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反对专家:古希腊的公共奴隶9787567566873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保兰·伊斯马

民主反对专家:古希腊的公共奴隶9787567566873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保兰·伊斯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保兰·伊斯马尔 著
图书标签:
  • 政治学
  • 古希腊
  • 民主
  • 专家
  • 公共领域
  • 奴隶制
  • 古典政治思想
  • 社会史
  • 历史学
  • 保兰·伊斯马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66873
商品编码:2940200351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9-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民主反对专家:古希腊的公共奴隶
作者 保兰·伊斯马尔
定价 58.00元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7566873
出版日期 2017-09-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西方民主制号称是古希腊民主政体的继承者,但古希腊民主政体对权力与知识的思考却和现代政治家们的观点迥然相异。我们认为专家因拥有专门的知识而具有了治理他人的资格,但古希腊人却认为专业能力本身并不会使统治具有合法性。世界上首批公职人员的身份是公共奴隶,他们具备普通希腊人所缺的各种知识,他们的身影充斥于各个管理部门,可古希腊人很清楚知识会垄断权力。本书从各个层面剖析古希腊公共奴隶的来龙去脉,重新对权力和知识进行了一番梳理。


   作者简介

作者 保兰·伊斯马尔(Paulin Ismard),巴黎di一大学希腊史副教授。专攻古希腊与希腊化时期社会史、古希腊奴隶制与希腊法律史。著有《结成网络的城邦:希腊及其盟邦》《古希腊编年史》《苏格拉底事件》等。

译者 张竝,自由译者,2012、2013年两次入围傅雷翻译奖。法文译著有:《民主与城邦的衰落》《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教会法与神圣帝国的兴衰》《古希腊人是否相信他们的神话》《探求自由的古希腊》《黑色猎手》《身体的历史》(卷一)等;英文译著有:《毒木圣经》《遗忘》《村落》《恶棍来访》等。


   目录

前言/1

引言/1
古代人、现代人与野蛮人的奴隶制/4
何谓公共奴隶制/12
奴隶照耀下的城邦/16

章 起源/20
荷马笔下的dêmiourgos/22
奥德修斯的仁慈/26
多隆被处死/28
戴达洛斯,是dêmiourgos还是奴隶?/31
服务于公民共同体的异邦专家/36
僭主制,公共奴隶制的起源?/42
公共奴隶制,民主政制之子/47

第二章 城邦的奴仆/51
公民制度中的小职员/53
公共文书/55
公民印记/59
规训与惩罚/62
服务于城邦的匠人/68
为城邦服务的祭司?/71
获取奴隶/74
古典时代城邦的“公共服务”?/79

第三章 异邦奴隶/86
奴隶的肉身/88
享有特权的奴隶/91
拥有财产……与奴隶的奴隶/93
“血亲特权”?/98
“作为自由人”/104
城邦的礼遇/107
作为公共财产的奴隶/111
dêmosios的身份/115

第四章 民主制下的知识等级/121
奴隶与专家/125
民主认识论:普罗塔戈拉或者的城邦/136
政治炼金术/140
哲学家dêmiourgos/143
奴隶的知识有什么名称?/144

第五章 希腊国家的秘密/154
古希腊的国家问题/156
理想的奴仆/161
Polis反对国家/164
谜一般的城邦体制/169
神的摹本与王的影子/173
无名的弟子/177
苏格拉底的幽灵/180
个基督徒:“你所念的,你明白吗?”/182

结语/192
中立化的政治/194
制度的生与死/196
城邦的普通身体/198

书目/204
奴隶制的历史/204
公共奴隶制与王室奴隶制的比较/206
古希腊的公共奴隶制/209


   编辑推荐

你知道奴隶在古希腊,并不仅仅是“会说话的工具”吗?
你能想象国家银行行长、警察局局长、国家档案馆馆长这样一些国家重要机构的领导是由奴隶担任的吗?
我们该如何理解“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上”这句话?
为什么希腊人认为,让奴隶来管理国家,会让政治生活变得更民主?
*后,希腊人是如何理解知识专家的quanwei与大众民主参与之间的紧张关系?

法国古典学新秀保兰·伊斯马尔,重新发掘出了希腊城邦中“公共奴隶”这一角色,向我们展示了古希腊民主生活中不为人知而又极其重要的一面。这部著作不仅有助于更迭现代人对古代奴隶制的认知,还能使我们重新认识西方民主制度的起源,对日渐异化的政治生活提供崭新想象。


