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尖端空间
定价:39.80元
作者:《尖端装备》编写组编著
出版社: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516502716
字数:
页码:14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
军事装备的新贵——航天器………………………………………1
概述………………………………………………………………………2
航天器的轨道………………………………………………………2
航天器的发射………………………………………………………6
航天器的测控………………………………………………………8
航天器在现代战争的作用…………………………………………9
航天器对军队建设的影响…………………………………………17
通信卫星——环球顺风耳………………………………………………21
概述………………………………………………………………………22
提高了战场指挥的时效性………………………………………………23
增强了通信加密的灵活性………………………………………………24
增强了通信系统的安全性………………………………………………24
通信卫星的种类…………………………………………………………24
战略通信卫星……………………………………………………………24
战术通信卫星……………………………………………………………26
中继卫星………………………………………………………30
移动通信卫星………………………………………………………32地面应用系统——卫星通信地球站…………………………………35
概述………………………………………………………………………36
地面应用系统的基本组成………………………………………………36
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分类及主要技术性能………………………………36
VSAT地球站系统………………………………………………………39
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建设与管理…………………………………………39
侦察卫星——太空里眼………………………………………………43
概述………………………………………………………………………44
侦察卫星的种类…………………………………………………………45
照相侦察卫星……………………………………………………………45
电子侦察卫星……………………………………………………………52
海洋监视卫星……………………………………………………………54
预警卫星…………………………………………………………………55
地球资源卫星……………………………………………………………58
地面应用系统……………………………………………………………63
气象卫星——风云变幻监察哨…………………………………65
概述………………………………………………………………………66
气象卫星的概念…………………………………………………………66
气象卫星的有效载荷……………………………………………………66
气象卫星的优越性………………………………………………………66
气象卫星的种类…………………………………………………………67
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68
极轨道气象卫星…………………………………………………………69
地面应用系统……………………………………………………………72
地面应用系统的组成……………………………………………………72
中国“风云”-2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73
导航卫星——人造北斗…………………………………………………75
概述………………………………………………………………………76
导航卫星的种类…………………………………………………………76
全球定位系统(GPS)……………………………………………………77
GPS的主要性能特点……………………………………………………78
GPS的技术保障…………………………………………………………78
GPS的作战应用…………………………………………………………79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80
区域卫星导航系统………………………………………………………81
卫星定位的特点…………………………………………………………83
地面应用系统……………………………………………………………83
GPS用户设备的功能……………………………………………………83
GPS接收机的基本组成及原理…………………………………………83
全书共分为军事装备的新贵——航天器、通信卫星——环球顺风耳、地面应用系统——卫星通信地球站、侦察卫星——太空里眼、气象卫星——风云变幻监察哨、导航卫星——人造北斗、空间——天战杀手、宇宙飞船和空间站——潜在的太空作战平台、太空战舰——航天飞机和空天飞机、航天器的发展趋势十个部分。本书详细介绍了主要的空间的类型和作用,同时融入了对空间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本书可供想了解空间的航天和军事爱好者阅读。
该套丛书是由航空工业出版社第三编辑部图书策划组精心打造完成,《尖端装备》编写组成员主要为兵器各相关领域的科普专家,如轻博物馆原馆长袁炜、《航空世界》杂志资深编辑石坚等同志。历时数月,内容根据原《现代档案》丛书改编而成。编写组结合原丛书内容,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统筹安排结构,进行了改写,重新配入大量清晰图片,有利于读者更直观的了解相关内容。
