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篮球战术图解:基础练习与实战应用
定价:49.80元
作者:【日】日高哲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11544818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465幅高清实拍照片和赛场示意图图解以智取胜的68种攻防战术!适用于个人、群体、团队三种攻防场景·基础练习 ·实战应用 ·临场应对·战术要点 ·内、外线重点全面提升篮球智慧,充分发挥身体和技术的威力!技术动作演示:高清连拍球员赛场动作步骤图。战术讲解:结合示意图解说战术要点,不同位置球员的每一步动向都清楚分析。阵型分析:清晰的赛场俯瞰示意图,攻守双方各自动向一目了然。 丰富图例:通过红蓝两色的直线、波浪线、虚线区分双方球员和球的运动轨迹。
内容提要
在篮球这项团队竞技类运动中, “智慧可以凌驾于体能之上”。对于一名篮球运动员来说,体能和技术固然必不可少,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灵活运用它们。掌握好“应该如何打球”的“战术”,运动员才能够真正发挥出身体和技术的威力。在比赛中灵活应用科学合理的攻防战术,将帮助球队以智取胜。《篮球战术图解:基础练习与实战应用》针对个人、群体、团队三种攻防场景,通过465幅高清彩色实拍照片和赛场示意图,对68种攻防战术进行了分步全图解,对关键技术动作进行了专业示范,并辅以战术要点和内、外线要点解析。《篮球战术图解:基础练习与实战应用》对于提高运动员和球队的攻防战术应用有所助益。
目录
前言…………………… 2
本书阅读方法………… 8
个人战术
进攻 ……………………………………… 9
01 采用“三重威胁姿势”的理由 10
02 急停和旋转的有效使用方法 12
03 防止被抢断的传球方式 14
04 向内线准确传球的诀窍 16
05 不能长时间运球的理由 18
06 用刺探步突破防守 20
07 在不利姿势中进攻的方法 22
08 探索传球后如何移动的理论 24
09 事先了解低位得分模式 26
10 被高个子选手盯上时的策略 28
11 瞄准投篮时机的方法 30
12 应对“阻绝防守” 32
13 了解接球和投篮的方法 34
14 延长投篮距离的身体的应对方法 36
15 以运球跳投为武器 38
16 准确上篮的要点 40
17 调整步伐提高上篮的度 42
18 制定投篮状态不佳时的对策 44
19 提升进攻篮板概率的方法 46
专栏1 与提高得分直接相关的各种投篮技术 48
个人战术
防守 ………………………………………49
01 通过“预测”和“撞击、跳跃”夺取防守篮板 50
02 对持球队员的防守方法 52
03 对非持球队员的防守方法 54
04 对运球的防守方法 56
05 防止对手在低位得分的方法 58
06 控制高位动作的方法 60
专栏2 这些战术真的有用吗?让我们一起来验证学过的技术吧! 62
群体战术
进攻 ……………………………………… 63
01 在行进中安全运球的秘诀 64
02 通过传球把球推进到前场 66
03 使用掩护的运球方法 68
04 使用运球组合让球前进 70
05 了解把球抛入内线的效果 72
06 活用低位动作的底线区域移动方法 74
07 使用“行进间传球”制造投篮机会 76
08 了解突破分球的基本组合 78
09 使用掩护制造投篮机会 80
10 使用“挡拆战术”攻击 82
11 用横向掩护制造机会 84
专栏3 事先了解正确的位置和作用 86
第4章 群体战术
防守 ………………………………………87
01 阻止对方以多对少得分的防守方法 88
02 应对掩护动作的事前准备 90
03 针对“高低位战术”的防守 策略 92
04 阻制“行进间传球”的防守顺序 94
05 利用“假后退”阻止“挡拆战术” 96
06 用跟踪应对掩护 98
07 阻止“横向掩护攻击”的方法 100
专栏4 决定表现力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102
第5章 团队战术
进攻 …………………………………… 103
01 精准防守是大的得分机会 104
02 直接得分相关的快攻方法 106
03 使用“二次进攻”得分的方法 108
04 发现进攻契机的方法 110
05 利用球员之间的距离创造机会 112
06 运球前进优势 114
07 成为善于传球的球员 116
08 灵活使用“模式进攻”和“自由进攻” 118
09 从容不迫地应对紧逼防守 120
10 破解区域联防的进攻方法 122
11 能应对任何队形的区域紧逼的突破方法 124
12 争抢进攻篮板的方法 126
专栏5 从“挡切战术”到其他进攻模式的扩展 128
第6章团队战术
防守 …………………………………… 129
01 了解防守的原则 130
02 共同遵守防守理论,加强1 对1 防守 132
03 有效阻止运球突破的协防 134
04 设置陷阱使防守具有攻击性 136
05 怎样使区域联防成功 138
06 灵活发挥区域和1 对1 的优势 140
07 用区域紧逼使比赛向利我方向推进 142
08 阻止对方明星球员得分 144
09 使用交换防守扰乱对手 146
专栏6 “智慧”才是成为选手必须具备的条件 148
第7章现场指挥 …………………………… 149
01 如何选择决定胜负的替补球员 150
02 把比赛推向有利方向的暂停使用方法 152
03 改变进攻速度控制比赛 154
04 什么是改变比赛进程的换人技术 156
后记………………… 158
