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农民防病保健指南
定价:12.00元
作者:金大鹏,于鲁明
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3-01
ISBN:9787810728119
字数:120000
页码:24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1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致富奔小康,先要保健康,否则得了病,富了也白忙”。为提高广大农民朋友的健康意识和预防保健知识水平,北京市卫生局、北京预防医学会组织了十多名富有预防保健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兄弟的健康需要,编写了这本书。从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传染病预防到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建立,重在疾病预防的“防”字上能够给读者以启迪,给农民朋友送上健康、科学的预防保健知识,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一份力量。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开始尝试自己动手制作一些老式机械模型,所以一直在寻找关于精密仪器设计和制造的历史资料。这本《维多利亚时代的机械奇思:蒸汽动力与精密制造的黄金时代》简直是我的“天降甘霖”。这本书的插图质量极高,那些精细的工程蓝图和机械剖面图,看得人热血沸腾。它不仅仅是介绍蒸汽机或差分机等标志性发明,更深入挖掘了当时工匠们的思维模式和技术挑战。书中详细对比了英国、法国和德国在特定精密部件制造上的技术路线差异,这种跨国界的比较分析,让我对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竞争有了更立体的认识。特别是关于齿轮加工精度的历史演进那一章节,作者对材料科学和工具制造的相互促进作用的论述,非常精彩。它让我明白,那些看似简单的机械背后,隐藏着多么复杂和精妙的工艺积累。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将冰冷的机械史注入了人文的温度,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工程师们那种近乎狂热的创造激情。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纯理论性的哲学著作有些畏惧,但《现象学与日常生活经验的重构》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作者的文笔极其流畅且富有思辨的张力,他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晦涩难懂的学院派语言,而是通过一系列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例子,比如“等待”的意义、“观看”的行为,来层层递进地阐释胡塞尔和梅洛-庞蒂的核心概念。我最欣赏的是他对于“身体在场”这一概念的阐释,他成功地将一个抽象的哲学命题转化为我们触手可及的感官体验。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看世界的角度都发生了微妙的转变,看重起那些以前被忽略的瞬间的质感和意义。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精妙,从最基础的感知入手,逐步深入到时间与空间的主观建构,逻辑链条严丝合缝。对于那些想接触现象学,又担心被复杂术语劝退的读者来说,这简直是一座友善的桥梁,它既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充满了人文的关怀和引导力。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历史地理学的交叉研究,刚好找到了这本《丝绸之路上的文明碰撞与融合:从长安到罗马的物质交换》。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宏大,它跳出了传统上只关注贸易路线的叙事,而是着重探讨了沿线不同文明在技术、宗教、艺术乃至饮食习惯上的相互渗透与重塑。作者扎实的研究功底体现在对考古发现和一手史料的娴熟运用上。比如,书中详细描述了犍陀罗艺术如何将古希腊雕塑的写实手法与印度佛教教义完美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范式,这一点对我理解古代艺术的跨文化传播机制提供了极大的启发。更令人称道的是,作者在论述中非常注意平衡宏观趋势与微观个案,穿插了许多具体商队、手工艺人和僧侣的片段性记录,使得冰冷的历史数据变得鲜活起来。阅读起来,仿佛能嗅到大漠的风沙,听到驼铃声声,感受到不同文化气息交织在一起的张力与活力。这本书对于理解人类文明的互动性,提供了一个极具深度和广度的分析框架。
评分最近读到一本关于生态伦理学的著作,书名是《非人类主体的权利: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道德疆域》。这本书的论述非常尖锐和具有挑战性。它没有停留在呼吁保护动物的层面,而是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对西方哲学自启蒙运动以来建立的人类中心主义道德体系发起了彻底的质疑。作者引用了大量非西方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作为佐证,构建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价值”来源的重新界定,不再将价值完全依附于人类的认知和利用,而是主张事物本身就具有内在的、不可被剥夺的“存在价值”。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感到一种智力上的“疼痛”,因为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受到了冲击,需要反复思考才能消化。这本书的文字功底也相当了得,逻辑清晰,论证有力,读完之后,对自然界的看法已经有了一种根本性的转变,变得更加谦卑和敬畏。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我最近在研究古典诗词的韵律和意境,偶然翻到了这本《宋词的婉约与豪放:意象的流变与情思的承载》。作者对苏轼和李清照两位大家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尤其是在分析词牌格律如何影响词人情感表达这一点上,见解独到。书中详尽地梳理了宋词从初唐到南宋的发展脉络,不仅仅是罗列作品,而是将词的演变置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解读。我尤其喜欢它对“意象”的解读,比如如何将“月”这个常见的意象,在不同的词人笔下,展现出从清冷孤寂到壮阔洒脱的巨大反差。书中对一些著名词句的注释也极其考究,引经据典,让人对那些看似平淡的词语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有了全新的认识。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作者的分析,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非常棒。对于想要系统学习宋词,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赏析的朋友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宝典。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场与古代文人心灵深处的对话,让人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