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日本史:從德川時代到21世紀 | ||
| 定價 | 78.00 | |
| 齣版社 | 中信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7年10月 | |
| 開本 | 大32開 | |
| 作者 | [美] 安德魯?戈登(Andrew Gordon) | |
| 裝幀 | 精裝 | |
| 頁數 | ||
| 字數 | 448000 | |
| ISBN編碼 | 9787508668208 | |
| 重量 | 891 | |
《現代日本史:從德川時代到21世紀》是一部全景式展現日本近200年現代化曆程、瞭解日本現代曆史的通識讀物,作者在全球史的大背景下,梳理瞭日本現代化過程的來龍去脈,在恢宏敘述的同時,也細緻反映瞭日本不同*層的實踐活動和情感體驗,是一本全新解讀現代日本史的通俗曆史佳作。 *近200年,中日曆史相互交織,關聯甚大。而日本被稱為中國“大門口的陌生人”,除瞭明治維新、甲午戰爭及後來的抗日戰爭等事件外,中文世界對日本曆史,尤其是日本內部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發展的脈絡,瞭解甚少。 日本是中國的重要鄰邦,未來的歲月裏依然會在政治和經濟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日本人民過去200年的現代化經驗是個令人驚嘆的故事。《現代日本史》時間跨度從德川幕府直到2011年“3?11”大地震,是一部全麵敘述東鄰日本近200年近代化曆程的通史著作。
《現代日本史:從德川時代到21世紀》是一部全景式展現日本近200年現代化曆程、瞭解日本現代曆史的通識讀物,作者在全球史的大背景下,梳理瞭日本現代化過程的來龍去脈,在恢宏敘述的同時,也細緻反映瞭日本不同*層的實踐活動和情感體驗,是一本全新解讀現代日本史的通俗曆史佳作。
*近200年,中日曆史相互交織,關聯甚大。而日本被稱為中國“大門口的陌生人”,除瞭明治維新、甲午戰爭及後來的抗日戰爭等事件外,中文世界對日本曆史,尤其是日本內部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發展的脈絡,瞭解甚少。
日本是中國的重要鄰邦,未來的歲月裏依然會在政治和經濟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日本人民過去200年的現代化經驗是個令人驚嘆的故事。《現代日本史》時間跨度從德川幕府直到2011年“3?11”大地震,是一部全麵敘述東鄰日本近200年近代化曆程的通史著作。
作為哈佛大學日本史研究專傢,安德魯?戈登在吸收學界全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日本曆史發展提齣自己的獨到解讀。迥異於其他通史書籍,作者將日本近代史放在世界近代化的脈絡中進行考察,指明現今所謂日本的種種獨特性,多為現代民族國傢建立過程中為凸顯民族性而進行的“傳統的發明”,強烈否定廣為流行的“日本獨特論”。
本書內容涵蓋層次甚廣,有類百科全書,但並非刻闆地敘述日本曆史在政治、社會的結構變化,而是采取生活化、全景式的手法,描摹日本人在近代化過程中所經曆的陣痛與喜悅。天皇、武士、軍人、神官、學者、農民……各方勢力糾纏,或聯閤或對抗,一起推動曆史的車輪走嚮近代化,共同走過這200年動蕩壯闊的曆史,他們如何理解自己身處的社會和政治環境?閱讀本書,讀者可對日本人民的實踐及感情有切身感受,身臨其境把握曆史的溫度。
錶、圖錶 vii
增訂版作者序 001
增訂版譯者序 005
第壹版譯者序 008
序言(英文第三版) 012
緒論:曆史長河的綿延烙印 001
一、地理與氣候 001
二、政治製度 003
三、早期對外關係 005
|第壹部分|德川政權的危機
第壹章 德川體製 014
一、統*天下 015
二、德川幕府的政治設計 018
1. 大 名 020
2. 天皇製度 022
3. 武 士 023
4. 村民及町人 025
5. 日本邊緣人與日本 026
第2章 德川幕府社會及經濟的轉變 032
一、17 世紀的昌盛繁榮 032
二、停滯與活力並存之謎 041
第三章 德川晚期的思想世界 051
一、德川政權的意識形態基礎 051
二、文化多元性及其矛盾 055
三、改革、批判及叛亂等各種思想 062
第四章 德川幕府的覆亡 069
一、西方列強與不平等條約 070
二、德川統治勢力的瓦解 075
三、暗殺與協調的政治 081
四、幕府復興、薩長反叛及國內動蕩 084
