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修辞术 亚历山大修辞学 论诗
定价:28.00元
作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颜一,崔延强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2-01
ISBN:9787300051154
字数:214000
页码:35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文版《亚里士多德全集》(10卷本)1997年出齐后,获得了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一等奖(1999年)等多项大奖。为了读者使用的方便,也为了把自己研究西方哲学尤其是古希腊哲学的心得传达给读者,全集主编苗力田先生又编选了带有注释的《亚里士多德选集》(包括形而上学卷、伦理学卷和政治学卷,1999—2000年出版)。几年来,不断有读者尤其是大学生和研究生反映需要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单行本。为了满足这些读者的需要,我们将亚里士多德*影响的著作(《工具论》、《物理学》、《形而上学》、《尼各马科伦理学》、《政治学》和《修辞术·亚历山大修辞学·论诗》)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
需要说明的是:单行本的译文与《亚里士多德全集》大体一致。个别术语和人名的改动,是苗力田先生在全集重印和做电子版时亲自订正的。单行本的注释与全集保持一致。全集的脚注中所引证的希腊语词是按照国家颁布的《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表对应拼写的。
对西方哲学名著的译介和研究是一项没有止境的事业。准确、完美的译文,深入、详尽的注释,以至创造性的阐释和发展,是只能接近而难以完全达到的理想境界。不断接近这一境界,既有赖于学术界的努力,也需要出版界的推动。我们愿与学术界一道,不断为学术进步作出贡献。
目录
修辞术
亚历山大修辞学
论诗
作者介绍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一前322),古代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柏拉图称之为“学园之灵”,恩格斯称之为“博学的人”。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对占希腊人已知的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并提出了自己的创造性见解。作为一位哲学
文摘
序言
我购买这本书还有一个小小的私心,就是希望能借由对“诗”的探讨,来理解古希腊人对艺术和语言界限的认知。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文艺理论的基石,而《修辞术》探讨的则是现实论辩中的语言运用,这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相互参照和印证的关系。我推测,在作者的体系中,无论是虚构的叙事还是真实的辩论,成功的表达都离不开对人类心智的深刻洞察。我希望通过对比阅读这两方面的论述,能更全面地把握亚里士多德的整体思想架构。也许在论及如何构建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时,或者如何通过戏剧性的手法来增强说服力时,会找到文学与论辩的完美交汇点。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入理解西方思想源流,并尝试用古人的智慧来审视今日语言现象的绝佳契机,我已迫不及待想要翻开它,开始这段探索之旅。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人文社科发展动态的读者,我总是对那些被时间淘洗下来的经典怀有一种近乎朝圣般的情感。这部关于修辞学的著作,我猜想它必然涉及了对“真”、“善”、“美”在言语表达中的体现。在当代,我们经常谈论“人设”和“话语权”,这些概念的源头,恐怕都能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中找到清晰的脉络。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跳出当下琐碎的语言交际,去审视修辞学作为一门“政治学”或“社会学”工具的深刻含义。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说得好听”,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说得有理、说得有度、说得有益于城邦(或现代社会)”。我非常好奇,那些关于“情感诉求”(Pathos)和“逻辑论证”(Logos)的经典论述,在当今充斥着碎片化信息和情绪化表达的时代,会呈现出何种令人深思的价值反思。
评分这本书的译者团队——颜一和崔延强——名字本身就给我一种兼具文学性和学术性的双重印象。翻译古典著作,尤其涉及到哲学和修辞学这种术语众多的领域,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译者的功力直接决定了原著精神的还原度。我非常关注译文是否流畅自然,是否准确地传达了古希腊语境下某些特定概念的微妙差异。毕竟,如果翻译腔过重或者理解有偏差,再好的原文也会变得晦涩难懂,甚至误导读者。我希望译者能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也能让现代读者感受到古人思想的活力与激情。坦白讲,如果译文读起来让人感到枯燥乏味,那也是对亚里士多德智慧的一种辜负。我期待看到一种平衡,一种既能满足严谨学者的要求,又能让普通爱好者感到阅读愉悦的翻译风格,这才是真正高水平的学术普及工作所应达到的境界。
评分老实说,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是源于对“修辞术”这个概念本身的迷恋。现代社会信息爆炸,每个人都在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吸引注意力,但真正有力量、有穿透力的表达却越来越少见。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面清晰的镜子,映照出语言技巧背后的本质规律,而不是那些花里胡哨、转瞬即逝的修辞小技巧。我更倾向于挖掘那些关于“说服的艺术”的底层逻辑,比如如何构建一个让人信服的论点,如何根据听众的心态来调整表达的侧重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据说对逻辑学有着奠基性的贡献,我非常好奇他会将逻辑思维与文学性的修辞手法是如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我希望读完之后,不仅仅是学会了几种“排比”或“比喻”,而是能够构建起一套属于自己的、坚不可摧的表达框架,让我的言语不再是随风飘摇的柳絮,而是能像磐石一样稳固可靠,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智慧的审视。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思想的深度,光是看到“亚里士多德”这几个字,就让人忍不住要去探寻那古老的智慧是如何在文字的构建和思想的表达上留下印记的。我个人一直对古典哲学和修辞学抱有浓厚的兴趣,想象着翻开这卷厚重的典籍,就如同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直接与那位伟大的思想家进行思想上的交锋。这本书的装帧和出版社的选择,也让我对其内容的严谨性有了一定的信心,毕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学术著作的出版方面是享有盛誉的。我期待它能为我揭示出,在两千多年前,人们是如何系统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力量,去说服、去感染、去构建一个合理的论证体系。对于我这样热衷于文字工作的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像是一把钥匙,能开启我对有效沟通和逻辑思维的全新理解。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将这些古老的原则内化于心,让我在日常的写作和交流中,都能更加精准、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辞藻堆砌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