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篮球战术图解:跑位篇
定价:49.80元
作者:【日】日高哲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11543498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498幅高清实拍照片和赛场示意图图解运动员的98种无球跑位动作!适用于6大类主要赛场场景:·二线阻绝·传球进攻·运球进攻·掩护进攻·攻守转换·针对不同位置的防守本书以无球运动员跑位战术为主,同时也介绍了相应时刻持球运动员的技术。 战术讲解:高清连拍球员赛场动作步骤图,无底色部分是无球运动员动作要点,有底色部分是持球运动员相应动作要点。阵型分析:清晰的赛场俯瞰示意图,攻守双方各自动向一目了然。丰富图例:通过红蓝两色的直线、波浪线、虚线区分双方球员和球的运动轨迹。 错误范例:以图示方式指出错误跑动,帮助球员认识错误学习正确打法,快速提升个人及团队实力。
内容提要
篮球是一项需要团队配合的运动,在一场篮球比赛中,一名运动员实际持球的时间很短,多数时间是在为持球者投篮成功创造条件,因此无球跑位的技术动作非常重要。借助场上无球运动员的移动、制动以及配合策略,可以大大提高投篮命中率。毫不夸张地说,运动员在这个时间段内的动作表现,是判断其是否为运动员的关键。 《篮球战术图解:跑位篇》针对6大类主要赛场场景,通过498幅高清彩色实拍照片和赛场示意图,对98种无球跑位动作进行了分步全图解,并对关键技术动作进行真人示范,辅以正确、错误对比演示,对于提高无球跑位战术有所助益。
目录
目 录
引言
无球跑位时运动员的动作质量是成长为篮球运动员的关键 2
比对手更能得分的、更正确的投篮选择和冲抢篮板 4
本书的阅读方法 10
章
无球跑位的基本功
不要忘记“进攻=创造空间” 12
将创造空间的基础培养成习惯很重要 14
通过曲线进攻掌握创造空间的方法 16
通过伸缩进攻战术掌握创造空间的方法 18
易获得得分机会的攻守切换时期 20
队伍防守的空间 22
专栏1 理解在实战中必要的技巧与战术 24
第2章
二线阻绝位置的变迁
攻击成功的关键—二线阻绝位置的变迁 26
1 在边线区接球 28
几乎没有空间的状况下,在翼侧接球的方法 28
有充足空间的状况下,在翼侧接球的方法 30
站在3 分投篮线内时的接球方法 32
在被紧密防守时甩开对方防守球员的方法 33
可以利用背后空间的小前锋的动作 34
从低位冲到边线区的动作 35
2 在近篮区接球 36
在低位接球的基本动作 36
用比对方球员更宽的站姿封堵是基础 37
占领防守球员前面位置的战术 38
专栏2 在篮球运动中,希望中学生可以具备的素质 40
第3章
传球中进攻时的动作
为接到传球的队员创造空间的动作很重要 42
1 在传出球后处于边线区的队员的动作 44
利用传球后的切入创造空间 44
用传切配合的方式进攻时,切入球员的动作 45
在不能前切的时候后切 47
在后切中的动作和篮下判断 48
到达边线区时,要采用背后掩护 49
利用传球后的切入来创造空间 50
2 向低位传球时 52
向低位传球后小前锋的动作 52
为在低位实施一打一对策的弧形切入 53
当球在低位时的肘区掩护 54
单打战术和配合协作则为有效进攻 54
利用掩护进行协防位换位 55
针对协防位防守球员的掩护 55
3 近篮区队员的动作 56
传球至高位的优点 56
当持球队员两侧被阻绝时 57
来自协防位的高位接应 58
球在小前锋手中时的高位接应 59
球在底角时创造空间的动作 59
近篮区队员的掩护动作 60
4 协防位的队员的动作 61
利用协防位空间的转体传球 61
用跳起传球进攻协防位空间 62
离开边线区时组织后掩护 63
在传球线路上有空间时的动作 64
冲出防守球员背后空间的动作 64
第4章
利用运球进攻时的动作
无球队员的动作使运球更具效果 66
1 针对运球的边线区球员的动作 68
突破时边线区球员的动作 68
基本的运球的配合动作 69
传球后的动作标准—3 次运球的方向 69
水平方向运球的配合动作 70
2 当纵向突破时 72
纵向V 字形运球的配合动作 72
南北向运球和“画圆战术” 73
移动到持球队员易于传球的位置 74
停止突破时在后方接球的方法 74
3 当底线突破时 76
针对底线突破的无球队员的动作 76
传球至低位后的传球路线 77
4 针对突破的近篮区球员的动作 78
针对中线突破的低位队员的配合 78
针对底线突破的低位队员的配合 79
