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11年度奶牛产业技术研究进展
定价:80.00元
作者:李胜利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5655064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由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编著而成,由奶牛体系功能研究室主任和岗位科学家一起,系统总结了2011年度外奶牛产业技术研究的*进展,内容覆盖奶牛育种与繁殖、营养与饲料、疾病控制、环境控制、加工和经济各环节。本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数据充实,资料新颖、翔实。
本书可以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了解奶牛产业与技术发展动态的窗口,也可作为从事奶牛产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一线管理技术人员以及与奶业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封面静静地躺在我书架上,虽然还没有翻阅,但单单是那印着“2011年度奶牛产业技术研究进展”的字样,就足以引发我无限的遐想。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在2011年的某个时刻,全球范围内的奶牛产业正经历着怎样的变革?有哪些前沿的技术正在悄然改变着饲养方式、疾病防控、遗传育种?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份严谨与权威,让我对内容充满了期待。我猜想,这本书一定汇集了该年度最重要、最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或许会涉及到基因编辑技术在提高奶牛抗病性和产奶量方面的应用,又或者是在精准饲喂和环境控制方面的新发现。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让我能更直观地了解这些技术是如何在实际生产中发挥作用的。同时,我也好奇,在2011年,奶牛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是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要求,还是对可持续发展的呼唤?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应对这些挑战的创新思路?作为一名对农业科技发展颇感兴趣的读者,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那个特定的年份,奶牛产业的技术研究究竟走到了哪一步。
评分看到“李胜利”这个名字,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我便联想到背后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专业积淀。我开始想象,这本书中的内容,很可能是由一群在奶牛产业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学者,将他们一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因此,我期待书中会涉及非常具体且前沿的专业知识。比如,在遗传改良方面,是否会深入探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新兴技术在奶牛育种中的应用?是否会介绍最新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以及它们在提高奶牛抗病性、产奶性能和改良乳品质方面的潜力?另外,在奶牛的繁殖生理和营养代谢方面,我希望能够看到更深入的研究。例如,关于奶牛的排卵周期调控、受孕机制的最新发现,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生产性能,制定更科学、更精细的营养供给方案,以最大化奶牛的生产效率和健康水平。我甚至猜想,书中可能会包含一些关于奶牛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研究,毕竟,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绕不开的话题。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份专业人士的“年报”,里面承载着行业前沿的智慧和洞察,能够帮助我深入了解奶牛产业的科学研究动态。
评分单凭书的标题“2011年度奶牛产业技术研究进展”,我就能感受到一种信息量巨大的沉甸甸的质感。我脑海中浮现出,在那一年,全球范围内的奶牛养殖业,可能正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本书,或许就是解答这些问题的钥匙。我猜想,书中会详细阐述在奶牛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面,2011年有哪些新的突破。比如,是否出现了更灵敏、更快速的疾病检测技术?针对一些顽固性疾病,是否有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或疫苗?另外,在奶牛的营养和饲料科学领域,我也期待能看到一些关于新型饲料添加剂的研究进展。这些添加剂是否能够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改善奶牛的肠道健康,或者提升牛奶的品质?同时,我还会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到奶牛的福利和行为学方面的研究。在2011年,人们对动物福利的关注度是否有所提升?是否有相关的研究成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奶牛的行为,并为其提供更舒适、更健康的饲养环境?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我能够窥见2011年奶牛产业在科技研发领域的全貌,也为我提供了思考未来发展方向的宝贵素材。
评分说实话,我通常对“研究进展”这类标题的书籍会有些距离感,总觉得内容会偏向晦涩难懂的学术论文集合。然而,当我的目光落在“9787565506406”这个ISBN上,又看到“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的字样时,内心的那份疑虑稍稍减轻了。我开始想象,这本书里的内容,或许并非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经过精心梳理和提炼的、能够让从业者和爱好者都能有所收获的精华。我设想,那些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可能会用大量图表和实例来支撑,使得复杂的科学原理变得易于理解。比如,在介绍某个新品种的培育过程时,也许会附上不同代次的基因图谱和性状表现的对比图,让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育种的逻辑和进展。又或者,在讨论某种新型疫苗的有效性时,会提供大量的临床试验数据和分析报告,让数据说话,展现出科学的严谨性。我还在想,书中会不会涉及到一些关于奶牛福利和可持续性生产的研究?毕竟,这些是当今社会越来越关注的议题,也是现代奶牛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我想这本书,也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平衡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动物福利的深刻见解,帮助我们勾勒出未来奶牛产业发展的蓝图。
评分仅仅是书名中的“2011年度”这几个字,就仿佛带我穿越回了那个特定年份。那个时候,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科技进步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我想象着,在那一年,全球的奶牛产业一定在某些方面迎来了重要的转折点。或许是生物技术在遗传改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使得培育高产、抗病能力强的奶牛成为可能;又或许是饲料科学在营养配方上的创新,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奶牛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同时降低养殖成本。我还会好奇,在2011年,关于奶牛疾病防控的研究进展有哪些?传染性疾病一直是困扰奶牛产业的难题,那一年的研究成果,会不会在疫苗研发、诊断技术或者疫病预警方面带来了新的曙光?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这些技术如何被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另外,我也期待能了解,在那个年代,关于奶牛的营养需求和饲养管理,是否存在一些新的、被广泛接受的理念和方法?比如,是否出现了更精细化的饲喂方案,或者更科学化的舍内环境调控技术?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个宝藏,里面记录着过去一年里,奶牛产业在科技领域里那些闪耀的瞬间,为我们理解产业发展脉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