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企業形象策劃(第2版)
定價:33.00元
作者:李森
齣版社:北京交通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512115019
字數:
頁碼: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企業形象俗稱CIS,是企業的視覺形象(VI、理念形象(MD、行為形象(BI)的統稱。《高等學校“十二五”規劃教材·經濟管理係列:企業形象策劃(第2版)》對企業形象策劃的産生和發展進行瞭係統的闡述,並對其産生的影響和變化進行瞭分析、探討。在充分介紹和分析CIS核心內容和體係的基礎上,結閤我國一些成功的CIS策劃案例,著重從操作層麵係統地闡述瞭企業形象策劃的創意、傳播及企業理念、視覺和行為識彆係統的策劃方法。《高等學校“十二五”規劃教材·經濟管理係列:企業形象策劃(第2版)》理論聯係實際,重點突齣對企業形象策劃方法和技巧的分析、介紹,並就網絡時代的企業形象策劃進行瞭專門的分析和闡述,具有很強的時代特點。
《高等學校“十二五”規劃教材·經濟管理係列:企業形象策劃(第2版)》可作為高等院校企業形象策劃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有關人員在職培訓教材和自學參考書。
目錄
章導論
1.1企業形象策劃概述
1.1.1企業形象概述
1.1.2企業形象策劃的定義
1.2企業形象策劃的形成和曆史發展
1.2.1CIS産生的原因可以從下麵兩個方麵加以說明
1.2.2CIS産生的曆史及發展趨勢
1.3企業形象策劃方法
1.3.1CIS的理論基礎
1.3.2企業形象策劃的方法
1.3.3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的方法
1.3.4樹立企業形象的原則
1.3.5企業形象的建設重點
第2章企業形象概述
2.1企業和形象
2.1.1企業形象的含義
2.1.2對企業形象內涵重新界定的心理學依據
2.1.3企業形象的定義
2.1.4企業形象要素
2.1.5企業形象的特徵
2.2企業和品牌
2.2.1品牌的基本知識
2.2.2品牌定位
2.3企業形象和企業文化
2.3.1企業文化的概念
2.3.2企業文化理論的提齣
2.3.3企業文化的要素
2.3.4企業文化的內容
2.3.5企業文化的分類
2.3.6企業文化的基本結構
2.3.7不同國傢的企業文化模式與管理特點
2.3.8企業文化的功能
2.3.9以企業文化為核心構築企業形象
2.3.10企業形象的塑造方法
案例一:“森達”的大戰略
案例二:國際市場上打齣的“海爾”牌
案例三:“一緻”從品牌到
案例四:康力與康力文化
第3章企業理念策劃
3.1企業理念的概念
3.1.1概念的解釋
3.1.2不同學科維度中的企業理念及其研究價值審視
3.1.3美、日、中理念文化的比較
3.1.4企業理念基本概念
3.2企業理念的識彆
3.2.1企業理念識彆概述
3.2.2理念識彆係統
3.3企業理念的策劃
3.3.1企業理念開發
3.3.2企業理念定位
3.3.3企業理念實施
案例一:世界企業的經營理念
案例二:浦江飯店的曆史迴顧
第4章企業行為策劃
4.1企業行為的概念
4.1.1企業內部行為
4.1.2企業市場行為
4.2企業行為的識彆
4.2.1企業內部識彆係統
4.2.2企業對外識彆活動
4.2.3企業行為識彆界定
4.2.4企業行為識彆係統和企業理念識彆係統的關係
4.2.5企業行為識彆係統的形成
4.2.6企業行為識彆係統的構成和目標
4.3企業行為的策劃
4.3.1建立識彆係統的原則與程序
4.3.2科學構建行為主體
案例:浦江飯店的行為策劃
第5章企業標識係統策劃
5.1企業標識係統的概念
5.2企業標識係統的識彆
5.2.1依據企業標識的不同功能分類
……
第6章企業形象策劃的操作
第7章網絡時代的企業形象策劃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從作者的寫作口吻來看,我能感受到一種居高臨下的、不容置疑的說教姿態,仿佛他所闡述的每一個觀點都是不容辯駁的真理。這種“全知全能”的敘事方式,極大地削弱瞭書籍作為學習工具的開放性和包容性。例如,在討論如何處理負麵輿情時,作者給齣的建議是“堅決否認,並啓動法律程序”,完全沒有考慮到當前社交媒體時代,公眾對“沉默”或“強硬”態度的敏感性,以及透明溝通往往能帶來更好效果的現實。他似乎將企業形象策劃簡化成瞭一套機械的、一成不變的SOP(標準作業程序),完全忽略瞭“人”——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利益相關者——的復雜情感和非理性因素在品牌互動中的核心作用。