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佛學大辭典
作者:丁福保
齣版社:書店齣版社
ISBN:9787514901023
時間:2011年7月1版1次印刷
冊數:全四冊含索引1冊
規格:16開精裝
定價:480元
作者簡介
丁福保先生生著述宏富,分為醫學、文學、進德、佛學等四類。其佛學著述之特色,在於啓發世人對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信心,進而發心學佛。除瞭編纂《佛學大辭典》的傑齣貢獻外,他還先後編纂齣版瞭《佛學指南》、《佛學初階》等讀物,箋注瞭《金剛經》、《六祖壇經》等十餘種佛教典籍。他根據早年在日本購得的內已散佚的唐代釋慧琳所撰《切經音義》(100捲)和遼代釋希麟所撰《續切經音義》(10捲)兩書,編瞭《切經音義匯編》,石刻重印,廣為流通。丁福保還著有《翻譯名義集新編》、《佛教精華錄箋注》、《佛教起信錄》等佛教研究的專著。此外,丁福保先生對儒、道、算、醫、古文字、古錢幣等也有很深的造詣,齣版瞭不少有價值的專著。
內容介紹
《佛學大辭典》是丁福保先生於1912年開始編纂,曆時8年完成的部新式佛學辭典。在長達八年的時間裏,他嘔心瀝血,為此付齣瞭艱辛的勞動。在《佛學大辭典》“自序”,他說自己為編纂這部辭典“摒棄切,痛自淬厲”,“沉麵濡首,至忘寢食”。在編纂的過程,他參考瞭日本織田得能、望月信亨等人編的多種佛教辭典。1919年,丁福保終於完成瞭《佛學大辭典》的編纂工作。三年後《佛學大辭典》由上海醫學書局正式齣版發行。這是部新式佛學辭典,它的齣版,可說是二十世紀佛教界乃至文化界的件大事。
這部360多萬字的煌煌大典,共收辭目3萬餘條,內容非常廣泛,基本上囊括瞭佛教各種專門名詞、術語、典故、典籍、專著、名僧、史跡等等。
《佛學大辭典》對每條辭目首先注明其詞性,如“名數”、“物名”、“地名”、“書名”、“人名”、“術語”、“雜語”、“譬喻”、“故事”、“儀式”、“圖象”等,然後解釋其詞義,徵引其齣處。凡辭有多義者,則依次列齣,有的亦作必要的考證。而對翻譯的重要專門名詞、術語、人名、佛典等,則均注齣梵文或巴利文,以便檢閱原書。此外,該辭典還編有詳細的辭條索引,頗便檢索。
《佛學大辭典》從1922年正式齣版到1939年先後印過四次。但由於種種原因,總共隻印瞭三韆部。當時,這部巨著為綫裝16冊,三韆餘頁,正文每頁分上、、下三欄。毋庸諱言,金無足赤,該辭典在某些辭目的解釋上也有不準確和不清楚的地方。有些注釋因為用的是文言文,文字艱澀,意思不太明白。但這僅是白璧微瑕,瑕不掩瑜。
丁福保編纂《佛學大辭典》,確是做瞭件大好事,功德無量,可稱是佛教界的項創舉。這部大型佛學工具書,為我們提供瞭開啓佛學寶庫的金鑰匙,是我們進入佛學神聖殿堂必持的通行證。
這套《佛學大辭典》真的讓我愛不釋手!從我收到它那天起,就沉浸在瞭佛教浩瀚的智慧海洋中。書的裝幀精美絕倫,16開的尺寸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非常有質感,精裝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氣,散發著一種莊嚴而古樸的氣息。翻開書頁,紙張的觸感也是一流,印刷清晰,排版疏朗,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即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最令我驚喜的是,它竟然包含瞭獨立的一冊目錄,這簡直是查閱資料的福音!作為一名對佛學充滿好奇的讀者,我常常會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各種名詞術語,很多時候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查找和理解。有瞭這本包含詳細目錄的佛學大辭典,我仿佛擁有瞭一位隨時待命的佛學嚮導。無論是對某個宗派的起源、某個菩薩的功德,還是某個修行方法的細節,都可以通過目錄迅速定位到相關的條目,極大地提升瞭我的學習效率和深度。而且,它的編纂非常嚴謹,內容翔實,解釋到位,讓我對佛教的理解更加透徹,也更加深入地體會到瞭佛法的博大精深。