|第2部分|近代革命:從明治維新到日俄戰爭(1868—1905)
第五章 武士革命 092
一、民族革命下的各種政策 094
1. 政治統一及中央官僚製度 095
2. 四民平等 098
3. 徵兵令 101
4. 義務教育 102
5. 一君萬民 105
二、富國強兵之道 107
三、開國進取 112
第六章 明治初期的參與和抗爭 118
一、政治論述及其爭論 119
二、自由民權運動 123
三、武士叛亂、農民起義及新宗教 132
四、婦女的參與 135
五、條約改正與國內政局 140
六、明治憲法 142
第七章 明治初期社會、經濟及文化的變遷 146
一、地主與佃農 147
二、産業革命 150
三、工人隊伍及工作環境 156
四、平民教育及高等教育的發展 164
五、文化與宗教 170
六、強化日本人的認同及一體命運感 176
第八章 帝國與國內秩序 182
一、帝國的進程 183
二、帝國主義、資本主義與民族國傢的脈絡 198
三、國會政治的紛擾 202
四、民眾抗爭的年代 210
五、操控民族主義 217
|第三部分|日本帝國的興衰
第九章 “一戰”後的經濟與社會 224
一、戰時景氣及戰後衰退 225
二、地主、佃農及農村生活 232
三、城市生活:中産階*與工人階* 238
四、社會變動中的文化迴響 250
第十章 兩次大戰期間的日本帝國與民主 260
一、政黨內閣的齣現 261
二、議會政府的結構 266
三、意識形態的挑戰 270
四、帝國民主主義的各種統治策略 274
五、日本、亞洲與西方列強 280
第十一章 經濟大恐慌及其迴應 295
一、經濟及社會危機 296
二、打破瓶頸:國外新齣路 302
三、走嚮新的社會及經濟體製 311
四、走嚮新的政治體製 317
第十二章 戰時日本 329
一、中日戰爭的擴大 329
二、往珍珠港之路 332
三、太平洋戰爭 337
四、總體戰的動員 341
五、戰爭陰影下的生活 350
六、戰爭的結束 359
七、戰爭的責任及遺産 363
第十三章 美國占領下的日本:新齣發點及延續的舊結構 366
一、忍其所難忍 367
二、美國的布局:非軍事化及民主化 372
三、日本人的迴響 379
四、逆轉的過程 389
五、走嚮復蘇及獨立:另一個不平等條約? 391
|第四部分|戰後與當代的日本,1952—2012
第十四章 戰後經濟及社會的轉變 400
一、戰後的“經濟qi跡” 401
二、“跨戰爭”模式的社區鄰裏、傢庭、學校及職場 409
三、戰後的共同體驗及一體化生活方式 414
四、分歧的持續與重組 422
五、維持社會的穩定及其變遷 427
六、社會安定及變遷下的各種意象與意識形態 431
第十五章 高度成長時代的政治鬥爭及其調解 441
一、政治鬥爭 442
二、調和政治 456
三、全球關聯性:石油危機與高度成長的終結 471
第十六章 兩極化世界中的全球大國:20 世紀80 年代的日本 476
一、世界新角色及新衝突 477
二、經濟:石油危機下的繁榮 488
三、政治:保守派的風光日子 493
四、20 世紀80 年代富庶中的社會與文化 499
第十七章 日本“失去的二十年”:1989—2008 508
一、昭和時代的終結 509
二、社會分裂的陰影 513
三、第壹個“失去的十年”的經濟 523
四、自由民主黨的衰落與復興 532
五、評估改革、說明復蘇 545
六、在亞洲與西方之間 548
第十八章 震蕩、災難及其後續:2008 年以來的日本 556
一、雷曼震蕩 556
二、希望政治與迷惘政治 562
三、在衰頹的氣氛中尋找意義 566
四、“3?11”災難及災後 571
附錄 1885—2014 年日本曆屆總理大臣(首相) 589
注 釋 593
參考書目 616
這本書的“全景”定位,讓我對它能夠提供一個多維度、多視角的日本曆史敘事抱有極高的期望。我希望作者能夠超越單純的政治和經濟史,而是能夠將社會、文化、思想、科技等各個層麵都融入其中,形成一個相互關聯、相互映照的整體。我想瞭解,在每一個曆史時期,日本社會的各個方麵是如何相互影響,共同推動曆史前進的。 我特彆關注書中對於日本經濟發展模式的探討。從戰後依靠齣口導嚮型經濟的崛起,到泡沫經濟的破滅,再到“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經濟的起伏跌宕引人深思。我想瞭解,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日本是如何製定經濟政策的?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又有哪些失敗的教訓?書中對企業製度、金融體係、以及勞動力市場的分析,是否能夠揭示齣日本經濟模式的獨特性和內在邏輯?
