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如何从这个世界消失
定价:39.80元
作者:弗兰克·埃亨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50026476
字数:150
页码:288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如何从这个世界消失》是全球隐私专家、美国人弗兰克·埃亨所著,在书中他以自己的二十年从业经历,讲述了个人应当如何避免自己的个人信息被窃取或检索,从而保障隐私、财产安全,乃至人身安全。丰富的案例和行之有效的行动法则,使得本书极具可读性,并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作为的“追踪者”之一,客户会花上千万美元请他找出那些试图藏起来的人:罪犯、赖账的人、目击证人……找他的有小报编辑,也有执法者。他通过看似“原始”的方法找到了莫妮卡·莱温斯基的藏身之处,令他声名大噪。然而随着“追踪觅迹”手段越来越不合法,弗兰克决定改弦更张——帮助别人“消失”(合法地)。在一次采访中,弗兰克提到,一个单亲父亲找到他,说自己的女儿日渐长大,而他不希望女儿通过互联网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被人的;还有一位中年男子,希望弗兰克帮他从网上抹掉自己年轻时拍过的痕迹。书中弗兰克总结罗列了自己的若干“消失”守则,如:别用信用卡,用储值卡;消失前妥善处理债务问题;一旦“消失”了,就别在谷歌上搜索自己了,以及如何布置迷魂阵,从而甩掉追踪者,等等。也许你会说,你没有被追杀,也没有要逃避的巨额债务,然而只要身处数字化时代,你需要小心身份窃贼,他们可能趁你在公共场合打电话偷听到你的个人信息,也可能化身黑客盗取你的电脑文件,那么弗兰克就是你的贴身教练,他会给你全面的“消失”指导,为你的信息、财产乃至人身安全保驾护航。
目录
第 1 章 我是弗兰克,很高兴认识你
第 2 章 直面敌人:追踪者
第 3 章 追踪者好的朋友
第 4 章 开始销声匿迹吧
第 5 章 信息篡改
第 6 章 家里的痕迹与线索
第 7 章 信息杜撰
第 8 章 信息重组百宝箱
第 9 章 信息重组
第 10 章 如何做到“消”而不“失”
第 11 章 从身份窃贼眼皮底下逃脱
第 12 章 从社交媒体中消失
第 13 章 摆脱渣男的纠缠
第 14 章 摆脱纠缠者
第 15 章 漂洋过海
第 16 章 假死 101
第 17 章 结语
作者介绍
弗兰克·埃亨(Frank M. Ahearn),美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因成功追踪白宫实习生莫妮卡莱温斯基一夜成名,20年寻踪逾4万人,全世界的“追踪者”之一。后因追踪使用的各种手段日渐不合法,他改弦更张,为个人信息遭到泄露、人身或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人等,提供合法的“消失”服务。弗兰克同时是一名作家,著有《反追踪黑皮书》(The Little Black Book of Skip Tracing)以及《纽约时报》畅销书《如何从这个世界消失》(How to Disappear)。闲暇之余,弗兰克·埃亨也做客各大机构,传授个人信息安全保卫之道。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受,可以用“震颤”来形容。它不是那种让你热血沸腾的震撼,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细微的、却又持久的冲击。弗兰克·埃亨的文字,像一把精密的解剖刀,毫不留情地剖析着人类内心深处最隐秘的角落。他笔下的“消失”,并非简单的肉体上的离去,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抽离,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彻底告别。我曾经尝试去理解他为何会走向如此极端的境地,但读着读着,我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为什么”,而是一种“如何”。他如何在这种极致的孤独中找到自己的存在,又如何在这种抽离中获得一种奇异的自由。书中的许多段落,我都忍不住反复阅读,试图捕捉其中更深层次的含义。他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冷静、克制,却又带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张力。你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一种对社会规则和集体意识的全然漠视。读完这本书,你会觉得,自己对“正常”的定义被彻底颠覆了,你开始思考,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是否真的适合所有人。
评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消失”这个词的理解。以往我以为,“消失”就是一种肉体上的不复存在,是一种终结。但弗兰克·埃亨在这本书里,却将“消失”升华到了一种精神境界。他用一种极其内敛、却又无比深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个体如何在这种“消失”的过程中,寻找并确立自身的价值。我发现,这本书并非是鼓励人们去逃避现实,而是引导你去审视自己与现实的关系。他所描绘的“消失”,更像是一种内心的觉醒,一种对外界喧嚣的彻底静默。每一次翻开这本书,我都感觉像是在进入一个截然不同的维度,在那里,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变得模糊,唯有纯粹的意识在流淌。他对于细节的观察,对于微小心理活动的捕捉,都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你会忍不住去思考,在如此的抽离之下,这个人又将如何面对自己的存在。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留白,在于它不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让你在阅读中,自己去寻找。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你内心深处那些被忽视的角落。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打开了我对“存在”这个概念的全新认知。它不像我以往读过的任何一本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鲜明的人物冲突,甚至没有明确的主题。它更像是一种意识流的涌动,一种对内心最深处孤独和疏离感的极致描绘。作者的文字有一种奇异的魔力,它能够将那些抽象、难以言喻的情感具象化,让你仿佛能亲身感受到那种抽离、旁观一切的冷淡。我特别喜欢他对于细节的捕捉,那些微小、日常的瞬间,在他的笔下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成为构建他内心世界的基石。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种陪伴,一种与一个与众不同灵魂的对话。你不需要去理解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或者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你只需要跟随他的文字,去感受他所体验的世界。有时候,我会觉得他就像一个局外人,静静地观察着这个世界的运转,而他自己却游离于这一切之外。这种观察,既带着一丝冷酷,又充满了令人不安的清醒。这本书让我反思了很多,关于我们为什么要存在,我们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以及,我们是否真的有能力去“消失”。
评分初读这本书,我曾有过一丝困惑,甚至觉得作者的思绪有些飘忽。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被他那独特的视角所吸引。他并非在讲述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故事,而是在构建一种体验,一种让你置身于一个抽离、冷静的世界的体验。我特别欣赏他对内心独白的处理,那些看似零散的思绪,却像细密的丝线,将他整个人的精神世界串联起来。他所描绘的“消失”,并非是绝望的逃避,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一种对自身存在的深刻反思。我经常在阅读时,被他的一些句子所触动,那些句子简洁而有力,仿佛直接击中了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这本书没有提供任何“解决方案”,它只是抛出了一个视角,让你去思考,去感受。它的价值在于它带来的那种难以言喻的思考,那种对“存在”本身提出的质疑。读这本书,就像是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洗礼,让你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以及我们对“消失”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个突然闯入你生活的陌生人,他带着一种你从未感受过的冷峻和疏离,但却又 somehow 让你无法移开视线。我一开始是被书名吸引了,那种极致的、带着点黑色幽默的诱惑力,让你忍不住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经历,什么样的心境,能催生出这样的想法。翻开书页,你会发现,这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消失”故事,而是一段极其私密的、深入骨髓的探索。作者用一种近乎解剖学的方式,剖析了“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界限,以及我们如何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寻找属于自己的静默之地。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进行一场精神上的探险,你会被抛入作者构建的独特氛围,那是一种既现实又超脱的奇妙感受。他所描绘的场景,有时候会让你觉得无比熟悉,仿佛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但转瞬之间,又会跳跃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哲学思辨中。我常常在读完一页后,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的句子,试图捕捉其中流淌的情感和哲理。这本书不是那种能够让你读完就拍案叫绝的书,它更像是一杯需要慢慢品味的醇酒,每一次品尝,都会有新的味道在舌尖绽放。它挑战了你对“正常”和“异样”的定义,让你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