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50岁之后的健身管理
定价:88.00元
作者:【美】沃尔特·H.艾丁格Walter H. Ettinger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1154535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50岁以上的美国运动医学专家为50岁以上人士而作!送给父母的健康礼物!适合50~100岁人士的健康运动管理!只要你准备参与健身,何时开始都不算晚!一站式自我健身管理和实践锻炼的自学手册科学 权-威 安全 高效 易懂 实用按照以下十二个步骤循序渐进并终生受益:通过自我评测了解自己当前所处阶段全面记录和量化评定自己的行为习惯找到适合于自身水平状况的锻炼方式帮助你规划适合自己的科学运动计划全面深入地学习系统健身方法和技能为现有锻炼模式增加多样性和趣味性掌握安排健身时间和目标设定的技巧学会和朋友进行健身互助及相互促进开始安全有效的锻炼并长期坚持下去正确应对和处理挫败情况和压力管理成为社区群体中的健身达人和倡议者逐步发展到拥有终生健身的良好习惯通过真人动作图解示范和详尽细致的方法讲解掌握中老年人健身四大板块的具体练习方法有氧训练·力量练习·平衡练习·拉伸练习让你了解自己、激发潜力、开心健身、迈向成功、拥有健康!
内容提要
《50岁之后的健身管理》由三位年龄均在50岁以上的美国运动医学专家为5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群体专门写作,并且基于中老年人健身zui重要的四大板块——有氧训练、力量练习、平衡练习和拉伸练习,为中老年人的健身管理作出了科学、合理的规划。通过自我评测、行为记录,帮助读者找到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锻炼方法,规划自己的训练,正确安排时间以及设定目标,从而帮助读者养成终生健身、科学健身的良好习惯。
目录
目 录
译者序 iv
推荐序 vi
序言 vii
致谢 xi
简介 xiii
1 清楚自己所处的阶段 1
2 什么重要 19
3 年龄与锻炼的关系 31
4 抓紧锻炼 47
5 进行自我管理 63
6 有氧健身开发 83
7 找到合适的运动场地 105
8 和朋友一起健身 121
9 制订有氧健身计划 131
10 增强力量、平衡性和柔韧性 147
11 汲取挫败教训和学会压力管理 185
12 展望未来 207
附录 217
参考文献 221
关于作者 223
作者介绍
沃尔特·H. 艾丁格 医学博士是一名老年医学专业医生和大学教授,并且是马萨诸塞大学纪念医学中心的会长。同时,艾丁格是老龄化和肌肉骨骼系统领域的认证专家,而且还是这些领域国家认证的研究员、教师和临床医生。此外,他还发表了多篇论证关节炎患者锻炼重要性和安全性的文章。布伦达·S. 莱特 博士是INTERVENT USA 项目发展的副主席以及养生保健顾问。12 年来,她一直在达拉斯的库柏研究所担任行为科学和养生保健主管。在任职期间,她开发了可以在工作场所、健康和健身中心、诊所和医院以及机构中推行的综合生活管理计划。此外,她为达拉斯的贝勒高级保健中心开发了患者教育材料,同时还为华盛顿、佛罗里达和得克萨斯州的生活辅助中心开发了健康促进计划。2002 年,莱特获得了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大学人类生态学专业的杰出校友奖。史蒂芬·N. 布莱尔 (PED)是库柏研究所的董事长和执行总裁,是健身锻炼和健康领域全球zui知名流行病专家之一,以及很多关于锻炼效益方面里程碑研究的前沿作者。同时,布莱尔还是美国外科医生总会的健身锻炼和健康报告的资-深编辑,并且获得了外科医生总会的贡献奖章。此外,他还担任过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和国家促进健身锻炼联盟的主席。布莱尔拥有三个荣誉博士学位:1994 年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96 年兰德大学健康科学荣誉博士学位以及2002 年布里斯托大学(英国)健康科学荣誉博士学位。这三位作者的年龄都在50 岁以上。王雄清华大学运动人体科学硕士,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体能训练中心创始人、负责人;国家体育总局备战2012 伦敦奥运会身体功能训练团队召集人,备战2016 里约奥运会身体功能训练团队体能训练组组长;为游泳、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和帆板等十余支国家队提供过体能测评和训练指导服务;《身体功能训练动作手册》主编;译有《精准拉伸:疼痛消除和损伤预防的针对性练习》《整体拉伸:3 步提升全身柔韧性、灵活性和力量(全彩图解第2 版)》《金-牌之路:奥运冠军是如何炼成的》《功能性训练 :提升运动表现的动作练习和方案设计》《 离心训练精要》《青少年长跑训练(第3 版)》等,在《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体育科学》等中外期刊发表文章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身体训练(专业体能和大众健身)、健康促进工程、互联网体育等。张冰清华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运动生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印第安那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中国检验检疫学会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国际体育科学报告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 余篇;发表专著1 部,参编教材、编著20 余部;主持重大专项课题6 项,获得技术10 项;其创建并负责的清华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研究中心经过多年跨学科、跨院系联合研究,目前拥有4 个硕士学位点、1 个博士学位点和1 个博士后流动站;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三等奖2 项,部委一等奖3 项;主要研究方向:健康管理、机能监测与评定、健康信息化工程等。
