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汉语字典(双色插图本)
定价:39.8元
作者:陆书平,万森,张秋霞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17601166
字数:2224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6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我国部学习型、规范型的现代汉语字典,适合广大师生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该书收列单字14575个,包括《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8105字。共设8大板块,16个功能项。包括(1)属性 , 列出字形、字级、部首、结构、笔画数。(2)字体 ,一级字列出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四种字体。(3)解形 ,介绍一级字字形演变及意义流变。(4)音义 , 列出汉字现代的音和义,释义,例证恰切。(5)提示 ,提醒注意易写错、易读错、易用错的字等。(6)语汇 字头下列出相关词语78587个,帮助学习词汇。(7)插图 配有插图362幅,精美呈现,帮助理解字义。(8)知识窗 介绍与汉字有关的成语、词语、文史知识等。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部工具书在语法和用法指导上的细致程度。很多时候,我们查完一个词的意思,写出来还是觉得别扭,就是因为不清楚它在句子中的固定搭配或句法要求。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到位。每一个主要的词条后面,都会紧跟着几组精选的、地道的例句,这些例句的难度梯度设计得很合理,从最基础的应用到相对复杂的文学性表达都有涵盖。更进一步,对于一些有特殊句法要求的动词或形容词,字典会明确指出其后的助词、介词的使用规范,甚至会点出常见的搭配禁忌。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对于正在努力从“会用”迈向“用对”阶段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太及时雨了,它不仅仅是字典,更像是一位时刻在旁的语言导师。
评分作为一名对汉语言文字有深度探究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最看重的是词条的广度和深度。这次尝试使用这本工具书,我惊喜地发现它在收录上做到了兼顾“全”与“精”。它不仅涵盖了日常交流所需的基础词汇,更难能可贵的是,对于一些近年来兴起的新词、专业术语,乃至一些带有地域特色的表达,都有相当准确的释义和溯源。更让我赞赏的是它的释义逻辑,往往不是简单的定义堆砌,而是通过多层次的阐述,结合例句的巧妙运用,将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勾勒得淋漓尽致。比如,对于一些近义词的辨析部分,简直就是一篇篇微型的语言学小论文,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它们背后的语用差异和文化内涵,这对于提升个人的语言敏感度有着不可估量的帮助。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中透着一丝现代气息的排版,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感觉就是那种可以长期陪伴、反复查阅的工具书。纸张的选择也非常考究,摸上去有种细腻的质感,即便是长时间翻阅,手指也不会感到疲惫。油墨的印刷效果更是没得说,字迹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相对复杂的汉字结构,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于需要辨析细微差别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听说这次的插图部分也下了不少功夫,彩色的部分点缀得恰到好处,既不显得花哨,又能有效辅助理解一些抽象的词义,比如一些特有的器物或者自然现象的描绘,那种直观的冲击力是纯文字难以替代的。不得不提的是,侧边书脊的设计也很人性化,标注清晰,方便在拥挤的书架上迅速定位,这些细节的处理,充分体现了编者对使用者体验的重视,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出版物能比拟的。
评分我原本以为,现代汉语词典在结构上都大同小异,无非是按拼音排列,查阅起来无非就是比谁收录的词多几个。然而,这本字典在检索效率上的优化,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期。首先,它的注音系统非常科学,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读音,都做了特别的提示和归类。其次,针对一些多音字的处理,编者没有采用简单的罗列,而是根据使用频率和主要语境进行了重点标注和排版优化,使得我们在快速查阅时,能第一时间抓住最常用的那个读音和义项。更别提那些详尽的部首索引和笔画检索部分,即便是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汉字,也能通过多种途径快速锁定目标,整个查阅流程一气呵成,几乎没有卡壳的地方,这极大地提升了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是真正从用户角度出发设计的典范。
评分从一个长期使用纸质工具书的老读者角度来看,这部作品的“现代性”体现在它对语言活力的捕捉上。语言是活的水,总是在不断流动和演变。我发现,编纂团队显然在紧跟时代步伐,对于那些刚刚进入大众视野的新词汇,他们没有采取保守观望的态度,而是迅速纳入并给予了严谨的界定。这使得这份参考资料在时效性上保持了很高的水准,避免了沦为“过时参考”的风险。同时,即便是一些传统词汇,编者也加入了对古今异义的对比分析,这种历史的纵深感让人在使用中,既能把握当前的语境,又能对汉字演变的历史脉络有所了解。这种在严谨的学术态度与面向未来的开放性之间的平衡拿捏,是这部工具书最难能可贵之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