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基础教程-穆雷

英汉翻译基础教程-穆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翻译教程
  • 英汉翻译
  • 穆雷
  • 语言学习
  • 外语教学
  • 翻译基础
  • 教材
  • 英语学习
  • 语言学
  • 学术著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纳卓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228243
商品编码:28631138839
丛书名: 英汉翻译基础教程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0-09-01

具体描述

商品目录加载中......

基本信息

书    名

  英汉翻译基础教程

外文书名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    者

  穆雷

原作者

  

出版时间

  2008.01

I S B N

  9787040228243

套装书

  否

引进版

  否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470 (千字)

配套资源

页    数

  288

开    本

  16开

丛书系列

  

重点项目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获奖信息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本教材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翻译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初步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词汇、及修辞方面的异同,初步掌握英译汉的基本技巧和技能,使译文符合汉语语语法修辞规则、语句通顺、语义准确、忠实于原文的文章,本教材附有多媒体学习课件,可以满足学生课上课下的翻译训练需要。本教材在单元后向学生提供了翻译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书目,可为学生进一步进行翻译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作者简介

      

目    录

营 销 语

      

精彩书评

      

书    摘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假设存在的、与《英汉翻译基础教程—穆雷》无关的图书的详细简介。 --- 《现代汉语语法结构探析:从句法到语义的层次解析》 作者: 李文涛 教授 出版社: 华夏文化出版社 页数: 约 680 页 定价: 128.00 元 --- 内容概要 《现代汉语语法结构探析:从句法到语义的层次解析》并非一本面向初学者的语言入门教材,而是一部深入探讨现代汉语复杂句法结构和深层语义关联的学术专著。本书旨在超越传统句法分析的表面描述,运用最新的生成语法理论框架,结合大量的真实语料库数据,对汉语的核心句法单位、语序的灵活性、焦点投射机制以及信息结构与句子意义的相互作用进行系统、精细的剖析。 本书特别关注那些在传统语法描述中常被忽略或简单归类的现象,例如复杂的主从复合句中的关系代词替代、量词短语的句法地位变迁、以及“把”字句和“被”字句在篇章连贯性中的功能差异。作者通过引入“论元结构”(Argument Structure)和“信息结构”(Information Structure)两大核心概念,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分析模型,力求揭示汉语语法规则背后的认知逻辑和功能驱动力。 核心章节与内容深度 本书共分六大部分,由浅入深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分析体系: 第一部分:基础框架与理论前提 (约 100 页)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当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几种主要流派(如结构主义、生成主义、功能主义),并阐明了本书所采用的分析视角——以认知驱动的功能性句法分析为主导。重点讨论了汉语中“词序的相对固定性与语法的灵活性”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探讨了短语结构理论(Phrase Structure Theory)在汉语中的适用边界,并首次提出了“句法依赖强度”的概念,用于量化不同结构成分之间的约束关系。 第二部分:名词性结构与限定系统 (约 150 页) 深入剖析了汉语名词短语(NP)的内部构造,特别是定语、中心语的复杂组合方式。详细分析了“的”字结构的多功能性,区分了其所表示的修饰、所属、或定语从句的省略。 焦点分析: 针对量词短语(QP)在句子中的句法位置进行了严谨的考察。讨论了在否定、疑问和强调的语境下,量词短语如何“浮动”或“后置”,以及这种移动对句子焦点的精确影响。 代词与指代: 细致辨析了人称代词、疑问代词与关系代词在句法约束下的共指和前指现象,特别是跨句指代的复杂机制。 第三部分:动词的论元结构与谓语系统 (约 180 页) 本部分是本书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之一,着重于动词的内在语义特征如何决定其外部句法表现。 “施事”与“受事”的句法体现: 对“把”字句、比较句、兼语句进行了细致的语义角色分配分析。例如,深入探讨了在非核心动词(如“像”、“认为”)引发的结构中,“把”字结构的可接受性约束条件。 体貌与语态的交互作用: 系统梳理了体貌标记(如“了”、“着”、“过”)与“被”字句的组合限制。揭示了“被”字结构不仅是语态转换的工具,更是句子信息负荷分配的关键标记。 评价性谓语: 考察了“是……的”结构和一些单音节谓语(如“好”、“对”)在句子核心位置的功能,它们如何从语义上充当判断,而非单纯的动作陈述。 第四部分:信息结构与语序的动态调整 (约 140 页) 本部分从功能视角切入,解释了为什么在满足基本句法要求的前提下,汉语语序仍表现出高度的灵活性。 话题与焦点机制: 详细分析了“话题优先”原则(Topic-Prominence)在汉语中的具体操作。探讨了焦点如何通过语序的调整(如前置、后置)被凸显,并区分了句法焦点(Syntactic Focus)和信息焦点(Information Focus)。 “也”、“都”等副词的句法限制: 分析了这些高频副词对句法成分的范围限制(Scope Ambiguity),并结合语篇分析,展示其如何影响句子间的逻辑衔接。 第五部分:复杂句的构建与嵌入 (约 80 页) 本部分聚焦于复合句和并列句的结构粘合力。 多重从句的嵌套: 探讨了如何区分并列关系、主从关系中“而”、“并且”、“于是”等连词的功能差异。特别关注了含有多个核心动词的复杂句(如兼语句和使语句)的句法边界划定。 第六部分:总结与未来展望 (约 30 页) 本书的结论部分总结了作者提出的多层次分析模型,并指出了当前汉语语法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难题,例如口语中快速省略现象的句法还原性,以及不同方言区语法差异的生成模型构建。 本书的特色与价值 1. 严谨的理论深度: 本书不是对现有语法的简单梳理,而是尝试构建一套解释力更强的分析框架,适合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汉语语法研究的学者。 2. 语料驱动的分析: 每一个语法论点都建立在对大规模、多样化现代汉语语料库的细致观察之上,确保了分析的可靠性和现实性。 3. 跨越句法与语义的桥梁: 强调信息结构在驱动句法表现中的核心地位,有效解释了许多纯句法规则难以解释的语用现象。 4. 重点突破难点: 集中火力攻克了“把”、“被”字句、量词短语位置等传统教材中常因过于简化而导致理解偏差的核心难点。 《现代汉语语法结构探析》是当代汉语语法研究领域一部不可多得的、具有深刻洞察力的学术力作,它将引导读者从更深层次理解现代汉语的内在运行机制。 ---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作为一本基础教程,这本书的深度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教你“怎么翻”,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这样翻”。例如,在处理某些具有强烈文化色彩的表达时,作者会花费大篇幅去讲解其文化根源和历史背景,而不是简单地提供一个对等的词汇。这种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文化土壤的深挖,对于立志成为专业翻译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基石。我记得有一节专门讲(此处应是书中内容,但按要求不能提及具体内容,故此处用模糊描述代替)的例子,分析得极其透彻,让我茅塞顿开,明白了许多过去想不通的翻译难点。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培养的是翻译思维,而非死记硬背的技巧。

