔触。从晚清的屈辱到新中国的腾飞,每一个重要的节点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其中蕴含的时代精神和社会变迁,仿佛就呈现在眼前。我特别欣赏它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时,能够兼顾不同层面的原因和影响,既有宏观的时代背景,也有微观的人物选择和决策,使得历史的阐释更加立体和丰满。例如,在解读五四运动时,教材并没有将它简单地视为一次学生运动,而是深入分析了它与新文化运动、民族危亡以及国际国内政治格局的复杂关联,从而揭示了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这样的解读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对历史的思考,让我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历史背后的逻辑和规律。
评分不得不说,对于我们这种需要系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学生来说,一本可靠的教材是学习的基石。而这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在我看来,正是扮演了这样一个非常称职的角色。它在内容的编排上,可以说是费尽心思,力求全面而又重点突出。每一章节的过渡都非常自然,从一个历史时期衔接到下一个时期,使得整个学习过程连贯而流畅。教材不仅仅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简单罗列,更重要的是它对这些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帮助我们理解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以及它们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比如,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新版教材似乎比以往的解读更加 nuanced,它既指出了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同时也深刻分析了其局限性,比如“中体西用”的根本性矛盾。这种辩证的分析方式,能够极大地提升我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深度,培养一种批判性思维。
评分这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2018年版教材,确实是我最近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重要帮手。作为一名对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充满好奇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梳理这段波澜壮阔历程的优秀读物。拿到这本教材后,我首先被它清晰的章节划分和逻辑严谨的叙事所吸引。它并没有将历史简单地堆砌成枯燥的年代记,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以及它们背后错综复杂的原因和深远影响。从鸦片战争的屈辱开始,到辛亥革命的曙光,再到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教材都给予了详实的解读。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阐述一些关键转折点时,并非仅仅陈述事实,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历史事件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以及不同历史选择所带来的不同命运。书中对于各种历史思潮的介绍也十分到位,帮助我理解了不同时期中国社会内部的思想碰撞和演进。总而言之,这本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史学入门读物,让我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说实话,当初选择这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教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明确提到了“替代2015修订版”的字样。作为一名希望跟上最新学术研究和史学观点的学习者,及时更新学习资料是至关重要的。翻阅此书,我立刻感受到了一种与时俱进的学术气息。教材在原有基础上,显然融入了近年来一些重要的史学研究成果和最新的历史事件解读,这对于我们理解那些仍在发展和变化中的历史进程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例如,在讨论某些敏感或具有争议的历史问题时,新版教材的处理方式和视角,相较于老版本,似乎更加 nuanced 和 balanced,更能体现出学术界的最新共识和探讨方向。此外,教材在文献引用和史料考证方面也做得更加严谨,这对于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非常有帮助。我个人尤其欣赏它在分析历史现象时,不仅仅局限于政治和经济层面,而是更加关注社会、文化、思想等多个维度,力求展现一个更加立体和多元的历史图景。
评分这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教材,真的是一次非常棒的学习体验。作为一个对历史有着浓厚兴趣,但又常常被浩瀚的史料和复杂的叙述弄得头晕脑胀的普通读者,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清晰的脉络和可靠的指引。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友好,不像一些学术著作那样艰深晦涩,而是用一种相对平易近人的方式,将那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概念讲解得条理分明。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述重大历史事件时,能够抓住核心的矛盾和驱动力,然后一步步铺陈开来,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比如,在讲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其早期发展的时候,教材不仅介绍了革命的背景,还深入分析了早期革命者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们如何克服重重障碍,最终建立起一个全新的政党。这种叙事方式,让我觉得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满了鲜活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故事。同时,教材还巧妙地穿插了一些历史图片和图表,这使得阅读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也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历史面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