文摘
序言
我向来对那些只谈“怎么做”而不谈“为什么”的书籍感到不屑,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扎实。它在介绍每一个健身原则或营养建议时,都提供了简洁却有力的科学依据,让读者能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我尤其欣赏它对于人体机能在特定年龄段发生变化的解释,那种深入浅出的讲解,即便是对生物学不甚了解的人,也能快速掌握核心概念。这种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是相辅相成的,它既能满足我对于专业知识的渴求,又不会因为过于晦涩而让我望而却步。每次读完一个知识点,我都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这不仅仅是学到了一招鲜的技巧,更是对自身健康管理有了一个更宏观、更理性的认知框架的构建,让人在做决策时更有底气。
评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在谈论“管理”二字时所体现出来的哲学思辨。这远超出了单纯的身体锻炼范畴,它将健身视为一种生活态度的长期修行。书中探讨了如何平衡工作、家庭与自我健康之间的关系,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内心的平静与韧性。它似乎在潜移默化中提醒读者,五十岁后的健身管理,核心在于管理自己的“预期”和“节奏”,而非一味追求年轻时的极限状态。这种深层次的引导,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对“成功”的定义,并逐渐理解了健康管理是一场马拉松,需要智慧、耐心和持续的自我对话。这种超越了身体技能教学的境界,让这本书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优雅、智慧地步入人生下半场的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极其亲切自然,不像有些专业的健身书籍那样冷冰冰地抛出数据和术语,它更像是邻居家那位经验丰富、热心肠的大哥在跟你聊天分享心得。作者似乎非常懂得“过来人”的价值,他没有直接给你灌输那些高难度的训练动作,而是从调整心态、建立健康生活习惯这些更基础、更贴近日常的角度切入。我特别喜欢它描述某项运动或饮食调整时的那种娓娓道来,充满了生活化的场景代入感,让人觉得“哦,原来我也可以做到”。比如,他谈到如何应对工作压力导致的运动中断期,那段文字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让我感觉自己被理解和接纳了。这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那些原本对健身有些畏惧的读者,能够轻轻松松地迈出第一步,真正做到从心底里接受并实践书中的建议,而不是迫于压力。
评分这本书在实用性的体现上,简直做到了细致入微的教科书级别。它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大量可立即执行的“操作手册”。我指的是那些具体的训练计划模板、不同场景下的饮食替代方案,甚至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完成有效锻炼的技巧。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方案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现实生活的复杂性,比如如何在外出差时保持运动频率,如何根据自己的工作节奏来调整每日的能量摄入。它提供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而是一套可以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的“工具箱”。这种高度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使得书中的建议不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真正可以融入我们忙碌日常的有效工具,这一点非常难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配色,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拿到手里的时候,能感觉到纸张的质感非常棒,厚实又细腻,翻页的时候那种触感,让人忍不住想多读几页。而且,里面的排版也做得极其用心,字号大小适中,行距宽松,即便是需要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我发现它在章节的划分上处理得相当人性化,每一部分的主题都点缀得非常清晰,目录的设计也逻辑性很强,让你在查找特定内容时能迅速定位。看得出来,出版社在印刷和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下了真功夫,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工艺品,让人在使用过程中心情愉悦,这对于一本需要经常翻阅参考的书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品质感”,这种从外到内的精致,无疑为接下来的阅读体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人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希望能有与之匹配的深度和广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