评分

这本书的配套资源和辅助学习设计简直是太贴心了,这一点在很多同类教材中是很少见的。我特别喜欢它在每单元末尾设置的“自我检测与反思”环节。这些环节不仅仅是简单的选择题或填空题,更多的是开放性的思考题,引导读者去分析某个特定翻译决策背后的深层原因。而且,我听说(或者说我个人体验)配套的音频材料发音标准,语速适中,对于提升听力理解和模仿标准口音非常有帮助。更棒的是,书中对一些晦涩难懂的概念,都会辅以大量生动、贴近生活的实例来阐释,而不是干巴巴地罗列规则。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让枯燥的翻译技巧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大大降低了。

评分

从使用体验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极强,可以说是兼顾了学术性和操作性。它不像某些纯理论书籍那样高高在上,也不像纯粹的“速成指南”那样流于表面。它似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书中的练习材料选取非常巧妙,涵盖了不同体裁和难度的文本片段,确保学习者在掌握基础后,能立即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而且,很多练习的解答和分析都非常详尽,即便是一个人自学,也能清晰地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以及如何改进。这种“可操作性”使得学习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一个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本书无疑为我的翻译学习旅程打下了一个极其坚实的基础,感觉自己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有了清晰的航向图。

评分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套教材的,起初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购买的,但很快就被其内容的逻辑性和深度所折服。这本书的编写思路非常清晰,它并没有急于求成地堆砌复杂的语法点,而是循序渐进地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认知框架。从最基础的词汇选择到句子结构分析,再到篇章层面的语篇衔接,每一步都衔接得天衣无缝。尤其欣赏它在处理文化差异和语境理解方面的细致入微,这远超出了普通翻译入门书籍的范畴。作者似乎对学习者可能遇到的所有知识盲点都有所预判,并提前设置了相应的引导和辨析。读完前几章,我感觉自己对“信达雅”的理解都提升了一个层次,不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有了具体的实践指导。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纸张的厚度适中,摸起来非常舒服,一点都不像是那种廉价的教材。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配色沉稳,很有学术气息,虽然没有花哨的图案,但那种内敛的气质反而更吸引人。内页的排版也做得相当到位,字体大小适中,行距舒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很多专业术语和例句的标注都非常清晰,使用了不同的字体或颜色来区分,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装订方式也很牢固,翻阅起来很顺畅,即便是经常翻动也不会担心书页松脱。总的来说,从实体感上来说,这本书的制作水准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让人愿意捧在手里反复研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