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深刻把握中国法治国情的基本形态和基本特点,而把握中国法治国情条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实证分析和科学揭示不同区域法治发展的差异性及其历史影响。县域法治发展在全面依法治国历史进程中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深入系统地开展县域法治国情调查,扎实推进县域法治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对深化区域法治发展研究,推进国家和区域治理法治化的重要基础工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中国县域法治国情调查报告?江苏沛县卷》从县域的基本状况、地方政权与地方组织、执法与司法、基层自治、公民权益保障、重要法治案例与典型法治事件、专题性法治问题等诸多方面,详细反映县域法治的基本状况,真实记录县域法治的进程,全面展现县域法治的进步。
目录
总序
第一章基本概况
第一节县制区划
一、县制沿革
二、行政区划
第二节自然环境
一、地理环境
二、自然状况
三、自然资源
第三节人口、家庭与婚姻
一、人口结构
二、家庭情况
三、婚姻情况
第四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GDP与财政收入
二、经济结构
三、居民收入
第五节地域文化
一、民俗文化
二、文化设施和文艺团体
第六节民族和宗教信仰
一、民族情况
二、宗教信仰情况
第二章地方政治体系与社会组织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
一、中共沛县委员会历次代表大会
二、中共沛县委员会的工作部门
三、中共沛县委员会的主要工作
四、政法委员会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五、乡镇、村党组织
第二节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一、概况
二、人大及其常委会
三、组织机构与工作职能
第三节县人民政府
一、概况
二、机构设置
三、主要机构职能
第四节县政协
一、历届政协委员会
二、组织机构
三、主要工作
第五节社会团体与社会组织
一、沛县总工会
二、共青团沛县委员会
三、沛县妇女联合会
四、沛县工商业联合会
五、沛县科技工作者协会
六、沛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七、沛县残疾人联合会
八、社会组织
第三章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
第一节决定重大事项
第二节重要人事任免
第三节监督法律实施和“一府两院”的工作
第四节乡镇人大工作
第四章人民法院
第一节历史沿革
一、清末至民国
二、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
三、改革开放至今
第二节机构设置
第三节派出法庭
一、派出法庭的初创与演变
二、派出法庭的职责范围
第四节司法改革与法院建设
一、贯彻“一五司法改革纲要”
二、贯彻“二五司法改革纲要”
三、贯彻“三五司法改革纲要”
四、贯彻“四五改革纲要”
第五节法院的物资保障
一、经费保障
二、诉讼费管理
三、办公场所
第六节先进模范
一、法院历年所获荣誉称号
二、法院先进模范代表
第七节数据与表格
第五章人民检察院
第一节历史沿革
第二节机构设置
一、内设机构
二、乡镇检察室(站)
三、历任领导
第三节职务犯罪侦查和预防
一、反贪污贿赂工作
二、渎职侵权案件立案及侦查工作
第四节审查批准逮捕
一、审查批准逮捕情况
二、批捕案例
第五节刑罚执行和监所活动监督
第六节民事行政诉讼法律监督
第七节控告申诉检查的典型案例
一、冯某某刑事申诉案件
二、刘某某不服沛县人民法院执行裁决申请监督案
第八节信息化与检务公开
一、信息化建设
二、检务公开
第九节数据与表格
第六章行政执法
第一节政府法制办公室
一、概况
二、法制办主要职能
第二节发改委行政权力及法律依据
第三节土地、矿产管理行政执法
一、概述
二、行政处罚
三、行政许可
四、行政确认
五、行政征收
第四节城市建设行政执法
一、综述
二、行政处罚
三、行政许可
四、行政征收
第七章公安工作
第一节历史沿革和基本情况
一、历史沿革
二、基本情况
第二节刑事侦查
一、刑事受立案程序
二、刑事强制措施
三、移送起诉
四、内部分工
第三节治安管理
一、维护社会稳定
二、公共场所管理
三、特种行业管理
四、危险物品管理
五、治安事件查处和查禁黄赌娼毒
六、经济文化部门保卫
七、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第四节户籍管理
一、管理制度
二、常住人口管理
三、非常住人口管理
四、身份证管理
第五节经费保障
一、概况
二、2013年、2014年经费保障情况
三、人员经费保障情况
四、公用经费保障情况
五、业务装备经费保障情况
第八章司法行政和法制宣传
第一节基本情况
一、司法局的机构设置
二、历任领导
第二节法律服务机构
一、基层司法所
二、律师事务所
三、法律服务所
四、公证处
五、法律援助中心
第三节特殊人群管理
一、安置帮教
二、社区矫正工作
三、社区矫正人员管理
四、矫正对象救助机制和安全监管
第四节乡镇司法所建设
一、司法所的编制
二、司法所的建设
第五节普法教育与法治文化建设
一、历次五年普法与法治文化的推进
二、人民调解中的法制宣传
第六节数据与表格
第九章土地制度
第一节历史沿革及管理机构
第二节土地资源概况
一、土地资源种类及面积
二、土地登记确权
三、土地纠纷的调处
第三节用地管理概况
一、土地征收
二、土地出让
第四节宅基地管理
一、宅基地管理现状
二、宅基地确权发证
三、宅基地用地退出机制
第五节土地的修复利用
一、概况
二、开发大沙河
三、复垦采煤塌陷地
四、开发利用湖滩低洼地
五、复垦闲置废弃土地
第六节查处土地违法
第十章经济管理
第一节宏观经济管理
一、管理机构
二、经济管理职能
第二节市场管理
一、管理机构
二、企业登记管理
三、市场秩序管理
四、物价管理
五、消费者权益保护
六、质量安全管理
第三节交通运输管理
一、管理机构和职能配置
二、执法单位
三、主管领导与执法队伍
四、执法体制改革
五、执法队伍的准入、退出机制
六、执法队伍的能力建设
七、执法队伍的信息化建设
八、数据与表格
第十一章社会管理
第一节社会团体管理
一、管理机构的历史沿革
二、主要管理措施
第二节城市管理
一、城市管理机构的沿革
二、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主要职责
三、城市管理适用的主要法规与规章
四、涉及民生的城市管理工作
第三节城市建设管理
一、管理机构的历史沿革
二、住房建设管理
第十二章法治建设的改革与探索
第一节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
一、概况
二、运行机制
三、职能范围
第二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一、概况
二、工作机制
第三节司法民主的制度性实践