評分這本書的“瞭解日本”這一目標,直接觸動瞭我內心最深處的求知欲。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真正地“瞭解”日本,不僅僅是錶麵的文化符號,更是其深層的民族精神和曆史基因。我希望書中能夠解答我心中關於日本的種種疑問,讓我能夠以一個更加成熟和理性的視角來審視這個國傢。 我希望書中能夠對日本的科技發展史進行深入的闡述。從早期的科學引進和創新,到如今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領先地位,日本的科技實力一直是其國傢競爭力的重要支撐。我想瞭解,在科技發展過程中,日本是如何平衡自主創新與國際閤作的?有哪些關鍵的技術突破,又有哪些重要的科研機構在其中發揮瞭作用?
評分終於下定決心,翻開瞭這本厚重的《正版 現代日本史 從德川時代到21世紀》。我一直對日本文化,無論是其古代的武士道精神,還是現代的科技創新,都充滿瞭好奇。這本書的副標題“瞭解日本的非凡巨著”更是激起瞭我深入探索的欲望。我渴望能在這個宏大的敘事中,找到理解日本民族性格、社會變遷以及其在全球舞颱上扮演角色的鑰匙。 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德川幕府時期那長達兩個半世紀的鎖國政策對日本社會造成的深遠影響。究竟是怎樣的內在機製,使得一個如此封閉的國度,在被西方列強敲開國門之後,能夠如此迅速地進行明治維新,並一躍成為亞洲強國?我希望作者能夠詳細描繪齣那個轉型時期的社會結構、政治力量的博弈,以及思想文化的碰撞。我想瞭解,在那段劇烈變革的歲月中,是哪些具體的改革措施,又是由哪些關鍵人物推動,纔最終奠定瞭近代日本發展的基石。
評分這本書的“全景”敘事,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刻的日本曆史圖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為何日本在經曆瞭如此多的曆史變遷後,依然能保持其獨特的民族特性。我期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不斷地獲得新的啓發和認識,並對日本這個國傢産生更加立體和深入的理解。 我對書中關於日本在21世紀所麵臨的挑戰和機遇的分析尤為感興趣。在經曆瞭經濟的長期低迷、人口結構的變化,以及國際地緣政治的復雜演變後,日本的未來將走嚮何方?書中是否會探討日本如何應對這些挑戰,以及如何在新的全球格局中繼續發揮其作用?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提供一個關於日本當下和未來的洞察,而不僅僅是對曆史的迴顧。
評分這本書的“曆史研究”這一標簽,讓我期待其能夠展現齣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深刻的思想洞見。我希望作者能夠運用紮實的史料和創新的研究方法,為我們呈現一個既客觀真實,又富有啓發性的日本曆史畫捲。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讀到不同於坊間讀物的、更加深入和專業的曆史分析。 我特彆關注書中對日本社會中兩次重要的轉摺點的解讀:一次是明治維新,另一次是戰後改革。這兩次轉型都深刻地改變瞭日本的命運,我想瞭解,在兩次轉型中,哪些因素是相似的,哪些因素又是截然不同的?是什麼樣的外部壓力和內部動力,促成瞭這兩次偉大的變革?書中對這兩次轉型過程中,不同社會群體所扮演的角色,是否有詳細的描寫?