閱讀過程中,我經常需要暫停下來,在腦海中自動進行“反駁”和“修正”,試圖將這些“教條”與我已有的認知進行調和,這使得閱讀效率變得極低,感覺我不是在學習,而是在與一位固執的老師進行無聲的辯論。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簡直是一場視覺的災難,初翻開時,我就有一種被密集文字包圍的窒息感。字體選擇上,它似乎在追求一種復古的、但最終效果卻是晦澀難懂的風格,行距和段落間距的設置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有時候緊密得像連在一起,有時候又突然拉開,像是在進行一場毫無邏輯的排版遊戲。更要命的是,那些本應起到裝飾或引導作用的圖錶和插圖,處理得極其粗糙,像素化嚴重,色彩搭配也充滿瞭九十年代初期的廉價感,讓人完全無法理解它們和周圍文字的關聯性在哪裏。我嘗試著去閱讀那些似乎被刻意壓扁或拉伸的圖例說明,但最終我放棄瞭,因為比起理解內容,我更像是在進行一場“找茬”遊戲,試圖從這些混亂的視覺元素中拼湊齣一點點關於“策劃”的蛛絲馬跡。不得不說,如果這是一本教授如何進行視覺傳達的書,那它的封麵和內頁設計本身就是一本反麵教材,讓人對書中理論的嚴謹性産生瞭巨大的懷疑。我花瞭大量時間去適應這種閱讀環境,但最終我得承認,這份設計極大地乾擾瞭我的學習過程,使得原本可能清晰的知識點,被這糟糕的呈現方式徹底淹沒瞭。
評分我得說,作者在探討理論基礎時,顯得過於熱衷於堆砌那些空泛的、教科書式的定義和術語,卻鮮少提供任何與當下商業環境接軌的、鮮活的案例支撐。比如,書中花瞭大篇幅去解釋“品牌資産”的經典模型,引用瞭十多年前的文獻作為基石,但對於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用戶生成內容(UGC)如何重塑企業形象這一核心議題,卻隻是蜻蜓點水般帶過,用詞保守得像是在討論一份陳舊的商業計劃書。我期待能看到一些成功的“黑馬”企業,如何利用社交媒體進行危機公關的實戰分析,或者在新零售背景下,實體店麵形象如何與綫上體驗形成閤力,但這些內容在書中幾乎找不到蹤影。讀下來,感覺就像是穿越迴瞭企業宣傳還主要依賴報紙廣告和電視硬廣的時代。這種知識的滯後性,讓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大打摺扣,對於一個希望立即應用所學知識的實戰派來說,它提供的理論基礎過於僵化和過時,缺乏與時俱進的活力和洞察力,讓人感覺這本書仿佛是從一個時間膠囊裏取齣來的。
評分這本書在關於“量化評估”的部分,簡直是災難級的模糊。理論上,任何策劃工作都需要有可衡量的指標來驗證其有效性,但這本書在提供評估框架時,提供的幾乎都是一些無法操作或難以獲取的數據指標。比如,它建議衡量“品牌親密度”的標準是“通過匿名問捲收集300份深度訪談數據”,這對於中小企業或預算有限的項目來說,根本就是天方夜譚。更彆提那些關於“ROI(投資迴報率)”的計算公式瞭,復雜到令人發指,而且所依賴的變量——比如“潛在客戶的長期價值細分係數”——在實際工作中根本找不到可靠的參照物去代入。我嘗試著將書中的評估方法套用到我過去參與的一個小項目上,結果發現,要麼是我根本無法收集到所需的數據,要麼是計算齣來的結果毫無意義,無法指導下一步的行動。這本書似乎隻適用於那些資源無限、擁有龐大市場調研團隊的跨國巨頭,對於絕大多數需要精打細算、追求效率的市場人來說,這些評估方法顯得既不切實際,又充滿瞭學術上的故弄玄虛,最終讓人對如何判斷自己工作的成功與否感到更加迷茫。
評分這本書的邏輯結構呈現齣一種令人費解的跳躍性,它似乎沒有一個明確的主綫來引導讀者,而是像是一個知識點的碎塊收集箱。前一章還在深入討論企業文化對外部形象的投射作用,分析得頗為細緻,仿佛接下來的內容會圍繞如何係統地構建和管理這種投射機製展開;然而,下一章卻突然轉嚮瞭對傳統媒體廣告投放預算的分配細節,兩者之間的過渡生硬得像是被人強行剪輯瞭一樣,缺乏平滑的邏輯承接。這種不連貫性使得讀者很難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我必須不斷地迴頭查閱前麵的章節,試圖找齣這兩部分內容之間的隱藏聯係,但往往徒勞無功。更令人沮喪的是,章節之間的交叉引用也顯得混亂不堪,很多地方標注的頁碼或章節編號似乎是隨手寫上的,與實際內容對不上號,這進一步加劇瞭閱讀的挫敗感,讓我不得不懷疑編輯和作者在校對階段是否投入瞭足夠的精力去梳理整體的脈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