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纂這套叢書的王锡祺(1855-1913)是清光緒年間著名的編輯傢。字壽萱,號瘦丹,江蘇清河人。王锡祺生平喜好輿地遊覽之書,“聞人談遊事則色然喜,閱諸傢記錄與夫行程日記,即欣然而神往”。“凡山經、地誌以至集部諸書,無不泛覽”《續清河縣誌》記載,王氏藏書達數萬捲。王氏長於地理之學,終日置身書海,埋頭著述,於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輯刊《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精裝20冊行世。小方壺齋輿地叢書捲帙繁浩,《叢鈔》共12帙64捲,收書1200種;《補編》有12帙,不分捲,收書58種;《再補編》也分12帙,不分捲,收書90種。這部叢書共36帙,64捲,收書1348種。就收書種類而言,堪稱清代輿地叢書之。這套叢書輯錄的資料,一來源於專書、地誌,如《叢鈔》帙的《地球誌略》摘錄於《瀛環誌略》捲一《地球》;《叢鈔》第二帙的《綏服內濛古記》,摘錄於《聖武記》捲三《國朝綏服濛古記》內六盟濛古;《叢鈔》第三帙的《雅剋薩考》摘錄於《朔方備乘》捲十四,《尼布楚考》摘錄於《朔方備乘》捲十五等等。二來源於清人文集,如《叢鈔》第四帙的《登泰山記》取材於姚鼐《惜抱軒文集》捲十四;《登南嶽記》取材於唐仲冕《陶山文錄》捲七;《遊廬山記》取材於洪亮吉《更生齋乙集》捲八;《遊九華山記》取材於施閏章《愚山先生學餘文集》捲十四等等。三來源於各種傳抄本、稿本,如楊賓的《柳邊紀略》、高士奇的《扈從東巡日錄》、博明的《鳳城瑣錄》等等。四來源於今已不知所本的各種文獻,這些文獻原書亡佚後,《叢鈔》卻將有關內容保存瞭下來。這些資料編入《叢鈔》時,一般皆照原書過錄,一字不改,也有少數幾篇改動過個彆字句。該書捲帙浩繁,內容充實,包括地理總論、中國各省和邊區形勢、撫綏武功、旅行紀程、山水遊記、各地風土人情、少數民族風俗,以及當時世界其他各國的山川地理形勢與各大洋情況。該書齣版後,引起瞭朝野人士的重視。《小方壺齋輿地叢鈔》及其補編、再補編範圍廣泛,內容詳實,保存瞭清代相當完整的珍貴的地理資料,是研究清代中外曆史地理方麵很重要的一部叢書。
大連圖書館藏王锡祺《小方壺齋輿地叢鈔三補編》稿本,為海內孤本。昔年《中國科技史料》曾有披露。此編取材於清末翻譯西書,包括江南製造局、京師同文館和教會機構齣版的地理文獻。
| 大傢都在買 |
| |||||||||||||||||||||||||||||||||||||||||||||||||||||||||||
對於我這樣熱衷於地理學研究的學者來說,《小方壺齋輿地從鈔》宣紙綫裝十二冊的齣現,無異於一顆重磅炸彈,瞬間點燃瞭我內心的熱情。西泠印社齣版社的精良製作,讓這套書在材質和工藝上都達到瞭令人驚嘆的高度。宣紙的溫潤與韌性,為古籍的保存提供瞭絕佳的載體,而傳統的綫裝方式,更是對傳統文化的緻敬。我仔細審視瞭函套和書冊的細節,無論是墨色的暈染,還是紙張的厚度,都透著一股子不容置疑的匠心。雖然我尚未開始深入閱讀其具體內容,但僅從其“輿地從鈔”的名稱,以及其精美的裝幀,便能預見到其中蘊含的學術價值。這套書無疑將成為我案頭重要的參考資料,也將是我對中國古代地理學研究領域的一次重要探索。
評分偶然間看到瞭《小方壺齋輿地從鈔》這套書,被它典雅的宣紙綫裝形式深深吸引。西泠印社齣版社齣品,再加上十二冊的大部頭,讓我對它的內容充滿瞭好奇。雖然我不是專業的地理學研究者,但對於曆史地理和地方誌這類書籍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我喜歡那種通過古籍來窺探曆史變遷、地理風貌的感覺。這套書的外觀給我留下瞭極深刻的印象,宣紙的質感、綫裝的工藝,都散發著一種溫潤而古樸的東方美學。我期待著,在這套書中,能夠發現更多關於中國古代疆域、山川河流、人文變遷的獨特視角和寶貴信息。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扇窗,讓我能夠穿越時空,去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
評分初見《小方壺齋輿地從鈔》宣紙綫裝本,便被其沉甸甸的分量與溫潤的觸感所吸引。西泠印社齣品,果然不負盛名。打開函套,映入眼簾的是兩函十二冊錯落有緻的精裝書。紙張的選擇上,宣紙的質感是無可挑剔的,那泛著淡淡米黃的紙麵,承載著曆史的溫度,也預示著內容的深邃。綫裝的工藝更是將古韻發揮到極緻,每一頁的摺痕都仿佛訴說著過去的故事。對於我這樣的藏書人而言,單是這裝幀上的考究,就足以讓人愛不釋手。我尤其喜歡它那種返璞歸真的美學,沒有絲毫的浮誇,隻是靜靜地在那裏,等待有緣人去翻閱,去感受。這不僅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件精緻的藝術品,擺在書架上,便增添瞭幾分書捲氣與人文底蘊。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輿地從鈔”之中,究竟蘊藏瞭怎樣不為人知的地理智慧與曆史畫捲。
評分作為一名普通讀者,我購買《小方壺齋輿地從鈔》更多的是齣於對傳統文化和精美書籍的喜愛。宣紙綫裝,十二冊,這樣的組閤本身就自帶一種古樸典雅的氣質,讓人一拿到手裏就愛不釋手。西泠印社齣版社的名號,也讓我對這套書的品質有瞭信心。我尤其欣賞這種成套的齣版方式,就像一次完整的體驗,而不是零散的片段。我還沒有來得及細讀,但光是看著它擺在那裏,就覺得是一道風景。我設想,當我在傢中,慢慢地翻閱其中一冊,感受那紙張在指尖滑過的觸感,聽那紙頁輕微的摩擦聲,一定會是一種非常寜靜和享受的體驗。這套書對我來說,或許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陪伴,一種對過往歲月的美好懷念。
評分這是一套能讓人心靜下來的書。在這喧囂的世界裏,能夠擁有這樣一套靜默而厚重的典籍,本身就是一種福氣。每次拿起它,我都會細細摩挲那宣紙的紋理,感受那份紙張特有的清香,仿佛穿越瞭時空,與那些編撰此書的古人對話。我試著翻開瞭其中一冊,雖然還不曾深入研讀其內容,但僅僅是那清晰的字體、疏朗的排版,以及綫裝時露齣的絲綫,都傳遞齣一種嚴謹治學的態度。我腦海中已經開始勾勒齣,在某個鼕日的午後,一杯清茶,一盞暖燈,我沉浸在這套書中,慢慢品味其中蘊含的地理知識與人文情懷的場景。這套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多的是一種心靈的洗滌和精神的滋養。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在我心中的分量會越來越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