評分拿到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其份量。沉甸甸的紙張,密密麻麻的文字,預示著這是一場嚴謹而深入的閱讀之旅。我尤其關注書中對二戰後日本重建曆程的敘述。從滿目瘡痍到經濟奇跡,這個過程充滿瞭戲劇性。我想知道,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日本是如何在盟軍的占領下,剋服重重睏難,重建社會秩序,並重新定位自己在國際社會中的角色。那些在戰後崛起的企業巨頭,那些引領時代潮流的科技創新,又是在怎樣的土壤中孕育而生的?我希望作者能提供詳實的數據和生動的案例,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脈搏。 更深層次地,我希望能從書中窺探到日本獨特的社會文化是如何在曆史長河中演變的。從武士階層的興衰,到市民階級的崛起,再到現代社會中各種思潮的湧動,每一步都摺射齣日本民族的精神內核。我關注書中對日本傳統價值觀,如忠誠、集體主義、以及對美的追求,在不同曆史時期的錶現形式和演變軌跡。這些價值觀是如何影響瞭日本的政治決策、經濟發展,乃至國民的日常生活?我想通過這本書,不僅瞭解日本的曆史事件,更能理解其背後的文化邏輯。
評分這本書的“從德川時代到21世紀”的時間跨度,意味著它將涵蓋日本曆史上最重要的幾個時期。我希望書中能夠清晰地勾勒齣各個時代之間的內在聯係和邏輯,而不是將曆史割裂開來。我渴望能夠理解,德川時代的封閉與開放,如何為明治維新的到來埋下伏筆;明治維新所奠定的基礎,又如何影響瞭日本在20世紀的崛起與衰落;而21世紀的日本,又在承襲和超越著怎樣的曆史傳統。 我希望書中能夠對日本的思想文化史有深入的探討。從江戶時代的儒學、國學,到明治時期的西方思想湧入,再到現代的各種思潮交織,日本的思想文化始終處於動態變化之中。我想瞭解,在這些思想的碰撞與融閤中,日本是如何形成其獨特的哲學觀、價值觀和審美取嚮的?書中對那些重要的思想傢、文學傢、藝術傢,是否有生動的描繪?
評分我對日本的文化輸齣一直很著迷,從早期的文學作品,到後來的動漫、遊戲,再到如今的“酷日本”戰略。這本書的“從德川時代到21世紀”的時間跨度,應該能讓我追溯這些文化現象的源頭。在德川時代,是如何形成獨特的浮世繪、歌舞伎等藝術形式的?在明治維新後,西方文化又是如何被日本吸收並轉化為自身特色的?我想瞭解,在日本的現代化進程中,文化扮演瞭怎樣的角色,它是如何成為國傢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的? 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關於日本社會結構變遷的詳細分析。從等級森嚴的德川時代,到戰後齣現的“一億總中流”的社會認同,再到如今麵臨的少子化、老齡化等問題,日本社會始終在不斷調整和變化。我想瞭解,在這些社會變革的背後,有哪些經濟因素、政策推動,以及文化觀念的影響?書中對不同社會階層的描寫,對傢庭結構的變化,對教育製度的演變,是否能夠勾勒齣一幅清晰的日本社會變遷圖景?
評分作為一名曆史愛好者,我一直對“曆史史學理論”和“曆史研究”的方法論非常感興趣。這本書的另一大亮點在於其“曆史史學理論 曆史研究 全景”的定位。我希望作者不僅能陳述事實,更能展現其史學研究的嚴謹性。究竟采用瞭何種史料,是如何進行考證和分析的?在解釋日本曆史發展脈絡時,是側重於宏觀的曆史進程,還是微觀的個體命運?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提供一個觀察和理解曆史的全新視角,甚至能啓發我在自己的研究中運用一些新的方法。 我特彆期待書中對20世紀日本政治格局的分析。從軍國主義的崛起,到戰敗後的民主化進程,再到冷戰時期作為美國的盟友,日本的政治生態可謂跌宕起伏。我想瞭解,在這些重大的曆史轉摺點上,日本國內的政治力量是如何相互作用,又是如何做齣選擇的?書中對那些關鍵政治人物的描繪,是否能夠展現齣他們的政治智慧,抑或是曆史的無奈?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理解,是什麼樣的政治體製和社會環境,塑造瞭今日日本的政治麵貌。
評分這本書的“非凡巨著”之名,讓我對它在學術界和讀者群體中的評價充滿好奇。我希望能從書中獲得一種深刻的洞察力,能夠幫助我理解日本這個國傢及其民族的獨特性。我渴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堆史實的堆砌,而是能夠提供一種宏觀的視野,讓我能夠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對日本曆史的整體認知。 我對書中對日本在亞洲地區地位的演變非常感興趣。從明治維新後成為亞洲強國,到二戰期間的侵略擴張,再到戰後作為經濟大國在區域閤作中的角色,日本在亞洲的角色始終復雜而重要。我想瞭解,日本是如何處理與中國、韓國等鄰國關係的?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日本又是如何在全球政治經濟格局中定位自己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