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贫血210个怎么办(大字版) |
| 作者 | 李蓉生 |
| 定价 | 12.0元 |
| 出版社 | 中国盲文出版社 |
| ISBN | 9787500254904 |
| 出版日期 | 2015-08-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常见血液病的病因、分型、特点、症状和危害,及其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等内容;是一部难得的科普佳作。 |
| 作者简介 | |
| 李蓉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北京医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常委。从事血液病医疗、教育和科研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让协和医生走进千家万户! |
| 文摘 | |
| 1.血液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血液是由血浆及其内含物组成。血浆内有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和各类细胞等。正常人血液的比重是1.050~1.060,由其中的细胞数量和蛋白质等物质的浓度所决定。血液中的细胞数量越多、血浆蛋白含量越高,血液的比重就越大。贫血患者的比重是降低的。 2.血液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血液的主要功能是:①运输氧气和各种物质;②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③防御和保护的机能。 (1)运输氧气和各种物质:血液占全身体重的6%~8%,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4000~6000毫升。血液每天要循环全身许多遍,能将机体所需要的氧气、蛋白质、糖类、脂肪酸、甘油、维生素、水和电解质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同时也将组织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尿酸等运送到肺、肾、皮肤和肠管排出体外。此外,体内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是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各相应的靶器官。血液中的水分能吸收体内各器官代谢产生的余热,并运送到体表皮肤散发掉。 (2)保持人体内环境稳定:身体的内环境主要是指血液的酸碱度(pH值),应该保持稳定状态。正常人血浆的pH值约为7.35~7.40,过酸或过碱都会危及生命。血液中有许多强有力的缓冲物质(如蛋白质、血红蛋白)及缓冲对(如碳酸氢钠和碳酸、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钠等)。这些缓冲物质及缓冲对在血液循环中随时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持血液内环境和酸碱度的稳定性。 (3)防御和保护机能:血浆中的多种免疫物质,如抗毒素、溶菌素等,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毒素和细菌。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参与抗体的特异免疫过程、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能吞噬、分解外来的病原微生物和炎症后的坏死组织。此外,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在组织损伤出血后,能形成血栓堵塞伤口,起到止血作用。 3.什么是血液的黏滞性 红细胞和血浆蛋白的浓度及血浆内部的分子或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决定血液的黏滞性。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越多,血浆蛋白的含量越高,血液的黏滞性就越大。正常人血液的相对黏滞性为4~5。贫血患者的血液黏滞性是降低的,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液黏滞性往往是增高的。 4.红细胞是在哪里生成的 红细胞是在骨髓内生成的。在婴儿和儿童时期,全身的骨髓都充满了红骨髓,担负着造血(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的任务。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腔内的红骨髓含量逐渐减少,造血功能和红细胞的生成逐渐降低。成年以后,长骨(即股骨和胫骨)的红细胞生成降低到极低的水平,只有脊椎骨、胸骨、肋骨、骨盆及颅骨的骨髓才产生红细胞。 5.红细胞的寿命有多久 红细胞的寿命平均为120天。人体每天大约有1/120的红细胞在衰老后自然消亡,同时又有相等数量的新生红细胞由骨髓制造出来,进入血液循环中。如此可以保持血液循环中成熟红细胞数量的相对平衡,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的需要。 6.正常红细胞是如何消亡的 正常红细胞的消亡有两种形式: (1)在血液循环中直接破坏消亡:红细胞在衰老后,其内所含的能量和酶的活性逐渐减少和降低,使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下降,在血流的冲撞下,容易破碎而消亡。正常衰老的红细胞中约10%~20%是以这种方式自然消亡的。 (2)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而消亡:红细胞在衰老过程中,随着能量和酶活性的改变,其细胞膜表面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呈现球形,其可变性下降,被体内的单核-巨噬细胞识别而捕捉、吞噬和消化。正常衰老的红细胞中约80%~90%是以这种方式而消亡的。 7.红细胞的功能是什么 正常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约占红细胞干重的90%)。故红细胞的功能也就是血红蛋白的功能,主要是运输氧气(O2)。血红蛋白可以把肺部吸入的O2运送到全身各组织中,同时再将细胞代谢后产生的二氧化碳(CO2)运到肺部呼出。当贫血时,血红蛋白的浓度降低,不能将肺部吸入的O2运送到全身组织,导致组织细胞缺氧,可以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