这本书的编辑和校对工作,在我看来达到了令人称赞的严谨程度。我是一个习惯于拿着笔做批注和核对交叉引用的读者,通常在厚重的技术书籍中,总能找到一些格式上的小瑕疵,或是术语前后不一致的小错误。然而,在这本书中,我几乎没有发现任何影响阅读流畅性的硬伤。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在引用外部资料和专利信息时,提供了非常详尽的来源说明,这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可信度。当你看到一个复杂的公式后面,清晰地标注着是哪一年的哪一项国际标准或哪一所顶尖研究机构的突破性论文时,那种“有据可查”的安全感是无与伦比的。这种对学术诚信和细节校对的尊重,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长期收藏和反复研读的工具书,它在知识的呈现上展现了极高的职业素养。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模型制作爱好者,我对书中那些关于模块化设计和集成化概念的描述爱不释手。很多涉及未来平台的设计,都倾向于采用高度灵活的“开放式架构”,这意味着武器系统不再是单一用途的刚性结构,而是可以通过快速更换核心模块来实现多任务切换。书中对这种“即插即用”设计理念在未来空天载具上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数据总线的兼容性标准和热管理系统的重新设计。那些关于下一代动力源的设想部分,虽然带有强烈的未来预测色彩,但其论证过程却建立在当前物理学前沿的扎实基础上,使得这些“科幻”般的描述具备了令人信服的逻辑自洽性。我甚至从中获得了制作模型时对内部结构细节处理的新灵感,光是看那些流线型的外壳下可能蕴含的复杂管线布局,就已经足够让人心潮澎湃了。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罗列了多少种装备的参数,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宏观的战略思维框架。我发现自己不再只是单纯地惊叹于“哇,这东西真厉害”,而是开始思考“为什么是这个技术路线被选中,它在未来的战场上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及它对国际力量平衡会产生何种颠覆性的影响?” 比如,书中对“信息战与非对称作战”的章节分析得入木三分,它将具体的硬件技术(比如高带宽的量子加密通信)与具体的战术应用(如何在高压电子干扰环境下保持指挥链的畅通)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一种俯瞰全局的视角,它引导读者去构建一个立体的认知图谱,而不是碎片化的知识点堆砌。我个人尤其喜欢那种将技术瓶颈与国家战略需求相挂钩的论述,这让冰冷的科技拥有了鲜活的时代意义和人性维度,阅读体验提升到了思想交锋的层面。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那种厚重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立刻就能感受到它背后所蕴含的知识分量。封面采用了一种深邃的哑光黑,搭配着烫金的字体,在光线下折射出一种低调而又充满力量感的金属光泽,这无疑是对“军事高科技”这一主题最直观的视觉语言诠释。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微微泛黄的米白色调,不仅保护了读者的视力,更营造出一种档案资料般的年代感和权威性。我尤其欣赏他们对于插图和图表的处理方式,那些复杂的系统分解图和武器剖面图,线条极其精细,标注清晰到每一个关键部件的名称和功能,即便是像我这样对工程学只是略懂皮毛的爱好者,也能大致勾勒出这些尖端装备的工作原理。更难得的是,排版上留白的尺度拿捏得恰到好处,既没有让版面显得拥挤不堪,也不会因为过度留白而显得空洞乏味,阅读起来节奏感非常舒适,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揭开一个新的技术谜团。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从外到内地散发着一种“官方”的严谨和专业,让人忍不住相信,这里面记载的绝非泛泛之谈。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来沉浸式阅读这本书的某一章节,那部分内容主要聚焦于前沿的电磁能武器系统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没有采用那种干巴巴的学术论文口吻,而是巧妙地穿插了大量的历史背景和关键人物访谈的侧写。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一位资深的军事历史学家,带着你穿梭于各个保密级别的实验室和试验场之间。书中对基础物理定律的阐释,尤其是在处理高能粒子束的传输损耗问题时,处理得极其深入却又不失启发性。我曾多次尝试阅读相关领域的外文资料,但往往因为专业术语的壁垒而却步,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好,它用一种逻辑严密的链式结构,将晦涩的概念层层剥开,直到最核心的物理机制显现出来。举个例子,它对“定向能武器”的能量聚焦与维持稳定性的讨论,细致到连环境大气扰动对光束质量的影响都进行了建模分析,这深度,绝对不是市面上那些“科普读物”能比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