作者简介…………… 159
作者介绍
日高哲朗 1953年出生于鹿儿岛县。东京教育大学毕业后,取得筑波大学体育科学研究系博士学位。在1989年世界大会中担任日本代表队教练。2001年就任筑波大学男篮部主教练,次年带领队伍获得关东1部联盟的胜利而备受关注。目前作为教授任教于千叶大学,也担任男篮部的教练。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深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战术图,更深入地探讨了战术背后的“为什么”。比如,它详细分析了为什么在特定的防守体系下,球队需要采用交叉掩护而不是简单的挡拆,这种对战术思想内核的挖掘,让这本书的价值瞬间提升了好几个档次。我个人对“区域联防”那一部分印象深刻,作者没有停留在教科书式的讲解上,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战案例,对比了不同级别球队在使用同一种联防时,在细节处理上的差异。这种细致入微的对比,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微妙联系。而且,书中对于如何根据自身球队的特点来“定制化”战术的建议,也非常具有操作性,不像有些书籍那样高高在上,不接地气。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完成了一次系统性的战术思维重塑。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有冲击力,那种充满动感的篮球剪影,一下子就让人感觉到了球场上的那种拼劲儿。我本来对篮球战术了解不多,总觉得那些复杂的阵型和跑位挺玄乎的,看得一头雾水。但翻开这本书,发现它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从最基础的持球、传球、投篮动作分解开始讲起,然后逐步过渡到进攻和防守的站位。作者似乎很懂得初学者的心理,总能用最直白易懂的语言去解释那些看似高深的战术概念。特别是它里面穿插的那些实战场景模拟,简直就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练在旁边手把手地指导你。我特别喜欢它对“空间感”和“时机把握”的强调,这往往是业余爱好者最容易忽略,但却是决定战术成败的关键要素。读完前几章,我感觉自己看球的视角都变了,不再是单纯地看热闹,而是能预判出下一步的战术意图,这种提升带来的满足感是巨大的。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质量也值得称赞。纸张的质感很好,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看得出来出版社在细节上也是下了功夫的。我以前买过一些运动书籍,翻几次封面就松了,但这本感觉非常耐用,可以经常翻阅查阅。内容组织上,作者巧妙地平衡了“防守”与“进攻”的篇幅,很多战术书往往只偏重一头,导致读者在实战中顾此失彼。而这本书对基础防守轮转、盯人策略的讲解也同样深入,这对于提升整体球队的防守韧性至关重要。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攻防一体化”的思维框架,而不是零散的招式组合。对于任何想从“会打球”进阶到“会赢球”的篮球爱好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质资源。
评分我平时主要负责组织我们公司内部的野球赛,但总感觉我们的进攻套路太单一,很容易被对手针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这本书,结果简直是“雪中送炭”。我惊喜地发现,书中有一章专门讲了如何利用“快速转换进攻”来打乱对手的阵脚,里面提到的几个简单的跑位配合,我们团队一练习就上手了,效果立竿见影。这本书的插图和图示做得非常精美,线条流畅,箭头明确,即便不看文字,光看图也能大致理解战术的走向。这点对于我们这种训练时间有限的业余队伍来说,简直太重要了,可以直接把图打印出来贴在更衣室里,大家开赛前快速过一遍。它不是那种需要你啃完所有文字才能理解的“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本高效的“战术工具箱”,实用性强到让人佩服。
评分坦白说,市面上关于篮球战术的书不少,很多都堆砌了大量复杂的术语和晦涩的理论,读起来非常累,而且学完后实战中根本用不上。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平易近人,作者仿佛是一位耐心极好的导师,他总是先把一个复杂的概念拆解成几个小步骤,确保读者完全吸收了基础,才引向下一个更深的层次。我尤其欣赏它对“阅读防守”这一高阶技能的讲解。它没有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引导你去观察防守队员的重心、眼神和站位,从而自己得出最佳的进攻选择。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我“招式”,更是在培养我的“球商”。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忍不住拿起篮球在家里对着墙练习相应的脚步和手势,那种身体和思维同步提升的感觉,太棒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