是“从禁区向肘区移动”还是“迅速跳开”的判断标准 80
盯球的同时,“从禁区向肘区移动”或“迅速跳开” 80
5 针对横向运球的动作 81
针对横向慢速运球的运球掩护 81
当快速东西向运球时 82
从翼侧开始的肘区突破 83
专栏3 利用运球突破谋求得分的心理状态 84
第5章
在使用掩护战术的攻击中的动作
团队默契是掩护战术成功的秘诀 86
1 挡拆后切入 88
保护持球队员的挡拆战术 88
易得分的掩护队员的切入 92
由于掩护队员的绕切进行的边线区投篮 93
掩护队员针对自上游防守时的向篮筐方向的滑步 94
2 横向掩护 95
在横向掩护中掩护队员的动作 95
在横向掩护中被掩护队员的动作 96
在横向掩护中防守方换防时 97
在横向掩护中的转身动作和转换队形 98
在组成掩护前的快速成形 99
3 各种掩护动作 100
在禁区的球员使用的掩护战术 100
在比赛中使用频率高的内线掩护 103
在防守球员背后组织的背后掩护 106
在边线区可以创造空间的后掩护 108
为从高位进攻的漂移掩护 111
专栏4 初级球员不需要掩护动作? 114__
第6章
由攻守转换组成的攻击
不给对方调整防守准备的时间转为进攻 116
1 快攻 118
因为快攻而利用发球区 118
快攻的4 个步骤 119
接长传球的球员的定位 120
边线区的球员的动作 121
在2 对1 的快攻中,无球队员的动作 122
当防守球员变为3 人时,使用后插上战术 124
关键是不要拘泥于队形,应变地进行比赛 125
凭借传球向前场运球的边线进攻 126
2 第二波快攻 127
在快攻中不能投篮时创造机会的方法 127
3 由抢断组成的快攻 128
在抢断对方的球后立即进行的快攻 128
第7章
防守动作
在防守中必要的自尊心和责任感 130
1 针对持球球员的防守 132
针对接球后的持球球员的防守 132
针对在运球中的持球球员的防守 133
持球球员的防守队员的姿势 134
2 针对无球球员的防守 135
针对无球球员的防守位置 135
阻碍传球的阻绝姿势 136
配合篮球移动的随球移动 137
针对突破的协防和回防 138
配合篮球位置的协防位位置 139
协防位防守球员的基本姿势是手枪站姿 140
在协防位组成的扁三角队形 140
因为突破而被越过时,进行轮转协防 141
成为持球球员的防守队员时的身体趋前往外移位,贴身对球施压的技术 143__
3 针对禁区球员的防守 144
在低位组成的扁三角队形 144
在低位的防守姿势和移动方法 145
4 针对掩护的防守 150
针对横向掩护的防守 150
针对有球侧内线掩护的防守 151
针对无球侧内线掩护的防守 152
针对背后掩护的防守 152
针对挡拆后切入的防守 153
5 防守篮板 154
在投篮后的卡位 154
为确保成功抢篮板,预测对方的移动路线 155
卡位时的姿势 155
有球侧的卡位 156
无球侧的卡位 156
由后转身组成的卡位 157
作者简介 158
结语 159
作者介绍
日高哲朗 1953年出生于鹿儿岛县。东京教育大学毕业后,取得筑波大学体育科学研究系博士学位。在1989年世界大会中担任日本代表队教练。2001年就任筑波大学男篮部主教练,次年带领队伍获得关东1部联盟的胜利而备受关注。目前作为教授任教于千叶大学,也担任男篮部的教练。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哑光处理的质感,配上简洁有力的标题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拿到手里,分量感适中,皮实耐用,感觉是那种可以经常翻阅、甚至带去球场边随时参考的类型。内页的纸张选择也挺讲究,不是那种廉价的反光纸,使得阅读体验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盯着那些复杂的跑位图看,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疲劳。而且,图文排版的间距处理得非常到位,图示清晰、线条流畅,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迅速定位到重点信息。细节之处见真章,看得出出版社在制作过程中是下足了功夫的,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坚持,在现在这个电子书泛滥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我个人对手感和视觉体验要求比较高,所以光是开箱的这个过程,就已经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在内容充满了期待。它不光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精美的体育周边产品,摆在书架上也很有档次感。