   文摘

   序言

《古希腊公民的自由与束缚:一种社会史的探索》 引言 古希腊,一个以民主、哲学、艺术和战争闻名于世的文明古国。当我们谈论古希腊,脑海中常常浮现出雅典的卫城、斯巴达的勇士,以及那些在 Agora(市场)上慷慨陈词的公民。然而,在这看似辉煌的民主制度背后,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复杂现实——奴隶的存在。奴隶制并非古希腊文明的边缘现象,而是构成其社会、经济和文化根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个特定角度或个体,而是试图展开一幅更广阔的社会史图景,深入探究古希腊社会中,从公民的日常生活中,到国家机器的运作,再到思想观念的形成,奴隶制度所扮演的隐秘而关键的角色。我们将挑战“民主”与“自由”这两个概念在古希腊语境下的绝对性,揭示其与被剥夺自由的庞大群体之间的深刻张力。 第一章:公民的定义与隐秘的边界 古希腊的“公民”(Polites)并非一个普遍适用的概念。它首先是一个排他性的身份,与“外邦人”(Meteco)、“自由人”(Eleutheros)以及最重要的“奴隶”(Doulos)形成了鲜明的界限。成为一名公民,意味着享有参与城邦政治生活的权利,如在公民大会上投票、担任公职、以及在法庭上发声。然而,这种权利的获得并非天然,而是与特定的社会地位、经济能力以及父系血统紧密相连。 公民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以牺牲他人自由为前提的特殊恩赐。他们的自由,他们的闲暇,他们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都离不开一个看不见的、但又无处不在的劳动群体。这个群体,构成了公民生活的物质基础,支撑着城邦的运转,甚至塑造了公民的自我认知。因此,理解古希腊的民主,必须首先理解其公民身份的形成机制,以及这一身份背后所隐含的,对非公民群体的依赖和排斥。公民的“自由”,便是从“不自由”的奴隶身上被切割出来的。 第二章:从家庭到城邦:奴隶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奴隶在古希腊社会中的身影,远不止于矿山和农田。他们渗透到公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最私密的家庭空间,到最公开的公共领域。 在家庭中,奴隶扮演着多重角色。他们是“仆役”(Oiketes),负责洗衣、做饭、打扫庭院,承担一切家务劳动,从而解放了家庭中的自由女性,也进一步巩固了男性公民的公共活动时间。他们是“看管者”(Paedagogus),负责照料和教育年幼的公民,甚至影响着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某些富裕家庭,奴隶甚至可以成为家庭成员的“伴侣”,他们的身体和情感,都可能被纳入主人支配的范畴。这种近距离的渗透,使得奴隶的存在感无处不在,同时也模糊了主人与奴隶之间的界限,造成一种看似和谐,实则充满权力不对等的“共处”模式。 在城邦层面,奴隶的存在更是对公共秩序和效率至关重要。从道路修建、公共建筑维护,到市政设施的清洁,再到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许多脏累苦险的工作都由奴隶承担。雅典著名的拉乌里昂银矿,便是依靠大量奴隶的劳作来支撑其经济命脉。在某些特殊时期,甚至会出现“公营奴隶”(Demosioi Douloi),他们被城邦直接雇佣或分配,服务于公共事业。这种对奴隶劳动的系统性使用,不仅降低了公民的直接劳动成本,也使得公民能够更专注于政治参与和军事训练,从而维持了城邦的运转和繁荣。 第三章:经济的基石与意识形态的构建 奴隶制并非仅仅是一种劳动力分配方式,更是古希腊经济体系的基石。其影响深远,触及生产、财富分配和社会阶层流动等多个层面。 古希腊的经济,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奴隶劳动之上。农业、手工业、商业,几乎所有主要经济部门都不同程度地依赖奴隶的劳动。奴隶作为一种“可移动的财产”,其买卖、租赁、以及生育(生殖奴隶),构成了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奴隶的拥有,成为财富和地位的重要象征。拥有越多、越高质量的奴隶,往往意味着越高的社会声望和经济实力。 更重要的是,奴隶制度在意识形态层面,为古希腊人构建了其关于“自由”与“不自由”、“理性”与“非理性”、“文明”与“野蛮”的二元对立。哲学家们,如亚里士多德,尽管对奴隶制的细节有所讨论,但整体上将其视为符合自然秩序的一部分,认为某些人天生便是为奴役而生。这种将奴隶的“不自由”内化为“自然秩序”的解释,为维护既有的社会结构提供了合法性。奴隶的“他者化”,使得公民能够更容易地将自身定位为“自由人”,从而强化了公民的身份认同和集体意识。这种意识形态的构建,使得奴隶制得以长期存在,并被普遍接受。 第四章:法律的阴影与身体的商品化 在古希腊的法律体系中,奴隶的地位极其低下。他们不被视为具有完整权利的个体,而更接近于主人的财产。 法律赋予了主人对奴隶几乎绝对的支配权,包括惩罚、买卖、甚至生杀予夺的权力。尽管在某些情况下,法律也会对虐待奴隶的行为有所约束,但这更多是为了保护主人的财产利益,而非真正承认奴隶的生命权或身体权。奴隶一旦成为“物”,其身体的感受、情感的诉求,在法律上几乎被完全忽略。 奴隶的身体,被彻底商品化。他们的劳动力被出售,他们的生育能力被利用,他们的身体甚至可能被用于满足主人的性欲。在这种情况下,奴隶的身体成为了一种资源,一种工具,一种可以被定价、被交换的商品。这种对身体的剥夺和支配,是奴隶制度最残酷的一面,也是古希腊公民社会内部最深刻的矛盾之一。 第五章:反思与启示 本书并非旨在对古希腊文明进行道德审判,而是希望通过对奴隶制度的深入剖析,引发我们对“自由”与“民主”概念的深刻反思。古希腊的民主,尽管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其光辉之下,始终笼罩着奴隶制度的阴影。 理解古希腊的奴隶制度,有助于我们认识到: “自由”的相对性: 任何一种社会形态下的“自由”,都可能建立在对另一群体的“不自由”之上。我们所珍视的自由,是否也潜藏着对某些群体不公的代价? 民主的局限性: 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也并非没有其历史局限性。对不同群体权利的保障,是衡量民主成熟度的重要标尺。 社会结构的影响: 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对于维护某种社会结构具有强大的力量。