| 序言 |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整体风格给我的第一印象就非常专业且友好。我最看重的是它字体的大尺寸,这对于我这种经常长时间阅读,又容易眼睛疲劳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但是,它并没有因为照顾到“大字版”的需求而牺牲内容本身的价值。从目录和初步阅读的几页来看,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搭建得相当完整。它似乎并不满足于仅仅告知读者“有什么”,而是深入探究“为何如此”和“如何应对”。我喜欢它在解释一些基础概念时那种不厌其烦的态度,能够让初学者也能快速入门。我注意到它在描述一些现象时,会引用一些相对客观的数据或者研究,这增加了书本的可信度。我非常有兴趣去探究它后面到底是如何将“210个怎么办”这个庞大的主题梳理得井井有条的。
评分这本《贫血210个怎么办(大字版)》真是意外的惊喜!我本来只是因为家里长辈视力不太好,想找一本字号大一点的书,没想到内容也如此扎实,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字体够大,行间距也恰到好处,阅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疲惫,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觉得干涩。更重要的是,它并非只是简单地将内容放大,而是经过了精心的编排,每一页的信息量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不会显得拥挤。我特别喜欢它在概念解释上的细致,对于一些常见的贫血类型,它都用了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去描述,甚至还配有一些小插图,虽然我还没深入研究到具体的“210个怎么办”的部分,但光是基础知识的梳理,就让我对贫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之前总觉得贫血是个模糊的概念,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感觉自己掌握了更多主动权,可以更科学地去了解身体发出的信号。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叙事方式真的非常吸引人。它没有那种枯燥的说教感,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娓娓道来,分享着关于贫血的种种“秘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不时地会联想到身边的一些朋友或家人,心想“哇,原来他们当时可能是这样的情况”。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没有太多复杂的医学术语,即使是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是什么”,更侧重于“为什么”,以及“可能会怎样”。这种循序渐进的解释方式,让我觉得学习起来毫不费力,而且非常有成就感。我尤其欣赏它在区分不同类型贫血时所做的努力,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和比喻,让我能够迅速抓住它们之间的差异。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到书的后续章节,去看看那些“怎么办”的具体方案,相信一定会同样精彩。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为读者量身定做的!我之前翻阅过一些健康类的书籍,常常因为信息过于零散或者逻辑不清而感到沮丧,但《贫血210个怎么办(大字版)》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它从最基础的贫血定义入手,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到各种可能的成因、症状表现,再到更细致的分类。我喜欢它这种“剥洋葱”式的讲解方式,一点一点地揭示真相,让我能够逐步建立起对贫血的全面认知。而且,大字版的优势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不用费力去猜测模糊的文字,大大提升了阅读效率。我已经开始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些潜在的健康风险,并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这本书让我觉得,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原来可以这么轻松且富有条理。
评分读了《贫血210个怎么办(大字版)》的开篇,我立刻被它那种严谨又不失温度的文风所吸引。它不像某些科普读物那样,将艰深晦涩的医学知识堆砌在一起,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客观的语言,阐述着关于贫血的种种方面。书中的论述逻辑清晰,环环相扣,让我能够顺畅地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介绍一些与贫血相关的身体机理时,并没有使用过于专业的医学术语,而是通过恰当的比喻和形象化的描述,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具体的“210个怎么办”,但仅凭这前期的铺垫,我就已经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充满了信心。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无疑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让健康知识的普及变得更加有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