一、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评议庭审制度
三、特邀审判监督员制度
第四节司法公开的进程
一、审判流程公开
二、裁判文书公开
三、执行信息公开
四、互联网建设与法院开放日
第五节司法便民的理念与探索
一、巡回审判
二、诉讼服务中心
三、司法服务站
第六节检调对接机制
一、办案机构
二、工作流程
第七节检察工作监督体系
一、纪律检查与行政监督
二、案件管理监督
三、人民监督
第十三章重要法治事件和典型案例
第一节湖田纠纷的解决
第二节典型案例
一、运用检调对接机制处理轻微刑事案件
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三、相对不起诉案件
四、长期信访调解息诉案件
五、刑事被害人救助案件
第十四章乡村治理调查专题
第一节杨屯镇西姚桥村
一、基本情况
二、发展现状
三、村治结构
四、村社事务
五、文化教育、计划生育等其他事务
六、土地事务
第二节沛城镇任庄村
一、基本情况
二、村治结构
三、土地流转
四、新农村建设
五、总结
第三节安国镇吴庙村
一、基本情况
二、村治结构
三、经济结构
四、纠纷解决机制
五、村社事务
后记
我对社会科学研究报告一向抱有很高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聚焦于具体社会问题的实证研究。这本书的题目,“中国县域法治国情调查报告(江苏沛县卷)”,给我一种感觉,它不仅仅是对法律条文的罗列,更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我推测,报告的撰写团队必然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研,收集了第一手资料,并通过严谨的分析,得出了具有说服力的结论。我非常期待看到书中对于沛县法治建设的整体评价,以及对其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尤其是在当前强调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大背景下,这种对基层法治状况的深入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果报告中能够包含一些政策建议,或者对其他县域的法治建设提供一些启示,那就更具意义了。
评分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个地方的法治状况,不能只看书本上的条文和理论,更要看它在实践中的落地情况。这本书的标题“国情调查报告”,就暗示了它将是一种基于事实、深入调查的研究成果。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翔实的数据、鲜活的案例,以及对这些数据和案例的理性分析。比如,报告是否分析了沛县在基层立法、普法宣传、矛盾化解、纠纷解决等方面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有没有与先进地区的对比分析?我尤其期待看到报告中关于“法律服务”和“基层治理”的章节,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老百姓能不能方便地获得法律帮助,以及社区的治理是否依法依规进行。如果报告能够提供一些量化的指标,比如案件审理周期、群众满意度、非法信访率等,那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评分作为一名法律爱好者,我对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耳熟能详,但对于具体到县域层面的法治实践,了解相对有限。这本书的出版,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让我能够“近距离”观察一个具体的县域是如何在国家法律框架下,构建和运行其法治体系的。我猜想,报告中应该会涉及一些地方性的制度创新,或者是在执行国家法律时,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的一些调整和探索。这些地方性的实践,往往能反映出中国基层法治建设的真实面貌,以及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解决路径。我很想知道,沛县在建设法治政府、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亮点和经验,又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县域法治的认识,能够从抽象走向具体,从理论走向实践。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首先翻阅的是其目录结构。一套严谨的调查报告,其结构往往是其逻辑清晰度的重要体现。从目录来看,报告似乎涵盖了从法治基础、司法运行、执法效率到法律服务、法治文化等多个维度,对沛县的法治状况进行了全方位的扫描。这种详尽的分类,预示着报告的分析将是系统且深入的,而非泛泛而谈。我尤其关注报告中关于“司法运行”和“执法效率”的部分,这两个环节直接关系到公民能否公平公正地获得司法救助和法律保护。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基层司法和执法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公信力建设、权力制约、效率提升等,如何在这份报告中得到体现,是我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此外,关于“法治文化”的探讨,也显得尤为可贵,因为它关乎法治理念的深入人心,是实现长治久安的社会基石。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简洁大气,封面上“中国县域法治国情调查报告”几个大字庄重有力,下方“江苏沛县卷”则点明了具体的研究对象。字体选择和排版都透着一股严谨的学术气息,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是一部有分量的著作。我在书店里被它吸引,是因为我对县域法治这个话题一直很感兴趣。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一个宏大的工程,而县域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其法治状况的调研和分析至关重要。从宏观的政策制定到微观的个体权益保障,县域法治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基层法治生态的窗口。它不仅仅是一份报告,更像是一次对中国县域法治现实的细致梳理和深刻洞察,尤其聚焦于江苏沛县,这让我对报告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从中看到基层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潜在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