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象棋布局战术技巧
定价:30.00元
作者:傅宝胜
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3377252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棋如人生”“棋如沙场”。本书选取现代象棋大赛中的绝妙对弈和以往赛事中的经典对局,集作者深厚之功力,对象棋布局的战术进行巧妙演绎,精彩纷呈,对象棋爱好者和专业棋手颇有启迪,是一本概括象棋布局战术的图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在选材上展现了作者广阔的棋艺视野,收录了大量跨越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经典布局对局作为例证,这一点非常棒,它避免了将某一特定流派教条化。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对局分析,往往能在其中挖掘出蕴含的深刻哲理。他总能指出,那些看似走得慢的棋手,实则是在以退为进,默默地构建着一个无懈可击的防御体系,直到对手的攻势耗尽,再行雷霆反击。这种对“慢棋”艺术的赞美,让我对那种稳扎稳打的棋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我阅读全书下来,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是,虽然书名提到了“战术技巧”,但真正聚焦于那些令人眼花缭乱、需要极高计算深度的复杂战术组合——比如连续的弃子强攻、牺牲后兵力集中突破等等——的篇幅相对较少。那些精彩的战术杀法,似乎被巧妙地融入到布局的阐述之中,作为辅助工具出现,而不是作为独立的高光部分来详细拆解和训练。这使得这本书更偏向于宏观战略和结构理解,对于希望快速提升计算准确性和战术爆发力的读者来说,可能还需要搭配其他专注于纯战术训练的材料来互补。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十分引人注目,那种深沉的墨绿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立刻就给人一种沉稳、专业的印象。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侧重于历史渊源或者对古代棋谱进行考据的著作,毕竟“布局战术”这个词组听起来就带着一丝严肃的学术气息。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那种行云流水的叙述方式深深吸引住了。他似乎非常擅长用生活化的语言去解析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开局定式,没有堆砌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比如将棋盘上的空间比作战场上的地形,将兵子的调动描述成军队的部署,让一个初学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思想。特别是关于中局转换的章节,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变化,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要走某一步,这种对逻辑链条的强调,极大地帮助读者构建起自己的判断体系,而不是沦为死记硬背的工具。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棋手坐在你对面,耐心而又不失幽默地为你点拨迷津,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总能感觉到一股醍醐灌顶的清明之气。整体来看,这是一本在设计感和内容深度上都做到了高度平衡的佳作,让人迫不及待想立刻开盘实战检验一下学到的新知。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质量绝对是顶级的,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那种略带哑光的触感,使得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图示的清晰度更是令人赞叹,每一个棋盘的展示都精确无误,符号标注简洁明了,即便是复杂的变例,也能通过精心设计的箭头和标记迅速定位到关键点。不过,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在引入“心理博弈”这一维度时,着墨稍显单薄了。下棋的乐趣不仅在于逻辑的严密,更在于对对手意图的揣测和反制,以及自身情绪的稳定。我本来很期待作者能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如何利用对手的急躁心理来设置陷阱的实战经验。比如,当对手明明可以选择一个更稳妥的走法,却偏偏选择了一条充满冒险的路线时,我们应该如何快速评估风险并制定反击策略。书中虽然提到了“抓住时机”,但这个“时机”的捕捉,更多地被归因于对棋盘局面的客观判断,而缺少了对“人”这个变量的深入剖析,这使得这本书的指导性,略微偏离了实战中那种充满不确定性的复杂人性对抗。
评分我必须称赞作者对于“理念先行”的坚持,这本书并不是一本让你机械地记住几百条变化路数的棋谱集,而更像是一套深入骨髓的“思维训练手册”。作者花费了大量篇幅去解释为什么某些布局结构在特定的时间点是“好”的,这种对底层逻辑的挖掘,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棋感,让我学会了在没有现成套路可依时,也能凭着对棋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理解,找到最优的行棋方向。例如,书中对“先手控制权”的阐述极为精辟,它让我明白了如何通过微小的优势积累,最终转化为决定性的胜势,而不是寄希望于一步“妙手”扭乾坤。但是,这本书的一个潜在短板在于,它似乎预设了读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功底。对于那些刚刚接触国际象棋,连基础开局原则都不甚明了的新手来说,书中突然跳跃到一些中高级的战术转换讨论时,可能会感到有些吃力,那些过渡性的讲解略显仓促。如果能在入门和进阶之间,增加一个“基础巩固与理念初探”的缓冲章节,我想这本书的受众面会更广,会更具包容性。
评分说实话,我期待这本书能更深入地探讨一些现代人工智能对经典布局的颠覆性影响,毕竟现在电脑分析的深度已经远超人类的直觉判断了。我希望看到作者能拿出一些具体的对局案例,比如某个常青的开局在AlphaGo出现后是如何被重新定义的,或者探讨一下在时间压力下,人类棋手如何有效应对机器推荐的非常规走法。书里对早期布局的讲解确实细致入微,对于理解那些经典的“金三角”或“飞霞”之类的结构非常有帮助,它教会了我如何理解那些棋子看似松散,实则蕴含着巨大潜力的布局思想。但是,当我翻到后半部分,关于残局处理和复杂多变的动态平衡分析时,总觉得力度稍微有些不足。那些讲解更多是基于传统理论的总结,缺乏对近十年职业比赛中那些层出不穷的“新潮”战术的关注。也许作者认为巩固基础更为重要,但对于追求前沿战术的棋友来说,这方面的内容显得有些意犹未尽,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如何在高强度对抗中,通过巧妙的弃子或时间陷阱来打破僵局的精妙分析,而不是停留在构建稳定阵型的教学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