我们对社会不公的认知,往往受到既有观念和权力结构的影响。 人性的复杂性: 在看似文明辉煌的社会背后,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也展露无遗。个体如何在权力结构中生存,如何在道德困境中做出选择,是永恒的议题。 通过回溯古希腊的社会史,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那些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观念,如自由、平等、民主,在历史上并非如此纯粹和普遍。它们是经过漫长的社会演变、斗争和反思,才逐渐被赋予更深刻的内涵。本书希望能够启发读者,以更批判性的眼光审视我们自身所处的时代,以及我们所理解的“自由”与“民主”,并警惕任何可能存在的、以牺牲他人福祉为代价的“便利”。古希腊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镜鉴,提醒我们在追求进步的同时,时刻保持对被边缘化群体和被忽视角落的关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令人眼前一亮,那种带着复古韵味的排版,加上恰到好处的留白,让人在书架上第一眼就能被吸引住。我拿到手的时候,立刻就被它厚重却不失精致的质感所打动,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过的艺术品。装帧的工艺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无论是书脊的粘合度还是纸张的触感,都体现了出版社对品质的追求。光是抚摸着它,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度,仿佛在预示着里面蕴含着非同寻常的智慧和故事。拿到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扉页,里面的字体选择也十分讲究,清晰易读,对于阅读体验来说简直是加分项。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旅程充满了期待,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感官上的享受,让人愿意静下心来,沉浸其中,慢慢品味。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思维冲击是多维度的,它打破了我以往对于某些既有观念的固有框架,像一把锋利的凿子,在我固有的认知壁垒上凿开了一道裂缝。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一些长期被简化或误读的历史现象所进行的细致入微的解构过程。他没有满足于表面的解释,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权力结构、社会心理和文化惯性是如何相互作用的。阅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世界运行的基本逻辑有了一种更具批判性和复杂性的理解。这绝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快餐式读物,它更像是为我的思想安装了一个新的观察滤镜,让我在日常生活中再去看待相似的情境时,总能多出几层深思,价值不可估量。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编排逻辑性强得令人称奇,作者显然在梳理脉络上下了极大的功夫。每一部分内容的过渡都处理得极其自然流畅,仿佛是顺着一条蜿蜒的河流在前进,时而开阔,时而深入狭窄的峡谷,但总能准确地将你引向下一个重要的节点。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引入新概念时所采用的铺垫手法,它不是生硬地抛出理论,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置的案例或历史背景来软化过渡,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新的认知框架。这种高超的叙事技巧,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复杂思想的门槛,使得即便是初涉该领域的读者也能跟上作者的思路。读完一个大章节后,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的非常棒,清晰的结构为深奥的论述提供了坚实的骨架支撑。

评分

这本书在引用和旁征博引方面的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它没有将注释和参考资料堆积在书的末尾,而是巧妙地将重要的史料、哲学思辨的碎片,以一种互文性的方式融入到正文的论述之中。这种编排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文本的层次感,让读者在跟随主线思考的同时,还能随时触碰到那些经典思想的源头活水。每当看到作者精准地引用某段文献来支撑一个微妙的论点时,我都会被这种扎实的学术功底所折服。它不是简单的罗列文献,而是将它们视为论证链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让整个论述体系显得异常稳固和全面,给人一种无可辩驳的信服力。

评分

阅读过程中,作者的语言风格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在炉火边娓娓道来,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生活化的洞察力。他的表达方式非常注重与读者的“对话感”,常常使用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设问或者反问,逼迫读者停下来,审视自己原有的认知盲区。我发现自己经常会因为某一句精辟的论断而停笔沉思良久,不得不说,这种文字的穿透力是相当惊人的。而且,作者在阐述核心观点时,总能找到最精准、最不落俗套的词汇来描摹,避免了大量空泛的术语堆砌,使得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议题,变得既有深度又引人入胜。这种既保持学术高度又兼顾可读性的平衡掌握,是很多严肃论著难以企及的成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