评分我对战术书籍的关注点往往在于它能否提供真正具有实操性的洞察,而不是空泛的理论堆砌。这本书在内容组织上展现出了一种非常系统化的梳理逻辑,它似乎不仅仅满足于展示“是什么”,更深入地剖析了“为什么”和“如何做”。我特别留意了它对空间利用率的讲解部分,那块内容写得极其精妙,用非常直观的方式揭示了进攻球员如何在狭小的区域内制造出投篮或突破的绝对优势。作者似乎对比赛的节奏和球员的心理状态有着深刻的理解,这使得那些原本看起来生涩难懂的战术概念,一下子变得通俗易懂,就像有位经验丰富的老教练在你耳边低语指导一样。这种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是衡量一本战术书优秀与否的关键指标,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让我这个业余爱好者也能从中领悟到专业层面的思考方式。
评分这套书的叙事风格非常流畅自然,一点也没有传统教材那种枯燥乏味的教条感。阅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一位资深球探在跟你分享他的球探报告和实战心得,语气中带着那种过来人的那种自信和洞察力。它没有过分使用晦涩难懂的术语,即使是那些非常细微的跑位细节,作者也总能找到一个精准的比喻或者一个形象化的描述来加以解释,让人过目不忘。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引入新战术时,总会先回顾一下上一个战术的局限性,这种对比和递进式的讲解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感觉作者是真正站在一个学习者的角度去构建内容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专家视角,这种平视的交流感,是很多专业书籍所欠缺的宝贵品质。读完整部分后,我发现自己对比赛的整体观感都提升了一个层次。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对于不同风格球队的战术适配性探讨,这一点我之前在其他地方很少看到如此深入的分析。它并没有固守一套“万能公式”,而是针对性地讲解了如何根据现有球员的特点,灵活调整跑位和掩护的优先级。比如,对于那些控卫组织能力强的球队,它强调了哪种无球跑动能最大化地拉扯防守;而对于那些以内线强攻见长的队伍,它则侧重于如何通过外线拉扯为内线创造一对一的机会。这种“量体裁衣”式的教学方法,让读者可以根据自己参与的球队类型进行选择性学习和应用。这不仅仅是一本理论手册,更像是一本实用的“战术工具箱”,里面装满了针对不同“疑难杂症”的解决方案,非常实用,避免了“纸上谈兵”的尴尬。
评分从我个人的学习习惯来看,我更倾向于那些能够提供充足案例支撑的材料。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为慷慨,每一个关键跑位原则的提出,后面都会紧跟着好几个不同场景下的实战案例分析。这些案例的选取非常具有代表性,覆盖了从快攻到阵地战,从高位策应到低位背身等多种局面。更棒的是,作者对于每个案例的图解都标注得非常细致,不仅标明了持球人、掩护人,连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晃肩”和“假启动”的微小动作都没有放过,解释了它们在整个战术体系中起到的连锁反应作用。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书,而是在观看一场慢动作回放的精彩比赛分析录像,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跑位背后的“时机”和“意图”,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比赛的阅读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