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这样教书不累人
定价:27.00元
售价:20.0元,便宜7.0元,折扣74
作者:严育洪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01
ISBN:97875041480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中,作者根据自己的教书经历和别人的教书心得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例如,对于教师的“忙碌”,提出了“教师,不是学生的‘救世主”’、“教师,一生做好一种事”、“教师,每天为自己挤出一小时”等教书建议;对于教师的“盲目”,提出了“教师,富‘人’先富‘心’”、“教师,让学生‘好好’学习”、“教师,不做教育的‘复印机’”、“教师,识时务者为俊杰”等教书建议;对于教师的“莽撞”,提出了“教师,都将为自己的行为‘埋单’”、“教师,为学生的好学按动‘快进键’”、“教师,给学生睿智的选择”、“教师,明人不说‘暗话’”等教书建议;对于教师的“妄想”,提出了“教师,有一种需要叫做‘不需要’”、“教师,相‘成’何太急”、“教师,让学生在‘悠然’中‘自得’”、“教师,创造‘真情实意’的教学幸福”等教书建议。
目录
作者介绍
严育洪,无锡人,男,1970年8月生,江苏省特级教师,学术技术带头人,无锡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发表近三百篇教育论文,出版12本教育专著,其中《课堂焦点:新课程教学九辨》被评为2006年度教育部课程资源和2007年度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
文摘
序言
我尝试着运用书里提到的一些关于时间管理的技巧,尤其是在课后反思和备课效率上的优化,效果立竿见影。过去,我常常在两堂课之间感到时间碎片化且焦虑,总觉得哪里都没准备充分。但这本书提供的那种模块化的备课思路,帮助我建立了一个清晰的优先级排序系统。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规划时间”,而是教你如何预判哪些知识点是学生最容易卡壳的“风险区域”,然后提前将资源和精力精准投放到这些地方。这种“前置化管理”的思路,极大地减少了我临场时的慌乱。此外,书中对于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来简化批改和反馈流程的讨论也非常实际,每一个建议都是可以立即落地实施的“干货”,而不是空中楼阁般的宏大叙事,这对于追求即时效果的实践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
评分这本书在组织结构上的安排也堪称一绝,逻辑层层递进,绝无拖沓。它从宏观的教学哲学入手,逐步深入到微观的课堂操作细节,最后又回归到教师的个人发展与职业幸福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我特别喜欢作者在阐述复杂概念时所使用的类比和比喻,它们精准而富有画面感,一下子就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吸收了核心思想。读完合上书本时,我脑子里浮现的不是一堆需要死记硬背的规则,而是一幅清晰的、可执行的教学蓝图。它成功地将“教书”这件事,从一种耗费心力的苦差事,转化成了一种充满乐趣和成就感的创造性活动,这种思维上的升华,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回馈。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鲜活、接地气,读起来完全没有传统教育类书籍的枯燥感。作者仿佛就是坐在我对面,用一种过来人的经验,耐心又幽默地分享他的“独门秘籍”。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教学困境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深刻的共情能力,他深知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多少令人沮丧的时刻,比如备课的巨大压力、面对“听不懂”的学生的无力感,以及如何平衡教学进度与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书中提供的那种“解压”性的策略,并非是鼓励我们偷懒,而是教我们如何巧妙地利用工具和思维模型,将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量降到最低,从而把宝贵的精力释放出来,投入到真正需要创造力和情感投入的环节。这种“聪明地工作,而非辛苦地工作”的理念,对我触动极大,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是否过于蛮力了。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像是被打开了一扇通往高效教学世界的大门。首先,书中对于教学流程的拆解细致入微,让人能清晰地看到每一个环节的关键点在哪里。以往我总觉得教学是个非常依赖直觉和经验的过程,但这本书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方法论,即便是像我这样在教学前线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也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养分。它没有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大量地结合了实际案例,让那些抽象的教学原则变得触手可及。特别是关于如何设计课堂互动环节的章节,我深有体会地发现,过去我过于依赖单向输出,而这本书则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反馈回路构建,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把“教得好”这件事,从一种艺术,变成了一种可以被学习和掌握的技能,极大地增强了我对未来教学工作的信心和掌控感。
评分更深层次来说,这本书触及了教师职业倦怠的核心问题,并提供了超越技术层面的精神支持。它让我意识到,教学的“不累人”不仅仅是技巧层面的优化,更是一种心态的转变——从“不得不教”转变为“愿意投入”。作者深入探讨了如何在高强度的职业压力下保持教学热情,这一点是很多纯粹的方法论书籍所忽略的。书中对“设定合理边界”和“保护个人学习时间”的强调,让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更长远、更健康的规划。它教会我,一个长期可持续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懂得自我关怀的人。这种关注教师自身成长的视角,让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单纯的“教学参考书”,更像是一本陪伴职业人士成长的“心灵导师”读物,让我感觉自己被看见、被理解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