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总类
诸子汇函二十六卷附谈薮一卷 题明归有光辑 明天启刻本
儒家类
新书十卷 汉贾谊撰 清光绪元年湖北崇文书局刻清潘霨谶并批校本:
贾谊新书三卷 汉贾谊撰 明刻本
盐铁论十二卷 汉桓宽撰 明张之象注 明嘉靖三十三年张氏猗兰堂刻明程荣重修本
新序十卷 汉刘向撰 明万历程荣刻汉魏丛书本 清吴景恩朱笔批校跋并过录清陈揆校跋
新纂门目五臣音注扬子法言十卷 汉扬雄撰 明嘉靖十二年顾春世德堂刻全八子全书》本
臣轨二卷 唐武瞾撰 朝鲜刻本
家范十卷 宋司马光撰 明天启六年司马露等刻本
二程全书六十六卷 宋程颢、程顾撰 宋朱熹辑 清康熙石门御儿吕氏宝诰堂刻本 清顾广誉批校并跋
和靖先生语录三卷 宋尹焯撰 明皮纸钞本
大学衍义四十三卷 宋真德秀撰 明崇祯十一年杨鹦刻本
大学衍义补一百六十卷首一卷 明丘浚撰 陈仁锡评 明末刻本
慈溪黄氏日钞八十八卷 宋黄震撰 清活字印本
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三卷纲颔一卷 元程端礼撰 明覆元刻本
性理大全书七十卷 明胡广等撰 明万历刻本
新刊宪台考正性理大全书七十卷 明胡广等撰 明万历十四年徐元太等刻本
新刊宪台厘正性理大全七十卷 明胡广等撰 明嘉靖三十一年余氏自新斋刻本
薛文清公读书全录类编二十卷 明薛琯撰、侯鹤龄类编 明万历二十七年薛应麟、薛应第刻本
程志十卷 明崔铣撰 明嘉靖刻本
大儒心学语录二十七卷 明王萁辑 明嘉靖二十八年抚州儒学刻本
闲辟录十卷 明程瞳撰 明嘉靖四十三年程缵洛刻本
学爷通辨十二卷 明陈建撰 清陈璋辑编 清雍正六年陈璋留芳堂刻本
新刊性理集要八卷 明詹淮辑 明嘉靖四十年李廷海刻本
性理标题综要二十二卷首一卷 明詹淮辑 陈仁锡订正 明崇祯刻本
……
兵家类
法家类
农家类
医家类
丛编
謦经
本草
方论
伤寒金匮
天文算法类
术数类
艺术类
谱录类
杂家类
小说类
类书类
释家类
道家类
其它宗教
内容简介
古籍是中华民族文明成果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灿烂文化的历史记载。正是我国历来重视文化典籍的编纂与传承,才使中华文明绵延至今,数千年未曾断绝。
《苏州图书馆藏古籍善本提要:子部(套装共2册)》出版,将对研究苏州的历史和文化提供有力的支撑。时值国务院、文化部大力推动中华古籍保护工程,苏州市政府设立苏州市古籍保护中心并增加五名专业人员编制,本提要的出版就被赋予了特殊意义,既是本馆古籍保护的重要成果,也是向市古籍保护中心成立的献礼。
| 大家都在买 |
| |||||||||||||||||||||||||||||||||||||||||||||||||||||||||||
坦白说,初拿到这套书时,我并未抱有过高的期待,只是出于对苏州历史的兴趣而购入。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时,却被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打动。尤其是在“子部”这一块的研究,作者对古籍善本的把握堪称精准,提要清晰扼要,见解独到深刻。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历史研究,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是要挖掘事实背后的逻辑和意义。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作者通过对文献的解读,不仅展现了苏州的历史面貌,更揭示了其独特的文化基因。我从中看到了苏州在历史长河中,如何吸收、融合、创新,最终形成如今的独特魅力。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苏州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绝佳的起点。
评分当我迫不及待地翻开这套书时,一股浓厚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让我立刻意识到这并非寻常的读物。作者在“子部”这个古籍分类下,精挑细选了众多珍贵的善本,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梳理与解读。这种研究方法本身就极具价值,它不仅为我们呈现了不同时期苏州文脉的传承与演变,更揭示了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历史密码。我尤其惊叹于作者对史料的辨析能力,以及将零散信息串联成清晰脉络的功力。那些曾经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文献,如今通过作者的笔触重新焕发光彩,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更为立体、更为真实的苏州。从官府文献的权威记载,到文人墨客的笔记私藏,再到民间口传的俚语故事,作者将它们一一纳入研究视野,展现了苏州历史的多元性和丰富性。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信息和思考角度,这种智识上的愉悦感,是任何快餐式阅读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工艺和出版史略有研究的人,这套书的装帧和用料让我倍感亲切。宣纸的独特纹理和韧性,配合传统的线装工艺,本身就是一种对古籍文化传承的致敬。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在内容上,作者对苏州历史的研究,尤其是在“子部”这一块的深入挖掘,让我看到了一个被忽视但极为重要的维度。许多关于苏州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的细节,都隐藏在这些古籍善本之中,而作者的提要和解读,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这些宝库的大门。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提要中对原书版本、内容要点、史料价值的清晰界定,这对于古籍研究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能够拥有一套如此精良,又饱含学术深度的书籍,实属幸事。
评分刚拿到这套书,便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古色古香的包装所吸引。打开箱子,是两函古朴的宣纸线装书,透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作者在“子部”方面的研究,犹如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与以往认知不尽相同的苏州。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不能仅仅局限于那些宏大的叙事,更应该关注那些细微之处,那些被时间冲刷却依然闪耀的角落。这套书正是如此,它通过对大量古籍善本的梳理和解读,将苏州历史上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一一呈现。从前朝的官制演变,到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再到市井小民的悲欢离合,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蛛丝马迹。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与历史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让我对这座城市的理解更加立体和丰满。
评分初见这套书,便被它古朴典雅的外观所吸引。宣纸的质感温润如玉,线装的形式透着一丝怀旧的诗意。打开第一函,是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而又充满故事的苏州。翻阅其间,字里行间透露着研究者对苏州历史的深厚情感与严谨态度。从古老的街巷传说到士绅名流的轶事,从园林的精致布局到市井的烟火气息,无不展现出这座城市独特而迷人的魅力。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将那些尘封在岁月中的往事娓娓道来,让人不禁沉浸其中,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些历史场景。每一页都凝聚着心血,每一段文字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实在是文史爱好者不可多得的珍品。对于热爱苏州的人来说,这套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情感的寄托,是通往历史深处的一扇窗口,让我对这座江南古城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