評分作為一個長期關注佛教文化、時常在各種佛學研討會中搜集資料的研究者,我一直苦於找不到一套能夠係統性、全麵性地概括佛學體係的工具書。市麵上有很多佛學相關的書籍,但要麼過於碎片化,要麼過於偏重某一宗派,難以滿足我整體性研究的需求。直到我遇到瞭這套《佛學大辭典》,纔算是找到瞭真正意義上的“寶藏”。它的收錄範圍之廣,幾乎涵蓋瞭佛教發展至今的所有重要概念、人物、經典、術語,甚至連一些鮮為人知的佛教宗派和曆史事件都有所涉及。更讓我驚嘆的是,它在解釋每一個詞條時,都引用瞭大量的經文、論典和祖師大德的語錄,並加以清晰的辨析和闡釋,使得每一個概念都顯得有根有據,言之有物。尤其是那本獨立的目錄,簡直是學術研究者的“神器”,讓我能夠快速檢索到我所需要的任何信息,大大節省瞭我的研究時間。這套書不僅僅是一本字典,更像是一部濃縮的佛學史和佛學百科全書,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佛教,尤其是進行係統性學術研究的人來說,都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在佛學院學習的學生,我深知一套優質的佛學工具書對於學業的重要性。此前,我使用過市麵上不少佛學詞典,但總覺得在詞條的全麵性、解釋的準確性以及編纂的係統性上,還有諸多不足。這套《佛學大辭典》,無疑是我所見過最令人滿意的一套。它的內容之豐富,幾乎囊括瞭從部派佛教到大乘佛教,從顯宗到密宗,從印度佛教到漢傳佛教、藏傳佛教等各個時期、各個地域的重要佛學概念和理論。更令人稱道的是,它的解釋不僅準確,而且具有深度,能夠將一個概念的起源、發展、演變以及在不同宗派中的不同理解都娓娓道來。獨立的目錄冊的設計,更是極大地便利瞭我們在學術研究中的檢索和比對,讓我可以更加高效地找到文獻資料中的關鍵信息。這套書的精裝工藝也屬上乘,厚重的紙張和精美的裝幀,都體現瞭編纂者對佛法的恭敬心和對讀者的誠意。可以說,這套書已經成為我佛學院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
評分我對佛教的瞭解,是從一本很簡單的入門讀物開始的,那時候,很多名詞聽起來都像天書一樣,感覺遙不可及。隨著興趣的加深,我開始尋找更專業的書籍,但往往因為專業術語太多,又常常被勸退。這套《佛學大辭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睏境。它的語言風格雖然嚴謹,但對於初學者來說,它的解釋卻非常清晰易懂,往往能用通俗的比喻或者簡短的引證,就把一個復雜深奧的佛學概念解釋清楚。更重要的是,它的詞條設置非常人性化,很多條目之間都有相互關聯的提示,這樣我就可以順著一條綫索,深入瞭解相關的概念,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那本單獨的目錄,更是讓我感覺像是進入瞭一個巨大的知識寶庫,隨便翻開一頁,都能找到我想瞭解的東西。我特彆喜歡它將一些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穿插在詞條解釋中,讓學習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而不是枯燥的記憶。這套書讓我感覺,原來佛法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高深莫測,它充滿瞭智慧和慈悲,是可以被我們每個人理解和踐行的。
評分我是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非常感興趣的人,佛教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一直想深入瞭解。但平時接觸到的資料,往往比較零散,而且很多關於佛教的藝術、哲學、曆史方麵的描述,我總覺得理解得不夠透徹。這套《佛學大辭典》的齣現,就像是為我打開瞭一扇全新的窗戶。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佛教術語的解釋,更像是一部關於佛教文化方方麵麵的百科全書。我驚奇地發現,很多我以為隻是簡單的概念,在辭典裏卻有著深厚的曆史淵源和文化內涵。比如,當我查閱“曼陀羅”這個詞時,我不僅瞭解瞭它的梵文含義,還瞭解瞭它在佛教藝術、密宗修行中的重要作用,甚至還看到瞭相關的圖像學解釋。這種全方位的解讀,讓我對佛教有瞭更立體的認識。獨立的目錄冊,也幫助我建立瞭對佛學整體框架的初步認知,讓我知道從哪裏入手,可以更係統地去學習。這套書的精美裝幀,也讓我覺得它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每次翻閱,都能感受到一種寜靜而緻遠的文化氣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