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医用化学实验教程(于秋泓)
定价:14.00元
作者:于秋泓,杨晓萍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56096133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工学结合“十二五”规划教材。
本书以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工学结合“十二五”规划教材《医用化学》为蓝本,根据高职高专医药院校的专业特点以及各院校实际教学条件编写而成。本书分为医用基础化学实验和医用有机化学实验两部分,医用基础化学实验部分选择了18个典型的实验项目,医用有机化学实验部分选择了20个典型的实验项目。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医用化学实验涉及的常规仪器和基本操作,是一本比较系统的医用化学实验教材,具有实用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适合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护理、助产、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疗美容技术、康复医疗技术等专业学生使用。
目录
部分 医用基础化学实验
实验一 食盐的提纯和质量检查
实验二 物质的称量
实验三 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实验四 海带中碘的提取
实验五 溶胶与高分子溶液的制备和性质
实验六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实验七 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含量
实验八 HCl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九 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十 小苏打片中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一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十二 水中总硬度和钙、镁离子的含量测定
实验十三 KMnO4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和双氧水中H2O2的含量测定
实验十四 乙酸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五 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质
实验十六 配合物的制备和性质
实验十七 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
实验十八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饮用水中含氟量
第二部分 医用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一 常压蒸馏
实验二 熔点的测定
实验三 沸点的测定
实验四 折光率的测定
实验五 旋光度的测定
实验六 开链烃的化学性质
实验七 芳香烃的化学性质
实验八 醇、酚的化学性质
实验九 醛、酮的化学性质
实验十 羧酸、取代羧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十一 糖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实验十二 含氮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十三 溴乙烷的制备
实验十四 苯甲酸的制备
实验十五 乙酸异戊酯的制备
实验十六 乙酰苯胺的制备
实验十七 苯胺的制备
实验十八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合成
实验十九 甲基橙的制备
实验二十 茶叶中的萃取和分离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每一页的纸张质感都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用心制作的。尤其是插图部分,黑白线条清晰,图注明确,对于理解复杂的化学结构和实验流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记得有几张关于有机合成步骤的流程图,用不同的颜色和箭头清晰地标示了反应物、产物和催化剂,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内容的读者也能很快抓住重点。装订方面也做得非常扎实,感觉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散页。当然,作为一本实验教程,内容的组织结构也值得称赞。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实验步骤,而是将理论知识点穿插在实验操作的前后,使得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习过程更加连贯和深入。例如,在进行酸碱滴定时,作者不仅给出了详细的操作指南,还对滴定原理、指示剂的选择和终点的判断标准进行了细致的阐述,这对于我们理解“为什么这么做”远比“怎么做”更有帮助。总而言之,从物理层面上看,这是一本让人愿意去细细品读、好好保存的工具书,细节之处见真章。
评分这本书在实验设计的精妙程度上,确实体现了编写者丰富的教学经验。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堆砌晦涩难懂的高难度实验,而是恰到好处地选择了一些贴近临床实际又兼顾基础知识巩固的案例。比如,关于尿液成分的定性分析实验,步骤设计得环环相扣,从宏观的颜色、透明度到微量的特定离子检测,层层递进,既考察了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也检验了他们对生物化学反应的理解深度。更令人称道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做对实验”的层面,更强调了“分析结果”的能力培养。每完成一个实验,后面都有专门的讨论部分,引导学生思考结果偏离预期的原因、误差的来源以及这些结果在临床诊断中的实际意义。这种引导性的提问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作为学习者主动思考的欲望,而不是被动地跟着步骤走。这样的设计,无疑是为我们这些未来可能要面对病患的医学生打下了坚实而灵活的科学思维基础,远比死记硬背公式要来得实在和长远。
评分这本书在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延伸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似乎不仅仅是一本静态的教材,更是一个可扩展的学习平台。虽然我手里拿到的是纸质版,但书中多次提及了可以参考的在线资源或补充习题集,这显示了作者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实验误差的分析部分,远超出了我们预期中对一本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它详细区分了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并提供了具体的案例说明如何通过重复实验和统计学方法来量化和控制这些误差。这种对“精确度”的执着探讨,对于培养未来医疗从业者的严谨态度至关重要。毕竟,在临床检验中,微小的误差可能直接影响诊断结果的可靠性。因此,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操作手册,更是一种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对数据质量的尊重,这份价值远超出了书本本身的定价。
评分从整体的叙事风格来看,这本书的语言组织非常严谨,带着一种学术的精准性,但又巧妙地避免了过度枯燥的说教。作者在描述实验原理时,用词非常考究,既保证了科学概念的准确无误,又通过精炼的句子让复杂的概念易于被接受。我特别欣赏它在安全操作规范上的强调,这一点在医用化学中至关重要。不同于其他只在开头罗列几条通用安全守则的教材,这本书将安全注意事项融入到每一个具体实验的步骤说明中。比如,在处理某些腐蚀性试剂时,会特别标注出“请佩戴防溅护目镜并在通风橱内操作”,这种即时性的提醒,使得安全意识贯穿于整个实验操作过程,给人一种高度负责任的感觉。这种将“操作规范”与“知识传授”无缝衔接的处理方式,体现了作者对教学实践的深刻洞察,确保了我们在学习化学技能的同时,也将严谨、谨慎的科学态度内化于心。
评分这本书在章节布局和知识点递进逻辑上,展现出一种清晰的脉络感,让人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感到迷茫。它似乎是按照学生认知能力逐步提升的路径来精心编排的。初期的实验相对基础,侧重于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基础的滴定、比色等技术,为后续的复杂分析打下坚实基础。随着章节深入,实验难度逐渐加大,开始涉及酶反应动力学、电化学分析等更具挑战性的主题。这种循序渐进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曲线的陡峭程度。更为贴心的是,对于一些跨学科的知识点,比如如何将化学分析方法应用于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的检测,作者会适当地引入相关的生物学背景知识作为铺垫,使得我们能更自然地理解“化学”在“医学”中的具体应用场景。这种结构安排,使得学习不再是一系列孤立的实验操作,而是一个有机、连贯的知识体系构建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