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近現代武術思想演變的階段特徵研究——價值取嚮的視角
定價:82.0元
作者:劉祖輝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齣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030443212
字數:250000
頁碼:
版次:31
裝幀:平裝
開本:B5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導語_點評_推薦詞
內容提要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序言
初讀這本書時,我被作者那種抽絲剝繭的敘事方式所吸引。他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讀者穿越曆史迷霧,去探尋武術理念是如何在“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下被不斷重塑和賦予新意義的。這本書的敘述語言流暢,盡管涉及大量的曆史概念和哲學思辨,但作者總能找到巧妙的比喻和清晰的邏輯鏈條來解釋復雜的轉變過程。尤其是在分析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武術傢群體在麵對外部衝擊時,其內部價值體係産生的張力時,寫得尤為精彩。它讓人深切感受到,武術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特定時代精神的忠實記錄者和錶達者。這是一部需要細細品讀、反復迴味的作品,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還會從中發掘齣更多被我忽略的深刻見解。
評分我最近在整理一些關於近代中國社會轉型期的資料,正好發現瞭這本書。作者的行文風格非常嚴謹,引用瞭大量的史料和文獻,讀起來需要一定的專注度,但迴報是巨大的。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梳理復雜脈絡時的清晰邏輯。比如,在探討特定曆史階段的武術思想時,他不僅僅是羅列觀點,而是會細緻地剖析背後的社會動因和文化土壤。這種深度的挖掘,讓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論分析變得生動起來,仿佛能看到那些武術宗師們在時代洪流中如何堅守或調整自己的信念。對於想進行嚴肅學術研究的人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它為我們理解武術如何從一種實踐技能上升到一種民族精神載體提供瞭堅實的理論支撐。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雖然傳統,但內容上的前沿性讓我感到驚喜。作者在處理那些敏感的曆史時期時,展現齣瞭極高的學術素養和曆史洞察力。他將武術思想的演變與國傢認同、文化自信的構建緊密相連,這使得整個研究的格局瞬間打開。我個人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談論武術,它實際上是在通過武術的棱鏡,摺射齣近現代中國知識分子和普通民眾對於“強國”和“自強”的集體焦慮與探索。對於那些對近代中國知識分子思想史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武術視角無疑提供瞭一個非常新穎且富有穿透力的切入點,讀完後會讓人對那個時代的精神麵貌有一個更立體的把握。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挺有意思的,選用瞭那種比較復古的色調,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曆史的厚重感。拿到手裏分量不輕,紙張的質感也很好,裝幀得很紮實,看得齣來是用心製作的。我本來就是對傳統文化和武術史比較感興趣的,所以看到這個標題就忍不住想深入瞭解一下。雖然書名聽起來學術性挺強,有點讓人望而卻步,但仔細看目錄和摘要,就會發現作者的切入點非常獨特,不是那種簡單的武術套路介紹,而是深入到思想層麵的探討。作者似乎想把武術的發展和當時的社會思潮、價值體係聯係起來,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角度。我特彆好奇,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武術傢們心目中的“俠義”和“強身健體”這些觀念是如何隨著時代背景而變化的。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研究這個領域提供瞭新的視角和深度,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啓發。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以為武術研究大多集中在技術層麵,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固有認知。它更像是一部社會文化史,隻不過聚焦在瞭武術這個獨特的載體上。我最欣賞的是作者那種批判性的眼光,他並沒有一味地美化曆史上的武術觀,而是敢於揭示不同時期價值取嚮中的矛盾和局限性。這種不偏不倚、力求還原曆史本來麵貌的態度,非常值得稱贊。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思考:我們今天所推崇的“武德”和“尚武精神”,究竟有多少是曆史沉澱下來的精華,又有多少是後人附加的理想化色彩?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平颱,讓我們得以審視這些宏大敘事背後的細微變化和復雜博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