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链接网络新科学
定价:28.00元
作者:(美)巴拉巴西,徐彬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4-01
ISBN:9787535748584
字数:230000
页码:32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从鸡尾酒会到恐怖分子的巢穴,从远古的细菌到国际组织——所有这一切各自都是一种网络,都是一个令人惊讶的科学革新的一部分。21世纪初,有科学家发现,网络具有深层的秩序,依据简单而强有力的规则运行。这一领域的知识帮助我们了解时尚、病毒等的传播机制,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健性,以及经济体系的脆弱性——甚至是民主的未来。
一位致力于研究“链接和节点”的科学家将带领我们领略网络革新的内幕。在本书中,作者生动地讲述了相互联系的系统的历史:从瑞士数学家莱奥哈尔德·欧拉18世纪末对图论的开创性研究,至生物学家基于对细胞网络的了解而展开的治疗癌症药物的研究等。
本书叙事生动,充满真知灼见,它使我们认识了许多现代社会的“制图师”,这些人正在多个科学领域研究绘制网络地图,在超级计算机的帮助下,他们正一步步揭示出社会关系网络、企业和细胞等拥有的相似性其实超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他们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自己周围相互连接的世界的重要的新视角。
目录
第1章 导言
第2章 随机宇宙
第3章 六度分隔
第4章 小世界
第5章 中心节点和连接者
第6章 80/20规则
第7章 富者愈富
第8章 爱因斯坦的遗产
第9章 阿基里斯的脚踵
第10章 病毒与时尚
第11章 互联网的觉醒
第12章 破碎的万维网
第13章 生命地图
第14章 网络经济
第15章 没有蜘蛛织网的网络
注释
译后记
作者介绍
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是圣母院大学教授,主持对于复杂网络的研究。他在多个领域的开创性贡献也屡屡见诸媒体,广受赞誉。他出生于特兰西瓦尼亚,现居住在印第安纳州的南本德(south Bend)。
文摘
序言
我不得不提一下这本书在语言运用上的那种独到之处,它有一种既宏大叙事又注重微观细节的平衡感。作者在谈论全球互联网的演化时,气势磅礴,仿佛在描绘一部史诗;可转眼间,笔锋一转,又开始细致入微地分析单个节点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通过“富者愈富”的机制,决定整个网络的命运。这种在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自由穿梭,使得阅读体验非常立体。特别是那些关于信息传播的模拟结果展示,清晰地表明了信息如何以远超物理定律的速度在网络中扩散,有时候甚至比病毒传播更快。这本书就像是一张地图,它揭示了我们这个“连接时代”的底层地理构造。它让人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我们生活的世界,早已被这些看不见的线索编织成了一个巨大的、活着的生命体。阅读此书,感觉就像是偷窥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行的最高机密之一。
评分拿起这本书,我首先感受到的是那种扑面而来的严谨学术气息,但奇怪的是,它并没有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反而有一种被精心构建的逻辑迷宫所吸引的感觉。作者在处理那些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推导时,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功力。我特别欣赏他引入的那些经典实验,比如早期的邮政编码实验或者后来的互联网数据分析,每一个都像是一个精密的齿轮,驱动着我们对网络拓扑结构的理解。有那么几页,书中详细阐述了“无标度网络”的特性,我不得不停下来,反复阅读和思考了好几遍。作者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引导读者一步步去构建这个概念的内在逻辑,这种“授人以渔”的教育方式,远比直接灌输知识来得有效。特别是当他将这种理论应用于解释现实世界中疾病传播或信息扩散的效率差异时,那种跨学科的融会贯通,让人不得不对作者的博学和洞察力深感佩服。对于希望从理论层面深入挖掘网络科学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工具书,它不仅仅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会这样”。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极其流畅,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硬邦邦的教科书腔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在壁炉旁娓娓道来他毕生观察到的世界规律。我最喜欢的是其中穿插的那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它们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巧妙地“肉体化”了。比如,书中提到关于交通堵塞的研究,作者没有堆砌公式,而是描绘了一幅通勤者在高峰期焦躁不安的画面,然后,通过引入一个简单的“瓶颈”概念,瞬间解释了为何系统会崩溃。这种代入感极强的故事叙述,让原本晦涩的物理学和社会学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我甚至觉得,这本书的文笔本身就具有一种“网络”的特性——每一个故事点都与其他概念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丰富的信息图谱。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是一种看待日常混乱现象的乐观态度:只要找到那个关键的连接点,看似无解的复杂性也能被简化和管理。
评分坦白说,刚开始接触这类关于复杂系统和网络结构的书籍时,我内心是有些抗拒的,总觉得那都是实验室里深奥的理论。然而,《链接网络新科学》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仿佛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魔术师,将那些隐藏在幕后的规则一一揭示出来。书中对“鲁棒性与脆弱性”这一对矛盾体的探讨,让我印象极为深刻。作者用生动的比喻解释了为什么一个结构看似异常坚固的网络(比如一个高度中心化的结构),在面对针对性打击时却可能瞬间瓦解;而另一个看似松散、随机的网络,反而能承受更大的冲击。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战略思考维度。我开始反思,无论是组织架构、供应链管理,还是人际关系的维护,都逃不开这些网络的基本法则。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极具前瞻性的思维框架,让人能够预见潜在的风险点,并提前设计出更具韧性的应对方案。
评分这部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深邃的蓝色调和充满未来感的几何图形交织在一起,仿佛在暗示着我们将要进入一个全新的信息世界。我记得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就被那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所吸引,完全不像传统的学术书籍那样刻板。作者在开篇就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叙述方式,描绘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随机,实则暗藏玄机的连接现象。比如,他会从我们每天使用的社交媒体应用开始切入,探讨用户群体是如何形成“圈子”的,以及这些圈子内部和外部的互动模式。那种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快速抓住核心概念。尤其是一些关于“小世界现象”的案例分析,简直让人拍案叫绝,感觉像是瞬间打通了平日里模糊不清的认知壁垒。整本书的排版也很考究,图文并茂,许多复杂的网络结构图被设计得清晰易懂,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难度。读完第一部分,我甚至忍不住去观察周围的同事、朋友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和影响的,那种抽丝剥茧的感觉,非常过瘾。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传递知识,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观察和理解复杂系统的全新视角,让人对“连接”这件事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